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邯郸黑社会老大前十名_邯郸核桃批发市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邯郸黑社会老大前十名,以及邯郸核桃批发市场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邯郸公布9起扫黑除恶典型案例

 

日前,邯郸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公布了9起典型案例。涉黑团伙中有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强行推行“早餐车”,并以城管局名义收取管理费的;有利用非法汽车抵押贷款、汽车买卖合同等,肆意认定“违约”,扣押贷款人抵押车辆的;还有碰瓷大货车司机,收取“保护费”的。

复兴区打掉以李某兄弟为首的两个涉嫌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目前已抓获涉案人员70余人,破获刑事案件30起。这两个组织为达到垄断陶二矿煤沙产品销售的目的,多次采用围堵陶二矿大门、打架斗殴,威胁恐吓大车、铲车司机等手段,实施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该两起案件拟于近期移送起诉。

魏县打掉以李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破获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拘禁、故意伤害、聚众斗殴、故意毁财等各类刑事案件30余起。该案已宣判。

磁县打掉以王某为首的涉嫌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破获刑事案件10余起。该团伙长期盘踞在磁县及周边区域内,从事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寻衅滋事、强迫交易、聚众赌博、非法持有枪支等违法犯罪活动。该案正在侦查中。

馆陶县打掉以吕某为首的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人,破获刑事案件40余起。该犯罪组织为垄断控制当地餐饮、广告、商砼、建筑等行业攫取经济利益,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强行在馆陶县主城区推行“早餐车”,并以城管局名义安排人员每月收取管理费;对外县往馆陶县送商砼原料的个人或企业采取威胁、恐吓、打砸等暴力手段进行控制,从而垄断商砼原料行业。该案已移送起诉。

涉县打掉以武某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目前已抓获15名犯罪嫌疑人,破获刑事案件4起。该集团纠集20余名社会闲散人员和前科劣迹人员,盘踞在房地产建筑领域,收取不义之财,采取打、砸等暴力手段或跟踪盯梢、持续骚扰等“软暴力”手段,为他人看场护院,阻挠建设施工,扰乱社会秩序,多次实施寻衅滋事、妨害公务等犯罪。该案已宣判。

丛台区打掉以袁某为首的涉嫌恶势力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破获刑事案件5起。该团伙利用非法汽车抵押贷款、汽车买卖合同等,肆意认定“违约”,扣押贷款人的抵押车辆,贷款人如不支付高额违约金,该公司不予还车,并对非法扣押车辆进行暂扣以及出售的方法进行敲诈,索取高额违约金,以此方法获取高额非法所得。目前,该案已移送起诉。

肥乡区打掉以路某为首的涉嫌恶势力犯罪集团,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人,破获刑事案件40余起。该集团在邯郸市肥乡区309国道吕营路口、234省道吕营转盘,多次通过带车收取大车保护费并实施“碰瓷”。该案已移送起诉。

鸡泽县打掉以吴某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涉及成员5人已全部抓获,破获刑事案件3起。该团伙为了控制吴官营乡玉米芯收购行业,从2017年9月份起,纠集多人,采取扎大车轮胎、砸车玻璃、碰瓷手段,在吴官营乡至南和县路段,多次实施敲诈勒索违法犯罪行为,收取外来大车司机“保护费”,并控制当地玉米芯购销价格,影响极其恶劣。该案已宣判。

永年区打掉以李某为首的涉嫌恶势力犯罪集团,抓获团伙成员5人,破获刑事案件7起。该集团为了控制物流专线,常年纠集多人,采取暴力、威胁手段,在物流市场内多次实施寻衅滋事、非法持有枪支、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该案已进入审判阶段。

(燕赵都市报 记者 陈正)

 

美丽的馆陶县

 

馆陶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全县辖4镇4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36万人(2015年底)。馆陶是千年古县,赵王“在城(今冠县东古城)西北七里陶丘侧置馆,故名馆陶”,自西汉初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

馆陶县先后荣获中国蛋鸡之乡、中国黑陶艺术之乡、中国轻工轴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县、中国金融生态文明县、新中国60年发展中国最具投资环境县级城市、浙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特色农业(蛋鸡)十佳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富铬黑小麦种源基地、全国优质黄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唯一的中国漆画艺术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30余项国家级殊荣。

馆陶县还是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县和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从2014年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已建成了粮画小镇寿东村、黄瓜小镇翟庄村、教育小镇王桃园村、羊洋花木小镇李沿村、杂粮小镇郭辛庄村等十几个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其中,粮画小镇寿东村获得“2015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殊荣。

1、历史沿革

馆陶县古为冀州地。春秋时为冠氏邑(即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后属赵国,秦属东郡。

西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置馆陶县,属魏郡。

三国魏、晋属阳平郡。后赵将阳平郡治迁入馆陶城。

北魏、北齐、北周仍属阳平郡。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阳平郡置屯州馆陶县遂属之。

隋开皇被子废阳平郡。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州,县城迁于北馆陶,改属魏州,次年魏州改属武阳郡,仍辖馆陶县。

唐初属魏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屯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废屯州,馆陶归故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魏州改为魏郡,仍辖馆陶县,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魏郡复为魏州,馆陶县仍属之;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馆陶县曾改名永济,不久又复为馆陶县。

宋建隆四年(公元962年)修永济渠于馆陶县分置永济县;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济县为镇并入馆陶县属大名府。

金代因之。

元代属中书省东平路。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遥属濮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馆陶县改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废县,不久即复置,仍属东昌府;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更隶临清州。

清属东昌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治,馆陶县改属济西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济西道更名东临道,又属东临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立馆陶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区。

建国后,1949年,属邯郸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撤销馆陶县建制,并入冠县;1961年,恢复馆陶县,仍归山东省聊城专区领导;1965年,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1993年7月,归属邯郸市管辖。

2、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馆陶县辖4镇(柴堡镇、馆陶镇、房寨镇、魏僧寨镇)、4乡(路桥乡、南徐村乡、寿山寺乡、王桥乡),277个行政村。

3、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馆陶县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河北省南端偏东,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5°06'-115°40',北纬36°27'-36°47',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西与广平、曲周、邱县接壤,南靠大名县,北连临西县。距济南、石家庄、郑州大约各200公里左右,南距濮阳70公里、北距衡水125公里、东距聊城65公里、西距邯郸75公里。

地貌

(1)平原

馆陶县属掩埋古河道的壤质土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部海拔43米,北部海拔36米,自然坡降为1:5000。由于河流多次交互沉积,以及剥蚀沉积的影响,形成了微度起伏的地形,形成一些中小地貌,主要类型有沙河故道、缓岗、二坡地、河间洼地和河旁洼地。除河旁洼地外,其他地貌类型大体呈带状南北分布或东西分布。

(2)河流

河流主要有漳河和卫运河。漳河源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从大名进入境内,在徐万仓汇入卫运河,县境内河道仅长4.2公里。漳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水少或无水,雨季流量增多。

卫运河源于河南省辉县百门泉,在徐万仓入境注入卫运河,沿东部县界向东北方向流去,卫运河县境内河道长52公里。

气候

馆陶县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20℃,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5年,馆陶县耕地面积48万亩,全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规划总面积28271.67公顷。

生物资源

馆陶县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馆陶县栽培植物资源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棉花、花生等,是中国主要的粮棉、禽蛋、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土特产品有核桃、柿子、花椒、鸭梨、大蒜、辣椒等。

馆陶县野生动物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哺乳类有野兔、黄鼠狼等;鸟类有麻雀、鸽子、喜鹊、燕子、鹌鹑、啄木鸟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鲫鱼等;爬行类有龟、鳖、壁虎等。

5、人口民族

截止2015年底,馆陶县年末总户数15470户,年末总人口3638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086人。馆陶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较少(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6、交通

106、309两条国道在县城交汇,青兰高速公路、邯济铁路横贯东西,大广高速纵穿县境,邯济铁路复线即将通车,县内106国道、309国道、215省道、武馆线(省道224)、南馆线(省道345)、肥馆线(省道347)、神农大道纵横交叉,形成了两条国道、两条高速、一条铁路纵横通过、沟通南北、连接东西,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乡村道路为补充的大交通格局。

7、经济

综述

馆陶县主要产业有蛋鸡产业、微型轴承加工产业、精细化学品和化学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现有“魏征”、“摩润根”、“永盛卓元”、“东龙”、“金凤”、“金翔”、“华野庄园”、“北科”、“善缘”、“亚超”等17个河北省著名商标。邯郸市新阳光化工有限公司被评为“2013年河北省百家优势企业”。

第一产业

龙头企业:截止2015年底,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

粮食种植:2015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32.18万亩,平均亩产485.6公斤,最高亩产达到713公斤;全县玉米播种面积27.87万亩,平均亩产529公斤。

蔬菜种植: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蔬菜种类齐全,种植面积持续稳步增长。201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7万亩,蔬菜总产量81.8万吨,总产值14.92亿元。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5个,认证产品26个,面积3.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2个,注册品牌有“馆青”、“金凤”、“魏徵”、“邯绿”、“雅情”等。

馆陶的特色产业有“一白二黑一黄”之称,其中除了黑陶以外,都是农业方面的:

一白:即蛋鸡产业。2015年,馆陶县蛋鸡存栏1951万只,出栏1559万只,2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810家,存栏万只以上蛋鸡场109家,禽蛋产量25.3万吨。2014年馆陶县实施蛋鸡产业链项目,打造金凤新市场、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屠宰分割、鸡蛋深加工四大板块,努力培育华北地区最大的蛋鸡产业基地。2015年度金凤市场荣获全国肉禽蛋批发市场十强

两黑:一是黑小麦产业。冀紫439黑小麦是我国审定的第一个富铬黑小麦品种。2015年,全县种植冀紫439黑小麦30000亩,覆盖全县4个乡镇5个村,平均亩产500公斤,总产1500万公斤。冀紫439黑小麦富含三价有机铬、硒、锌、花青苷、膳食纤维、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食、药、保健功效,尤其是三价有机铬具有激活胰岛素和控制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最佳食品原料。二是黑陶产业。馆陶自古就有发达的制陶业,属典型龙山文化系统。古代馆陶之名,就始于黑陶(馆陶古有陶丘,赵王置驿馆于其侧,故名馆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馆陶黑陶已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品展现世人面前,集陶艺、漆艺、镶艺于一身,形成镂空、浮雕、线刻、影雕、彩绘、漆画、镶嵌几大系列,达1000多个品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陶山黑陶的代表人物是殷俊廷,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国内黑陶行业获此殊荣第一人。

一黄:黄瓜种植面积10.23万亩,总产量62.93万吨,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75%以上。规模化黄瓜种植园区16个,并与全国黄瓜最权威的研究机构——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8月,被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中心评为“全国优质黄瓜生产基地示范县”;馆青牌黄瓜荣获2014年第十五届中国(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15年第十六届中国(西安)绿色食品博览“金奖”。是河北省唯一获此奖项的蔬菜产品。魏微牌蔬菜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2015年创建了“农业部蔬菜标准园河北省供京津蔬菜示范园”(王桥乡赵庄萃源蔬菜种植园)。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

第二产业

馆陶县精密轴承园区:该园区位于馆陶县北部,与全国最大的轴承市场——烟店市场只有一公里距离,有117家加工企业,带动了3个乡镇、51个专业村、2000个专业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轴承园区由个体户成长为企业、一般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的达到17个。与山东烟店、河北临西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成长为全国最重要的轴承集散地。

河北邯郸新型化工产业园区:该园区位于馆陶县最西端,201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建成区7.2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盐化工为基础,以氯、苯深加工为主要产业链,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农药、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和化学新材料,着力打造“绿色环保、产业循环、结构升级、特色突出”四位一体的新型化工产业园。

北京科技大学邯郸科技园:该园区是馆陶县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的一所科技型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建成区4平方公里,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园区已建成“四纵六横”的道路格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该园区拥有省级品牌10个,高新技术企业8家。2015年,园区拓普汽车零部件、洁雅卫生用品、金安金属结构、永盛机械、葵科生物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园区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

馆陶县拖拉机产业园:该园区位于馆陶县309国道南侧,占地1600亩,以中韩铠特农机制造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中高端拖拉机及多品种复合式农机配套项目。主要产品为30-150马力高性能拖拉机、玉米收割机、田园管理机及其相关农业机械配套零部件,目标是建设中国一流的拖拉机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定位着眼于改善国内拖拉机的结构性稀缺和短板,专注于国内中高端拖拉机及多品种复合式配套农机生产。该项目已于2015年6月第一台拖拉机下线,8月份大型玉米收割机样机测试成功,不到一年时间,企业进入常态化生产。目前铠特农机与坦桑尼亚世达维有限公司、赞比亚泽世集团分别达成出口协议意向,2016年生产的拖拉机将出口到坦桑尼亚,逐步销售到中南非,抢占非洲市场。

第三产业

陶山市场:该市场占地7万平方米,有800余间营业门店、380多个经营商户,年交易额达到13.5亿元,是以成衣、布匹、小商品、烟酒副食等几十种产品批发零售综合市场。

金凤市场:该市场占地20万平方米,建有900间营业门店和占地15000平方米的交易大棚及仓储设施,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是以禽蛋交易为主,集蔬菜、水果、饲料、兽药批发储运为一体的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

亿丰电动车市场:该市场占地30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市场经营区有标准门店156间,市场入住经营户80多家,年交易额达到8000万元,是冀鲁边界地区规模较大、功能设施齐全、信息化程度高、商品种类多、辐射能力强的电动车集散基地。

8、社会

城市建设

2014年7月2日,全省县城建设现场会在馆陶县顺利召开。2015年,馆陶县继续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开展治脏、治乱、治噪、治堵专项行动。在邯郸市首先实行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精致黑陶小品18处,城市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黑陶元素;对永济路等交通要道进行了升级改造,使承载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了27.9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县城人口1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

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馆陶县遵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小镇文化”理念着手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尊重民意、留住乡愁、做强产业、改造提升”的新路子。建设了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教育小镇、羊洋花木小镇和杂粮小镇等一批“乡村风情、魅力小镇”示范典型,在全县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2015年国庆假期期间,全面对外开放的5个小镇,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育事业

截至2015年12月,馆陶县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42所。其中,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32所。馆陶县致力于建设区域教育高地目标,大力实施“教育腾飞计划”,在全市率先引进衡水教育元素,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3年,高考推进率、贡献率全市第一,县一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全市第一。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现场会在馆陶召开,提出“外学衡水,内学馆陶”。2015年,除邯郸市主城区外,中考优秀生率提升幅度位于各县(市、区)第一,综合率考核东部十县第二、全市第六;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总成绩东部十县第一,全市首届校园足球联赛女足东部十县第一;并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评估验收,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社会保障

2015年底,馆陶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人数为16664人,其中在职11515人,退休5149人。应发待遇11960万元,实发待遇1196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为10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人数为1874人,其中在职1313人,退休561人。应发待遇2016万元,实发待遇201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为100%。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5548人,累计医疗报销1019人次,支付医疗保险待遇868万元,个人帐户支付712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3924人,累计医疗报销1200人次,支付医疗保险待遇518万元;生育保险参保6670人,享受待遇90人次,支付生育保险25.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8.46万人(其中参保缴费13.9402万人,享受待遇4.5221万人),发放待遇395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为100%。

科技发展

2015年,馆陶县组织130名技术员,深入全县9个乡镇(街道)、150个科技示范村,举办科技培训210多场(次),培训示范户、辐射户2万余人次。2015年12月底,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1家,在邯郸市科技局备案研发机构52家,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科技馆:位于馆陶县公主湖湿地公园,常设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分“儿童天地”、“人类智慧”、“能源与环境”、“科技与未来”和“馆陶特色”5个展区,展品51件(套)。通过展览、培训、实验、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医疗卫生

县医院:馆陶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民性综合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百佳医院”等称号。新院区于2013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1100余张,设有27个临床科室、21个职能科室、15个医技科室。现有工作人员1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759余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36人,中级职称150人,硕士、本科生共180余人。县医院时刻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与北京同仁医院、天坛博士神经外科、301医院、省二院、三院、解放军和平医院、市中心医院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已成为设备现代化、技术领先化、服务人性化、就医便捷化、环境园林化的邯郸东部区域医疗中心。

县中医院:馆陶县中医院始建于1987年,2009年9月实施整体搬迁。新中医院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目前有在职干部职工5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2人,开设床位600张,临床科室23个,医技科室11个。县中医院是河北中医学院教学医院、河北工程大学教学实习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河北省中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千佛山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邯郸市中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

9、历史文化

馆陶四股弦

馆陶四股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9世纪初,又名南柳子腔、四根弦,是河北省地方戏稀有剧种之一。最早是以民间的花鼓戏发展而成,由山东临清传入馆陶,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不断取长补短,并吸收乱弹、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营养,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四股弦。其唱腔悠长流畅、通俗委婉,语言含蓄幽默,至今还流传着:“不锄地,不浇园,也要去看四股弦”的民谣。馆陶四股弦的代表人物是许美玲,她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馆陶皮影

馆陶皮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陶县南孙店村皮影大约在宋金时代由汴京(今开封)迁传而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的某些特点,集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别致、丰富、雅俗共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皮影艺术的表现方式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谓“三尺生捎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光下,一笑还从掌中来。”馆陶皮影的代表人物是姚汝廷。

馆陶粮食画

馆陶粮食画是一种最具有民俗书法艺术的新种类,开创、填补了国内外粮食文化和艺术史上的一大空白。粮食画是采用各种豆类粮食粘贴而成的工艺画,吸取了国画、浮雕、装饰等艺术特色,可生产出书法、山水、人物、民间民俗四大系列产品。馆陶粮食画的代表人物是张海增。

10、旅游

公主湖湿地公园

公主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100亩,其中水域面积470亩,位于县城规划区中心金凤大道与英才路交叉口西北角。景区设计突出“自然+湿地+人文”特色,以公主湖、广场、展馆为重点,以驸马古渡、黄花故台、“竹仙苑”茶社、“长门赋”诗碑为载体,利用现有地貌和历史遗迹,依托馆陶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游览风景区。

粮画小镇—寿东村

寿东村位于馆陶县西部,距县城3公里,寿东村建成了集加工制作、交流展示、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粮艺文化中心,家家户户开始制作粮食画,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画制作基地,荣获“中国粮食画研究会”称号。寿东村以粮画产业为依托,由粮画工作室、粮画坊、粮画农家餐厅、粮画胡同、午后咖啡屋、荷塘月色、麦秆画工作室、古韵葫芦坊、蛋雕画坊、豆腐坊、酒坊等构架了一处以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开创了乡村游的全新模式。2015年度,馆陶县寿东村被确定为CCTV美丽乡村拍摄基地、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并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这也是河北省唯一入选村。

黄瓜小镇—翟庄村

翟庄村位于馆陶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大棚黄瓜,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专业村,现拥有温室大棚800多个,荣获“中国黄瓜之乡”的美誉,“馆青”牌黄瓜获得全国金奖。这里青砖小巷、曲直交错,农家小院,民风淳朴,自然生态、景色静美,建有黄瓜博物馆、黄瓜大学、黄瓜美容院、黄瓜酒坊、黄瓜食府、黄瓜饮吧,黄瓜主题采摘公园即将对外开放。一个商业业态的黄瓜小镇正在逐渐展现出来。

教育小镇—王桃园村

王桃园村位于馆陶县城北部,距县城20余公里。全村125户,520人,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走出123名大学生,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王桃园村是自然之赋,也是劳作之美。桃花深处有人家。灼灼桃花,简约村庄,淳朴民风,重教传统,再加上昆虫馆、农耕园、桃园庙、泥巴馆、铁匠铺、织布坊、金榜、光荣牌、学子墙等等,让游客无时无处不感觉到她的古朴高雅与现代唯美。

羊洋花木小镇—李沿村

李沿村位于馆陶县标以南3公里处。全村共110户,419口人,小镇以传统养羊业、花木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养羊产业方面,为实现分散养殖到集中养殖的转变,已建成占地14亩、羊存栏2000只的养羊园区;养羊户和贩羊户自发建成了全市最大的活体羊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500只以上。花木产业方面,全村土地即将流转完毕,已种植各类花木550亩,并已打造形成了占地40亩的月季园。按照地缘近、人缘亲的原则,将邻村赵沿村、鲍沿村、尚沿村一并纳入羊洋花木小镇建设总规划,与李沿村一起重点打造。立足村情实际,计划在村东建设占地150亩的原始森林,同时重点谋划实施花鸟鱼虫市场、月季树培育温室、盆景、海棠、金叶榆种植园,空中餐厅、花木客栈、木子居、花坊、儿童游乐园、亲子体验园、垂钓休闲园等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冀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环境最美的农民花博园公园。

杂粮小镇—郭辛庄村

郭辛庄村位于馆陶县城北15公里,永济河贯穿南北。这里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杂粮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和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杂粮小镇。有高低错落、颜色各异的云梯式田园博物馆,多姿多彩的杂粮种植园区,令人神往的高粱迷宫,唤起乡愁的土场,还有高粱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字。古朴的牌坊,独特的勤劳亭、神农广场,凸显了五千年农耕文化,也有杂粮博物馆,在杂粮煎饼铺子品尝杂粮煎饼,在杂粮营养体验中心品尝杂粮营养餐。另外,还组建了骑乘俱乐部,吸引了热爱马术的游客前来体验,建设百鸟馆,喜爱鸟类的孩子大饱眼福。郭辛庄村将成为中国北方杂粮营养体验中心,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基地。

黑小麦农场

馆陶县黑小麦农场位于柴堡镇东广才村,106国道东侧,距县城12公里,东临卫西干渠,林柴线在农场中间通过,地势平坦,耕层深厚,水利条件优越。黑小麦农场建设面积1000亩,主要用来繁育冀紫439黑小麦良种,年可生产黑小麦种子50万公斤。场部位于农场中央,集中建设黑小麦展厅、黑小麦磨坊、餐厅、粮仓、晾晒场等设施,占地6500余平方米。该农场是邯郸东部集品种繁育、示范推广、观光品尝、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文化景点。

卫运河—馆陶段

中国大运河发轫于春秋,建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卫运河是中国大运河通渠较早的一段。卫运河—馆陶段起始于馆陶县徐万仓村,终于山东德州市四女寺镇,县境内河道长52公里,是冀、鲁两省边界河道。左岸途径河北省馆陶县、临西县、清河县、故城县;右岸途径山东省冠县、临清市、夏津县、武城县,到四女寺枢纽分流入漳卫新河和南运河。依河而居,卫运河畔的人们伴随着卫运河的变迁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民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等方面展现了冀南风情。

王占元宗祠

王占元(1861—1934),字子春,馆陶镇陶西村人,1920年任两湖巡阅使、湖北督军兼省长,1934年病死在天津寓所,后归葬南馆陶镇西。王占元宗祠始建于1915年民国时期,原建筑群为南北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均建于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大宫门、过厅、园门、大殿、后殿等建筑。在中轴线两侧为耳房、东西厢房、西小门、西大门、东大门、东小门等建筑。建筑结构严紧,规模宏大,是一座典型的中轴线建筑布局。可惜的是,这些古建筑和牌坊在上世纪,多被拆除,1996年夏,因修永济路从院的中央分开。目前,周边均为居民区。王占元宗祠现存宗祠西厢房两座6间,耳房两座2间,现存建筑共8间,南北长29.2米,东西宽8.16米,占地面积约252平方米,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瓦顶脱落,门窗出现裂纹。该宗祠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著名人物

馆陶县著名人物有:李修、魏征、王占元、范筑先、张寿山、张维翰、王化云、鲁大东、雁翼、汪易扬、乔十光、白云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