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工作站软件和电化学工作站工作原理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联证券,张旭、田伊依)

1. 公司是国内结构力学测试龙头

1.1.结构力学测试龙头企业,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公司成立于 1993 年,是国内结构力学测试领域的绝对龙头,2012 年在创业板 上市,主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PHM、电化学工作站等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起家于结 构力学性能研究,深耕行业 30 年,积累多年研发、经营经验,于 2022 年 10 月入选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形成以“抗干扰、智 能感知以及力学模型优化算法”为核心技术,延伸拓展电化学分析测试、PHM(故障 诊断与健康管理)业务、自定义测控业务以及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深入开拓军 工&民用市场的多层次战略布局。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有利于经营决策效率提升。截至 2023 年 5 月,创始人、公 司实际控制人刘士钢先生持有公司 48.99%股权,共持有 6775.9 万股,其妻子罗沔 女士持有 5.03%股权,共持有 855.3 万股,两人持股份总额约为 54.02%,公司下设 5 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别从事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传感器的计量校准等专业服 务,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发、生产和运用,计算机软件及硬件开发,基于 PHM 设备智 能维保管理软件平台解决方案,传感器设计、生产工作。

高管专业背景奠定公司坚实技术基础。公司核心管理层由多位行业资深专家组成, 董事长刘士钢先生具有丰富的机械测试领域企业规划、管理及经营经验,副董事长、 总经理、副总经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以及深厚的机械产业从业、研究经历,团队拥 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管理经验,为公司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形成以优秀管理、资深技术能力为支撑的多层次人才管理团队。

股权激励为公司持续创造活力,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分为四个归属期,从 2022- 2025 年逐年考核,2023 年公司营收目标为 6.5 亿元。业绩考核主要基于 2020 年度 营业收入的增长率(A)对各考核年度的营业收入进行考核,并设定了较高的行权标 准,2022-2025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 119%/217%/338%/485%。2020 年公司营业收 入为 2.05 亿元,根据股权激励计划,2023 年营收目标为 6.5 亿元,该激励计划在为 公司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持续保持活力方面已初见成效。

1.2.多业务线条齐发力,高研发投入优势明显

公司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为基石,多条业务线扩张,逐步形成“4+2”业务板块。 公司深耕行业多年,持续加强巩固结构力学传统业务,充分利用结构力学领域积累的 技术优势,开拓新业务领域,目前形成“4+2”业务板块,其中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四 大业务,分别为结构力学性能研究、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和防务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 理、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包含传感器、测控仪器 和分析与控制软件平台等主要产品。2022 年公司正式推出自定义测控系统产品,陆 续收获多项客户意向性订单,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处于研发阶段。

2018-2022 年公司迎来业绩快速上升期,营收由 1.34 亿元增长至 3.67 亿元,其 中公司传统业务表现稳定,PHM、电化学站实现高增长。得益于国产替代、自主可 控,2018 年-2022 年公司营收由 1.34 亿元增长至 3.67 亿元,CAGR 为 28.60%。从 细分业务看,2022 年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营收分别为 2.16/0.82/0.32/0.3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22.25%/70.36%/94.49%/167.82%,PHM、 电化学站快速成长为公司创造业绩动力,未来随着自定义测控系统以及实验与仿真融 合分析平台落地,PHM、电化学站持续发力,公司长期业绩发展有望得到支撑。

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作为其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逐年 提升,研发投入优势明显。2018-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由 0.17 亿元升至 0.35 亿元, 2022 年研发费用率 9.43%,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21 年公司设立上海技术研究院, 借力人才、区位优势,深入研究感知、数据处理以及 AI 等技术方向,夯实公司核心 竞争力,2022 年研发人员数量增加显著,研发人员逾 200 人,同比增长 37.36%, 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 19 项、软件著作权 45 项,省级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 4 项,国家重点新产品 1 项。

1.3.小信号抗干扰采集技术具备通用性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的核心技术“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是公司的 传统优势,适用多种强干扰环境的微弱信号测试,具备通用性。已完成了多项严重干 扰环境下的测试任务,能够耐受恶劣强干扰环境,均得到准确的测试数据。公司主要 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其中抗干扰能力的小信号放大器适用多种 强干扰环境的微弱信号测试,“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技术已运用于公司的主要产品。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全面掌握了从传感器到采集仪器到数据采集软件到最终的健 康管理分析系统全流程,可以和工业物联网无缝连接,目前已形成了各行业的全面解 决方案。完整的测试系统一般由传感器、适调器、放大器、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分析 软件组成。传感器将工程物理量转化成电量;适调器将传感器输出的多种类型的电量 转化为归一化的电压量;放大器将微弱电信号按一定的放大倍数放大,以便后续进行 信号处理;数据采集系统由放大器、抗混滤波器、A/D 采样、DSP 信号处理器及数据 通讯接口和计算机控制软件组成,将模拟电压量转化为数字量,作为数字信号分析处 理的信号来源;控制分析软件可完成各种功能的信号处理,实现多种测试目的。

公司以“抗干扰测试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测试仪器产品为应用主线、整体 测试技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为延伸方向”为整体研发目标,依托于“小信号抗干扰 采集技术”,将业务范围从结构力学性能测试逐步拓展到 PHM、电化学工作站等。公 司在智能化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方面,以拓宽应用领域为研发目标,不仅拓展已广 泛涉及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石化、电力等领域,还包括机 械设备与装置运行状态监测系统产品等领域。在系统软件方面,以开发专业化行业应 用软件为目标,积极拓展 PHM、电化学工作站等业务范围。在整体测试技术解决方 案及增值服务方面,以集成管理控制软件专业化、智能化、远程化为研发目标。

2. 公司主业结构力学仪器稳定增长

2.1.“政策+需求”双轮驱动科学仪器行业增长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主要对材料、结构的变形、寿命、强度、刚度、阻尼、固有频 率等特性进行测量与分析,从而研究结构在动态载荷激励作用下的振动响应问题,位 于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的中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有助于国防重器、高铁、桥梁、隧 道和工程机械等重大装备、基础设施的性能提升,为军事装备以及大型民用重装备的 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结构力学位于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为主要原材 料、零部件厂商包括集成电路、传感器、激光器等,下游主要广泛应用于国防与航空 航天、高校、专业科研以及检测机构、设备状态监测行业等领域的实验阶段。

科学仪器行业市场回暖,企业发展空间持续增长。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工业技术 水平持续提升,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 年-2021 年我国仪器仪表 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业绩持续增长,营收由 6656 亿元升至 9749 亿元,利润由 542 亿 元升至 957 亿元。其中 2018 年由于全球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出现小幅下降,2019 年起市场反弹,出现回暖态势。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国家加大对于重大设施、设备质 量安全重视程度,高端科学仪器国产替代进程深入,有望带来科学仪器需求。

结构力学检测行业市场空间较大,我们测算 22 年国内市场规模约为 26.41 亿元。 由于国防及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性,我们以招投标信息较为透明的高校领域作为统计 口径,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招标公告信息,近一年东华测试结构力学产品在高校领域 中标项目数为 24 个,公司年度中标项目金额为 1559 万元,我国共有 147 所双一流高校,假设全国双一流高校中有 2/3 的高校具有结构力学产品需求,其中需求集中于土 木工程、航空航天、物理机械等 3 个专业,假设单一专业项目需求产品数为 1,计算 得出 22 年国内结构力学检测仪器市场规模约为 26.41 亿元。

目前国内结构力学测试仪器市场由本土、国际品牌仪器组成,海外厂商占据较大 份额,根据上述结构力学市场空间测算,2022 年东华测试结构力学营收 2.16 亿元。 国际市场行业代表性企业包括美国 NI、比利时 LMS、丹麦 B&K 和日本共和电业等,国 内行业发展起步晚,目前市场仍由国外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东华测试为本土领军企业。

公司主要对标海外巨头美国 NI,近年来不断增强竞争优势。2022 年美国 NI 营 收/亚太地区营收/净利润分别为 114.2/35.5/9.6 亿元,东华测试营收/净利润分别为 3.6 亿元/1.2 亿元,与美国 NI 存在较大差距,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近年公司重视技术研 发,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国外品牌产品展开正面竞争,已稳步缩小与国际品牌差距, 逐渐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下游研发稳定增长激发检测需求,近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并呈现稳定 态势。结构力学产品主要应用于下游各领域实验端,因此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的发 展主要由下游技术迭代、产业升级以及社会研发投入等因素决定。截至 2022 年末, 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 3.0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2%,未来研究与试验发 展经费提升,有望推动下游行业实验测试需求,进而促进上游测试行业景气度提升。

政策支持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其中公司产品下游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领域,在教 育市场具有较为深厚的客户基础,高校专项贷款政策的出台或为公司结构力学产品 带来显著销售增量。科学仪器行业长期依赖进口是我国科创强国进亟待解决的难题之 一,为解决高端仪器仪表发展进程较慢的问题,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推进 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包括《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 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各项专项贷款政策等。

2.2.公司结构力学检测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公司结构力学产品主要由传感器、数采系统以及软件平台构成,产品系列分为静 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DH38 系列)、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DH59、DH83 系列)。其 中公司的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主要测试变化缓慢的物理量信号,用于结构强度试验, 采样速率低;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主要测试变化快速的物理量信号,用于结构力学、 冲击特性实验,采样速率高,各测试系统在公司产品序列中根据结构形式差异可划分 为手持式、便携式、机架式、无线、嵌入式、坚固式等多种类型。

公司不断拓宽结构力学产品应用领域,产品遍布国防及航空航天、高校教学、重 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重领域。国内蓬勃发展的工业体系为公司提供了充足实践空间, 公司始终紧跟市场发展,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土木工程、轨道交通、机械设备、 能源电力、电子电气、高校、船舶、汽车等行业积累了一批优质稳定客户,形成良好 品牌效应,其中军工、高校科研为公司结构力学产品重点布局方向。1)在国防及航 空航天领域,公司结构力学产品 60%以上应用于国防军工,参与多项国家重点航空 航天项目,包括“神舟”系列飞船项目的相关试验、“天宫号”相关试验、“风云”二 号 C 星的全程运输振动监测试验等。2)在高校科研领域,公司与清华大学、西安交 大、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参与项目包括昆明理工大学抗震研究所 的异形柱模型模态试验、西华大学车架模态分析、江苏大学收割机噪声源定位试验等。

公司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业务有望保持稳定增长。2021-2022 年公司结构性能分析 系统的销量分别为 2.35/2.90 万套,同比增加 23.19%,营收分别为 1.76/2.16 亿元, 同比增加为 22.25%。未来随着政策落地,下游检测需求明显,公司有望顺随行业发展 继续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因此我们预测 2023-2025 年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 销 量 增长率将分别为 16%/13%/10% , 假设均价维持稳定, 对 应 营 收 分 别 为 2.50/2.83/3.11 亿元。

3. 公司从科研仪器小市场切入 PHM 大市场

3.1.我国 PHM 市场规模为百亿级

设备智能化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软件平台,以设备故障机理的研究为核 心,通过对设备故障机理进行研究,构建表征其物理模型的数学模型,对设备的故障 发展特征进行趋势分析、故障预测与报警提示,确保设备能够安全、长久、稳定的运行,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PHM 产业的发展对提升风电、石化、冶金、煤炭、有 色金属、建材、造纸、制药、环保、国防等国家支柱产业的工业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 具有重要作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设备健康管理领域起步较晚,行业发展 时间较短,仍处于市场培育期。此外,与国外设备健康管理巨头相比,国内企业当前 规模尚处于较小的阶段,品牌认可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根据 IOT ANALYTICS 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 2026 年全球预测性维护市场规模 将达到 281.62 亿美元,2019 年-2026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28.87%。预计 2026 年 我国预测性维护市场规模将达到 32.14 亿美元,2019 年-2026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40.53%,增速高于全球市场。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PHM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工业智能化发展已成趋势, PHM 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根据容知日新公告,目前 PHM 在风力发电行业渗透率 最高,大概在 30%-40%左右;在石化行业渗透率相对较低;而在钢铁、煤炭、水泥 等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PHM 可以应用在一旦发生故障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设备 中,这些设备通常是生产线上的关键装备,PHM 可以降低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企业 损失,并且可以与其他技术配合使用,以实现智能制造。随着技术逐步成熟,PHM 应 用领域有望不断拓宽,同时 PHM 在各行业渗透率也有望不断提升。 国内技术研发型企业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及市场开拓,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 要参与者。国外企业起步早,定价相对较高,商务谈判条款和付款要求等较为严格, 提供较为完善的本地化后续支持和技术服务的难度较大,也无法应用于敏感行业;国 内企业总体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同行水平,国内从事设备健康管理的企业规模相对 较小,但是能够提供持续的本地化后续支持和技术服务,并对敏感行业提供支撑。

国内企业中容知日新、博华科技、东华测试等公司发展较快。容知日新是国内领 先的 PHM 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风电、石化和钢铁领域竞争力强,公司是一家专业的 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为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 统。博华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关键设备健康管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军工装备 与工业设备监控系统、健康管理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2.公司军工 PHM 项目获得广泛认可

我国国防建设持续推进,国防支出呈增长趋势。PHM 已经得到发达国家的深度 研究与推广应用,并正在成为新一代飞机、舰船和车辆等武器装备研制阶段与使用阶 段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 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为 14760.81 亿元,同比增长 7%。 根据国防部 2019 年国防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我国国防费主要分为装备费、 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三部分,其中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试验、采购、维修、运 输、储存等方面的装备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在国防费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长, 2017 年装备费占国防费的比例已达 41.10%。

先进武器装备复杂度高,维保费用高企。降低武器装备使用与保障成本、优化武 器装备战备状态管理,是军工领域的迫切需求。武器装备的集成度、复杂度及智能化 程度急剧增加,武器装备造价高昂的同时,使用保障成本高企。尽管作战与维修费用 支出庞大,但由于装备复杂度高、维修周期长、上游零件停产、有经验的维修人员短 缺等因素,先进武器装备的维护与保障效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PHM 可以预测并管 理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维修保障费用、提高战备完好率和任务成功率,让机器 设备更安全、可靠地运行。国内航天军工主要参与者为航天测控公司,航新科技,东 华测试,上海航数智能,旋极信息、博华科技等。

东华测试在结构力学性能测试核心基石业务的基础上,开拓了 PHM 业务。公司在结构安全及武器装备方面进行在线监测,将振动信号采集、放大、分析变换、无线 传输于一体的便携式仪器,通过电脑平板显示随时分析。结构安全在线监测与防务装 备 PHM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5G 等新技术,对桥梁、大型建筑、水利工程、港口机 械、重大装备等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安全评估和健康管理,为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运营提供保障。 东华测试目前已开展舰船、无人机、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在线健康监测任务,正 在积极推进装甲车辆、作战飞机等装备在线健康监测项目。东华测试在某型号飞机研 发过程中,开发出了特殊的机载监测系统,安装于飞机上监测飞行过程中的振动、噪 声、位移、温度等环境数据,为机型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产品可应用于飞机 和舰船的结构性能监测和动力系统及机电系统的运行监控及健康管理,取代传统基于 事件的事后维修或基于时间的停机定期检修,从被动性的反应性维修活动转向主动性、 先导性的预测性维护活动,降低故障率及后勤保障成本,提高军工装备的安全性、可 用度与完好性。

3.3.从军工切民用,公司 PHM 业务开启快速增长

民用市场方面,我国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主要应用于风电、石化、轨交 等领域。石油化工行业具有典型的连续生产的特点,工艺技术复杂,对反应装置、仪 表、设备状况要求严格,且化工原料、产品易燃易爆,对安全管理要求较高。设备一 旦出现突发故障轻则导致设备非计划停机,重则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2022 年中 国石油表观消费量 7.11 亿吨,2011-2022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4.2%。 风电行业具有设备运行位置高、设备维修费用高、日常巡检难度大、现场工作人 员易流失等行业特点。近年来,随着风电机组故障或事故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人员 伤亡案例逐年增加,风电机组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 风能理事会(GWEC1)预测,到 2030 年风电年新增市场达到 145GW,累计市场达 2110GW;到 2050 年,年新增市场达到 208GW,累计市场容量达 5806GW。随着 各国风力发电产业不断受到重视和持续发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产品未来在该领域 市场空间广阔。

东华测试作为设备智能运维领先厂商,在多个行业拥有丰富的设备故障运维经 验。公司从军用导入民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工业企业用工人数逐年下降,人工运 维成本高、效率低的劣势带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下游行业港机、水务、石化、 钢铁、风电等领域对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需求处于高位。

子公司东昊测试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基于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公司以代理商形式去落地业务,预计 2023 年营收约亿元。 东昊测试设备智能维保管理软件平台是为满足资产密集型企业针对设备维保管理的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基于 PHM 开发的一款专业解决方案。它通过以预测性维 护为核心的设备综合维保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设备和备件管理等功能模块,为企业实 现智能化的设备维保管理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确保了设备能够安全、长久、稳定 的运行,从而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整套系统采用了 B/S 架构,用户可以通过 PC、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的浏览器随时登录系统,方便高效地进行远程管 理。公司以代理商形式推动民用 PHM 落地,截止 2023 年 3 月,公司代理商已经有 16 个,我们预计 2023 年公司民用 PHM 业务有望加速放量。

3.4.AI 赋能 PHM 业务智能化

企业在推进 PHM 时仍然会面临难点底层信息化能力的缺失、采集无用数据、仅 得出预测性结论,未形成“感知-诊断-预警-决策”的完整闭环等难点。新一代信息技 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从优化建模角度推动 PHM 技术大发展。在诊断方法方 面,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及 工具,而且对于复杂系统的诊断需借助于人工智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建模仿真、 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 将从优化建模角度显著推动 PHM 发展,增强其对于机械设备退化类故障的辨识能力, 发挥 PHM 基于预测信息进行后续管控优化的作用。

4. 公司科研仪器新产品逐步放量

4.1.电化学工作站扩大销售

电化学工作站简称电化学测量系统,它是电化学研究和教学中常用的测量设备,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电化学工作站通过向辅助电极或对电极注入电流来控制工作电极 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因此在电池检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化学工作站的 应用领域极为宽广,包括研究电化学机理、生物技术(医疗诊断,可穿戴)、物质的 定性定量分析(重金属、农残、食品、水质监测)、常规电化学测试(电合成、电催 化等)、电镀研究(铜含量的分析)、纳米科学研究、金属腐蚀研究(金属腐蚀、缓蚀 剂、涂层)、电池研究(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领域。

国内电化学领域的参与者主要是国外品牌,包括普林斯顿及输力强、GAMRY、 万通、BIO-LOGIC 等,国内品牌有如东华测试、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等。近年来, 受益于我国政策对研发投入的大力支持,电化学工作站作为重要的科研工具迎来政策 机遇期,各高校、科研机构等客户的需求提升。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在锂电池、 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测试、储能安全测试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将带动作为高效 检测工具的电化学工作站的市场需求的上升。随着电化学工作站下游应用场景逐渐向 中国转移,我国企业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优势与国外仪器相抗衡。

我国电化学工作站需求量呈快速增长态势,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为 28 亿元。 目前电化学工作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广泛,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测算,从电化学 储能装机情况来看,据 CNESA 数据,2021 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为 5730MW, 其中电化学储能占比 96.7%,按照 CNESA 数据预计,2026 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 模达到 48.51GW,其中电化学占比约为 90%(43.66GW)。在渗透率达到 100%前 提下,按照海辰储能 20 英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储能电站单个集装箱额定功率 0.63MW,单集装箱需配备 1 台电化学工作站。则 2021 年中国储能领域电化学工作 站需求量约为 8795 台,2026 年需求量约为 69300 台。根据仪器信息网,电化学工 作站产品价格范围大部分在 3-5 万元/台,预计市场均价为 4 万元/台。市场规模=电 化学工作站需求量*市场均价,预计 2022-2026 年市场规模为 4/5/9/14/20/28 亿元,CAGR 高达 47.58%。

东华测试多个电化学工作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凭借东华测试在测试技术及应 用领域积累的近三十年丰富技术经验,其全资子公司江苏东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专注 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发、生产和电化学运用研究,历时五年,开发出 DH7000 系列电化 学工作站,产品抗干扰能力强,频响范围宽,性能稳定可靠。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新 项目,广泛应用于电极材料/溶液/传感器的电分析研究、材料的耐腐蚀评价、析氢/析 氧测试等领域,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连接,也向各电池生产厂家、生物传 感器生产厂家等提供测试科学仪器。

电化学工作站未来增长空间广阔,2023 年收入有望达亿元。2021-2022 年公司 电化学工作站销量占全国电化学工作站需求的比重为 2.64%(232/8795)、4.55% (620/13617)。公司研发的 DH7000 系列电化学工作站功能强大,有八十多种测试 方法可供选择,满足电化学研究和基础教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处理需求。未来,电化学 工作站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有望增多,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 管理,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增长空间广阔。因此我们预测 2023-2025 年电化学工作站 销量增长率将分别为 200%/80%/50%,假设均价维持稳定,对应营收分别为 0.93/1.67/2.51 亿元。

4.2.公司募资提升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产能

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是设备运行状态稳定控制及设备运营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必 备手段。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是通过可自定义的单元间信号和数据流,为用户构建最 优化的针对实际被控对象特征的测试控制一体化系统,是设备运行状态稳定控制及设 备运营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必备手段。

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水利工程、交通能源、船舶海 洋工程、汽车工业等行业,包括航天航空器总体及关键部件、交通运载工具、工业动 力装备、工程机械、大型工程结构等对象的设计验证及优化试验测控、工业产线的智 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和产品的特殊自动化检验检测及质控,公司客户主要包括航 空航天、国防装备、电子、能源、工业机械等领域的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公司研发 的 DH5955 自定义测控系统是基于 FPGA/DSP 的实时控制系统,拥有完整的测试系 统和丰富的输出组件,并提供标准机箱型、坚固型、微型和分布式多种产品形式选择。 可根据用户现场要求,构建专属的测试控制分析系统平台。系统依靠极强的抗干扰能 力、特有的同步技术以及多种控制模式,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可应 用于大型结构载荷实验系统、车辆道路模拟控制、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等多个领域。

公司拟发行股权融资加速提升自定义分析系统产能,项目建设期为 2 年,项目 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 14867.26 万元,年净利润 3473.73 万元。公司为 把握政策利好机遇,保持公司市场领先地位,促进产业链升级,拟发行股权融资实施 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项目,总投资额 10142.37 万元,用于生产场地建设、购置设备、 招募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

4.3.公司领先布局实验与仿真融合平台

公司实验和仿真的融合主要是基于结构静力学还有结构动力学里面的实验和仿 真,和基于实验和仿真数据相融合的结构拓扑优化与结构静动力学性能优化。公司希 望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一套测试数据与仿真数据相融合的软件平台。公司希望分阶 段实现“国产替代”,以现有主流商用的 Ansys 软件平台为基础,通过其提供的开发 接口与公司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融合,形成应用模块,再将这一模块移植到公司国产 的线上分析软件上,最后实现整体国产化。

公司领先布局实验与仿真融合平台(设备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减振降噪综合治理)。 实验与仿真融合平台聚焦于结构静力学领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结构动力学领域实 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基于实验与仿真数据相融合的结构拓扑优化与结构静动力学性能 优化三大方面,致力于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客户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提供机械设备结 构优化设计的技术服务。该业务广泛服务于汽车、摩托车、高铁、航空发动机、燃气 轮机、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水泵、风机、电机等领域。

5. 盈利预测

财务分析:业绩进入快速上升期,盈利能力强

业绩持续向好,自主可控有望带来收入、利润加速提升。2009-2022 年,公司营 收从 0.43 亿元增长至 3.67 亿元,CAGR 为 17.83%,归母净利润从 0.10 亿元增长 至 1.21 亿元 CAGR 为 21.38%,公司收入端主要经历以下变化阶段: 1)第一阶段:2009-2012 年营收、利润双增长,受益于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高速 发展,公司不断精耕细作,逐步提升市场份额,跻身国内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行业 龙头,2012 年公司营收突破 1 亿元,同比增长 53.05%,归母净利润由 2009 年的 0.01 亿元增长至 2010 年的 0.33 亿元,CAGR 为 34.92%。 2)第二阶段:2013-2017 年业绩阶段性承压,营收增长有所放缓,主要是宏观 经济环境持续动荡、下游装备制造、冶金等领域需求走弱,同时业务规模扩大推动公 司成本费用上升,公司盈利水平渐入低谷,其中 2013 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 分别-13.37%、-48.02%,相比往年增速下滑。 3)第三阶段:2018-2022 年业绩蓄势反弹,营收、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上升28.60%、62.13%。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带来销售订单同比大幅增加,2022 年公司实 现营收 3.67 亿元,同比增长 42.80%;归母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增长 52.17%。在 疫情反复下,公司仍保业绩稳中向好,2022 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幅明显,主要是 传统业务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销售稳健增长,同时 PHM、电化学分析产品等新业 务销售增速表现亮眼,带来业绩上升动力。

期间费用率下降,费用控制效果显著,研发费用持续上升。为强化费用端控制, 公司推行“模块化”生产模式,提高产线自动化水平,公司期间费用率从 2018 年 36% 下降至 2022 年 22.68%,控制成效显著。同时公司为了响应市场与客户需求,持续 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表现稳健。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 0.35 亿元,研发费用率 为 9.43%,较上一年度出现小幅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研发项目延期,未来 疫情因素逐步消散后,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投入。

毛利率、净利率逐年上升,盈利能力较强。2012-2016 年下游需求下降,为扩大 规模,公司销售、管理等费用随之增加,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明显滑坡。随后良好的 业绩表现带动公司盈利能力触底反弹,上升势头强劲。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始终保 持高位,净利率则实现快速增长。2022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67.54%/33.17%, 相较 2018 年分别提升 6.82pct/20.04pct,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远超同业可比公司。

盈利预测

考虑到 1)公司主业结构力学仪器稳定增长,下游“政策+需求”双轮驱动科学 仪器行业增长。2)公司 PHM 系统已形成了针对多个行业的全面解决方案,包括军 工、化工、钢铁和水务等领域已有实际应用,我国 PHM 市场规模为百亿级,随着 PHM 渗透率逐渐提高,公司成长性强。3)公司积极布局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分析 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平台等新业务,电化学工作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广泛,业 务增长空间广阔,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等业务亦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量。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我们测算 22 年国内结构力学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 为 26.41 亿元。21-22 年公司结构性能分析系统的销量分别为 2.35/2.90 万套,22 年 同比增加 23.19%,营收分别为 1.76/2.16 亿元,22 年同比增加为 22.25%。未来随 着政策落地,下游检测需求明显,公司有望顺随行业发展继续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因 此我们预测 23-25 年公司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业务增长率将分别为 16%/13%/10%,对 应营收分别为 2.50/2.83/3.11 亿元。

PHM 业务:公司从科研仪器小市场切入 PHM 大市场,我国 PHM 市场规模为百 亿级,公司军工 PHM 项目已获得广泛认可,并从军工切入到民用,开启快速增长。 因此,我们预计 23-25 年公司军用 PHM 收入将达到 1.40/1.96/2.44 亿元,同比增速 分别为 70%/40%/25%。民用 PHM 收入将达到 0.97/1.56/2.1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 为 200%/60%/40%。 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公司研发的 DH7000 系列电化学工作站功能强大,有八十 多种测试方法可供选择,满足电化学研究和基础教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处理需求。未来, 电化学工作站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有望增多,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电化学储能电站 的安全管理,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增长空间广阔。因此我们预测 23-25 年电化学工作站 业务增长率将分别为 200%/80%/50%,对应营收分别为 0.93/1.67/2.51 亿元。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公司 23-25 年收入分别为 6.04/8.60/11.31 亿元,同比增速 分别为 64.47%/42.52%/31.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4/2.56/3.34 亿元,同比增速 分别为 51.37%/38.79%/30.4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作者:开源证券,孟鹏飞、熊亚威、张健)

1、 结构力学测试龙头,业务发展多点开花

1.1、 多年深耕力学测量领域,研发能力行业领先

历经三十年精心耕耘,业务不断实现扩展,发展空间显著提升。公司成立于 1993 年,专注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及配套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服务于军工 类客户。2007 年,公司收购上海东昊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东昊测试”),布 局 PHM 系统业务。2009 年,公司收购扬州东瑞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扬州 东瑞”)70%股权,拓展传感器的研发、生产。2012 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股票 代码为“300354.SZ”,公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3 年,公司成立江苏东华分 析仪器有限公司(简称“东华分析”),开拓电化学分析业务;成立江苏东华校准 测试有限公司(简称“东华校准”),布局传感器环境检测和校准服务。2020 年, 公司推出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2022 年,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第四 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看到,经过多年的内生外延,公司业务已从单一结构力学性能测试拓展到 结构力学分析测试+PHM 系统+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四大类业务,可提 供传感器+测试系统硬件+软件平台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综合能力与发展空间显著 提升。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四大类产品线,分别为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 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 作站,2022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59%、22%、9%、8%,毛利率分别为 68%、68%、 62%、69%,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四大类产品毛利率均 在 60%以上。除上述四大主营业务外,公司还积极拓展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 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业务。 (1)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产品主要用在结构强度试验、疲劳试验、动 态特性分析等领域,重点检测环境变化对结构的影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桥梁建 筑、汽车制造等行业,是公司传统优势业务。 (2)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基于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 据等技术,为企业监测桥梁、建筑等结构的安全状态,并进行安全评估与健康管理 工作。 (3)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全资子公司东昊测试将设备感知系统、健康预测与 IT 技术相结合,形成工业设备 PHM 系统,可为企业实现智能化设 备维保管理。 (4)电化学工作站:全资子公司东华分析通过测量组成的电化学电池待测物溶 液所产生的电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电化学分析测试、腐蚀过程分析、新能源电池性 能分析等。 (5)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稳定控制及设备运营智能化和自动化 的必备手段。 (6)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机械设备结构优化设计,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1.2、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创始人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

公司实控人为刘士钢先生,股权结构稳定。截至 2023H1,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 士钢先生,其持股数量为 6776.59 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 48.99%,其妻子罗沔女 士持股 695.31 万股,占总股本 5.03%,两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为 54.02%。 截至 2023 年 H1,公司下设五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东华校准(设备与传感器 的校准检测、环试、电磁兼容、可靠性实验等服务)、东华分析(电化学工作站)、 东昊测试(PHM 系统业务)、扬州东瑞(传感器设计、生产、测试系统及设备等)、 东华博远(软件开发业务)。

公司创始人与部分董事会成员均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创始人刘士钢先生现担 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并先后任职扬州无线电二厂工程师、江苏靖江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公司目前核 心管理层也由多名行业资深专家构成,为公司钻研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股权激励为公司注入发展活力。2021 年 9 月,公司发布《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 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为 300 万股,占发布激 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份总额的 2.17%,其中首次授予部分占授予权益总额的 80%, 激励对象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预计将 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 本次股权激励设置的业绩考核要求为以 2020 年营业收入为基础,对各考核年度 的营业收入比 2020 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为考核目标,以公司 2020 年营业收入 2.05 亿元为基数,则 2022-2025 的营业收入目标值分别为 4.50/6.51/8.99/12.01 亿元。

1.3、 业绩保持快速提升,研发投入水平较高

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8-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由 1.34 亿元提升至 3.67 亿元,复合增速为 29%;归母净利润由 0.18 亿元升至 1.22 亿元, 复合增速为 61%。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 亿元,同比增长 43%;归母净利润 为 0.45 亿元,同比增长 61%。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多年来均实现快速增长,主要系公 司集中优势、发挥长处、持续完善产品布局所致,在国家自主可控政策、科学仪器 政策利好下,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快速提升。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持续拓展 PHM、电化学工作站相关新产品,业绩有望继续 保持快速提升。此外,公司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两大业务 也在稳步推进中,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弹性空间。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8 年-2022 年,公司毛利率水平保持在 60%-70%, 毛利率水平较高。净利率则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主要系公司在保持高毛利率水平基 础上,期间费用率实现了稳步降低所致。从期间费用率的变化来看,2022 年,公司 期间费用率为 32.1%,较 2021 年下降 5.3%,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公司期间费用率下 降主要系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盈利能力不断实现改善所致。

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树立技术优势。公司坚持通过自 主创新研发来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018-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由 0.17 亿元提 升至 0.35 亿元,研发费用水平不断增长;技术人员数量由 146 人提升至 241 人,技 术人员占比由 29%提升至 37%,技术人员占比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 司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2022 年 10 月,公司入选工信部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有“江 苏省智能化测试分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依托 科研平台,拥有授权专利 19 项、软著 45 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 4 项、承担国 家火炬计划项目 2 项、国家重点新产品 1 项、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项目 2 项。

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包括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超高速数据实时传输技术、信号的数字化专业处理技术、桥梁及大型建筑模态实验 专用测试系统、结构的强度及动力学测试系统等。其中“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 是公司传统优势,多次现场测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公司产品在现场试验抗干扰方 面可以与世界领先品牌抗衡。 除了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等传统优势业务,公司也积极推进新兴业务的技术发展。 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公司积极推进了传感器、电化学工作站、阻抗分析仪等设 备的研发项目,部分设备已完成小批量试制,并在进行市场推广。

2、 工业数字化助力产业快速发展,PHM 迎来快速增长机遇

2.1、 工业数字化进程提供持续动能,下游应用领域广阔

PHM 是实现复杂工程设备健康状态监测、预测和管理的工具。PHM(故障预 测和健康管理)是综合利用传感器检测、大数据处理、故障识别诊断、设备健康状 态监测等技术,对设备的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预测以及管理的工具。通过 PHM 可 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PHM 终端按照产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有线系统、无线系统、手持系统。有线系 统与无线系统的差别在于有线系统主要利用有线采集站、各类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采 集,而无线系统多用无线检测器、无线通讯站等无线设备处理数据,手持系统专门 针对工业企业设备的日常巡检及专业点检需求,是对有线和无线系统的补充。

政策催化下,我国 PHM 产业实现蓬勃发展。虽然国内 PHM 起步较晚,但我国 工业体系发展迅速,对 PHM 需求快速提升,同时国内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 展也进一步催化我国 PHM 产业的发展。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 中国建设整体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 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我们认为, 工业数字化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PHM 技术发展契合工业数字 化进程,未来在政策持续引领下,有望加快发展。

我国 PHM 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到 22%。伴随工业数字化发展、政策催化 以及 PHM 技术逐步成熟,我国 PHM 市场规模实现快速提升。2017 年-2022 年我国 PHM 行业市场空间由 30 亿元提升至 81 亿元。

PHM 主要应用于航天军工、石油化工、风电、交通等领域。从下游应用领域来 看,随着技术不断进步,PHM 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从下游应用结构来看,航天军工、 石油化工、风电、交通等领域分别占比 26%、24%、12%、9%。

(1)航天军工

航天领域飞机维修不同于陆地交通工具,人工维修成本和安全隐患较高,采用 PHM 技术可有效降低运维成本。以美军 F-35 战斗机为例,通过使用 PHM 系统后维 修人力减少 20%-40%,出动架次率提高 25%,总后勤保障成本降低 50%。 民用航空市场恢复推动 PHM 需求提升。新冠疫情冲击后,民用航空市场实现 较快恢复。2022 年,我国运输飞机在册数达 4165 架,同比增加 111 架,通用航空在 册航空器数达 3186 架,同比增加 168 架。随着我国航空飞机、通用航空器规模提升, PHM 需求也将逐步增加。

军工领域,海外已有多项应用案例。PHM 技术在欧美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代表 性 PHM 相关系统包括:F-35 飞机 PHM 系统、直升机健康与使用监控系统(HUMS)、 波音公司的飞机状态管理系统(AHM)、NASA 飞行器综合健康管理(IVHM)、 美国海军综合状态评估系统(ICAS)以及预测增强诊断系统(PEDS)。

(2)石油化工

石化设备故障经济损失大,长期运行中的维护离不开 PHM 支持。因多在高温 高压等特殊环境运行,石油化工生产设备危险系数高,且其属于流程作业,单个设 备故障会造成整个系统停工。目前我国石化企业采取的运维方式主要是定期检修, 平均年修检费约 4000 余万元,PHM 系统的应用可大大减少维修成本。 乙烯年产量不断攀升,石化装备需求提升,石化领域 PHM 具备广阔空间。 2015-2022 年我国乙烯年产量从 1714.5 万吨增至 2898 万吨,CAGR 为 7.8%。未来随 着石化行业产能和设备需求不断扩大,PHM 的应用也将愈加广泛。据信公股份公众 号引用的超级石化数据估算,我国石化企业共有约 30 万台动设备,主要采用无线系统并配合少量有线系统,以平均 3.5 万元/套测算,石化领域 PHM 设备的潜在市场空 间为 105 亿元。

(3)风电

PHM 可显著减少风电运行安全隐患,降低运维成本。风电机场站一般服役环境 恶劣,人工巡检难度大,且机组分散维护困难。大部件维修和更换成本高昂,其占 风机价格和发电成本比例高,定期维护和事后维修模式影响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风电装机规模快速提升带动 PHM 需求提升。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可再生清 洁能源发电成为未来主要布局点,风电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6 年-2022 年中国风 电行业累计装机容量持续上升,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 38921 万千 瓦,同比增长 13.7%,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2299 万千瓦,同比增加 1005 万千瓦,风电 市场 PHM 应用潜力较大。

从产业链来看,PHM 系统上游主要为电子、软硬件、通信、仪器仪表等原材料, 包括电子元器件、计算机、网络设备等。

中游主要是各 PHM 相关系统供应商,国外参与竞争的一般为大型设备供应商或 状态监测企业,服务行业丰富,国内企业多聚焦细分行业,国内外企业发展存在一 定差距。 PHM 下游行业范围广泛,在风电、石化、冶金、军工、轨交、有色、建材等领 域均有应用,其中航天军工和石油化工目前占据大部分市场。

国内外 PHM 企业发展存在差距。PHM 系统外国企业规模较大,多为大型知名 设备检测提供厂商,在国内集中布局电力、石油开采、冶金等领域,代表性企业例 如 SKF(瑞士)和 Bently Nevada(美国)。我国 PHM 发展较国外起步较晚,发展 时间短。国内企业根据规模、技术及服务诊断能力大致可分为三类: (1)第一类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例如容知日新、博华科技; (2)第二类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专注细分领域,例如东华测试、江凌股份、 威锐达; (3)第三类多为设备集成商或产品代理商,本身不具备研发生产能力。

2.2、 立足结构力学测试延伸 PHM 服务,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起家于结构力学,在硬件支持下结合软件发展衍生 PHM 业务。公司传统 结构力学业务中多种类传感器为 PHM 业务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随着云计算、大数 据、5G 等信息技术发展,检测逐渐实现实时化,结构力学在线监测服务应运而生。 其次,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在实时监测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提供故障预测和维修解决方案,在软件方面使 PHM 体系进一步完善。 传统业务积累的稳定客户同是 PHM 业务服务对象。经过 30 多年来的耕耘,公 司在行业中形成良好口碑和信誉,在国家重大装备、航空航天、土木水利工程、机 械装备、高铁、船舶、汽车、冶金石化、材料分析、新能源等行业积累了一批稳定 客户。而传统结构力学业务、传感器业务与 PHM 业务客群具有高度重合性,加之多 年品牌效应逐渐发挥作用,公司 PHM 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的 PHM 相关业务包括 PHM 故障诊断系统与设备维保管理平台两大类。 PHM 故障诊断系统: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理念,自主构 建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平台,可广泛应用于桥梁、房屋、隧道、大坝、 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武器设备等机构或设备的在线监测与健康管理。

设备维保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设备资产信息管理、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单 流程管理、自主报修管理等,可对工厂所有设备进行智能维保管理。

公司 PHM 相关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2 年,结构安 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收入分别为 0.82 亿元、0.3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0%、94%。

3、 国内电化学工作站稀缺供应商,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与政 策催化

3.1、 电化学工作站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原理研究,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工具

电化学工作站是电化学测量系统的简称,主要用于控制和监测电化学池的电流 和电位,以及其他电化学参数变化。一般电化学工作站由电极系统、电化学池以及 各种控制器和软件等组成。

电化学工作站主要用于教学与科学研究。电化学工作站将恒电位仪、恒电流仪 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仪有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在试验中,既能检测电池电压、 电流、电容等基本参数,又能检测体现电池反应机理的交流阻抗参数,其主要应用 场景包括电化学机理研究、生物技术研究、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纳米科学研究、 传感器研究、金属腐蚀研究、电池研究、电镀研究等。

电化学工作站分为单通道工作站、多通道工作站两大类。多通道工作站可以同 时进行多个样品测试,相较之下具有更高的测试效率,适合大规模研发测试需要, 价格相对较高。单通道工作站则适用于单一电化学反应研究,产品价格相对低廉。

3.2、 新能源产业发展叠加政策催化,电化学工作站空间广阔

政策端:受益于我国政策对研发投入的大力支持,电化学工作站作为重要的科 研工具迎来政策机遇期。从 2015 年《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 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到 2022 年《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 工作的通知》,政策对科研投入的支持力度层层加大,电化学工作站下游院所高校、 科研机构、企业等客户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保持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研发经费 支出达 30870 亿元,同比增长 10.42%,首次突破 3 万亿大关;经费投入强度为 2.55% (接近 OECD 国家平均水平 2.67%),较 2016 年提升 0.45 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支出 的高速增长为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设备行业带来快速发展机遇。

产业端: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作为高效检测工具的电化学工作站的市场 需求提升。电化学工作站可以用于电池研究,包括锂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化学工作站也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1)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产销量自 2021 年开始激增。近年来,由于动力电池下游新能源车市场 崛起,全球锂电池呈现产销两旺态势。2022 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销量分别为 545.9GWh、 465.5GWh,分别同比增长 148.5%、150.3%。

(2)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电池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双碳战略发展,电化学储能获得蓬勃发展机遇。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引用的 CNESA 数据,2021 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 规模为 5541MW,预计 2026 年我国电化学储能有望达到 43659MW,2021-2026 年平 均复合增速为 5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化学储能电池出货量保持高增,将带动电化学工作站 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化学性能直接影响汽车性能、储能品质, 因此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的发展,电化学工作站的需求量也将逐步提 升。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6 年,我国电化学工作站市场需求量有望达到 6.93 万台,对应市场规模为 28 亿元,数量与规模均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电化学工作站市场空间被海外企业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大。 从零部件来看,高精密的电化学工作站在生产、研发上均具有较高壁垒,国产 电化学工作站所使用的电路板、电极等电子部件 70%以上为海外产品,国产化率有 待提升。 从竞争格局看,海外企业开始发力电化学工作的时间比较早,国内高端电化学 工作站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代表企业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及输力强、瑞士万通等,国 内企业如东华分析、辰华仪器则逐步发展。其中,东华分析作为东华测试全资子公司,具备电化学工作站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具有稀缺性。

3.3、 公司领跑国内电化学工作站行业,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

公司是国内稀缺的具有电化学工作站自主研发、生产的企业。尽管我国的电化学工作站市场仍以海外企业为主,但国内企业如东华分析、辰华仪器正在加快追赶 中。其中,东华分析作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发、生产,现 拥有 DH7007、DH7008 等系列电化学工作站产品。 公司研制的 DH7000 系列电化学工作站采用国际先进的单正弦技术,核心技术 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抗干扰能力强、频响范围宽,支持电化学分析、腐蚀与 防护研究、新能源研究、生物研究等各类实验,高性能产品和突出的研发能力使得 公司长期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电化学工作站下游用户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新能源企业。 (1)高校用户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山 大学、厦门大学等。 (2)新能源企业用户包括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宁德时代等。

电化学工作站营收保持高速增长。2022 年公司电化学工作站营收为 0.31 亿元, 同比增长 168%。

4、 盈利预测

假设及财务预测

公司作为国内结构力学测试行业龙头,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业务发展稳健;PHM 两类业务受益于工业数字化发展,未来发展动能强劲;电化学工作站受益于新能源 产业发展,需求旺盛。 我们假设,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增速保持平稳增长,预计 2023-2025 年收 入增速分别为 22%、10%、10%; 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伴随着桥梁、风电等行业客户的开拓, 在 2023 年有望迎来收入快速提升,预计 2023-2025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00%、40%、 20%。 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预计 2023-2025 年收入增速分别 210%、 100%、40%。 电化学工作站,随着新能源企业客户及高校客户逐步拓展,收入保持高增长, 预计 2023-2025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220%、100%、50%。 综合毛利率方面,保持平稳,预计 2023-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67.51%、67.19%、 67.18%。 结合上述假设,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19/3.20/4.10亿元, EPS 分别为 1.58/2.31/2.96 元/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