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美国百香果价格(百香果价格今日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美国百香果价格,以及百香果价格今日价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国产百香果将彻底击退越南百香果?

 

前天,公众号有网友留言:“我是广西桂林人,目前在海南种植百香果,特别是海南省中部地区是国内最适合的地区温度,降雨量都非常合适。不久将来,将彻底击退越南百香果”、“二月上市七月清园,海南台风高峰期一般是七月到十一月”。如果能避开台风和高温,上市时间提前到2月份,海南百香果取代越南百香果完全有可能。

百香果种植分布和上市时间

百香果,别名鸡蛋果或西番莲,原产于巴西,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草质藤本植物。国外在巴西、美国、哥伦比亚、肯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都有种植。

随着百香果市场行情看好,现在中国种植百香果的省份越来越多,广西、福建、广东、贵州、云南、海南、湖南、江西、四川、台湾地区等都有种植,上市时间从海南和云南开始,但由于之前这两个省份种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所以国产百香果供应时间主要在6月至次年2月。而越南百香果基本可以全年供应,在国内百香果断档期,越南百香果抢占了国内市场。

越南百香果的“爱”与“恨”

去年5月份,半岛晨报刊发的一篇文章《市场上热卖“越南百香果”可能是国产的》引发热议,该报记者采访辽宁检验检疫局方面得知,在国家质检总局官网进口水果准入名录中,越南的准入名录中并没有百香果,也就是说,市面上热卖的所谓“越南百香果”并不靠谱。在我国的准入名单里,百香果只允许从泰国进口。

消息一出,不少百香果种植户提出要求“封杀”越南百香果,为什么这么恨越南果呢?越南百香果的进入国内的品种主要是台农一号和满天星,以台农一号为例,由于经过了分级挑选,个大均匀,卖相很好,价格相对较高。在百香果价格低迷时,很多人认为是市场上越南百香果太多了,搞乱了市场。

那越南百香果是如何进入国内的呢?广西和越南交界,出台有《广西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商品管理规定》,越南百香果也是通过互市进入国内,不光越南百香果,老挝百香果、柬埔寨百香果也通过互市渠道进到了中国。

对于电商们来讲,对越南百香果是既爱又恨,有了越南百香果,就可以长年供应,也可以补充订单过多时货源的不足。但做越南百香果生意,并不好赚,亏本不在少数,为什么呢?

越南百香果质量并不比国产强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

越南百香果来到中国市场,从摘下到摆上零售商的售货台,最少要经过3-4天的时间。为了保持外表的美观,越南百香果也只能在6成左右熟的状态采摘。4月份左右进入雨季之后,越南百香果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产地果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在高温天气,加上长途运输,很容易出现脱囊现象。

就供应国内市场而言,国产百香果成本相对较低,果子甜度会相对较高。因而,当国内百香果开始供应,越南百香果所占市场份额会一再缩小。

国产百香果在行动

为促进海南百香果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海南省农业厅于2017年12月12日在海口市举办了海南百香果产业发展研讨暨联盟筹备大会。

会议由省农业厅南亚办副处长主持,他传达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特色农产品调优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7〕202号)文件精神,根据该文件要求,力争利用5年时间,使全省百香果产业发展到20万亩,创建农业特色产业联盟,推动科研院所、金融、保险、生产、加工、销售、媒体等单位资源整合,逐步实现无毒种苗、标准化生产、品种优化、行业自律、媒体宣传、市场营销联合统一推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水平,并对海南百香果产业联盟提出了三点希望,即起点要高、格局要大、视野要宽。

云南也有不少地方也在大力发展百香果,而为了尽早上市,广西百香果秋种面积也在加大,各个省份对百香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规范化种植,质量越来越高,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的消费者也不会舍近求远了。

 

百香果现在严重缺货,甚至卖5元一个!反季节栽培前途光明

百香果卖5.09元一个?还是一斤?你没有看错,今天南宁百果园水果店里就是卖5元一个,就连店员都说:“现在的百香果有点贵,按斤卖的没有货了”。

今天路过南宁海吉星水果批发市场,整个市场很少见有档口摆卖百香果。原先专卖百香果的几个档口,有的只摆出了几件满天星,质量一般,批发价12—13元一斤,老板都感慨现在没有什么百香果,找不到果卖;有个专卖百香果的档口甚至关门了。物以稀为贵,满天星特大果,有档口叫价25元一斤,猪肉价!

现在百香果可谓一果难求!价格持续高涨。每年的3月至5月,是国内百香果的断档期,只能从国外进口(越南果、老挝果),很多果商都想方设法弄果回国内,价格很高,但是受长途运输、通关时间等影响,质量很难把控,每一柜百香果的质量都不一样,有的损耗很大,冒着高风险,有点赌运气。

而且,在国家质检总局官网进口水果准入名录中,越南、老挝准入名录中并没有百香果,严格来讲百香果只允许从泰国进口。当然,边民互市政策可以打擦边球。

目前,百香果可能是一年中价格最高的时候吧。这就是种植户感慨的“没果时高价,有果时又低价”!

 

▲现在淘宝上5斤大果,基本上卖60元以上

 

国内百香果能否做到全年不间断供应?反季节百香果前途光明,现在除了云南德宏有少量紫果、海南有部分黄金上市外,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百香果反季节栽培这个课题,值得去研究研究,特别是海南的百香果同仁们,加油!

曾被捧上天的农产品,如今彻底沦陷,是阴谋还是误判?

 

​农场主+

第1502期



在这个标榜“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好不好看”已成为我们衡量、选择事物的一个重大指标,该以口感取胜的水果也不能逃脱这个魔咒。就像重庆解放路坑了无数人的“金西梅”,好看的外表不过是果农们对去皮西梅果脯的二次包装。


为何上当的原因,我们也一目了然,只是利用了“猎奇+看颜值”的消费心理。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靠水果为生的果农为何会种出“不以味道为准则的水果”?值得探讨!


其实,不以味道为准则的水果,这放在金西梅事件上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金西梅的本体西梅并不是一种不好吃的水果,相反西梅的鲜果在各大商超占据中上价格,每斤可达到45元往上的售价,算是一种水果贵族。而金西梅只是以25元左右价格出现在景区,其背后是消费力和走量的角逐。

 

而今天要说的现象与此本质相同,都是一种欺骗行为,但是欺骗双方的身份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可怕程度又翻了几番,是对一个群体的蔑视和挑战。


高价买进红肉苹果苗


2015年,一种与普通苹果颜色差异巨大的红肉苹果,在“专家”等团队的推广宣传之下走进了农田,也走上了种植神坛,360度全方位完美的红肉苹果一时风头无二。


传言中的它“颜色漂亮奇特,口感好,还富含大量的花青素和维生素C以及其他各种微量元素,在国外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不管是榨汁还是直接食用都可以,并且还可以提取出大量的花青素用于食品加工产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发家致富的首选。


只是高价买苗以后的果农们,迎来了5年后的满园残红,酸涩坚硬难以入口的红肉苹果不仅需要5年才可以挂果,其在国外只是一种工业原料,与水果一点不挂钩。

 

但是,作为工业原料的红肉苹果对于种植户来说,不仅价格不可能达到99元一个的天价,且没有相对性的工业原料消化单位资源,即使有资源,一个普通的农户也难以达到工业原料的用量,只有欲哭无泪地为自己5年前的选择买单。

 

被包装的何止是“网红”


像红肉苹果这样被包装后卖苗的事情在水果界不多,但水果界的软性包装一直存在。

 

软枣猕猴桃、黄精百香果、突尼斯软籽石榴、美国杏李恐龙蛋、黑老虎、嘎啦黑苹果、可以吸的果冻橙,你是否有所耳闻,它们都是一些声名鹊起以后销声匿迹的水果。

 

如果上面你没有听说过,那么被人吐槽没有胡萝卜味,不如本土好吃的水果胡萝卜;为补充叶酸高价购买,叶酸含量却比不上菠菜、小白菜的牛油果;与葡萄营养接近却每公斤高达500元的嘉宝果,这些网红水果你该听过吧。


盘点下来它们无非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大都拥有国外、专家等背景(国外深受人们喜爱、xx专家推荐、引种)

可进行多项开发(颜值高、营养丰富、富含各种维生素、市场价格讨喜)

超级好种(抗旱、耐贫瘠、结实力强)

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发家致富


手段也极其简单,尽量忽略产品本身及销售问题(有些还承诺回收),找(无良)专家、媒体背书,营造一种火爆的市场景象。

 

大多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有赚钱的农民、前途迷茫的种植户,在为这些光鲜亮丽的品种们买单以后,会被一句“你看她(他)成功了”的小概率打发,最后只剩下满地鸡毛后的高额智商税账单。

 

 

这种伤害只是造成农业人的血本无归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这个和无法根除的病虫害,卖不出好价格,丧失种地信心本质上是有一些区别的,它们才是农业癌症的元凶,在痛恨苗商奸诈的同时,也让他们对农业丧失信心。

 

这种痛恨往往来自“人为天灾,来自于多方欺骗,并非来自脚下的土地本身”。

 

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有赚钱的农民,有人告诉他(她)们,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便可以轻松发家致富,种地便可挣大钱,这种说辞不会100%地让人中招,对苦了一辈子的农民来说也足够勾魂摄魄,再加上一两个专门培养的成功案例和伪专家的加持,离谱的事就堂而皇之了。

 

显然,农民是最没有资本为错误买单的那群人,这样的做法无疑真正剥夺了土地与农民的那点联系。虽然我们都在说种地不赚钱,也听到过农民无数的抱怨,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几点:

农民从来没有抱怨过脚下的土地,对土地他们是爱惜尊重的;

维持农业发展的不是农业GDP,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我们都小看并忽视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感情。


每次外出采访,碰到90后新农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投身农业”,其中一个采访者说的故事我至今难忘,我也觉得有必要讲给大家听。

 

/有一天,我来到了甘肃,在一块麦地前,看到一个老爷爷站在麦地边傻笑,我很好奇便上前问老大爷笑什么,大爷说“终于下雨了,我的地有望了”,那种发自内心的笑,我好久没有看到,因为现在没有多少人饿饭,也没有太多人指望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养活全家,大爷那种对土地粮食的感情,让我这个没有种地的城里人感到温暖。/

 

我想关于土地一代一代的传承,并不是一种技术,应该是一种意识认同的传承,就像你的父辈告诉你,饥荒年代,多亏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你也可以种地一样,一旦没有人再说的时候,问题就大了。

 

当然这种对土地的热爱,并不是个例,在老一辈人身上随处可见,你的奶奶、爷爷、外婆、外公讲起种地,一定在诉苦之余,还会对土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因为土地给了他们满满的安全感,每到刮风下雨,一定在雨后第一时间去看看他们的地,在吃饱穿暖的农村生活中有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这种认同才是农村土地后继有人的关键,一旦越来越多的人看不起农民,一旦越来越多的农民想要脱离代表农民身份的土地,甚至带着痛恨离开,那么农业大国才会真的病入膏肓。

 

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农业标准化、农业人才、产业链太长,难管理的问题、初入农业,做市场做品牌难度大、经营模式、运营手段、跟风问题太严重,没有自己的独特销售渠道等等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是时间的长短,唯有身份认同意识失效,需要几代人再次修复,且代价惨重。





吹捧一个农产品然后让农民接盘,是一种毫无底线的商业手段,即使是误判也是有阴谋的误判,毋庸置疑,没有任何可以原谅的理由。

我们的祖辈是靠土地生存的,我们走进城市,不代表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城市,更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土地,只是我们自己不需要种地,那些坚持在城市后方,不断提供生活基础的农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

但当我们凭借多一点的资源、知识、机会,去打破这种平等,去低估、消费、漠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进行软刀子放血,这样买单的又何止是农民群体呢?

你对农民意识断代怎么看?欢迎留言!


编辑 | 梅子

排版 | 小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