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正品凯撒皮衣与凯撒皮衣好不好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正品凯撒皮衣,以及凯撒皮衣好不好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家书 我和我的祖国,记叙我生活时代标记的“三大件”

 

家书是我的儿时记忆。我和我的祖国。我的远去生活标记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三大件”。它就是承载共和国翻身做主人生活记忆的“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

 

缝纫机

 

我是新中国成立13周年生人,也就是1963年。儿时的记忆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国家的成就是“两弹一星”,小时候,常常在大一点的孩子指引下,望天空看“东方红”卫星,听东方红乐曲。

 

生活场景

 

他在我的家书里有所体现。

一封家书,不知牵挂多少人的情怀,它曾是几代人的梦绕思牵的“信”物。

小时候,记得“通信记忆”就是信件。一封信,贴上邮票,往信筒里一放,就等着对方回信。

我写信,是父母亲逼得。也就是上三四年级的时候,父母亲就让我给远在山东的爷爷奶奶写信,记得不认识几个字,是哭着鼻子写的。写完后,家长看一遍,改一改后,就到邮局买几个信封,在买几张邮票,信封是一角钱一张,邮票是8分钱一张。

 

家书

 

记得当时写信是一个套路。开始写,是写爷爷奶奶好:见信如面。然后,就是问爷爷奶奶好,再询问一下近况如何。

我们全家都非常牵挂你们。我印象最深的一封信

那是1977年,家里收到了一封我的祖奶去世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老家的姑姑写的,信里的内容是我父亲的奶奶在100岁的时候仙逝。爷爷在信里和爸爸说,我的祖奶的后事已经善后处理,至于为什么没有拍电报让我父亲回去,是怕耽误父亲的工作。

记得父亲看完信,沉默许久,没有说什么,只是你的祖奶很好,对他也是很好。

过后我看这封信,信上留下了父亲的泪痕,浸湿了纸张。

接着介绍一下父亲和母亲的近况,包括工作上的成就等,的了什么先进啊等等。

接着介绍一下这里的生活状况和物价等,还要介绍家里添置的老物件,当时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

家里每买一件,都会给爷爷奶奶写信,告诉一下,也是炫耀一下。

信中介绍家里的“三大件”。

我家的这个三大件,第一件是缝纫机,当时家里可以没有自行车和手表,但是必须要有缝纫机。我家买的缝纫机记得是前进牌的,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的。当时买布不仅要钱,还是要布票的。

买多少布,就要多少布票。当时的市场几乎没有成衣,一般家庭都是买布自己做。

如果没有缝纫机,一针一线的缝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做出来的衣服裤子,因针脚不匀,会显得很不规整。

有台缝纫机几乎是每个家庭主妇的梦想。我家的缝纫机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了。

由于我家早早就有了缝纫机,这在左邻右舍成了香饽饽。

记得邻家马姓大姐,她家有10个兄弟姐妹,家庭比较困难,买不起缝纫机。

邻家大姐要给哥哥、弟弟、妹妹缝纫衣服,修补裤脚,就经常到我家来借用缝纫机。

那时候,邻居是很友好的。我的父母很慷慨,随时来用,来时还把针线给纫好线。

这位姐姐也是为了表达谢意,逢年过节到我家帮助包饺子,收拾屋子等。

记得很清楚,也就是我10岁左右,经常在外面疯跑,经常把衣裤摔倒磨破。为了不让家长知道挨打,就到邻家求姐姐给破的衣裤缝上,果然邻家的姐姐手艺很高,用我家缝纫机给我的破裤子缝好,我的父母没有看出来。避免了挨打,现在想想还得感谢姐姐。

由于民国时期大力提倡“新生活运动”,加上“文革”期间,人们的穿着方面都有明显的“民国范儿”,中山装、列宁服、学生服等,劳动人民当然更“朴素”一些,穿工作服的更多。

 

当年的供应食品票和粮票

 

我在中学时期,当时社会上竞流行军装和仿军服。当时家里要有个当兵的也跟着借光,穿一身军装,在戴一顶军帽,就感觉十分骄傲。

记得过年时,我穿的是一身化纤布料的仿军服,遇到鞭炮,给我的衣服烧了好几个洞,洞周边是黑色的,气味刺鼻。后来知道这叫“的确良”。它的化学成分是聚酯,学名“对苯二甲乙二酯”,后来还有了“涤卡”应该是“涤纶咔叽布”的简称。

记得20世纪80年代中期,化纤布料还是占主流的,抚顺铝厂曾发过一批厂服就是化纤材料的布装。当时还时兴呢子大衣,呢子前进帽还有凯撒皮衣等。

缝纫机可以替代家庭主妇的繁重劳动。我家由于孩子多,生活比较拮据,我的母亲会精打细算,那时候,家里的老大穿小的衣服,我的弟弟穿,弟弟穿小了,还有老三。

记得衣裤上都是补丁摞补丁,衣裤实在不能穿了,还可以拆了当补丁,在不行,记得母亲把不能用的布头,用浆糊一块块的粘贴一起,粘贴到一定厚度时,再晾干,用来做鞋帮和鞋底。

我家的缝纫机,我小时候也会用。记得当时实行喇叭裤,我的同学张军,到我家把他的裤子用剪子剪掉裤脚后,我们做拉个喇叭裤。当时他在上针线时,脚启动了缝纫机,当时就把手给扎破了鲜血直流。至今我还记得。

小时候,最在听的是母亲用脚踏缝纫机的“哒哒哒”的声音,清脆而悦耳。

这台缝纫机我一直放在家里,舍不得卖掉它,每当看到它,都会勾起我许多难忘的回忆,以及母亲当年在缝纫机旁忙碌的身影。

自行车

自行车,当年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大街小巷,上班路上,几乎挤满了慢慢长路的自行车。

 

自行车

 

骑车,我的印象我是在12岁时,就已经学会了骑车。28型号大自行车跨辆骑车。当时人们对自行车的喜爱,不亚于当今对宝马、奔驰、奥迪的喜爱程度。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爷爷是常常挑着篮子到城里赶集,步行是整个一个上午,到了六七岁,就记得爷爷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时就对自行车有印象了。当年小时候是在农村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爷爷家住的是农村,离县城很远,有10公里路。爷爷常常骑个大28车到县城赶集,比步行方便多了。

自行车,那是1976年,我家的邻居都买了自行车,记得当时是“红旗”牌的,160元钱。父亲一咬牙,也买了一台加重的28自行车,这台自行车是父亲4个月工资,不吃不喝的薪水。还是托人拿工业券买的。当年有钱也不行。

这台自行车给我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带来了许多快乐。

有了这台车,家里买煤、买粮,都用它,我还骑它到过沈阳。

也就是七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是交通警察管理的重点。尤其是七十年代,当时路上,大卡车、解放牌汽车、嘎斯车在马路上横行,警察几乎不管。而自行车就不同了,每年必须上牌照,交自行车管理费,还规定自行车不准带人,交警要是抓到骑车带人的,不是罚款就是没收自行车。

自行车差点要了父亲的命。那是1973年夏季。我的妹妹还小,需要上托所,父亲当年骑车送我妹妹到托所,由于着急上班赶路,在路过望花区新华书店路口时,不慎被一辆从西自东的3路公交车卷到了车轮下。当时父亲真实命大,从出轮下爬出了,被送到了医院。

在医院照相检查后,没有大碍,只是腿部受了皮外伤。在家养了一段时间就去上班了。

手表

手表,也是当时的奢侈品。记得母亲买的是“英格”牌手表。当时是花了120元钱,母亲对这块表很是看重,一次在家里找不到了,差点报警,后来在家里的衣柜后面找到后,才放松了紧张的情绪。

 

手表

 

我记得当时我上初中了,母亲为了让我学习有劲头,特意让我跟他到抚顺七百商店。当时是在一楼的商品店,记得是“上海牌”的手表,由于服务员不认真,多找了我36元钱。

我和母亲急忙让她重新算一下。这位服务员很感激,直说谢谢。

介绍当年的吃和穿,离不开这个“三大件”,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是很苦的,吃粮定量。家里为了改善生活,蒸净面的窝窝头,炒花生米。我们拿荤油沾窝头。

我们经常拿一些蔬菜当水果吃,黄瓜和西红柿就不说了,生萝卜、生茄子、生地瓜、苞米杆、高粱等。

 

蔬菜

 

有时候,将家里的近照也随家信一起寄到老家。有全家照和标准照等。寄信时不忘在信封后面写上内有照片勿折。写过信的都有印象。

俱往矣,当今丰衣足食的今天,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今,缝纫机已经成为历史,几乎退出了家庭的“三大件”位置。共享单车自行车已经成为一个当今时代标记,而手表只有少数人还是佩戴,已经是身份的象征,几乎都是带名贵的手表。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也是相当富有,生活的“三大件”,缝纫机几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不再自己做衣服,缝衣服,但是街上还是有缝纫店的,便于为民服务。

而自行车早已被共享单车所替代。私家车也是几乎进了普通百姓的人家。

手表的时间则被智能手机所替代。高档手表则是一种象征。

人们70年的生活在变,只是越变越好,但愿我们的祖国更强盛。与祖国市民生活同时代的“三大件”,变成百余件。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富有,微信、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生活全部智能化。

生活记忆中的“三大件”将成为历史记忆,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我与祖国同成长,共建祖国美好明天。

作者 于海涛 编辑于浚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