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月
冬季的装扮总是有点沉闷,过膝的厚重羽绒服、一圈又一圈的脖套、遮住半张脸的雾霾口罩,整个人的精神气都被厚重的着装盖住了。说好了做时尚 chic,怎么在冬天就食言了呢?
其实如果你问我有没有一件适合冬季凹造型的单品,我会说三个字:马丁靴!一双靴子便能救活死气沉沉的一整个人。
保暖、百搭、经典之选
马丁靴作为经久不衰的时尚元素,其优势也是很明显的。
其一,是保暖性好。虽然看着轻薄,但质量过硬的马丁靴在保暖性上一点不输雪地靴。
其二,不会过时。就像牛仔裤和帆布鞋一样,马丁靴早已成为经典,越穿越有味道。
其三,它简直是冬季百搭单品!无论和铅笔裤还是和裙装,无论和牛仔衣还是廓形羽绒服,都能完美搭配。
下面我会根据品牌及适合的性别,推荐 8 款马丁靴。
男女通用款马丁靴推荐
和工装大衣一样,马丁靴这种 boyish 的单品每年秋冬都能掀起一股时尚潮流。今年巴黎时装周刘涛和范爷还穿着它走上了秀。你们的老公李易峰、杨洋也经常穿着它出现在各种街拍画报中。
一句话,穿好马丁靴,撩妹撩汉都不怕!
❶ Dr.Martens
推荐理由:马丁靴的祖宗级品牌,朋克潮流的终极代表,拥有 3000 多个鞋款,款式和质量都没得挑,酷毙了!
▲ Dr.Martens 经典 8 孔 1460 马丁靴 | 参考价格:899 元
虽然现在马丁靴有很多品牌生产,但作为一名时尚精,必须明确马丁靴的鼻祖是“Dr.Martens”这个牌子,其他的马丁靴都是后来者,仿的都是“Dr.Martens”的鞋款和工艺。
马丁靴之所以叫马丁靴,就是 martens 的音译呀。所以如果你想买到最地道的马丁靴,就要选这家。
8 孔 1460 是他家最经典的款式,帮高 16cm,属于中筒靴(这里说明一下,马丁靴的孔数指的是单侧的孔眼数)。
颜色有黑色、深蓝、深红、绿色可选,材质分为硬皮、油皮、软皮和漆皮,硬皮外皮有涂层,软皮为哑光材质。
但很负责任地讲,虽然硬皮很挺括,但软皮更经穿。穿着时间越长,软皮上的痕迹也越发明显,就越有复古的感觉。而且舒适度上软皮也强于硬皮。
想入手经典款的话,切记远离淘宝上乱七八糟的小店或代购。如果你在大城市的话,可以逛逛 c.p.u,这个是中国的唯一代理。现场先试过再到亚马逊上入手,能省 300 元左右。
▲ Dr.Martens 8 孔 vintage 系列马丁靴 | 参考价格:1466 元
和上面的经典系列不同,单独分出来的这个 vintage 系列是在英国本土手工制作。鞋型上更修长,鞋头偏尖,复刻的是最早期的马丁靴,并且每一双上面都会有英国出产的米字标识。
由于产量很少,所以价格比经典款贵了 500 元左右。
上脚的感觉,明显能感到 vintage 的皮质更厚、靴底更软。但由于靴头较尖,脚宽的建议买大一码,或者是穿着薄袜再穿,否则可能会磨脚。
如果你是马丁靴的死忠,非常建议你入手一双。因为现在每年的产量越来越低,搞不好哪天就停产了。
❷ Dickies
推荐理由:美国休闲老牌,款式偏西部风,不到 500 元的价格就能入手。穿两三年不成问题,性价比取胜。
▲ Dickies 冬季高帮马丁靴 | 参考价格:439 元
Dickies 走的一直是酷酷的工装风,除了一直畅销的卫衣和休闲裤外,马丁靴也是很多潮人的最爱。
这款高帮马丁靴是 2016 秋冬新款,男女同款。男款是 6 孔,女款是 7 孔,筒高相同都是 14cm。
160cm 身高的妹子穿着大概在脚腕上 3~4cm 左右,配合 legging,很显小腿纤细。同时微微翘起的鞋头,从侧面看很有型,在修饰脚型的同时也显脚小。
这款主打智能足部软垫科技,内有透气排汗鞋垫,外有耐磨 PVC 大底,鞋底和鞋身中间是双层密度缓冲系统。所以就算长时间的行走,脚部也不会捂得慌,而且足底能感到明显的缓冲,脚底板不会觉得累。
女款马丁靴推荐
❶ littlegood
推荐理由:这个品牌目前只能在网上买到,店主是个对真皮有特殊执念的年轻姑娘,她家的鞋款各个走心,拒绝烂大街。
▲ littlegood 日式复古磨砂拼色马丁靴 | 参考价格:338 元
光从图片上就能看出这个款式工艺的复杂。头层牛皮和两个颜色反绒牛皮的拼接,外加整个鞋身的包边,让这个鞋子看着格外精致。鞋底采用的是具有保暖功能的橡胶材质,所以穿着既轻便又保暖。
最可爱的是,本款有森林绿、沙灰色和大漠棕三色可选,虽然也是暗色系,但跟一般马丁靴相比明快许多。
穿鞋的时候,鞋带一定要采用图上交叉绑带的系法,一是扮酷不用说,二是因为此款靴筒较宽,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束紧作用。
▲ littlegood 学院风复古真皮马丁靴 | 参考价格:338 元
你肯定好久没穿过那么少女心的靴子了。不如趁着年底,彻底扮嫩一回!
靴体用的是纯牛皮,底色上面涂了一层白雾蜡,所以颜色看上去很柔和。牛皮的手感滑滑的,每次摸都有一种刚上鞋油的质感。
▲ 三种颜色可选
很喜欢它靴筒的设计,用小牛皮包裹泡棉,所以整个靴子看着很挺括、很扎实,穿久了也不易变形。
靴底是很厚的牛筋底,但很轻,走起路来又舒服又踏实,对了,这款靴子防水效果也不错,雨雪天穿也没问题。
❷ Belonce /贝拉露丝
推荐理由:来自北欧瑞典的 Belonce,保暖性巨佳。最爱它的内增高,显高不说,关键外人还看不出来,娇小妹子的最爱。
▲ Belonce 经典牛皮马丁靴 | 参考价格:357 元
Belonce 的马丁靴颜色都很正。特别爱酒红这款,颜色偏橘,很有青春活力。
他家靴子的皮质偏硬一些,即使穿了一整个冬天,靴体还是很挺括。但缺点也很明显,穿久了脚累。像我这种脚背高的,走久了有点顶得慌,心塞塞。
但 Belonce 有一个别的品牌都没有的亮点——拥有稳稳的内增高。像我这样 160 的矮妹子踏上它,瞬间增高 3 厘米!小腿直接从白萝卜变成山药棍,累就累点吧,为了美,值!
男款马丁靴推荐
❶ Camel/骆驼
推荐理由:一直对国产马丁靴不感冒,设计 low、质量差,直到我司处女座设计师蹬上了这双鞋,刷新了我对国产马丁靴的三观——也太好看了吧!
▲ Camel/骆驼 冬季复古保暖靴 | 参考价格:499 元
一般男生穿这种尖头系带马丁靴,都会给人一种“洗剪吹”的感觉,这也是大多数男生不敢尝试这类靴型的原因。
但其实搭配的裤子很重要,一定要选择素色宽松牛仔裤,远离大片印花、远离小脚裤、远离喇叭裤。裤腿稍微挽一下,就可以男模 style 上身。
这款马丁靴的靴体采用蜡油磨牛皮制成,非常非常软,脚能很快适应。侧面的金属拉链很好拉,就算出门很急,也不会把内里的绒布夹住,这点很重要也很贴心。
内里是猪皮制成,保暖性佳不说,也非常透气。汗脚的话尽量选择薄袜,一天下来干爽没问题。
❷ Clarks
推荐理由:如果说 Dr.Martens 代表的是年轻人的朋克精神,那 Clarks 绝对是成熟的绅士精神的代表。
▲ Clarks Faulkner Rise 马丁靴 | 参考价格:588 元
这款及踝马丁靴的鞋型非常棒,很有英伦 Feel。能修饰脚部,会显得脚非常瘦长。
鞋面是纯牛皮制成,特别的是在脚腕处的拼贴皮质用了做旧工艺,有明显的纹理感,很复古且不 low,一看就是大牌手笔。
鞋子的内里是紫色和黑色纯牛皮混编,质感和逼格都超足,还赠送一个脚后跟处很厚的 Cushion Plus,走起路来有减震的效果,很舒服。
这款在法亚和美亚时常有活动,转运到手价格一般在 420-520 之间,感兴趣的童鞋要记得留意啊。
小 Tips
可能很多穿过马丁靴的童鞋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觉得新马丁靴穿着不太舒服,这怎么破?
新马丁靴通常皮质较硬,确实会有磨脚的可能,这里教大家几个小窍门:
脚比较娇气的,推荐大家买软皮的,漆皮和硬皮都非常硬,最少要有半个月的脚部适应期;
刚买来的马丁靴,不穿的时候在靴子里塞满旧报纸,有利于皮质舒展,增加皮质的柔软;
冬季是最适合购入马丁靴的时期,穿一双羊毛袜、把裤子塞到靴体里,都能预防鞋底和鞋帮磨脚的问题。
寒冷的冬天如期而至,我已经穿上了酷酷的马丁靴凹造型了,保暖又踏实。你呢?◣
如今的人们,流行把鞋子穿得越来越“丑”。
从UGG、洞洞鞋到勃肯鞋,每一款丑鞋,都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丑鞋们狂欢的时候,有一位“老前辈”却在中国默默走向没落。
就在今年夏天,著名马丁靴品牌Dr.Martens(马汀博士)在中国默默迎来了关店、清货潮。
据悉,马汀博士准备关停杭州十家门店中的九家,北京、上海等地的门店也在陆续关闭。
截至目前,马汀博士官方并没有做出任何公告或者解释,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
大量的清仓、关店往往是品牌走下坡路的征兆,但马汀博士却并非如此,相反,它风头正劲。
2022年,马汀博士在全球斩获了9亿英镑(人民币83亿+)的销售额,但是在中国的销售额,却仅仅占了其中的1%不到。
而2023年财年第一季度,马汀博士在中国的收入甚至为0。
但这也不禁让人好奇,这个在国外叱咤风云的老字号,怎么就偏偏在中国水土不服了呢?
拿捏全球硬汉
却在中国市场被教做人
当你在淘宝搜索“马丁靴”你会得到数十款高帮、皮质的工装靴。
但是这其中,可能并没有一款原汁原味的“马丁靴”。
所谓马丁靴,其实单独指Dr.Martens的原创鞋型。
最初,德国医生Klaus Märtens为了养伤,自己设计出了这款带气垫的橡胶大底靴子。
结实耐用的大皮靴受到了英国工人老哥的们的欢迎,马汀博士也顺势把经营重心搬到了英国。
1960年,马汀博士推出了划时代单品:Dr.Martens 1460,从那一刻起,马丁靴才算从脑海中走进了现实:
黑色/枣红色的牛皮鞋面;一边8孔的鞋带孔设计;标志性的五层橡胶大底;以及鞋底处黄色的缝线。
随着摇滚、朋克文化在英国工人阶级群体中开始野蛮生长,这款工人们挚爱的“劳保鞋”,也成为了摇滚硬汉的代表。
在随着摇滚乐走遍大江南北之际,全球的硬汉们,纷纷被这款粗犷又好穿的大皮靴征服。
马丁靴原创的橡胶大底,甚至颠覆了整个制靴行业,众多大靴子纷纷开始效仿起来。
美国的工装大牌Dickes,干脆1:1复刻了经典马丁靴的造型;
马丁靴标志性的橡胶大底,也成了踢不烂等工装靴的“新标准”;
尽管一直在被模仿,但名声在外的马汀博士似乎完全不慌,一直都保持着对这款靴子的“定义权”。
为了顺应潮流,马汀博士陆续推出了更轻便的3孔、6孔靴,以及更加夸张的12孔靴。
时至今日,在国外提到“橡胶大底”的工装靴,马汀博士就是当之无愧的C位,它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同类款式,和背后文化的代表。
不过,嚣张的马汀博士,却在中国“水土不服”了。
90年代,第一代摇滚老炮窦唯把马丁靴穿到了国内,此后,马丁靴成为了时尚圈的常驻,无论咖位和流量,所有明星都穿上了马丁。
来源:羊城晚报
尽管有顶流带货,但是马汀博士却一直“后知后觉”,迟迟不进军国内,国内的粉丝们只能通过山寨货和水货解馋。
2003年,马汀博士在中国建设工厂,包揽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产量,但马汀大夫仍旧不愿意开辟中国市场。
直到9年后,“正版”的马汀博士终于官宣进驻中国。尽管“根正苗红”,但马汀博士发现自己并不受欢迎。
首先,Dr.Martens甚至都没给自己起个响亮的中文名。虽然人们习惯了叫它“马丁靴”,但它却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马汀博士”。
这么做无非就是不想和满地的山寨“马丁靴”混为一谈,但是马汀博士又无法放弃“马丁靴”自带的热度,在其余官方账号中保留了“马丁”的字样。
举棋不定的策略,让消费者们一脸懵逼。
如今Dr Martens的译名在粉丝嘴里甚至无法统一,从“马汀博士”,到“马丁大夫”、“马丁医生”众说纷纭。
取名随意就罢了,马汀博士在新媒体方面,更是漫不经心。
2017年,马汀博士姗姗来迟地注册了品牌新浪微博,目前为止,马汀博士的官方微博仅仅有粉丝8.7万左右。
相比之下,同为“朋克同门”的帆布鞋匡威,微博粉丝几乎是马汀博士的十倍。
在小红书上,“马丁靴”拥有54万多篇笔记,但是官方账号“Dr Martens马丁”的粉丝却仅仅有5000多,甚至不如近几年的新晋丑鞋品牌Crocs的一半。
在华十年,马丁靴一直都很火,但这一切却跟马汀博士无关。
连踩两个大坑,
“正统马丁靴”实在是硬不起来
进入中国市场的马汀博士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相反,流量总是会自动找上门。
因为马丁靴自带文化优势,所以马汀博士根本不愁带货。
每一年的时尚icon穿搭中,必然少不了马丁靴的存在,有了名模刘雯等时尚圈顶流的带货,马丁靴的逼格地位自然不低。
但即便“自来水”如此之多,马汀博士还是把这一手好牌活生生打烂了。
究其缘由,马汀博士踩的这两个坑,很是致命。
1.自废武功,李逵斗不过李鬼
有品牌人设的鞋子,很容易抢占品类高地。
比如人们说起帆布鞋,就会想到匡威;而提到篮球鞋,第一个就会想到AJ。
反观马丁靴,却似乎和马汀博士没啥关系。
在淘宝上搜索关键词“马丁靴”,品类最多的是国产品牌“骆驼”,足有700多件马丁靴相关单品。
而马汀博士本家的货款仅有400多种,并不占优。如果按照销量进行排名,马汀博士甚至要翻好几页才能出现踪影。
被“李鬼们”抢占了市场,首先得赖马丁靴进入中国市场太晚,错失了抢占品牌认知的黄金时期。
但晚不是不努力的理由,同样进入中国市场很晚的Vans,却能成功把Vans=滑板+摇滚乐的公式刻在消费者脑子里。
Vans的做法很简单,它提前布局滑板、摇滚社群,在小众文化圈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反观马汀博士,却一直对其成熟的品牌文化利用甚少。
消费者们只能从马汀博士专卖店的墙上得知其“经典马丁原创者”的身份,苍白又无力。
除此之外,马汀博士似乎和商场别处的大皮靴没有什么不同,徒留一个造型,难怪会被“李鬼”们平替。
直到《乐队的夏天》爆火,马汀博士才后知后觉的签约欧阳娜娜、赞助草莓音乐节,试图在摇滚青年心里创出一席之地。
相比于和迷笛深度捆绑数十年的Vans,以及多年致力于扶持本土音乐人的匡威,马汀博士的浅浅联名,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作为一款文化价值大于实用价值的鞋款,放弃了文化高地,就等于自废武功。
2.摆烂式运营,注定和爆品无缘
经典鞋款想要保持热度,玩好联名、限量是必修课。
国外的马汀博士,其实原本就是个“联名狂魔”,不仅每年和各路设计师、潮牌等有所联动,甚至能和英国国立美术博物馆搞到联名。
比起国外运营的灵活脑回路,国内的马汀博士,几乎没有联动和跨界,堪称“摆烂”。
耐克、匡威等品牌,为了表示对中国区的重视,不但会单独开放中国区限定款式的发售名额,也会隔三差五面用“中国风设计”挑逗一下国内消费者。
虽然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但每次都能引发热度,吸引大量关注。
Nike引发讨论的“寿鞋”天津喷
马汀博士并不是完全免疫中国风,在2018年,马汀博士的“狗年限量款”马丁靴,就引起了不小讨论度。
本以为是针对大陆市场的单品,但马丁粉丝们却发现,摆烂的国内品牌方,甚至没能把这款鞋引入国内。
原来,这次马汀博士玩国风,更偏向于“挪用中国文化做给老外看”而不是“讨好大陆消费者”。
在鞋类市场如此卷的今天,没有丝毫掀起话题能力的马汀博士,很难翻身。
想要卷土重来,
马汀博士要学会放低姿态
进入中国市场太晚、被本土山寨率先抢占了认知、自身运营手段的乏力…
马汀博士的中国之旅,堪称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
但是无论从外部找何种原因,都无法掩盖马汀博士品牌最原始的“原罪”:高傲。
自打进入中国以来,马汀博士的鞋款,就从未对中国市场做出什么本土化的改变。
对于脚型瘦长的外国人来说,经典马汀博士可能非常合脚,但是对于脚型普遍扁平的中国人来说,穿全新的马汀博士堪称“痛苦”。
每人都得经历一段痛苦的“磨脚期”才能正常穿鞋。而迄今为止,马汀博士甚至没有针对国人脚型做出半点版型上的改变。
除了款式一成不变,在宣传方面,马汀博士更是懒散。
无论是匡威还是Vans,都在想方设法打入年轻人的生活,把品牌故事讲的天花乱坠。
反观马汀博士,只会照本宣科地“复读”他们的品牌历史,甚至连一支本土化的广告片都没拍过。
马汀博士为啥酷?为啥受明星追捧?和200元一双的马丁靴有啥区别?消费者无从知晓,高傲的马汀博士也不愿意解释。
从不尊重中国市场的品牌,自然也得不到消费者的尊重。
在尊重消费者方面,马汀博士有必要跟自己的老对手,大黄靴“踢不烂Timberland”取取经。
二者价格相似,定位相似,消费人群也高度一致,但是相比于高傲的马汀博士,踢不烂用一手漂亮的本土化营销,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2017年左右,Timberland以“大黄靴”和“踢不烂”的名声,开始在网络上爆火。
相比于原先的译名“添柏岚”,“踢不烂”直白且强调功能,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口语译名。
为了强调“踢不烂”仨字儿的存在感,Timberland官方还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了品牌曲《真的踢不烂》。
在短片里,踢不烂没有过分强调自己的品牌历史,而以第一视角讲述了“你”和踢不烂的故事,代入感极强。
本土化的功效立竿见影,当年双十一,踢不烂大黄靴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元大关,在户外用品店里的热度排名第一。
后来,Timberland官方甚至把“踢不烂”注册了版权,和品牌高度绑定。
每当有品牌想蹭“踢不烂”和“大黄靴”的名头,Timberland都会迅速出警,对簿公堂。
如今,踢不烂的天猫旗舰店粉丝数几乎是马汀博士的两倍,在这场“大靴子之战”中,大黄靴踢不烂完胜。
放低姿态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市场,而是以更贴近消费者的方式,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自己。
经历了数十年混乱且低效的运营后,马汀博士深知“不破不立”的重要性。
这次在中国的关店潮,其实也是品牌方为了日后能直接操纵品牌运营做准备。
“刮骨疗毒”之后,希望高傲的马汀博士可以更加清醒,重振旗鼓。
但是,在卷土重来前,马汀博士也得明白:想要拿下中国市场,得先遵守中国的玩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