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是什么意思以及滨州微孔过滤器定做

主讲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 衷敬柏

出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也是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有的人汗腺多,有的人汗腺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出汗排出的些什么物质,什么情况下会出汗,出汗异常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汗液的主要成分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和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另外,还有氯化钾、尿素、尿酸、脂肪酸,含量都非常低。

出汗多时,丢失的主要是水分与氯化钠。因此运动饮料中大都含钠盐,就是为了补充运动出汗时丢失的水分以及钠盐。

如果不补充水分,血液浓缩,会引起头晕目眩、视力模糊等症状。如果仅补水分,不补充钠盐,可能造成低钠。比如大量出汗时,喝矿泉水虽然能解渴补液,却不能补够钠盐,长此以往,可能造成严重的低钠。

出汗多少因人而异

人的汗腺分为两种,即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脐窝、肛门四周及生殖器周围等处。它刚分泌的汗液是白色黏稠无臭的液体,经过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的臭味,是腋臭或狐臭的主要原因。小汗腺的泌汗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在全身均有分布,以掌跖、额部、背部、腋窝等处最多。汗腺具有分泌汗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中的乳酸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人属于恒温动物,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人体通过汗腺调节体温。外界温度低时基本上感觉不到出汗,炎热夏天就可能汗流浃背。

出汗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环境温度升高,人体为了调节体温而出汗。因此,夏天出汗是正常的,不出汗是不正常的。人在激动、紧张时也会出汗。激动时一般手心出汗较多,这时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紧张时也可能出汗,不少人对此深有体会,出汗之后还会觉得冷,俗话说“吓出一身冷汗”,这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另一种方式。

出汗多少因人而异,比如汗腺多、高代谢状态(特别是基础代谢高)的人,更容易出汗;低代谢状态的胖子,反而不容易出汗,他吃进去的东西全都转化成脂肪存起来了。

还有几种情况属于不正常的出汗:

1.心绞痛发作的同时,如果有出汗,表明是由于缺血程度较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因此,心绞痛同时出汗更要警惕。

2.剧烈疼痛时出汗。此时与紧张时出汗的原理是一样的,比如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典型发作都有大汗。

3.心力衰竭发作时,除了憋气,如果同时大汗淋漓,往往是病情重的表现之一。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常常出汗、烦躁、心慌、腹泻、消瘦。柯兴氏症的人也多汗,同时还有水牛背、痤疮多、多毛等现象。

5.虚弱的人,稍微活动活动就会出汗,原因不明,可能和神经调节反射有关。一般还有气短、腿软、乏力等症状。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人也经常不明原因出汗。

7.另外,还有一些什么原因也找不到的多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为津液所化,是判断津液是否亏虚的依据。津液不足时,则当汗不汗。出汗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肺卫气虚:肺与卫气主一身之表,肺卫气虚的人容易感昌,容易出汗,面色苍白,有的还怕冷。2.阳明火旺:发热性疾病的人出现大热、大汗、烦躁就是阳明气分热盛,需要用白虎汤治疗。3.阴虚火旺:一般有口渴、眼干、口干、皮肤干燥,夜间出汗,但不甚多。4.阳虚不固:阳气不足的人也容易出汗,往往还有其他阳虚症状,如怕冷、腰痛、阳痿、早泄、五更泄泻。或者稍活动就出汗,手足在没有汗的时候是凉的,出汗量一般不太大。5.湿热太重:就像三伏天一样,湿热太重,毛孔关闭,阳气不能正常运行,也会出现多汗。湿热重的病人,出了汗也不觉得舒服痛快,而是觉得身上总是黏糊糊的。

出汗多不必惊慌

出汗多的朋友,不要过度恐慌,找出对策是关键。

第一,要分析环境气温、湿度、气压。一年之中,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此时应当出出汗,排掉一些废物,如尿酸,尿素。

第二,看看出汗是否有其他的不舒服,如果没有,就没有大问题。

第三,如果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汗,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出汗多未必是坏事。如果不伴有其他症状、异常体征,没有其他疾病,也没有别的不舒服,就不必把它当病看。

 

今年夏天,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达40摄氏度之上。烈日炎炎下,防晒衣销量猛增。

防晒衣的防晒效能到底怎样?这一迅速增长的市场未来走势如何?记者进行了调研。

“今年防晒衣太火了”

“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走基层,脸和脖子全都晒伤了,又红又疼。”山东滨州的公务员李先生今年首次关注起了“物理防晒”,购置了一件199元的品牌防晒衣。

前不久,上海一家科技企业的高管汪女士为全家人都买了防晒衣。“今年防晒衣太火了。骑车、步行的人很多都在穿。有的女孩子把自己全身都包裹得严严实实。我老公这种以前连防晒霜都不用的人,也说要买一件防晒。”

这个夏天,高温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明显影响。除了防暑降温、防热射病,媒体和医学专家反复提醒人们要注意防晒。防晒衣这种原本以户外劳动者及年轻女性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市场,迅速扩展到全民领域。记者看到,不少外卖小哥都自费装备了防晒袖套、口罩及防晒衣。

京东数据显示,近期防晒衣销量环比增长超过50%;天猫数据显示,在今年“6·18”期间,服饰类的防晒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80%。根据户外品牌“蕉下”的招股书数据,防晒服饰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59亿元增至2021年的611亿元,2023年将超过700亿元。

安踏集团高级传播总监姚鹏表示,今年夏季运动鞋服行业防晒衣品类线上销量整体有两位数增长。北京当代商城一家户外品牌的售货员告诉记者,往年购买防晒衣的群体以年轻女性居多,从今年的销售情况看,男性、老年人、儿童也多了起来,一些尺码都卖断了货。

防晒衣究竟能否防晒?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防晒衣到底是服装“黑科技”还是收割“防晒焦虑”的话题热度持续不减。有人说穿着太闷;有人说普通衣服一样防晒;也有人说的确有效,防晒衣遮挡与未遮挡的皮肤产生了明显色差。

那么,防晒衣的防晒效能到底如何?其基本技术原理是什么?

专家说,首先要搞清楚UVA和UPF的概念。“到达地表的紫外线主要是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简称UVA),是导致晒黑的主要原因。”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新材料研发部部长杨琳介绍。“UPF是紫外线防护指数,表示材料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龚龑说。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当样品的UPF大于40,且UVA透射比小于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龚龑说,如果看到防晒衣的标签上标注着UPF40,就是指1/40的紫外线可透过防晒衣。业界一般认为,UPF值50为最高级别的防护,超过这个数值其实也不会有更强的防护效果。

杨琳说,防晒衣主要通过在面料中使用防紫外线助剂、防紫外线纤维或增强织物密度等几种方式,使其具备吸收、反射和散射紫外线的作用,降低紫外线对服装的穿透力,起到防晒作用。

“从面料材质来看,聚酯纤维、尼龙、聚丙烯及一些特殊处理的天然纤维,具备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龚龑介绍。杨琳表示,洗涤次数会影响部分防晒衣的防晒性能,建议产品上标注建议洗涤次数或建议使用时间。

不必盲目崇拜“大牌”“高价”

随着市场快速增长,一些防晒衣的广告纷纷大打“科技牌”,价格也水涨船高。记者在天眼查以“防晒衣”为关键词进行专利搜索,发现有效专利158件,其中“外观设计”类专利有87件。在某购物平台上,记者发现两款售价在2000元以上的防晒衣,询问客服如此定价是否运用高端技术,仅得到“我们性价比高”“新晋轻奢”“甄选品质”等模糊回应。

“太阳光底下会迅速变色”“木糖醇制成的防晒衣”“一秒散热,上半身瞬间降温”“有效避开20多种蚊子,避蚊率达到97.06%”……究竟如何理解这些看起来“花哨”的功能?对此,杨琳说,添加光敏变色、接触凉感或驱蚊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纺织品变色、凉感和驱蚊的功能,但对其性能的评价仍需依据相关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防晒衣重在防晒,在此基础上,未来会出现更多符合消费者审美,并叠加防风、防雨等其他功能性需求的产品,以及更为轻盈、透气、舒适的面料。消费者无需盲目崇拜大牌及高价,品牌也应更多挤出营销水分,多些科技含量。

防晒衣吸湿透气性相对较差,长期穿戴可能会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导致痱子和湿疹等皮肤问题,这一问题正通过技术进步得到逐步解决。龚龑说,一些品牌采用了新型纤维材料和纺织技术,如将聚酯纤维与氨纶等混纺,或采用纳米技术等使衣物表面呈现微孔结构,从而提升透气性能。

杨琳说,基于纳米材料的热湿舒适型防晒衣、基于智能电子纺织品的可监测生理参数的智能型防晒衣、基于形状记忆材料的温湿度响应型防晒衣等高技术含量防晒衣有望走进人们的生活。龚龑说,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将推动防晒衣市场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可能会以回收纤维制造或使用可降解成分。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防晒衣只是防晒的辅助手段之一,其他防晒措施如使用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等同样重要,在阳光强烈的环境中要结合多种防晒方式以增强防护效果。”龚龑说。

来源 | 新华社

责编 | 李各力

编辑:李各力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