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凯夫拉防弹衣还有凯夫拉防弹背心液体厂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凯夫拉防弹衣,以及凯夫拉防弹背心液体厂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俄士兵:感谢中国防弹衣,1个月救我2次命,为何说要向中国道歉?

近来,一名俄罗斯士兵拍摄了一段视频发布在网络上,视频火了。

在视频中,这名俄罗斯士兵说,我要感谢中国的防弹衣,这件防弹衣在过去1个月的时间内,在战场上2次救了我的命。

一次是抵挡住了120mm迫击炮弹的碎片,另一次则是挡住了5.45mm步枪子弹,这两次的碎片和子弹都直奔要害位置,若是没有这件中国制造防弹衣的保护,恐怕第一次遭遇迫击炮的时候,这名俄军士兵就要牺牲了。

在视频中,这名俄军士兵还说自己要向中国道歉?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开始拿到这件防弹衣的时候,这名士兵发现,这件中国制造的防弹衣重量比之前使用过的其他国家生产的防弹衣轻很多,这让这名俄军士兵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提到中国制造,有些无良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最大程度降低自己的成本,以次充好,让伪冒产品流入市场,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给中国制造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甚至有些老外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引申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显然,这种想法是以偏概全的,不是所有的中国制造都是那样的。

最近,随着俄乌局势的不断发展,一条消息让中国制造火了起来。

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能够出现在俄乌战场,并且引发人们的关注呢?

要知道,在瞬息万变的战场,随时可能有致命的子弹或者炮弹碎片飞来,虽然不是说穿上防弹衣在战场上就不会牺牲,但是至少它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必要的防护,甚至能够抵挡住致命一击。

而拿到的这件防弹衣重量却非常的轻,这难免让人觉得是不是这件防弹衣的插板不够厚实,这样的话就无法有效抵挡子弹或者破片的攻击。

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证明,这件中国制造的防弹衣不仅重量轻,防护性能也非常的好。所以才有了这名士兵说要因为自己曾经对中国制造防弹衣可靠性怀疑而道歉。

从视频中俄军士兵手中拿着的防弹衣插板来看,救下他性命的这件防弹衣应该是高分子的碳陶防弹衣,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作而成,可以吸收弹头活弹片的冲击力,阻挡弹头或者单片进入人体造成杀伤。

就世界各国来看,能够掌握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作防弹衣的国家屈指可数,让人十分骄傲的是,我国就是为数不多国家中的一个。

防弹衣的前世

随着军事的不断发展,战场上子弹和炮弹等等杀伤性的武器威力越来越惊人,防弹衣成为战场上士兵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不仅是士兵,警察也会装备防弹衣,并且在世界上一些允许公民持枪的国家,普通民众也能购买到防弹衣。

那么,防弹衣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

其实防弹衣是从古代铠甲发展而来的。而铠甲,又是从原始社会,充满智慧的人类祖先用藤、木、皮革等非常简陋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护具发展而来的。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铠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不同时期的铠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商与周的时期,人们把原始社会的整块皮甲进行了改进,原始社会的整块皮甲,在活动性方面非常的受限制,商与周时期就改进了这个方面,开始化整为零,根据防护部位的不同,把皮革裁成不同的大小,在用绳子将几块小的皮甲缝在一起,这已经是铠甲的雏形了。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这时候的人已经掌握了炼铁、炼钢的技术。钢铁应用领域最为主要的就是兵器的制造。

随着钢铁兵器的出现,锋利程度大大超过的原先的青铜时代,原来的皮革护甲就无法为将士提供有效的防护,于是开始有了铁铠甲。

到了秦代,中国社会迎来高速发展,这时候的铠甲已经开始出现阶级化了,根据军人身份的不同,分为将军铠甲和兵士铠甲,兵士铠甲里面还分为普通步兵铠甲和重装步兵铠甲、锐士铠甲。

其中,秦将军铠甲前胸后背用质地非常坚硬的材质编制而成,上面还有几何形状的花纹。胸部向下,后背中央和后腰的地方由四方形小型甲片编制而成,造型非常的精美。士兵的铠甲样式,和出土的兵马俑铠甲一样。其中胸部的甲片采用上压下的形式,腹部甲片为保障活动性,与胸部甲片相反。

汉代时期,又是中华历史中比较辉煌的时代,这时候铁铠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当时铁甲被人称为“玄甲”。

三国两晋时期,铠甲为胸背相连、短袖样式,用类似鱼鳞的甲片编织而成,以套头方式穿戴,这个时期,铠甲在坚硬程度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到了南北朝,出现了一种非常具有特点的铠甲,名为“明光铠”,胸前和后背有一个打磨得非常光滑的圆护,在战场上若是是迎着太阳,圆护会反射耀眼的太阳光,因此而得名,并且这个时期的铠甲样式非常的丰富。

隋朝时期使用最广的是两档铠和明光铠,两档铠的长度有所增加,可以护住将士的腹部,明光铠则长度比起南北朝有所加长。

唐代除了近战铁甲外,还有一种特殊甲名为绢布甲,顾名思义,这种甲是用绢布做成的,其主要用于武将平时的穿着,或者有重大活动的时候,用于仪仗。还有一种象山文甲,其表面是故意制成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防御弓箭的攻击。

宋代时期的铠甲,如果用1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重”,并且这个时期的铠甲有了“官方的规定”,步兵铠甲的重量上限值为29.8公斤、长枪手的铠甲为32公斤到35公斤,弓箭手虽是远程攻击,但是他们的铠甲为28公斤到33公斤,怒射手的稍微轻一些,为22到27公斤。

这些还只是铠甲的重量,将士上阵杀敌,不能只穿铠甲不拿武器,再加上武器的重量,宋代的重步兵全身装备加在一起重达40到50公斤。这个重量远比同时代欧洲人的铠甲重很多。负重如此,还要冲锋陷阵,不得不惊叹宋代士兵过人的体能。

宋代之后的辽、西夏的金代铠甲,虽各有微调,但是基本还是沿袭了宋代的重甲。

元代时期,铁罗圈甲极具特色,采用多层方式制作,最内层是牛皮、外层则是铁网,像鱼鳞一样把甲片连接在一起,这样的铠甲称得上是精巧之作,并且能够有效阻挡箭的穿透。

明代时期的铠甲都用铜铁制成,并且不再像宋代铠甲那样笨重,这个时期的铠甲穿着起来比较轻便,士兵配备的是锁子甲,在腰部以下部位还有对腿部的保护,靴子也是由铁网制成。

清代的铠甲,最有特色为棉甲,在坚硬厚实的布料上镶嵌铁质甲片,用铜钉将甲片固定在布料之上。这种棉甲,外形看起来非常像冬季穿着的棉服,能够抗寒。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火器,并且还被列装于军队,这种棉甲可以同时兼顾冷兵器和火器的防御。

对比起我国的铠甲发展史,西方的铠甲发展种类和规模更胜于我国。

古典时期,欧洲的铠甲材质为青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斯巴达和雅典的青铜胸甲,具有非常好的防御能力,看过《斯巴达300勇士》的人,一定对这种铠甲有非常沈的印象。曾经希腊与波斯的战争中,希腊将士身就身着这一铠甲与波斯将士展开厮杀。

随着时期的不断发展,铁札甲备受欧洲人青睐,其中罗马人的札甲是防御能力最好的,在具备优良防御能力的同时,札甲还同时兼顾了灵活性,它比原来的板甲轻便很多。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物美价廉的铠甲,并且这种铠甲还具有更好的防御能力,这就是锁子甲。

中世纪时期,西欧人改进了锁子甲,将胸部札甲和锁子甲结合在一起,防御能力相比锁子甲有了提升。东欧的一些贵族的武士,非常豪横地把铁札甲和锁子甲同时穿着在一起,以求最好防御效果。

随着杀伤性和穿透力更强的弩出现,原先的锁子甲已经不能提供有效的防御了,经过东征骑士的不断改进,13世纪末期,全身板甲诞生了。这种铠甲用钢板冷锻而成,包裹性做到了极致,防御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对于身着全身板甲的战士,想要使用普通的刀枪去攻击他们,别说是造成致命伤害,连伤他们半根汗毛都是不可能的。

100多年过去,来到15世纪,欧洲还在处于到处战争的时代,不得不说,欧洲人的好战是祖传的。这个时期的战场上,骑士作为战场上的主力军和兼具杀伤性和机动性的兵种,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全身穿着板甲。弩兵和执戟士兵身上穿的是铆钉板条札甲,重型步兵则身穿复合锁子甲。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热兵器逐渐出现在了人类战场,那些傲娇的骑士、那些重型步兵还以为自己的铠甲仍然坚固无比,很快他们就为自己的傲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面的火药制成的武器,之前的铠甲似乎瞬间失去了作用,不再是战场上的庇护神。

为此,欧洲各国产生了出奇的默契,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想办法加强铠甲的坚硬程度。虽然有热兵器的出现,但毕竟没有被大规模使用,因此部分铠甲没有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比如骑兵穿的铠甲就还在挣扎着继续发展。

又过了一段时期,热兵器被大量应用到军队中,此时如果还让士兵穿着这些铠甲,一方面无法提供有效的防护,另一方面还增加士兵的负重,那么可能装饰作用胜过实际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铠甲最终还是迎来了谢幕。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铠甲和欧洲的铠甲同样经历不同朝代的迭代发展,但是至今为止中国保存完好的铠甲寥寥无几,而反观欧洲的铠甲,就经常出现在博物馆或者私人藏品的橱柜里,保存得比较完好,这不得不让人唏嘘。

从丝绸到高分子化学纤维的高速发展

其实近代防弹衣也可以说是在古代铠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用途和主要防护部位都和古代铠甲相同。

而近代防弹衣的诞生,和一位名为卡西米尔齐格林的人有关,并且之前他从事的并不是军事武器的研制工作,他的身份居然是一位神职人员。芝加哥市长遇刺身亡的消息竟然是他研发防弹衣的动力,由此他下定决心要制造出可以守护世人的装备。

对于防弹衣材质进行了一番实验和研究之后,他将目光放在了丝绸之上。

没错,就是大家印象中柔软的丝绸,丝绸中的纤维其实具有相当好的韧性,可以实现以柔克刚,关键在于怎么编制它们,才能发挥丝绸纤维的作用。

一番努力,终于在奥地利维也纳和德国亚琛的丝织工厂找到了答案。试验成功之后,西米尔齐格林穿着他自己研制的防弹衣,到处演示这件防弹衣的防御能力。防弹衣的研制成功,让他非常的高兴,于是辞去了神职工作,将精力集中于防弹衣的研究和推广当中。

据说,起初美军知道之后想要引进他的防弹衣,但是后来在发现,这种防弹衣成本非常的高昂,要想在美军中全面推广,财政是无法支持的。本想着和军队高层谈不了,就想办法找美国的总统谈,但是不巧这位美国总统被刺杀身亡。

后来,西米尔齐格林只能向欧洲推广自己的产品。相传,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接受了他的产品,但是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因为凶手是向他的脖颈处开的枪,这个部位并没有在防弹衣的遮挡范围内。

萨拉热窝事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场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死亡,为了降低战损,各国开始研制防弹衣。时间紧、任务重,并且受制于科技、经济等等,当时研制出来的防弹衣基本就是照搬古代的铠甲,非常的笨重,也导致士兵的机动性大幅度下降。

二战时期,材料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防弹衣的进化,这时候研发出一种特殊的钢材,不需要很厚的厚度就能实现防弹的作用,经过对比,这种金属防弹衣的重量仅为一战时期防弹衣重量的33%。

虽然重量大幅度降低,但是对于战场上的战士来说,轻便化程度还是不够。

并且二战后期,武器装备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子弹的穿透力、杀伤力更强了,反观防弹衣,发展速度比起致命武器来说,就显得非常的滞后。

研制防弹衣的人想起曾经西米尔齐格林制造防弹衣的办法,美国杜邦公司1965年终于研发出用人工合成纤维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制成的防弹衣,称之为凯夫拉。密织情况下,凯夫拉的强度可以达到钢制的5倍,而重量却只是钢制的几分之一。

淘宝凯夫拉防御子弹的原理就是让高速飞行的弹头动能瞬间衰减,这样弹头会嵌在防弹层,而不是击穿人体。

难道凯夫拉就是防弹衣的最高境界了吗?并不是!

虽然这种材质防弹性能、轻便性能突出,但是也具备非常明显的缺陷,这种材质遇到水、或者长时间接触紫外线,会让它原本出色的性能急剧衰减。

然而,武器的研发工作并没有停止,后来武器的杀伤力更上台阶了。

到了90年代,西方各国在丝绸防弹衣和凯夫拉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在聚合物外层再增加一块护板。从各国的情况来看,护板的材质有陶瓷、金属、高压热成型聚合物等等。

陶瓷护板在保持更高硬度的情况下,还能有着较轻的重量,但是对于霰弹枪的防护能力就略逊一筹。金属护板材质则以钢、钛合金、高强度铝合金为主,不会像陶瓷那样脆裂,但抗贯穿能力有限。聚合物护板为热压成型方式和纤维编织方式,一定程度上结合前面两者的有点,轻便、防御性能较好。

随着我国在研制防弹衣上面的不断努力进去,目前我国研制防弹衣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在俄乌战场上救下俄军士兵生命的防弹衣,就是中国制造!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防弹衣的防护性能不断地提高,有效为穿着者抵挡了致命一击。但是真正要做到保护人,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不战,维护和平,避免冲突和战争才是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的办法,战争带来的只会是痛苦、鲜血和死亡。

参考资料:

[1]铠甲

[2]防弹衣的迭代史:从丝绸到高分子化学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