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义网
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正义网呼伦贝尔6月19日电(通讯员马宏伟 解裕涛 张红霞)6月18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检察院联合市人民法院、呼伦湖公安分局、扎赉诺尔区检察院、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局举行了“2020·公益诉讼助力呼伦湖生态修复增殖放流活动”,在呼伦湖投放花白鲢鱼苗80万尾。
此前,2019年5月,李某某等三人在呼伦湖南岸乌都鲁泡子附近水域使用禁捕工具,非法捕捞呼伦湖野生鲤鱼、鲫鱼共计1096斤,价值7124元,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经水产专家评估,李某某等三人的行为同时造成呼伦湖生态最低损害约合人民币20592元。
2019年12月,该院就此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满洲里市人民法院判令,三被告均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并承担20592.00元生态损害赔偿金,被告当庭履行给付义务。
为使赔偿金在生态补偿中发挥最大作用,该院委托呼伦湖科研部门专家选定适宜鱼种,联系专业厂家组织鱼苗订购,并提供放流技术支持,确保了鱼苗质量,最大限度提高了鱼苗成活率,也有效避免了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可能性。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院已办理涉呼伦湖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案件15件118人。同时,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挽回生态损害赔偿金,不断致力于呼伦湖的生态修复。此次放流鱼苗80万尾是继去年30万尾的又一次生态修复之举,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再次奉献检察力量。
黄河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在阴山山脉西段围成富饶的河套平原。这里不但因盛产各类优质粮食、经济作物而历来被称做“内蒙古的粮仓”,而且也是驰名全国的黄河大鲤鱼产区。
黄河大鲤鱼的性格温和,吃食随便,螺蛳、蚌、水生昆虫、水草和藻类都是它来者不拒的好食料。鲤鱼进餐的情景很有趣:它把吞入的螺蚌放在喉咙口,用牙齿和头骨上下压紧,挤碎硬壳吃肉后,还会把壳吐出来。秋冬两季,黄河大鲤鱼的胃口奇好,摄食旺盛,等到长得丰满、肥实以后,就游到黄河深处睡眠安度寒冬。
春天是鲤鱼开始活动和准备繁殖的季节。母鱼们在嘴旁和尾巴两侧抹上一层晕红的漂亮“婚装”,怀着便便的大腹,汇集成数以千计的鱼群,急急忙忙地共同逆水上游。四、五月间,由河道窄口处大批涌进巴彦淖尔盟的乌梁素海,寻觅湖浅水暖和食物丰富的地方产卵;深秋时,又不约而同地合成鱼群,出乌梁素海到黄河过冬,于是一年中,便在河口形成了春秋两季的渔汛捕捞期。
黄河大鲤鱼是我国的优良鱼种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年产量达400万斤,主要产地是乌梁素海、托克托县和清水河县三地。渔民捕鱼的方法很特别,他们用芦苇先编成长长的席帘,再把它插进湖底,插成一个“迷魂阵”似的让鱼儿只能进不能出的“陷阱”进行捕捞。游进迷魂阵里的鲤鱼根本逃不出这个天罗地网,只能静待人们用兜子捞取和装运处理了。
`黄河大鲤鱼的体型较大,据说可以活100多年,体重达几十斤;黄河大鲤鱼长得嘴尖、体宽、背厚,骨胳很小,内脏占的位置也很少,“金翅红鳞”;肉多而细嫩,脂肥、油多,其味清香,不管怎样烹煮都很适口。现在,野生的黄河鲤鱼已经十分珍稀了。
黄河
乌梁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