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东芝m302显卡,以及东芝m302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实现固态硬盘自由却遇火花四射?分清接口很重要
精神小伙终于实现了固态硬盘自由,通电瞬间火光四射烟雾缭绕为哪般?正所谓一通操作猛如虎,电源硬盘全带走。固态硬盘不能闭着眼乱买,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主板是用的是哪种接口,安装时更要具备一定的硬件知识和靠谱的动手能力。
更不要相信大力出奇迹,不然轻则设备无法识别,重则接口灰飞烟灭。
现在最常用的固态硬盘接口为SATA和M.2接口,不仅外观差别较大,速率更可能会有五六倍的差距,这是因为接口带宽也是制约固态硬盘性能的重要因素。除了SATA和M.2,回望二十年,固态硬盘接口形式远比你想象的要“缤纷”,下面我们就来个编年史般的大回顾。
IDE(PATA)接口
主流观点都认为SATA是最早固态硬盘接口类型,但实际上实用化的固态硬盘可以追溯到IDE时代。IDE接口也称为ATA接口,因为使用16位并行传输方式,所以也被称为PATA(并行ATA),接口采用40针结构,但传速度最高也只到133MB/s,但直到奔腾4时代还在使用。
这也意味着,该时期固态硬盘速率也比机械盘快不了多少,而且十分罕见,较高的成本和不高的容量,基本用在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工控设备上。为了与机械硬盘区分,行业内普遍叫它电子盘,接口形式为40针孔的大插头并有防呆设计,直接插在主板上使用。
除此之外,IDE接口还有两个小弟,分别是CF和ZIF。
CF(Compact Flash)接口
对于摄像摄影爱好者来说,CF卡一定不陌生,例如佳能单反相机直到5D2和50D时期还在使,但更多的还是用于工控领域。CF卡同样遵循ATA标准,但接口是50针。
大部分用户认为CF卡和SD卡都属于存储卡,只是接口类型不同。但CF卡内部由控制器和闪存芯片组成,是一块标准的固态硬盘。
ZIF(Zero Insertion Force,零插拔力)接口
该接口由东芝发布,应用于1.8寸的微硬盘上,同样多用于工控设备,一些数码产品也有所配备,例如苹果iPod Classic系列音乐播放器,索尼更是推出配备ZIF固态硬盘的超薄笔记本电脑。
和IDE接口相比,ZIF接口不仅体型更小,物理结构也完全不同,所谓零插拔力接口实际上就是现在比较常见的FPC软排线接口,内部40pin触针表明它同样符合ATA规范。
SATA 接口
由于IDE接口性能严重落后,奔腾4中后期的主板开始配备带宽更高的SATA接口。SATA接口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最新的SATA 3传输带宽达到了6Gbps。外观相对于IDE接口显得十分迷你,内部的“L”型防呆设计杜绝了插反的可能性。
SATA3的接口带宽应用于机械硬盘基本足够,而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早已成为瓶颈,但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兼容性,使得SATA固态硬盘成为老旧电脑最低成本的升级方案。
另外,SATA接口也有两个小弟,分别是LIF和mSATA。
LIF(Low Insertion Force,低插拔力)接口
LIF接口被广泛认为是苹果早期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的专用硬盘接口,但东芝随后也发布了LIF接口的1.8寸机械硬盘。至于用途,基本也是工控领域和几款超薄的笔记本电脑,和ZIF接口的固态硬盘一样罕见。
和标准SATA接口相比,LIF外形与ZIF更为接近,所谓低插拔力也是使用FPC排线链接,只是接口和排线的固定方式有所不同,但大家记住它符合SATA规范就可以了。
mSATA接口
mSATA接口是标准SATA的迷你版本,但使用该接口的固态硬盘身形也更小,广泛应用在工控电脑、教学一体机和一些笔记本电脑中。外观看mSATA采用了mini PCI-E接口形态,但速度和SATA完全一致。
因为mSATA引脚与mini PCI-E兼容,有些主板可以同时兼容这两个协议,既可以安装mSATA固态硬盘,也可以安装无线网卡和3G/4G无线上网卡。
AIC/PCI-E(PCI-Eexpress)接口
AIC接口其实就是标准PCI-CI-Eexpress接口。PCI-Express实现了主板总线的统一,根据总线位宽不同,可分为x1、x2、x4、x8和x16,例如x16插槽用于显卡,x1接口用于独立声卡、独立网卡等设备,而固态硬盘通常使用x4接口。除了带宽更高,PCI-Eexpress还能与CPU直接通信,为今天的Host Memory Buffer(HMB)主机内存缓冲技术打下基础。
AIC接口固态硬盘最早也是应用在服务器领域,采用原生的PCI-E接口,较大面积的PCB也可以做到更大的容量,在企业级产品中很早就出现了TB级别。
目前PCI-Eexpress标准已发展到今天的3.0和4.0,5.0也普及在即。版本越高单个通道的传输带宽就越高,例如PCI-Eexpress 4.0 x4接口最高可达64Gbps,相对于SATA最高的6GBps来说是个恐怖的存在。另外,PCI-Eexpress命名方式也有所变化,例如PCI-Eexpress 4.0 x4改叫PCIe Gen4x4。
除了AIC,PCI-Eexpress接口还有两个小弟,分别是M.2 M-key和U.2。
M.2接口
M.2接口是当下最为流行的接口,其前身为 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目的是取代mini PCI-E和mSATA接口。但该接口稍微复杂,简单来说M.2有B-key和M-key和BM-Key三种规格,从外观看就是插槽内隔断的不同,B-Key支持AHCI协议,也就是走的SATA通道,M-Key支持NVMe协议,走的是PCI-Eexpress通道。而BM-Key理论上同时兼容这两种协议,甚至还有USB,例如M.2接口的无线网卡,Wi-Fi功能走的是PCI-Eexpress通道,而蓝牙和LTE功能走的是USB通道。
同规格的M.2接口和AIC接口相比仅是外观不同,通过AIC转接卡老主板也可用上M.2 Nvme固态硬盘。而2230、2242、2260、2280、22110这些数字其实是固态硬盘的PCB长度和宽度,市场主流规格为2280,22110规格则多用于高端主板或者服务器。
U.2接口
U.2接口的固态硬盘比较少见,基本用于服务器中,但也可以通过转接卡或转接线在普通PC上使用。外观看U.2接口与SATA很相像,而且硬盘尺寸通常也为2.5寸,但金手指中部有凸起并额外多了一些触点,而且走的也是PCI-E通道,理论来说和M.2、标准PCI-Eexpress接口仅仅是外观的不同。
二十年弹指一瞬,固态硬盘接口终于在SATA和M.2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随着AMD发布了最新的锐龙处理器,一大波PCIe 5.0固态硬盘即将到来,速度相比主流的PCIe 4.0将再次实现翻倍的超越。当然,无论是PCIe 3.0还是4.0,还是即将到来的5.0,M.2接口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仍将是承载它们的主力接口,而SATA终有一天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7932875)
看看东芝的M302MicroSD卡如何让16G版本的魅蓝note6变128G
随着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的兴起,Micro SD卡(我们常称之为TF卡)的需求量倍增,虽然有些设备在购买时会赠送,不过赠送的容量、质量都比较低,甚至有虚标的假卡,特别是用在能够拍摄4K视频的机器上,普通容易的TF的读写速度根本不够用的,因为拍摄一分钟的30fps的4K视频占用空间就搞定350M以上,说白一点,32G容量的的手机,去除系统占用后,只够拍1个多小时的4K视频。此时,一款大容量,还能支持4K视频拍摄的TF卡就非常重要了,今天就来推荐一款128GB的东芝M302TF卡。
外观
随着今年,我手里添加了几款智能设备,我先后购买过几款东芝TF卡,先在1月份购入一个U3规格32G和一个U1规格16G,后来16G的丢了……于是最近又入了这款东芝M302 U3规格的128G的TF卡,这款128G的包装风格和前面两款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卡的颜色。购买SD卡最好选择官方渠道,价格过低的格外当心,我在网购初期就曾购入过1G充8G的SD卡,今年亲戚还买过一个8G充32G的TF卡,包装上有官方的提供的防伪查询方法,购买渠道不正规的最好查一下。
东芝EXCERIA系列的32G的TF卡外观设计是白色外壳,配红色腰条,而这款128G的在性能上和32G一样,但是底色换成了黑色,其它设计上并无不同。
TF卡即小又轻薄,迎光看还能看到电路板的纹路,因此使用、收纳的时会用要格外注意,虽然东芝为该产品提供了5年质保,但如果是自己扳断了,是不保的。我就是因为没收纳好,16G的TF卡不知去向了。东芝在包装中并未赠送配套的SD卡套,想要当SD卡使用的话需要购入质量靠谱的卡套,否则无法达到宣传的速度。
读写速度测试
存储类产品的使用速度,会因为使用产品的不同而受到限制,想要测试它的速度,必须要有USB3.0的设备,特别是TF卡、SD卡,不但要连USB3.0接口,读卡器也必须USB3.0的才能发挥产品的性能。
来看一下测试速度,使用CrystalDiskMark软件分别在USB3.0和2.0接口下测试,USB3.0读取速度93.66mb/S,写入速度20.69mb/S,这和包装上标注的读取90mb/S、写入20mb/S速度非常接近,而如果你仅有USB2.0的话,读写速度只能达到约1/5的设备性能。
再用另一款软件在USB3.0的状态下进行测试,读取速度89.62MB/S,写入速度29.04MB/S,这次写入速度高了不少,读取又低了一点,在正常的浮动范围内。通过两次测试证实了其读写速度都符合标称的速度。
试用体验
因为TF卡的体积较小,其被广泛应用在大量的数码产品中,作为主要的存储设备,当然,128GB的存储空间较大,并不是所有设备都能支持的,在选购的时候一定注意你打算使用的设备是否支持128G存储卡。
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应该是手机和平板,前阵子用了一款安卓平板,发现可以将TF卡作为默认存储器使用,一直以来我以为这个功能在安卓4.2版本以后被官方关闭了,其实并非如此,这个功能是国内各种ROM定制商给屏蔽了。作为默认存储器后,设备的数据存储将完全移植到TF卡中,原内部存储芯片仅用来安装程序。
魅蓝note6 16G变128G
魅族新上市的魅蓝Note6,作为千元机备受关注,但是1099的最低价仅可以购买16G版本,而16G版本在安装系统必备程序后,用户可支配的容量仅有8G。而智能手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光一个微信app的常规占用就能达到2G以上,16G版本根本不够用的。而这次测试却让我无意中发现了魅蓝note6的一个小BUG。我的魅蓝note6的出厂系统版本Flyme6.1.4.0A,居然可以把东芝的这款128G的TF卡设置为默认存储器。
先来看一下正常情况下,魅蓝note6使用内部存储和这款东芝TF卡的读写速度,魅蓝note6的存储芯片是eMMC5.1,读取速度269.9MB/S,写入速度46.5MB/S,符合其芯片特点。而东芝这款128GB的TF卡速度分别是读取75.5MB/S,写入25.31MB/S,写入符合标准,读取略低,这说明了设备对TF的读取仅支持到这个速率。卡的速度再快也无济于事。现在来说重点。
新购入的东芝M302 U3规格128G的TF卡直接插入手机使用即可,已经使用过的TF卡需要在电脑上,先快速格式化,把卡插入手机后,系统会弹出让你设置SD卡的界面,此时选择用做内部存储设备并格式化。正常情况下这个界面是被屏蔽的,我用同样的方法,在魅蓝U10上测试,没有出现这个界面;再用东芝M302 U3规格32G的tf卡进行测试,电脑格式化后,放入魅蓝note6,直接变成了便携式存储设备。仅这个128G的TF卡能用,因为我手里没有其它品牌的128G容量的TF卡,无法再做更多的测试。
格式化后系统会让你选择移动内存卡数据至TF卡,此时,必须选择立即移动,才能成功,因为选择稍后移动,你再也无法进入这个界面……而被设置为内部存储卡的TF,系统会将其盘符隐藏,想要格式化,必须在我的电脑-设备-管理-磁盘管理界面中找到它,并重新格式化。
完成之后,我们用数据线把手机和电脑链接起来,看看此时的媒体设备(MTP)模式下,魅蓝note6已经变成了114G存储。(128G内存卡的大约可用容量为115.2GB,变成这个模式后,硬盘被额外划分了16M的空间。)
本bug已经上报魅族,不保证更新后的版本能用,我的魅蓝note6是16G版本,无法保证32G及以上版本能用,因此,不建议为了尝试而专门购买本卡。还有,这个功能本身被屏蔽了,变成默认存储卡后,数据存储在TF卡中,无法还原到默认存储卡中;另外,TF卡的读取和写入速度不及内部存储卡、应用的兼容性等任务问题,造成数据丢失,本人概不负责。还有,我发现这个bug后,系统一直未更新,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会影响更新。
4K视频测试
魅蓝note6的视频拍摄模式是支持4K视频的,如果仅用16G的魅蓝note6拍摄,只能拍20多分钟的4K视频。还好现在有了128G的TF卡,因此我要试试用TF存储情况下的4K视频拍摄能力,经测试,拍摄1份41秒的视频,占用空间437MB,拍摄和保存的过程很顺畅没有出现问题。
但在手机直接预览,视频有些卡顿,理论上75MB/s的读取速度应该能顺畅播放,而我之前并未在魅蓝note6上体验过4K的视频拍摄和预览,无法对比。
总结
云备份服务商BackBlaze今年发布的第二季度硬盘故障率报告中,东芝的三款硬盘(3/4/5TB)故障率为零,并且三年内东芝硬盘的故障率也只有0.2-1.4%,可见东芝在硬盘方面的质量非常可靠,最不靠谱的希捷。我本人的体验也是如此,我的箱子里躺了好多块希捷硬盘,有几块是刚过保修期就坏,就像定了时一样。而同时用的东芝、西数的硬盘,从来没坏过,因此比较信任,所以在采购TF卡的时候,首选了东芝,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对东芝的TF卡还说比较满意的,EXCERIA系列的东芝TF的价格和性能适中,而读90,写60的EXCERIA PRO系列TF卡,虽然速度价格太贵,且没128G版本,即便这么快,使用的设备也不一定支持,还是EXCERIA系列的比较适合我们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