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冰种翡翠手镯价格,以及翡翠冰种玉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冰种翡翠手镯
冰透水灵,绿晴底清润甜美,飘绿轻盈,精致优雅,
月光下的优雅美人❄️通体透明,清亮似水上手简约奢华,灵气逼人
婆婆送儿媳新婚礼物,价值几百万的冰种翡翠手镯,居然是假的……
大家知道最近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婆婆的镯子》吗?由于频繁的上了热搜,小编就去了解了一下。
《婆婆的镯子》讲述了由一支镯子牵扯出来的家庭故事。90后的刘茵与石磊结婚时,婆婆送了一支传家宝翡翠镯子。
这只镯子是二十年前花15万买的,目前已经增值到几百万了……婆婆送给自己的儿媳妇,希望能为石家的传家宝一直传下去。
可她心不甘情不愿,给出去觉得亏了,舍不得。可不给,又好像说不过去。
这种摇摆不定的心理,让婆婆决定买了一个假镯子送给儿媳妇。最后婆婆把真镯子给亲生女儿,假镯子真证书给儿媳……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刘茵在被同事激将之后去找鉴定机构。
才知道自己手中戴着的玉镯是一块假的不能更假的假货。
刘茵这才发现原来婆婆给了她只假镯子,真镯子留给了女儿。
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全家也都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而儿媳妇确实很惨,假翡翠镯子呆久了,里面的放射性物质会导致不孕不育……一家人的误会和心结估计也要很久才能解开。
翡翠手镯越珍贵,造假技术就会越高,普通人真的很难鉴别。既然说到这里了,小编还是想跟大家啰嗦一下,如何鉴别真假翡翠手镯。
许多翠友对于翡翠价格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因为不同品质的翡翠在价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翡翠手镯是最受欢迎的翡翠饰品之一,我们都知道,翡翠的品质主要受其种水色工的影响,而在这四个因素中,种排在首位,通过对翡翠的种的区分,我们就能大概的确定翡翠手镯价格范围。
玻璃种:完全见不到晶体颗粒,质地类似玻璃,细腻无杂质,透明度等级最高,水头最足,整体起刚性,给人以清澈透明之感。
冰种:可看到结晶颗粒,质地类似冰块,纯净,有微微杂质,半透明至透明之间,水头足,有寒光,起刚或者局部起刚,给人以冰清朦胧之美。
糯种:晶体颗粒感强,质地略微浑浊,棉和杂质较多不够通透,水头一般,类似糯米,粥状。
糯化>糯种,意为糯米状有些化开,通透感强于糯种水头也较糯种好些。
糯冰>糯化,意为接近冰种,通透感和水头接近冰种质感和价值也是很可观的。
豆种:晶体颗粒粗大,像豆子一样,质地粗糙,棉和杂质也比较多,基本无透明。
但很多时候种好的翡翠,一般水头相对也会很好,但是水头好的翡翠,种可不一定好。
至于翡翠手镯的真假,则需要更多的技巧来鉴别。
绝招一:看光泽
天然翡翠(A货翡翠)具有典型的玻璃光泽,肉眼看有刚亮、清润的感觉,而经过注胶与漂白的处理翡翠(B、C货等)的表面是树脂光泽,光泽暗淡、甚至有蜡质感,毫无刚性!“玻璃光泽”是肉眼鉴定翡翠的基本依据。
鉴定翡翠光泽技巧:观察时,前后左右摆动翡翠,通过表面的反射光去感觉翡翠的反光强弱和均匀程度。
绝招二:看裂纹
手镯上的裂纹或是划痕是整个手镯最大的问题所在,在购买的时候要仔细的观察手镯的正面、反面、内外侧,可借助放大镜或是强光手电观察,即使是很微小的裂纹都不要去购买,因为这些小的裂纹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得很大。
绝招三:看宽和圆
的宽度和圆径,一般来说,圈口小,条子相应就要细;圈口大,条子就要粗。越南人个小,比较喜欢细条子,小而细条又会称之为“越南装”。一般年纪大的人偏爱戴粗条子,年轻人喜欢细条子。
绝招四:看抛光
手镯的抛光程度,抛光是否完好是体现玉镯工艺水平的直观体现,抛光好的玉镯摸上去是很均匀光滑的,很有质感,即使是在表面雕刻上图文也会让人摸着很舒服。
绝招五:看颜色
翡翠的颜色丰富,色彩绮丽多姿,这也是我们肉眼去鉴定翡翠真假的方向之一,天然翡翠的颜色深浅不均匀、伴有色根。尤其最为珍贵的绿色,它一般会呈现点状、脉状、丝状、斑块状等各种形态分布并伴有色根。有色必有根,这是鉴定翡翠的有效特征之一。
鉴定“色根”的技巧:观察翡翠上有色彩的地方,分析色彩深浅分布、寻找颜色来源,如颜色是凭空出现或只在绺裂处出现,那多为染色处理翡翠。
翡翠的种水丰富,手镯的种类也很多,购买时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啊,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士咨询,以免上当受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充水透明塑料管被鉴定为冰种翡翠 珠宝玉石鉴定乱象调查
● 凭一张假鉴定证书,把低劣货当优质货来卖,这是很多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一些不法分子批量伪造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以极低的批发价销售给部分小珠宝玉石店老板,根据需要随意填写鉴定内容
● 一些珠宝玉石鉴定网店根据照片进行鉴定。记者出示的“手镯”只是一根弯成圆形的充水透明塑料管,不到5分钟,“鉴定师”出示鉴定结论为:翡翠a,糯冰种种水,市场价值为4000元至6000元
● 要整治这些乱象,先得从整治珠宝玉石鉴定行业入手。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局起草编制了全国首份珠宝玉石鉴定的团体标准,为检测机构进行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提供依据和规范,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
本报记者 余东明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
家住上海市黄浦区的朱女士在网络直播间花费500元“抢”了一只“跳楼价”的玉镯,随货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鉴定证书,上书“翡翠”,鉴定为A货。然而,在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的珠宝玉石检测“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朱女士的玉镯却被鉴定为“翡翠(处理)”,也就是说她的玉镯是经过填充的,是B货。
凭一张假鉴定证书,把低劣货当优质货来卖,这是很多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近日,《法治日报》记者针对线上线下的一些珠宝玉石鉴定机构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机构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扰乱了市场,更严重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率先制定并发布了全国首份珠宝玉石鉴定的团体标准《珠宝玉石检验检测机构良好能力规范》,以进一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傅军说。
看照片作鉴定
5分钟出结果
在某网购平台上,记者点击搜索“珠宝玉石鉴定”,瞬间数十家相关网店就“跳”了出来,标价从1元到100元不等,记者选择其中一家标价为1元的鉴定网店进行咨询。
“我有一只手镯需要鉴定,请问怎么操作?”
“发照片给我们,直接给你出鉴定结果。”
虽早有心理准备,但该网店客服的回答还是出乎记者预料:这也太随意了吧?
随后,客服给记者发来一份鉴定价格表。
“服务价格:鉴定材质真假10元/件;估值20元/件;鉴定材质真假+估值20元/件;半成品鉴定40元/件;原石鉴定80元/件;钻石、宝石、彩宝、珍珠50元/件。”
原来1元标价竟是吸引顾客的幌子。
按照客服的要求,记者支付了相关费用后,添加了“鉴定师”的微信,并把鉴定物品的照片发了过去。
不到5分钟,“鉴定师”就给记者出示了鉴定结论:“材质:翡翠a;颜色:白底带底色;水头:糯冰种种水;底子:清爽干净;玉质:细腻少棉……”同时还有价格评估:市场价值为4000元至6000元,旅游景区和商场专柜出售价为2至5倍。
殊不知,记者出示的“手镯”只是一根弯成圆形的充水透明塑料管,这竟成了“鉴定师”口中的冰种翡翠。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水头”“玉质”“工艺”之类的描述并不是鉴定机构的专业描述,鉴定机构也不能对珠宝玉石进行估值,网上那种根本不能算鉴定。鉴定必须借助精密仪器进行科学分析,仅凭肉眼观察很难做出正确判断,更不用说凭几张照片便能出结果,这完全是江湖骗子所为。而线下很多鉴定机构则利用更为隐蔽的“套证”作假方式谋取非法利益。
伪造鉴定证书
随意填写内容
“凡是正规的证书,通常都具有CMA或CAL、CNAS的认证或授权,最基础的就是CMA,这是国家法定要求的资质认证标志。”记者来到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暨上海市贵金属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师奚波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规范合法的检验证书。
据介绍,CMA是由省级及以上计量认证评审机构评审通过的资质认定标志,CAL是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授权的检验检测机构标志,而CNAS是国家认可机构的标志,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CNAS标志在国际上可以互认。
根据奚波的指点,记者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点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网上审批系统”,输入该检验站的认证编码,立刻显示出该机构的批准日期、有效日期等相关信息。同时,在“检验检测报告查询”栏目里,输入证书编号,也可查询到该鉴定机构和相关信息。
奚波说,市场上的确有不少流通的证书,上面同样有相关认证标志,甚至也有机构编号,看上去似乎和真的证书无异,但实际上多是粗制滥造、公章造假、信息不全。
“这就是俗称的‘套证’。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珠宝玉石鉴定的商机,批量伪造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以极低的批发价销售给部分小珠宝玉石店老板,根据需要随意填写鉴定内容。”奚波说。
这时候,消费者就需要仔细辨别鉴定证书的真伪,重点要关注证书上的检验内容。如果是钻石证书,应该涵盖证书编号、形状、印记、参考净度级别、参考颜色级别、切工级别、修饰度级别等内容;如果是玉石,则会显示颜色、折射率、荧光、光谱检测、内外部特征等基本信息。
“当你拿到制作粗劣、信息不全的鉴定证书,那就可能是假的,你买到的东西也就存在质量问题了。”奚波说。
整治行业乱象
出台鉴定标准
豫园紫锦城东华美钻金饰广场是上海最繁华的珠宝玉石交易市场,如今受疫情影响,客流量并不是很大,但仍有不少市民在这里淘货。
记者跟随一位女店主来到楼上的上海申宝珠宝检测有限公司,为一件首饰做鉴定证书。
“市场里的门店都在这里进行鉴定,他们很正规,出证也很快。”女店主说,鉴定需要成本,平常不可能为每件饰品都事先做好鉴定证书,只有顾客要求才会去做。
申宝公司门面并不大,但一入门就能看到墙上挂着营业执照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同时还公示了4位检验师的简介和注册证书,小小检验室里各类仪器配备齐全,出具的鉴定证书也符合规范要求。
据了解,黄浦区共有5家区管珠宝玉石鉴定机构、1家国家级鉴定机构,占上海市全部珠宝玉石鉴定机构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黄浦区加大力度整治珠宝玉石鉴定行业,打击并关停了一批没有资质、涉嫌违法的鉴定机构,并率先尝试制定行业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珠宝玉石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市场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乱象极度困扰着消费者,也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的一块‘心病’。”傅军认为,要整治这些乱象,先得从整治珠宝玉石鉴定行业入手。
据介绍,黄浦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前期调研,摸清问题症结所在,会同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组织业内专家召开珠宝玉石能级提升专项工作推进会,并牵头成立珠宝玉石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历时10个月,起草编制了全国首份珠宝玉石鉴定的团体标准T/STIC130006-2021《珠宝玉石检验检测机构良好能力规范》。
该标准从机构管理、人员要求、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服务质量等方面对珠宝玉石检测机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检测机构进行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提供依据和规范,同时也为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激浊扬清的作用。
此外,黄浦区市场监管局还广泛开展珠宝玉石“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走进实验室,听取专家讲解珠宝玉石检测知识,为市民答疑解惑,让市民真实了解检验检测的高科技含量。活动现场黄浦区市场监管局还发放了《珠宝玉石选购指南》,提升市民的购物认知和辨别能力,广受市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