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is Oolong tea:
The color of Oolong tea soup is clear, the aroma is clear, the taste is mellow and sweet, almost without bitterness, the saliva secretion is slightly sweet, the taste is cool and pleasant, there is a sense of coolness, with high mountain rhyme.
安徽太平猴魁
大乌叶茶汤
安徽太平猴魁
N0.9安徽六安瓜片最高拍卖价格:92万元/公斤
御前十八棵的名字由来也颇为奇妙,相传乾隆游历江南时,正在看采茶,突然听闻太后病重,乾隆把芽尖揣入兜中便回了宫。太后见到乾隆后闻到一阵清香,于是乾隆把茶叶取出让人煮茶,太后喝完顿觉神清气爽,所有的郁结也都消除,乾隆便把这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都匀毛尖又被称为鱼钩茶
(3)杏仁香2号
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
橙花香
2009年5月,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最终拍卖价到了20万元。相当于200万元/公斤。
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冲泡时溢出自然的橙花香气而得名。生长在海拨约800米的凤西大坪村地名叫尖石尾的茶园里,树龄约150年。老丛已有少量无性繁殖后代,其后代在大坪村有种植。
口感则饱满厚实,稍有苦底,感觉比较热烈,但不缺少某种细腻丝滑的感觉,刺激你的每一个神经。杯底留香则非常持久,而且冷了之后会更见它的高锐。反而正是它这茶汤里的那一丝苦涩感,反而是它的精髓所在,刺激着你的喉咙,继而是丰富鲜活的回甘,似泉涌。在不经意间,它反而让人惊艳!
后来通过无性扦插技术,保持原“宋茶”香型特征的前提下,在凤凰山区域也种植出“宋茶”打得出后代,即我们现在能够品尝到的【宋种】单丛。其中以:宋种芝兰香、宋种东方红、宋种八仙、大庵宋种为人熟知。
2011年在都匀毛尖新茶拍卖会上,3个标底的“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150g装),拍卖总成交价格达22万元。
好的单丛,茶条紧结细实,冲泡起来香气优雅细锐而持久,杯底、盖碗香非常持久。滋味浓醇,入口苦味即化,回甘强,唇齿留香。经常出现舌底鸣泉(唾液分泌旺盛),喉韵通达的情况。泡8-10泡没水味,后半程滋味仍然饱满。叶底绿叶(也会呈黄褐色)红镶边,肥厚柔软均匀明亮。
河南信阳毛尖
在2005年的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的武夷山母树大红袍拍卖价达20.8万元,相当于1040万元/公斤。大红袍母树现在仅存6株。传说在清朝时,也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绝对的珍稀茶种,2006年政府已经禁止采摘。
成茶条索挺直肥大,色泽黄褐呈鳝鱼皮,油润有光,汤色金黄,香气浓郁,天然花香,味道甘醇。老丛韵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耐泡,是著名的单枞之一。
系从凤凰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有轻微的生姜味道并带有姜花的香气而得名。生长在海拔约1000米的凤北官头輋村东北地名叫墩仔的小山头上,树龄约100年。
有钱也未必喝得到的茶叶你想认识吗?
(5)香番薯2号
安徽黄山毛峰
一、单从简史
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古称“鹪嘴茶”,又名待诏茶,后称为凤凰水仙茶。主要分布于广东丰顺、饶平、蕉岭、平远等地。解放后,在广东省大规模推广,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亦有少量引种。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树高达3米以上,树幅2米左右,分枝较稀,大部分植株分枝离地面约20—40厘米,主干粗明,皮光滑,色多灰白,枝条粗状直生性强,节间长0.8—5厘米。叶片呈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片长9.0—13.6厘米,叶宽 4.0—5.1厘米,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尖渐尖或急尖,叶面平展或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片较厚脆,叶身内折,叶脉9—12对,叶缘平或微波,叶齿疏浅,20—42对,平均34对。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旬,清明前后开采,育芽力较强,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少,发芽密度中等,一芽三叶长6.4— 9.9厘米,长者达14厘米,百芽重平均86.2克。
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径3.8X3.3厘米,萼5—7片;花丝152—223枚,平均197枚,外轮长1.2厘米,花粉鲜黄;花柱高1.3厘米,柱头3分叉,多偏曲,分叉长0.5厘米,雌蕊高于雄蕊0.1—0.3厘米,子房光滑,结实率较高,抗逆性尚强,适应性较广。
二、单从品种分类
1、黄栀香型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5.8米,树幅6.5X6.8米,主干明显,主干圆径为 1.65米,离地面60厘米处有三大分枝,圆径分别为0.65米、0.94米和0.75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9厘米,叶宽 4.3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稍下垂,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身内折,主脉明显,侧脉平均10对,叶缘微波,叶齿细、浅、钝,共 33对。由于茶树苍老,育芽能力一般,每年只采摘一轮春茶。其后代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开采期在谷雨前几天。发芽密度中等,芽梢较短,新梢平均长2.5厘米,着叶2—3片,节间长0.8厘米,嫩梢黄绿色,无茸毛。
植株高大,树高5米,树幅5.6×6.05米,树姿开张,干周1.82米,主干因客土不明显,接近地面有六大分枝,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7.8厘米,叶宽3.7厘米,叶尖圆尖或钝尖,叶面平滑,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身平展或微卷,叶缘微波状,叶脉10对,有 24对细、浅、钝叶齿。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在清明前10天左右,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几天,发芽密度较密,芽头壮,芽色浅绿,有少量茸毛。新梢长12 厘米,着叶3—4片,节间长3厘米。新梢每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中旬,花冠直径3.2×3.8厘米,花丝120 —160枚,柱头3分叉,多偏曲,子房光滑,果实多为2籽。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
植株较高大,树高2.72 米,树幅3.10×3.45米,树姿开张,主干圆径1.04米。分枝密,最低分枝离地2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8.5厘米,叶宽3.4厘米,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身稍内折,叶肉厚,叶质硬脆,叶缘波状,叶脉10对,叶齿较疏,齿形细、浅、利,平均24对。育芽能力中等,其后代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于4月初,春茶开采期在5月初。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芽色浅绿,无茸毛。新梢较短小,梢长4厘米,着叶3—4片,节间长0.7厘米。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冠宛如一把伞。树高4.8米,树幅4.2×6.8米,主干圆径100厘米,离地30厘米处有三大分枝,分枝后5厘米处茎围分别为0.88米、0.6米和0.54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稍上斜着生,成叶长椭圆形,长10.6厘米,宽3.6厘米,叶面平滑,叶色绿,富光泽,先端圆尖,叶身微内折,叶质肥厚,叶缘微波状,有细、浅、钝叶齿29对,主脉明显,侧脉分明,有9对。育芽能力较强,发芽密,芽色绿,无茸毛。春芽梢长13 厘米,着叶5—6片,节间长2.8厘米,通常春分前萌芽,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3天左右。年采摘2轮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径3.6× 3.8厘米,萼5片,瓣6—7片,花丝乳白色,140枚左右,花粉鲜黄,柱头3分叉,子房光滑,结实率较低,抗逆性尚强,适应性较广。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树高3.2米,树幅2.8×3.2米,主干圆径40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离地18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0厘米,叶宽4.2厘米,叶形椭圆,叶尖钝尖,叶面隆起,叶色绿,叶身平展,叶质中等,叶缘微波状,叶脉8对,叶齿疏浅,齿数31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10天左右。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幼嫩芽梢绿色,无茸毛。新梢长8厘米,着生2—4片叶,节间长1.8厘米。新梢每年生长3轮次。
单株产量较高,1996年春茶采3.7斤。同年8月锯短后嫁接上其他名优品种。
树高1.35米,主干圆径28厘米,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树姿直立,树幅1×0.95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2厘米,叶宽 5.2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缘波状,叶脉9对,叶齿深锐,齿数30对。春芽在春分前萌发,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6—7天,发芽密,芽叶肥壮,嫩芽绿色,无茸毛,新梢长11厘米,着生叶数4-6片。节间长2.5厘米。
植株高2.7米,树姿直立,树幅 1.73×2.7米,主干圆径53厘米,分枝疏,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叶片上斜着生。叶长7.5厘米,叶宽3.8厘米,叶形卵圆,叶尖圆尖,叶面微隆,叶色黄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质硬度中等,叶缘微波状,叶主脉明显,侧脉8对,有33对细、浅、利的叶齿,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谷雨前是采摘期,育芽能力较弱,发芽较疏,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3厘米,着生叶数3片,节间长1厘米。新梢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旬,该树只开花不结实。
2、姜花香型
植株高3.9米,树幅2.9×3.6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77厘米,主干离地8厘米处分生4条骨干枝,分枝密度大,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 11厘米,宽4厘米,叶尖渐尖,叶形长椭圆形,叶面微隆,叶色青绿,叶身平展,叶质硬脆,叶缘波状,叶齿28对,齿状粗、深、利,叶脉10对。春芽在春分前萌发,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7—8天。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芽叶生育能力较强,幼嫩芽梢浅绿色,无茸毛。新梢长8.5厘米,着生叶数3片,节间长2.5 厘米。新梢每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下旬,花冠直径3.1×3.5厘米,花丝136枚,花量多,但结实率较低。
植株较高大,树姿较开张,树高3.86米,树幅4.26×3.76米,主干圆径1.1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9.6厘米,宽 3.7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或钝尖,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身平展,叶质硬度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疏浅,齿数28对,叶脉6对。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发芽密度较大,发芽较整齐,育芽能力中等,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肥壮,持嫩性较强,春梢长11厘米,着生叶数3—4 片,节间长2.4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国庆节以后为新梢休止期。
成茶条索紧直,较纤细,浅黄褐色油润,汤色金黄明亮,姜花香气清高持久,味道鲜爽,滋味浓醇爽口,韵味独特,耐冲泡。是凤凰山名单枞茶树之一,多次评为广东省名茶。
3、茉莉香型
植株高3.4米,树幅3.2×2.5米,树姿半开张,从地面处分生8条骨干枝,分枝密度较疏,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厘米,宽4.6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身稍内折,叶质肥厚,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37对,叶脉10对。春梢萌芽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季节。发芽密度偏疏,芽色绿,有茸毛,发芽较整齐,新梢长4.8厘米,着生叶片3—4片,节间长1.2厘米。生年新梢生长3轮次。盛花期11月下旬,花量少,结实率低。
因成茶具有自然的茉莉花的香味而得名。植株高1.8米,树幅1.1×1.1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2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离地19厘米,叶片上斜着生,叶长11厘米,叶宽4.7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质柔软,地缘波状,叶齿粗、浅、利,齿数30对,叶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7—8天。发芽密度中等,芽色浅绿,无茸毛。因嫁接成活时间短,营养生长相当旺盛,新梢特别粗长,新梢长26—30厘米,着生叶数6—8片,节间长4.5厘米。每年新梢生长4轮次。因树龄小,尚未开花结实。
4、橙花香型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75米,树幅4.4×4.5米,主干圆径94.5厘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离地2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9.5厘米,宽3.8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绿,叶身内折,叶质中等,叶缘微波状,齿数34对,齿形浅钝,叶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4—5天。发芽密度大,较整齐,育芽能力强,嫩芽梢短小,芽浅绿色,茸毛少。春梢长3厘米,着生3片叶,节间长0.8厘米。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量少,结实率低。
1、仁香型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7米,树幅4.1×3.5米,主干圆径67厘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离地面25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 9.1厘米,叶宽3.5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钝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内折,叶质中等,叶缘前半部呈微波状,叶齿粗、浅、钝,齿数24对,叶脉9 对。春芽萌发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发芽密度大,较整齐,育芽能力强,幼嫩芽梢肥壮,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7—11厘米,着生叶数3—4 片,节间长1.8厘米。新梢年生长2轮次,9月底起为营养芽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冠中等大,花丝126—164枚,花量中等,结实率低,朔果大部分内含茶籽2—3粒。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2米,树幅4.4×3.9米,近地面主干处分生三大分桠,分桠圆径分别为90、33和48厘米,分枝密度大,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8.5厘米,宽3.4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有光泽,叶身背卷,叶质中等,叶缘微波状,叶脉8对,叶齿细浅,齿数30对。春梢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5—9天。发芽密度大,较整齐,幼嫩芽梢较短小,芽叶生育能力较强,芽色绿,无茸毛。春梢长4厘米,着生叶数4片,叶节密。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量多,结实率高。
植株高2米,树幅2×1.7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30厘米,分枝疏,最低分枝高度15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9厘米,宽3.7厘米,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质硬脆,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34—35对,叶脉不明显9—10对。春梢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7—8天。发芽密度稀疏,芽头肥壮,发芽较整齐,幼嫩芽梢绿色,无茸毛。春梢长12厘米,着生叶数4—5片,节间长2.8厘米。新梢每年生长3轮次,9月底起为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少,结实率低。1996年没有开花结实。
2、肉桂香
植株直立,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60厘米,最低分枝离地5厘米,分枝密度大,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1.1厘米,宽3.3厘米,叶披针形,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身背卷,叶质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粗、浅、钝,齿数29双,叶脉分明,侧脉11对。春芽萌发期在惊蛰后,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3—5天。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幼嫩芽梢绿色,无茸毛。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10月中旬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中等,结实率较低。
3、杨梅香型
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叶片较小,似杨梅叶而得名,生长在海拨约800米的凤西大庵村地名叫黄輋龙的茶园里,已有 250年的栽培历史。系大庵村四大名枞茶树之一,老枞已经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杨梅叶无性繁殖后代。其后代在凤凰茶区已有引种和嫁接。
植株高 2.68米,树姿半开张,树幅2.44×1.70米,主干圆径100厘米,分枝密度稀疏,最低分枝离地2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6.8厘米,叶宽2.5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浅绿,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质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细密,齿数28对,叶脉8对。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季节。发芽稀疏,幼嫩芽梢短小,发芽较整齐,育芽能力差,芽色黄绿,无茸毛。春梢长3厘米,着叶4—5片,节间长0.9厘米。
4、薯味香型
5、蜜兰香型
植株高3.05米,树幅3.75×2.9米,树姿开张,从地面分生7条骨干枝,分枝密度大,叶片稍上斜着生。成叶长12厘米,宽4.7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质肥厚柔软,叶缘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27对,叶脉11对。春芽萌发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季节。发芽密度中等,幼嫩芽叶肥壮,芽叶生育能力强,芽色绿,茸毛少。新梢长11厘米,着生叶数5—6片,节间长2厘米。每年新梢生长4轮次,小雪后为新梢休止期。开花期11月底,花量少,结实率低。抗逆性和扦插繁殖力较强。
植株中等大,树姿半开张,树高1.47米,树幅1.12×1.07米,叶长11.8厘米,宽4.9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钝尖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绿,叶身内折,叶质柔软,叶缘波状,叶齿粗、浅、利,齿数26对,叶脉8对。春芽萌发期在惊蛰前5—7天,春茶采摘期在春分前后。发芽密度较大,幼嫩芽叶肥壮,发芽较整齐,芽叶生育能力较强,芽色黄绿,无茸毛。春梢长14—24厘米,着生叶数6—8片,节约间长 3厘米。每年新梢生长5轮次,10月中旬起为新梢休止期。12—1月为开花期,花冠直径3.5×4厘米,花萼5片,花瓣6片,花丝166枚,柱头3或4分叉,花量较多,结实率低。抗寒抗旱能力中等,适应性较广。扦插繁殖发根力强,成活率高。
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春茶一芽二叶鲜叶含茶多酚29.47%,氨基酸2.13%,儿茶素总量116.22毫克/克,水浸出物45.54%。
6、苦味型
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树高5.12米,树幅4.58×4.68米,主干圆径1.32米,在主干离地5厘米处分生六分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3厘米,叶宽5.5厘米,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质硬脆,叶缘波状,叶齿细、浅、利40对,背面主脉特别突出,侧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育芽能力较强,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12.6厘米,着生叶数4 —5片,节间长3厘米。新梢每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冠直径3×3.5厘米,花丝平均119枚,花量多,结实率高,朔果多数内含茶籽3粒。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5米,树幅4.1×4.5米,主干圆径1.01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离地3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生势旺盛,枝繁叶茂。叶长9.3厘米,叶宽3.2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骤尖,叶面平滑,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质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细、浅、钝,齿数30对,叶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清明前几天,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10多天,发芽密度大,较整齐,育芽能力强,芽色浅绿,无茸毛。持嫩性较好。春梢平均长4.2厘米,着生叶数3—4片,节间长1.1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盛花期11月中旬,花萼五角星形,花瓣6—7片,花冠直径4×3.6厘米,花丝乳白色160—210枚,花药黄色,花量较多,结实率中等,朔果内多含茶籽2—3粒。
植株高3.8米,树姿较开张,树幅4×3.8米,主干圆径76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高度32厘米,叶片着生平展。叶长9.6厘米,宽 3.3厘米,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富有光泽,叶质硬脆,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齿数23—28对,平均26对,叶脉7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4—5天。发芽密度中等,幼嫩芽叶肥壮,育芽能力较强,芽色绿,无茸毛。春梢长12厘米,着生叶数3—5片,节间长3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11月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2月上中旬,花冠直径3.5×4.1厘米,花丝150—170枚,结实率中等,朔果多数内含茶籽2—3粒。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4.39米,树幅6.3×6.3米,近地面主干处分生8大分桠,最大分桠圆径52厘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4厘米,宽4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较平,叶质硬脆,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28对,叶脉 12对。春芽萌芽期在清明前后,春茶采摘期在立夏前后,是乌岽山的收山茶之一。发芽密度大,幼嫩芽叶肥壮,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较整齐,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10厘米,着生叶数4—5片,节间长3厘米。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9月底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5—20日,花冠直径3× 3.5厘米,花丝104—138枚,结实率较低,朔果大部分内含茶籽2—3粒。
植株高3米,树幅2.1×1.8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1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高度25厘米,叶片上斜或平展着生。成叶长椭圆形。叶长10.9厘米,宽4.4厘米,叶尖圆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内折,叶质厚脆,叶缘波状,叶脉8对,叶齿细、浅、钝,齿数25对。通常春芽萌发期在清明前后,立夏前后为春茶采摘期,属于凤凰山的收山茶之一。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育牙能力较强,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12—16厘米,着生叶数4 —6片,节间长2.8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在乌岽山表现较高产。因树龄较小,尚无开花结实。
7、咖啡香型
植株高大,树姿直立,树高5.05米,树幅3.45×3.55米,主干明显,干周1.18米,分枝较疏,最低分枝地离87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7.8厘米,叶宽3.4厘米,叶倒卵圆形,叶尖钝尖且下垂,叶面平滑或微隆,叶色绿,叶身平展,叶质柔软,叶缘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25对,主脉明显,侧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幼嫩芽梢肥壮,芽叶生育能力较强,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 11.8厘米,着生叶数4—5片,节间长2厘米。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10月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10日前后,花冠直径3×3.6厘米,花丝124枚,花量少,结实率极低。
该茶先后荣获第二、三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特等奖;2000年获国际名茶金奖,并多次获得广东名茶称号。
三、栽培简史
潮安县凤凰镇是广东省乌龙茶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二十五史《宋史.纪》载:南宋景炎二年(1278),宋帝昺南逃到潮州。民间盛传宋帝路经凤凰乌岽山,口渴难忍,侍从们从山上采下一种叶尖似鹪嘴的树叶加以烹制,饮后既止渴又生津,故传后人广为栽种,并称此树为“宋种”或叫鹪嘴茶。起初人们将成熟的茶果取回,种植于房前屋后,以后逐渐种到山上,种植方式没有一定的株行距,都是满天星单株种植,亩植几十株,或与林木混种。茶园不加管理,不施肥、不喷药、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茶树高度普遍在三、四米以上,有的高达七、八米,采茶时需登高凳或爬到树上采摘。
四、茶区介绍
1、茶区气候
凤凰茶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冬春不严寒,夏暑无酷热”之称。具有山高日照短,云雾雨量多,冬寒来得早,春冷去也迟,盛夏无酷暑的天气特点。全年气候干湿分明,干季,由10月到翌年1月,各月雨量均少于100毫米,空气湿度小,晴天多,日照充足;雨季,由2月到9月,各月雨量均大于150毫米,雨量多,春雾重,湿度大,雨量占全年91.25%,全年平均干燥度为0.52。
据潮州市气象局于1979年—1986年对凤凰镇海拔460米高度的实测资料统计,历年平均气温为19.3℃,比平原偏低0.9℃;最高气温35. 6℃,最低气温零下2.4℃;霜期极少,平均年约3—5次,每次2—4天;偶有冰冻。
1960年 “大寒”前后和1999年“冬至”后(12月23日—26日)出现历史罕见冰冻,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乌岽山上海拔1325米处,面积为76亩的天然大湖泊——天池,池面结冰,池沿冰厚尺余,人可行走,没有冰冻过。历年平均积温为7061.6℃,比平原偏少705.6℃。历年平均雨量为2161.1毫米,比平原偏多 382.8毫米。
凤凰茶区地貌复杂,海拔高低悬殊,由于受地形和空气湿绝热上升递减率(0.6℃/100M)的影响,造成区间气候差异大。如海拔高至1497.8米的凤髻山与低至360多米的福南洋,两地温差6—8℃。
2—4月平均日照仅有158.3小时,占全期可照时数的14.6%,其余各月日照均比平原偏少50—60小时。多年的气象观测结果表明乌岽山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茶树喜温、好湿、耐阴的生物学特性,是构成“高山浓雾产名茶”的条件之一。
2、茶区地壤
凤凰镇四面高山环抱,峰峦重叠,河谷幽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分别为粤东之最的凤鸟髻山(海拔1497.8米)、盛产名茶的乌岽山 (海拔1391米)、畲族发祥地的大质山(古称待诏山、百花山、海拔1143.9米)、鸡神山(海拔1181米)、鸡公髻(海拔1409米)、笔架山(海拔1135米)、万峰山(海拔1316米)、狮子头岽(海拔 1161.4米)。
五、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分别为:八仙单枞是异丁酸芳樟酯、脱氢芳樟醇、吲哚、5-正丁基-δ-戊内酯;桂花香是芳樟醇、吲哚、5-正丁基-δ-戊内酯、3,7-二甲基-1-溴-2,6-辛二烯;肉桂香单枞是芳樟醇、脱氢芳樟醇、吲哚、丁位辛内酯、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贡香是芳樟醇、脱氢芳樟醇、吲哚、正丁基-δ-戊内酯;柚花香单枞是芳樟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对二甲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