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杀菌灯一天要开几个小时?,以及杀菌灯车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紫外线灯的消毒原理及使用方法
紫外线照射作为一种经济﹑方便的消毒方式,被临床广泛用于空气的消毒,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更为普遍。虽然紫外线消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消毒效果却不容否定。大家在选择空气消毒方式上也很纠结,笔者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紫外线消毒的那些事儿。
01
紫外线消毒原理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DNA,通过破坏DNA结构,使之失去繁殖和自我复制的功能,还可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臭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照射方式有:常规照射、近距离高强度照射、箱内照射。
紫外线消毒的局限性就在于只能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消毒时需关闭门窗,照射后房间应通风换气,此时,室内空气的消毒状态便逐渐被破坏,大约20分钟后将回到原有状态,因此,紫外线消毒更适合于无菌操作前室内空气的消毒及传染病的终末消毒:如接诊传染病的诊室、传染病病房、多重耐药菌患者出院以后的终末消毒等,以彻底杀灭室内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病菌的扩散与传播。
(摘自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02
紫外线灯使用方法
正确安装: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采用悬吊式或移动式安装,悬吊安装高度距地面1.8m~2.2m,便于擦拭灯管表面的灰尘。灯管安装间距均匀,使空间内辐射强度能均匀分布。灯管安装数量为平均≥1.5w/m³。
空气消毒:紫外线用于空气消毒时应在室内无人状态下,并关闭门窗,每次照射时间≥30min,从开灯5~7分钟计时。房间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当室内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物表消毒:一般情况下,环境及物体表面会采用化学消毒剂擦拭消毒。对于不耐湿或不耐腐蚀的表面,紫外线就成为可供选择的消毒方法之一。由于紫外线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用紫外线消毒环境物体表面时,应确保照射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辐照当中,有效距离宜在1m以内,且每个面均应受到照射。采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摊开或挂起,以扩大照射面,应适当延长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灯管清洁:由于紫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差,即使是灰尘也能阻挡紫外线的透过而影响其杀菌效果。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擦拭一次灯管,(酒精浓度选择75%或95%均可,工作中方便取用就行。[也有说用75%酒精擦拭灯管的,而下列标准则认为“每周用70%~80%(体积比)乙醇棉球擦拭一次”,建议按该标准来操作——小编注])。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清洁。
(摘自WS/T 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03
紫外线灯使用登记
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减,也就是说:累计照射时间越长,灯管辐照强度就越低,消毒效果也会随之下降。紫外线生产厂家也会在产品说明书中给出灯管的有效寿命,因此,日常使用做好登记也是对紫外线灯管的有效监测。
常规登记内容有:消毒日期,消毒地点,照射时间,累计时间,灯管清洁标记,执行人签名,感控员或负责人监督检查等信息。照射时间是指紫外线灯管从开灯至关灯的时间;清洁标记是指对灯管擦拭清洁后的记录,方便起见,可以用“∆”标记;感控员或负责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紫外线消毒的执行及登记情况进行监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下面分享我院紫外线消毒登记表:
附:
紫外线灯照射累计时间达到1000小时,必须更换吗?
(摘自《基层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500问》)
0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要定期监测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有两种方法:辐照计(物理)和指示卡(化学),选择其一即可。
1)紫外线辐照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将调试好的辐照计光盖打开置于紫外线灯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直到仪表数字相对稳定读值即可。辐照计至少每年标定一次。
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色块面朝上放置在灯管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1min,立刻将反应色块与标准色块进行比较,记录结果。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GB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µw/㎝²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μW/㎝²为合格。
(摘自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05
紫外线灯开关标识
由于紫外线消毒灯管理不当引起的灼伤事件时有发生,除了人们对紫外线“照射危害”了解不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误开紫外线开关”而导致灼伤。如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除了集中管控开关以外,还可以在警告提醒上下功夫,如下图:
粉色标识醒目,更容易产生视觉冲击;勿动二字更是起到警告作用!
最后再次强调,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和眼睛会造成灼伤,使用过程中切勿使紫外线光直接或间接照射到裸露皮肤,更不能直视!!
紫外线消毒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使用!!
掌握紫外线灯的使用方法,做好日常使用登记,妥善管理紫外线灯的开关,确保紫外线使用的安全性。
来源:浙江消毒
杀菌灯的作用有多大,你知道吗?
淘宝网杀菌灯是养鱼必备的器材之一,无论是鱼缸还是鱼池混养,用杀菌灯辅助净化水质、杀菌灭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指的是紫外线杀菌灯。
可见杀菌灯在观赏鱼饲养中的地位。很多鱼友虽然在用,但对它的作用和用法知之甚少。
杀菌灯,顾名思义就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是一种强度较低的UV灯。
紫外线杀菌灯,是利用较低汞蒸汽压 ( <10-2Pa )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其发光谱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253.7nm波长,另一条是185nm波长,这两条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
253.7nm波长的光谱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主要的杀菌原理是根据细胞对光波的吸收谱线规律:细胞对波长在250-270nm之间的紫外线吸收量最大,而被吸收的紫外线则可以作用于细胞遗传物质(DNA),让它产生光化作用,紫外光子的能量被DNA中的碱基对吸收,引起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
那么,一般我们在饲养观赏鱼过程中,什么时候会用上杀菌灯呢?
一、鱼池爆菌
鱼池爆菌一般表现为在短时间内水体由清澈变为浑浊。鱼池水体爆菌后可以使用杀菌灯来抑制细菌繁殖或杀死细菌。这种情况下,可以换部分水,开杀菌灯2个小时,关灯后加硝化细菌便可得以改善。
导致鱼池爆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下太多鱼,喂食和鱼只排泄所产生的有机物量过大导致异营菌大量繁殖,或一次性大量清洗滤材等都可导致鱼池爆菌。
二、绿水
绿水主要是因为水体里的小球藻过多造成的,小球藻在有阳光直射的鱼池里会大量繁殖,而且它的繁殖速度非常快。
其实,绿水对观赏鱼没有太大的危害,但是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观赏和美观。所以,很多鱼友在发现鱼池出现绿色后会想尽办法来消灭小球藻。
鱼友在试过各种方法后,发现还是使用杀菌灯的效果最好,杀菌灯不但能抑制小球藻的繁殖,而且还能杀死它,特别是在晚上。
小球藻白天特别活跃,但是到了晚上它的各方面机能会出现低谷,这个时候使用杀菌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晚使用,连续使用几天,绿水情况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虽然,杀菌灯对处理鱼池突发的水质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不可以连续长时间使用。
因为杀菌灯对所有细菌均会起作用,不管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都会被杀死,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杀菌灯主要是依靠紫外线来起到杀菌作用的,而紫外线对人体也有损害,因此在用杀菌灯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直接照射到人的皮肤,尤其是眼睛。
2、避免在主缸使用,直接照射鱼只体表,影响鱼只正常生长。使用时,尽量在过滤槽中使用,并且尽量离滤材较远,且与滤材中间要有阻挡物,使其对硝化细菌的损耗降到最低。
3、不可每天连续长时间使用,避免造成鱼池水体硝化系统不健全。一旦停止使用很容易导致鱼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