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迷你u盘坏了,以及迷你金属u盘3.0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迷你U盘、移动硬盘该如何选?弄懂少走弯路
由于5G技术快速发展,带了数据量急剧的膨胀,这种情况下移动存储设备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目前最为常用的移动存储设备主有U盘、移动硬盘及移动硬盘盒等。那么,这些存储设备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优缺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迷你U盘
优点:小巧便携带、价格较便宜;
① 体积很小巧,随手放裤子口袋里就能带走,非常方便;
② 目前市面上U盘的品类有很多,几十块钱可以淘到不错的选择;
③ 大部分数码设备都配有USB-A接口,连接U盘无需转换,使用非常方便;(PS:部分取消USB-A接口的轻薄本,需要借扩展设备连接U盘。)
缺点:读写慢、容量小;
① 目前大部分U盘支持USB3.0传输标准,实际读取速度最多也就在70MB/s左右,而写入速度则更低;
② U盘普遍都是几十G,容量非常小,再加上读写速度慢,不适合交换大文件数据;
适用群体:U盘适用于日常小文件存储需要较高的用户群体,比如学生、老师、办公室白领等。
目前市面上的U盘品种繁多,各种诉求的几乎都有,比如高速读写、抗压耐摔、Mini个性外观、手机U盘等,建议用户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来选择。
移动固态硬盘(原装)
优点:容量大、速度快、使用方便
① 弥补了U盘容量小的缺点,具有大容量数据储存的能力;
② 比U盘体积大了很多,但是还算是携带方便的,最重要的是换来了大容量和更快的读写速度;
缺点:价格高、易损坏、数据恢复困难
① 价格方面,移动硬盘比普通U盘平常贵2~5倍不等;
② 遭遇磕碰震动、突然断电等现象时,容易出现损坏或故障,甚至造成数据丢失;
适用群体:适用于日常有大容量存储需求的用户群体,比如设计师、影音剪辑师、摄影师及影音收藏达人等。
移动硬盘质量直接决定其寿命,要注意选择质量硬核的品牌产品,例如西部数据、东芝、三星,希捷等大品牌产品,虽然说价格相对比较贵一些,但大品牌在质量控制上非常严苛,且售后服务更有保障一些。
移动硬盘盒(DIY)
移动硬盘盒其实就是起到对一块硬盘的保护作用,同时使用便于移动的连接方式,实现移动硬盘的作用。
优点:DIY个性化、闲置再利用
① 解决闲置硬盘的再利用问题,而且兼顾环保和性价比;
② 多种移动硬盘DIY方案选择,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缺点:兼容性有限、价格差距大
① 不同硬盘盒的兼容能力不同,若搭配不当,则无法正常使用;
② 由于传输性能、兼容性及材质等方面的区别,不同的硬盘盒的价格有很大差距;
适用群体:适用于有闲置硬盘的DIY装机达人,以及对于存储设备的速度、容量要求较高的发烧级用户群体。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移动硬盘DIY成本取决于用户对于硬件配置及性能的要求。由此,建议小伙伴根据实际需求与预算来选择移动硬盘DIY方案。
方案一:闲置改装
由于电脑硬盘的更新迭代,不少用户家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闲置的硬盘,放在角落里吃灰。而移动硬盘盒的应用,为硬盘提供物理保护的同时,将闲置硬盘改装成移动硬盘,既方便数据保存、备份,顺便省下了购买专用移动硬盘的钱。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规格硬盘对硬盘盒的要求也不相同,在搭配时要注意两者之间是否兼容。
方案二:高阶改装
得益于NVMe传输标准、M.2接口的优势,M.2 NVMe 高速移动硬盘(PSSD)除了比普通的移动硬盘、U盘拥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外,还兼顾大容量、高性能、低功耗、便携性等特点,无疑是效率更高的移动存储选择。
目前市面上M.2移动硬盘盒有单盘和双盘两种盘位可选。其中,单盘M.2硬盘盒扩容可达2TB,双盘M.2硬盘盒扩容可达4TB,对于经常有大容量存储、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小伙伴来说,可谓是一大福利。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大家对移动存储设备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u盘的保养你们知道吗?
斯乐克u盘厂家以高效的管理平台、服务网络、卓越稳定的品质和创新的设计, 赢得了海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商的认可,斯乐克(snoko)专注U盘定制长达18年的阅历,对迷你U盘、加密U盘、PVCU盘、功能U盘、手机U盘、无线充记事本U盘、第二次开发功能u盘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u盘厂家小编告诉你正确插拔U盘:绝对不要在闪盘的指示灯闪得飞快时拔出闪盘,因为这时U盘正在读取或写入数据,中途拔出可能会造成硬件、数据的损坏。u盘厂家小编另再告诉你不要在备份文档完毕后立即关闭相关的程序,因为那个时候U盘上的指示灯还在闪烁,说明程序还没完全结束,这时拔出U盘,很容易影响备份。所以文件备份到闪盘后,应过一些时间再关闭相关程序,以防意外;同样道理,在系统提示“无法停止”时也不要轻易拔出U盘,这样也会造成数据遗失。
再次由u盘厂家小编提醒你注意将U盘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不要让U盘口接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否则容易造成表面金属氧化,降低接口敏感性。不要将长时间不用的U盘一直插在USB接口上,否则一方面容易引起接口老化,另一方面对U盘也是一种损耗。
「风竹」轻巧迅捷·迷你资料库-金士顿DTKN金属U盘开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曾经我们以为必不可少的高科技产品却在悄悄的退出历史舞台。就拿存储类设备来说吧,用来存储影音的电影胶片、黑胶唱片、磁带甚至CD都不知在何时悄悄不见了。曾经用来存储数据的载体类,软盘这东西如今都有很多人都压根不知道是个神马东西,甚至光盘和机械硬盘都逐渐应用于档案存档或者数据仓库等专用领域,逐渐被价格更合理,效率更高的固态硬盘取代。
但总有那么几种产品是好多年过后存在感依然不减当年的,比如说U盘。这东西除了尺寸越做越小,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以外,外观设计和运行原理上来讲几乎没有过什么巨大革新。最近发现我的路由器竟然还有资料同步功能,再加上WIN10系统越来越大,曾经的古董U盘装机已经不够用了,于是乎搞了两个金士顿的新U盘,给大家开个箱分享一下。
包装外观:
这款金士顿DTKN金属U盘128G和64G内存版本的包装竟然是不一样的,当然也可能刚巧是包装版本不同。通过包装正面可以了解到这款U盘的读取速度为200MB/s,USB3.2接口,支持五年保固。背面是制造商的相关信息、U盘适用平台以及各类认证标识等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背部这个纸板兼具保修卡功能,拆封的时候不要损坏,以备不时之需。
拆掉纸盒部分可以看到内部的吸塑包装部分也是略有不同的,但是U盘都被安全的固定在中心位置,安全方面都没有太大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两款U盘除了内存容量不同以外,外观是完全一样的。U盘的外观主体为金属材质,表面做拉丝处理,质感不错。与尾部黑色的塑料钥匙圈拼接看起来也很美观,唯一觉得不太满意的是拼接处不是很紧致,如果不是批次问题的话,希望厂家后期能把这个细节改善一下。
金士顿DTKN金属U盘的USB接口部分采用一体式设计,比较美观且耐用,个人比较喜欢这种设计。接口为USB3.2 GEN 1,也不知道我电脑的USB3.1接口能不能跑满速,不过都是USB3.0之后的规范标准,实际使用体验应该区别不大吧。箭头所指的小方块位置采用了金士顿的变色防伪技术,看来金士顿也是被某些小作坊给玩怕了。
手握高级技工证书的笔者突然发现家里竟然连个游标卡尺都木有,请包容我粗糙的测量工具。U盘尺寸39mm x 12.6mm x 4.9mm,实测重量4g,十分轻巧的体积,可能大家觉得数据表达过于抽象,下面给几个常用物品的尺寸对比吧。
外观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了,可以看得出来这款U盘的尺寸属于那种扎实小巧类型的。配合钥匙扣日常携带和使用十分方便。下面用几个常见的存储测试软件跑个数据,看看具体使用表现如何。
使用测试:
测试平台是笔者这台略显老旧中低端机器,不过这样反而更能反映大多数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万元神机应该不是家家都有的吧(因为穷硬掰一波)。
CrystalDiskMark应该是最常用的主流测试软件之一,界面简洁,测试数据清晰明了,适合笔者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使用。强烈推荐有测试需求的朋友直接从微软商店下载,因为之前为了测试硬盘乱七八糟的测试软件下了一堆,一顿操作后发现相同软件不同版本的测试数据有时候都差很多。不精准的数据反馈显然会影响用户们的判断,还是官网更靠谱一些。这次也不做太多不同软件的测试了,只用几款常见的主流软件来简单测试一下数据,然后拷贝一部电影看看使用体验就完事。介于官方理论上来讲64G和128G内存的写入速度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会做分别测试。
前排提示,考虑到笔者电脑最高USB 3.1 Gen2的接口未必能发挥U盘的全速,甚至同为USB3.1接口的前面板测得的数据还略优于后面板。可见影响测试数据的因素太多了,测试软件版本、USB接口是否超频运行,U盘格式,甚至操作环境温度等都可能会对测试数据造成影响。所以软件测试数据仅供大致参考,不具权威性。
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连续读取速度可以达到官方标称的200MB/s以上,写入速度在50MB/s以上,符合笔者的心理预期,日常办公使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AS SSD Benchmark测试结果,读取速度依然在200MB/s以上,读取速度高于50MB/s。
U盘拿来肯定不是拿来跑软件用的,还是拷贝几个电影看看日常实际使用体验吧。拷贝大文件的第一步还是要先把U盘的系统格式改一下,综合寿命影响、兼容性和实用性来看,exFAT格式最适合笔者日常使用。下图中笔者分别把17.3GB的《发型决定车技8》MKV格式原片和压缩包格式分别拷入和拷出。
MKV格式电影原片(上图1)和同尺寸压缩包(上图2)平均写入速度都在50MB/s以上。
上图分别是电影原片(上图1)和同尺寸压缩包(上图2)拷出的速度,如图所示相较写入曲线更为稳定,读取速度也稳定在200MB/s以上。
金士顿DTKN 64G内存U盘测试:
如上图所示,跟128G的U盘相比,64G的读取速度基本没有差别,都在官方标称的200MB/s以上,但是写入速度明显低了将近一半,这也是存储盘的工作机制决定的。当真是一分钱一分货,人间真实。
这次测试换了一个只有3.7G的小电影(不是你们理解的那种小电影),写入速度与软件测试出入不大。而读取速度就很爽,3.7G只需要几秒就搞定了。
其实作为一款便携存储设备,上面测试完传输速度以后对手上的两款U盘还是比较满意的,完全可以满足自己日常使用。然而在群里看到别人同款U盘256G的传输速度以后,是真的酸了,这近乎三倍的写入速度是肿么回事?这大概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钱真是个好东西,追求极致速率的土豪可以推荐一步到胃上256G。另外笔者在某论坛看到有大佬跟我同款同容量的U盘跑出了我测得数据翻倍的速度,也不知道是使用了什么秘技做到的,如果有懂的大佬希望可以留言指教一下,不胜感激。
经过一番简单的使用体验,个人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作为一款便携小U盘,外观小巧美观,读写效率符合预期。拎上它,让你的数据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至于有些朋友问网上不是有9.9包邮的吗,为什么买这么贵的?我只能说数据无价,请爱惜自己的学习资料,额,没错我指的就是学习各种新姿势那种。扩容盘就不提了,黑片白片了解一下也会发现存储这一块水挺深的,还是选个带品牌的比较靠谱。
如果你非要问我哪个牌子的U盘最好,我只能说,如果不考虑品牌喜好的加成,最贵的最好。而我肯定是选金士顿,看过我装机贴的朋友也知道我算是金士顿老粉了。要说这款U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唯一的一点就是尾部衔接的地方有点松垮的问题了,希望厂家后期这里可以优化一下。好的,这次的开箱就写这么多吧,有什么文中没有提到细节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各种姿势的深入交流。当然能随手点个赞更是极好的,先行谢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