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上的童鞋质量好吗 淘宝网女性兴奋剂

 

上网浏览各式商品、动动手指轻松下单,如今,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成为许多家长购买儿童用品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那些下单时“看起来很美”的产品实际质量如何?

2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18年网络交易儿童用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结果显示:在实际到货的462组儿童用品中,61组为无厂名、厂址商品,检测出质量不合格商品116组,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28.9%。

轮滑鞋滑板车近五成不合格

据了解,2017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共收到儿童用品投诉举报1万多件,同比大幅增长36.3%,是投诉举报增长最快的商品品种之一。儿童用品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和谐。基于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儿童用品作为2018年第一次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检的重点。

“这次抽检我们选取了京东、亚马逊、当当、蜜芽网、国美在线、1号店、爱婴室、母婴之家、天猫商城、淘宝网、贝贝网、蘑菇街、唯品会等13家电商平台,从这些电商平台购买了儿童鞋、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婴儿纸尿裤、轮滑鞋、玩具滑板车、婴幼儿背带(袋)等7大类儿童用品,共抽检商品476组,实际到货462组。其中,发现无厂名、厂址商品61组,检测出质量不合格商品116组,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28.9%。”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周石平介绍说。

在7大类儿童用品中,纸尿裤所检样品全部合格,轮滑鞋和玩具滑板车不合格商品检出率较高,分别达47.5%和45.7%。儿童服装和儿童鞋不合格商品检出率分别为33.5%和33.3%,婴幼儿背带(袋)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2%,儿童玩具不合格商品检出率较低,为4%。

“需要强调的是,这次发布的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仅代表本次抽检样品的质量状况,不能代表儿童用品整体的质量水平。”周石平进一步解释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风险。检测指标主要聚焦在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性指标,并非对商品进行‘全身体检’,我们所公布的合格商品指的是受检的关键性指标合格的商品。”

专家支招网购注意事项

本次抽检的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记者了解到,在7大类儿童用品中,儿童服装不合格指标主要涉及纤维含量、色牢度、PH值、甲醛含量等项目;儿童玩具不合格指标主要涉及标识和说明、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等项目;儿童鞋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勾心弯曲性能、甲醛、耐磨性能、重金属总量、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等;玩具滑板车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标识、警告和使用说明、把立管强度、突出部件、包装塑料袋、孔与间隙等;婴幼儿背带(袋)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PH值、耐湿摩擦色牢度、材质;轮滑鞋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标志、制动器超出轮架长度、制动器下端与地面距离等。

尽管这些不合格项目可以为消费者选购商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家长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质检人员,也无法利用专业仪器对商品进行检测。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在网上为孩子购买儿童商品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浙江省工商局巡视员黄笑苹以网购儿童服装为例给出了建议。“家长们网购儿童服装时,首先要看经营者是否提供了充足的商品信息,包括服装制造商的名称或地址、产品的规格型号、纤维成分、洗涤方法、执行标准、基本的安全技术类别等基本信息,正规商品都应具备这些信息。消费者购物前要了解商家的售后服务体系和退换货说明,一旦发生售后纠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维权。”黄笑苹还建议家长尽量为孩子选购浅色系的服装,“我们检测发现,儿童服装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和服装的染色成分有关,浅色系服装采用的布料一般化学染料较少,可以有效降低刺激性气味和色牢度不合格的风险。”

黄笑苹提醒家长,收到网购的商品后,一旦发现与网上描述不符或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利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等武器来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抽检不合格商品将立即停售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此次抽检不合格商品名单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因为这一百多组不合格商品每组都涉及产品商标、生产企业、规格型号及主要不合格项目等,信息量较大,消费者可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官方网站自行查看具体的被检出不合格商品信息。

“对此次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以及无厂名、厂址商品,我们已要求相关省(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立案查处。后续行政处罚信息将依法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对违法者实施联合惩戒。”周石平强调,电商平台所在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指导网络交易平台依法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网络商品经营者的管理,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商品,并对库存商品、在售商品进行全面清理,主动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周石平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完善监管执法链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推进商品质量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严厉打击流通领域销售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05月24日

 

 

网上药店涉嫌违规出售处方药引关注 叮当快药屡被媒体曝光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人民网报道,近日,记者对20家网上药店和提供药品交易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了调查,其中17家可购买处方药,其中包括知名的360健康、平安好医生、叮当快药、丁香医生等多家平台。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记者用宠物狗照片当处方,在“丁香医生”、“健客”、“平安好医生”、“京东到家”、“药房网商城”5家均通过了审核,最后竟能成功下单! 环球网健康频道注意到在20家医药电商处方药销售情况四项指标调查中,叮当快药、优优快药、药房网商城、淘宝等四家网上药店在四项指标上均“亮起红灯”:可以购买处方药,部分药物有明显“处方药”或“Rx”表示,没有设有处方审核流程,对处方药物进行促销。

网售处方药在药品流通领域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网上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也是媒体一直关注的“痼疾”,而叮当快药自创建以来更是被媒体广泛曝光,频繁违规、触及监管底线的行为严重增加了网售处方药政策可能放开后的监管之忧,这种忧虑成为政策不放开的重要砝码。 因涉嫌违规销售处方药 叮当快药屡被媒体曝光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明确,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只能在网上销售本企业经营的非处方药。尽管网售处方药政策一波三折,到目前,网售处方药仍是不被政策所允许。 叮当快药成立于2014年9月,2015年2月6日正式上线。因向用户承诺“28分钟免费送到家”概念而备受行业和媒体关注。而被媒体尤为关注的是叮当快药涉嫌违规出售处方药。 《北京商报》在2015年3月和11月分别对医药电商销售处方药的问题进行调查。第一次调查了4家医药O2O平台,其中曝光了“叮当送药”(2015年3月25日更名为“叮当快药”)无处方的情况下平台可提供医师代开的问题。8个月后,北京商报再次调查发现叮当快药、药快好、药给力、快方送药等仍然在未索要处方的前提下出售处方药。对此叮当快药公关负责人把责任推给了合作的实体药店:叮当快药本身不进行药品销售,只是信息服务展示平台,药品销售由线下合作的实体药店完成。 2017年2月,《每日经济新闻》曾经调查在“叮当快药”平台上轻松搜到各类处方药信息,而且直接可以下单付款购药,没有任何有关处方药的提示和门槛得的问题。尽管有一个“验方送药”的流程,但是“形同虚设”,在购买期间同样没有任何药师要求记者提供处方。1个月后,《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调查发现包括叮当快药、“1药网”、“健客网”等多家网上药店无须处方也能买到药。 《南方都市报》曾经在2018年9月28日-29日测评14家医药电商平台网售处方药情况,其中就发现包括叮当快药在内的四家医药电商均未有处方药的明确标识或者标识较为模糊,在界面中一时难判断是否为处方药。在购买处方药环节,需要在叮当快药上“绕一道弯”——通过“问医生”关卡,并由医生开出处方,再进行付款购买。结果是叮当医生没有询问便直接开处方。在处方审核环节,叮当快药的审核只需30秒。 2019年05月23日,《南方都市报》再次测评18家网络购药App,其中“叮当快药”、“优优快药”、“掌上药店”所售部分处方药依然没有标明“处方药”或“R x”字样,“叮当快药”A p p存在不合规销售了兴奋剂类药物、肿瘤治疗药和抗生素类等处方药物的问题。 今年5月初,上海的《新民周刊》在叮当快药上搜索秋水仙碱无果后,平台智能推荐了另一款治疗痛风的药物“苯溴马隆片”,下单后,记者收到了“是否特殊人群”“是否有过敏史”“是否了解清单中药品的功效”三个常规问题,提交答案后不久,平台显示执业药师审核成功,在没有出示任何处方的情况下成功下单。 6月25日,人民网调查发现在“叮当快药”平台上购买处方药时,互联网医生只问了“是否为特殊人群”便为记者开具了一张可用来购药的电子处方,而且这张处方的审核药师和复核药师两栏均为空白。政策一波三折 网售处方药或从立法层面被禁止今年3月27日,叮当快药宣布完成6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资本的加持让叮当快药看上去前景无限。但是其盈利和未来发展仍然不明朗,首当其冲的制约因素便是政策瓶颈。 早在,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就明确指出,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只能在网上销售本企业经营的非处方药。 此后,网售处方药的政策一波三折。最让行业期待的是,2014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互联网经营者可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尽管是个征求意见稿,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医药电商产业的春天要来了。当年6月,该意见稿遭到医药领域十多家行业协会和知名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相关人士联名上书,反对放开网售处方药。此后,此意见稿便“腹中夭折”。 2017年11月和2018年2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先后发出两份《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药品网络销售者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的,不得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 网售处方药大门的闸门似乎被彻底关闭。2018年4月,曙光再次照进这个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可以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线开具处方。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然而,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以下简称《清单》)中则显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违反规定采用邮寄、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2019年1月,有疑似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初拟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在网络上流出。文件明确,允许三方平台向个人消费者售药;允许通过网络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处方药;允许单体药店通过网络销售药品;允许向个人消费者售药网站发布处方药信息等。 虽然历经一波三折尚未定论,但是每一次政策的松动,都让医药电商兴奋不已。政策松动的同时,也有政策和法规的相互矛盾。2019年4月23日,《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新增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 如果修订草案最终依次确定。那么意味着,网络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或将从暂行规定上升到立法层面被明确禁止。在线医药行业或再次迎来调整洗牌。叮当快药盈利不明朗 频繁突破监管底线或加重政策放开之忧除了政策的制约,叮当快药的盈利模式仍不成熟。主要叮当快药拥有两大业务板块:线上的叮当快药平台和线下的叮当智慧药房。线下叮当智慧药房不但面临运营成本高问题,还面临传统药房的竞争挤压;目前叮当快药的配送团队都是自建的,这种物流方式虽然在专业和服务方面可以严格把控,但是其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也对医药O2O实现盈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药品销售政策,既要促进流通,又要加强监管,如果销售脱离了监管视野,可能会对公众健康带来伤害。从近些年来,叮当快药等医药电商屡次违规销售处方药行为加重了网售药品的监管之忧,挤压了网络销售处方药政策放开的有限空间。 政策的制约尚未解除,医药电商的盈利模式也难以有所突破。医药O2O电商仍处于探索可持续性盈利模式期间,在租金成本压力以及医保接入难等问题下,可持续性盈利的实现还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