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锌刻度,作者 | 黎炫岐,编辑 | 陈邓新
中国线下美妆集合店的竞争似乎正进入下半场——不仅得卖美妆,还得增加附加值了。
国庆节前夕,HARMAY話梅(下文简称話梅)在上海武康路开设了一家四层楼高、总面积达700平方米的全新旗舰店。不同于此前门店专注于彩妆集合,这家店在一层设置了兜售咖啡的吧台,在顶层则规划出酒水吧台,向新餐饮领域拓展业务的野心昭然若揭。
事实上,在此之前,話梅就尝试多次将触角伸至这两年被炒得火热的新咖饮,在北京的三里屯,和Berrybeans跨界联名,发起了限时快闪咖啡的活动;在上海的新天地,则和Marienbad联名开了咖啡店……
当头部的美妆集合店开始探索更多元的业务,试图满足当下年轻人的更多需求,一方面不难窥出美妆集合店同质化带来的困境,另一方面也难以预料其发展模式是否还有更多可能。
美妆+咖啡,会是一门锦上添花的好生意吗?
美妆集合店盯上咖啡,扩大“圈粉”领地?
“話梅居然也开始卖咖啡了?”
当美妆集合店开始卖咖啡,“探店”博主们似乎是最先察觉到的。
打开社交平台,去話梅打卡咖啡的分享贴已经不在少数。早在内设咖啡吧台的新店开业前,話梅和两大咖啡品牌的联名活动就曾受到关注。
今年8月中旬,話梅北京三里屯店联合网红咖啡BERRY BEANS共同打造了夏日冰爽“話梅速冻站”。在一个月“快闪”期间内,顾客可以在HARMAY話梅北京三里屯店的小窗口挑选包括話梅冰咖啡、杰拉多面霜冰激凌在内的两款特别定制冰品,以及BERRY BEANS的3款产品。
“BERRY BEANS因为是一家北京胡同里的屋顶咖啡,之前就吸引了很多博主去拍照打卡,很快就在小红书、微博这些平台火起来了。后来这个咖啡品牌又在三里屯开了家窗口咖啡小店,仍然有不少人去探店。所以話梅和BERRY BEANS联名后,想去探店的人就一举两得,既能探店話梅,也能打卡BERRY BEANS的咖啡。”黄烟烟是一位咖啡爱好者,也在社交平台经营了一个专注于探店的账号,去北京出差时,她刚好赶上了这场快闪活动,“说实话,美妆领域我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感兴趣,但买了咖啡后我还是在这家美妆集合店逛了逛。”
黄烟烟认为,在新咖饮赛道风生水起之时,美妆集合店跟咖啡品牌联名,的确能够扩大“圈粉”的领地,“哪怕别人只是为了买杯咖啡进来逛逛,也能增加不少线下和线上的流量。”
但北京的这场“咖啡实验”仅持续了一个月,話梅的“咖啡计划”或许在上海更为明确。
在上海武康路的新店开业前,話梅先于年初以新天地的店和被誉为“文青集散地”的咖啡馆Marienbad联名开设了咖啡吧台。
而眼下,話梅在武康路的新店地址其实也正是Marienbad的原址。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这个取自法国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的咖啡馆是上海文青的一个地标,但一年前,位于此处的Marienbad陷入一场停业风波。
話梅新店的咖啡档口
一年后,話梅在这里设置了咖啡档口,品牌则仍然是“Marienbad”。
“或许就是Marienbad此前的停业风波促进了这场合作。”在上海工作的夏茜是武康路-安福路这一片的常客,她发现,这里正成为新消费品牌的聚集地,而咖啡馆也不断涌出,“几乎半径500米内就有近20家咖啡店,而且多抓鱼、三顿半、野兽派这些店都在这一带,所以話梅在这里和Marienbad联名做咖啡,的确既能引流,又毫无违和感。”
光卖美妆,确实不行?
尽管从上文来看,話梅选择做咖啡的效果还算不错,但跨界之举的背后,多少也暴露出中国美妆集合店的发展困境——想要仅靠大量的美妆品牌留住消费者的脚步,不那么容易。
自2020年起,线下美妆集合店便不断涌现,且各大品牌迅速攻城略地,吸引着年轻人和资本的目光。从HARMAY话梅、THE COLORIST调色师,到WOW COLOUR和H.E.A.T喜燃,这些店面宽敞、品类丰富、紧跟热潮的美妆集合店,凭借着高强度、高频率的营销,成为了年轻人们线下的“小红书”。
然伴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这类美妆集合店都不得不在品牌和产品数量上下足功夫,“以数量取胜”似乎成为了一大重点:喜燃跟300多家品牌合作,并集合了超过4000款爆品;only write打出500+甄选品牌,15000+热卖SKU的宣传广告;wow colour则在官网首页将“目前已入驻300+知名品牌,6000+SKU”大写加粗……
話梅店内的口红区
但正如锌刻度此前在《“喜燃们”爆火背后:“平价”标签下的暴利生意》中写道,看起来陈设在这些集合店里的产品极其丰富,包装各有差异,效果定位也大有不同。但锌刻度对比入驻喜燃的多家热门新潮品牌后发现,不少不同品牌旗下的、价格不一的产品,实际上出自同一化妆品公司或贴牌代工厂。
除了品类同质化严重,各大门店的装修风格也越来越趋同。那么,想要留住消费者的脚步,或者让消费者逛了一次之后还想来,就并不容易了。
“用户留存率对于这类美妆集合店来说是挺难的,因为品类差别不大,价格差别也不大,如果为了买产品而来,逛哪家可能都差不多,如果为了打卡而来,来一次也够了。”一位新消费品牌的观察人士指出。
就连話梅自身也认为大面积铺货的彩妆集合店模式发展已经到了天花板,話梅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钟太鹏在接受界面时尚采访时就曾表示,“它的产品模型与产品周期,已经走到尽头了,只是简单的堆砌化妆品,无非就是面积的大小。”
所以,从这个大前提来看,話梅到咖啡赛道掺一脚,开拓起餐饮业务,或许也是为了摆脱美妆集合店这一赛道的困境,打破天花板。换句话说,重点不在于咖啡带来的利润,而在于其能够换取的流量。
“卖咖啡也好,开酒吧也好,就是为了让走进話梅的消费者的留店时间更长。甚至是陪女朋友来逛美妆店的男生,能买杯咖啡慢慢等,都有助于話梅的消费生态维护。当然借此吸引到新的人群,也是有可能的。”上述观察人士分析称。
从卖美妆到卖“美好生活”,锦上添花还是难上加难
事实上,除了咖啡,据自媒体“明亮公司”此前消息,安福路上原话梅”小店“位置,还将开出一家話梅旗下柠檬茶品牌「introlemons原谅柠檬」,若如此,话梅将在上海“顶流”安福路上构建出“美妆店、咖啡、柠檬茶、零售”的“广场”。
这倒也符合話梅在官方网站对自身的定义,“关于美和美好生活”。无论是咖啡还是柠檬茶,都在深深嵌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只不过,美妆集合店和新咖饮这两种新消费业态,其实都有些“看上去很美”。这两者的搭配,是锦上添花,还是难上加难,还并不一定。
美妆集合店的困境在上文已有所提及,新咖饮也有着类似的、新消费品牌的通病,即没有绝对壁垒。当下的咖啡品牌同样存在着品类同质,消费场景相似的困境。
以話梅新店所在的上海为例,不久前,“上海现存咖啡馆超8000家”的话题悄悄上了热搜,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咖啡市场上想要让咖啡爱好者们驻足停留,且最好是能产生黏性,实属不易。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此外,无论是美妆集合店,还是新咖饮,都是靠流量捧出来的“新赛道”,就必然都面临着高营销成本的困扰,也都需承担被流量市场抛弃的风险。毕竟,对于新品牌来说,从 0 到 1 易,从 1 到 N 难。目前,许多流量型品牌已经陷入增长困境,甚至出现下滑。
据 36 氪报道称,此前一份消费品数据统计显示,有接近 40% 的新品牌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援引消费行业投资人评论称,2019 年间崛起的网红品牌们,热闹地烧了一两年钱,只烧出了一成的回头客。
所以,美妆集合店能否靠一杯咖啡打破“天花板”,还得打个问号。
网上各种言论说 React 上手比 Vue 难,可能难就难不能深刻理解 JSX,或者对 ES6 的一些特性理解得不够深刻,导致觉得有些点难以理解,然后说 React 比较难上手,还反人类啥的,所以我打算写两篇文章来讲新手学习 React 的时候容易迷惑的点写出来,如果你还以其他的对于学习 React 很迷惑的点,可以在留言区里给我留言。
为什么要引入 React
在写 React 的时候,你可能会写类似这样的代码: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function A() { // …other code return <h1>前端桃园</h1> }
你肯定疑惑过,下面的代码都没有用到 React,为什么要引入 React 呢?
如果你把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删掉,还会报下面这样的错误:
那么究竟是哪里用到了这个 React,导致我们引入 React 会报错呢,不懂这个原因,那么就是 JSX 没有搞得太明白。
你可以讲上面的代码(忽略导入语句)放到
https://www.babeljs.cn/repl 里进行转化一下,发现 babel 会把上面的代码转化成:
function A() { // …other code return React.createElement(“h1”, null, “前端桃园”); }
因为从本质上讲,JSX 只是为 React.createElement(component, props, …children) 函数提供的语法糖。
为什么要用 className 而不用 class
React 一开始的理念是想与浏览器的 DOM API 保持一直而不是 HTML,因为 JSX 是 JS 的扩展,而不是用来代替 HTML 的,这样会和元素的创建更为接近。在元素上设置 class 需要使用 className 这个 API:
const elem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element.className = “hello”
浏览器问题,ES5 之前,在对象中不能使用保留字。以下代码在 IE8 中将会抛出错误:
const element = { attributes: { class: “hello” } }
解构问题,当你在解构属性的时候,如果分配一个 class 变量会出问题:
const { class } = { class: ‘foo’ } // Uncaught SyntaxError: Unexpected token } const { className } = { className: ‘foo’ } const { class: className } = { class: ‘foo’ }
其他讨论可见:
https://www.jackpu.com/you-qu-de-hua-ti-wei-shi-yao-jsxyong-classnameer-bu-shi-class/
为什么属性要用小驼峰
因为 JSX 语法上更接近 JavaScript 而不是 HTML,所以 React DOM 使用 camelCase(小驼峰命名)来定义属性的名称,而不使用 HTML 属性名称的命名约定。
来自
https://zh-hans.reactjs.org/docs/introducing-jsx.html
为什么 constructor 里要调用 super 和传递 props
这是官网的一段代码,具体见:
http://react.html.cn/docs/state-and-lifecycle.html
class Clock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date: new Date()}; } render() { return ( <div> <h1>Hello, world!</h1> <h2>It is {this.state.date.toLocaleTimeString()}.</h2> </div> ); } }
而且有这么一段话,不仅让我们调用 super 还要把 props 传递进去,但是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知道你有没有疑惑过为什么要调用 super 和传递 props,接下来我们来解开谜题吧。
为什么要调用 super
其实这不是 React 的限制,这是 JavaScript 的限制,在构造函数里如果要调用 this,那么提前就要调用 super,在 React 里,我们常常会在构造函数里初始化 state,this.state = xxx ,所以需要调用 super。
为什么要传递 props
你可能以为必须给 super 传入 props,否则 React.Component 就没法初始化 this.props:
clas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this.props = props; // … } }
不过,如果你不小心漏传了 props,直接调用了 super(),你仍然可以在 render 和其他方法中访问 this.props(不信的话可以试试嘛)。
为啥这样也行?因为React 会在构造函数被调用之后,会把 props 赋值给刚刚创建的实例对象:
const instance = new YourComponent(props); instance.props = props;
props 不传也能用,是有原因的。
但这意味着你在使用 React 时,可以用 super() 代替 super(props) 了么?
那还是不行的,不然官网也不会建议你调用 props 了,虽然 React 会在构造函数运行之后,为 this.props 赋值,但在 super() 调用之后与构造函数结束之前, this.props 仍然是没法用的。
// Inside React clas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this.props = props; // … } } // Inside your code class Butto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 // 忘了传入 props console.log(props); // ✅ {} console.log(this.props); // undefined } // … }
要是构造函数中调用了某个访问 props 的方法,那这个 bug 就更难定位了。因此我强烈建议始终使用super(props),即使这不是必须的:
class Butto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 ✅ We passed props console.log(props); // ✅ {} console.log(this.props); // ✅ {} } // … }
上面的代码确保 this.props 始终是有值的。
如果你想避免以上的问题,你可以通过
https://github.com/tc39/proposal-class-fields 来简化代码:
class Clock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date: new Date()}; render() { return ( <div> <h1>Hello, world!</h1> <h2>It is {this.state.date.toLocaleTimeString()}.</h2> </div> ); } }
更详细的内容可见
https://overreacted.io/why-do-we-write-super-props/
为什么组件用大写开头
前面以及说过了,JSX 是 React.createElement(component, props, …children) 提供的语法糖,component 的类型是:string/ReactClass type,我们具体看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 string 类型,什么情况下用到 ReactClass type 类型
string 类型react会觉得他是一个原生dom节点
ReactClass type 类型 自定义组件
例如(string):在 jsx 中我们写一个
<div></div>
转换为js的时候就变成了
React.createElement(“div”, null)
例如(ReactClass type):在jsx中我们写一个
function MyDiv() { return (<div><div>) } <MyDiv></MyDiv>
转换为js的时候就变成了
function MyDiv() { return React.createElement(“div”, null); } React.createElement(MyDiv, null);
上边的例子中如果将MyDiv中的首字母小写,如下
function myDiv() { return (<div><div>) } <myDiv></myDiv>
转换为 js 的时候就变成了
function MyDiv() { return React.createElement(“div”, null); } React.createElement(“myDiv”, null);
由于找不到 myDiv 这个 dom,所以就会报错。
为什么调用方法要 bind this
前提知识:深刻的理解 JavaScript 中的 this
相信刚写 React 的时候,很多朋友可能会写类似这样的代码:
class Fo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Click () { this.setState({ xxx: aaa }) } render() { return (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Click}> Click me </button> ) } }
发现会报 this 是 undefined 的错,然后可能对事件处理比较疑惑,然后去看官网的
https://zh-hans.reactjs.org/docs/handling-events.html有下面一段话:
你必须谨慎对待 JSX 回调函数中的 this,在 JavaScript 中,class 的方法默认不会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Function/bindthis。如果你忘记绑定 this.handleClick 并把它传入了 onClick,当你调用这个函数的时候 this 的值为 undefined。这并不是 React 特有的行为;这其实与
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4/01/understanding-javascript-function-prototype-bind/有关。通常情况下,如果你没有在方法后面添加 (),例如 onClick={this.handleClick},你应该为这个方法绑定 this。
然后你看了官网的例子和建议之后,知道需要为事件处理函数绑定 this就能解决,想下面这样:
class Fo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Click () { this.setState({ xxx: aaa }) } render() { return (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Click.bind(this)}> Click me </button> ) } }
但是可能你没有去思考过为什么需要 bind this?如果你不能理解的话,还是 js 的基础没有打好。
React 是如何处理事件的?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 React 是如何处理事件的。
React 的事件是合成事件, 内部原理非常复杂,我这里只把关键性,可以用来解答这个问题的原理部分进行介绍即可(后面应该会写一篇 react 的事件原理,敬请期待)。
上篇文章已经说过,jsx 实际上是 React.createElement(component, props, …children) 函数提供的语法糖,那么这段 jsx 代码: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Click}> Click me </button>
会被转化为:
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onClick: this.handleClick }, “Click me”)
了解了上面的,然后简单的理解 react 如何处理事件的,React 在组件加载(mount)和更新(update)时,将事件通过 addEventListener 统一注册到 document 上,然后会有一个事件池存储了所有的事件,当事件触发的时候,通过 dispatchEvent 进行事件分发。
所以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最终 this.handleClick 会作为一个回调函数调用。
理解了这个,然后再来看看回调函数为什么就会丢失 this。
this 简单回顾
在函数内部,this的值取决于函数被调用的方式。
如果你不能理解上面那句话,那么你可能需要停下来阅读文章,去查一下相关资料,否则你可能看不懂下面的,如果你懒的话,就看为你准备好的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this 吧。
通过上面对事件处理的介绍,来模拟一下在类组件的 render 函数中, 有点类似于做了这样的操作:
class Foo { sayThis () { console.log(this); // 这里的 `this` 指向谁? } exec (cb) { cb(); } render () { this.exec(this.sayThis); } } var foo = new Foo(); foo.render(); // 输出结果是什么?
你会发现最终结果输出的是 undefined,如果你不理解为什么输出的是 undefined,那么还是上面说的,需要去深刻的理解 this 的原理。如果你能理解输出的是 undefined,那么我觉得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需要 bind this 了。
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React没有自动的把 bind 集成到 render 方法中呢?在 exec 调用回调的时候绑定进去,像这样:
class Foo { sayThis () { console.log(this); // 这里的 `this` 指向谁? } exec (cb) { cb().bind(this); } render () { this.exec(this.sayThis); } } var foo = new Foo(); foo.render(); // 输出结果是什么?
因为 render 多次调用每次都要 bind 会影响性能,所以官方建议你自己在 constructor 中手动 bind 达到性能优化。
四种事件处理对比
对于事件处理的写法也有好几种,咱们来进行对比一下:
1. 直接 bind this 型
就是像文章开始的那样,直接在事件那里 bind this
class Fo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Click () { this.setState({ xxx: aaa }) } render() { return (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Click.bind(this)}> Click me </button> ) } }
优点:写起来顺手,一口气就能把这个逻辑写完,不用移动光标到其他地方。
缺点:性能不太好,这种方式跟 react 内部帮你 bind 一样的,每次 render 都会进行 bind,而且如果有两个元素的事件处理函数式同一个,也还是要进行 bind,这样会多写点代码,而且进行两次 bind,性能不是太好。(其实这点性能往往不会是性能瓶颈的地方,如果你觉得顺手,这样写完全没问题)
2. constuctor 手动 bind 型
class Fo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handleClick = this.handleClick.bind(this) } handleClick () { this.setState({ xxx: aaa }) } render() { return (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Click}> Click me </button> ) } }
优点:相比于第一种性能更好,因为构造函数只执行一次,那么只会 bind 一次,而且如果有多个元素都需要调用这个函数,也不需要重复 bind,基本上解决了第一种的两个缺点。
缺点:没有明显缺点,硬要说的话就是太丑了,然后不顺手(我觉得丑,你觉得不丑就这么写就行了)。
3. 箭头函数型
class Fo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Click () { this.setState({ xxx: aaa }) } render() { return ( <button onClick={(e) => this.handleClick(e)}> Click me </button> ) } }
优点:顺手,好看。
缺点:每次 render 都会重复创建函数,性能会差一点。
4. public class fields 型
这种 class fields 还处于实验阶段,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被纳入标准,具体可见
https://babeljs.io/docs/en/babel-plugin-proposal-class-properties。
class Fo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Click = () => { this.setState({ xxx: aaa }) } render() { return (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Click}> Click me </button> ) } }
优点:好看,性能好。
缺点:没有明显缺点,如果硬要说可能就是要多装一个
https://babeljs.io/docs/en/babel-plugin-proposal-class-properties来支持这种语法。
总结
我平时用的就这四种写法,我这边从代码的美观性、性能以及是否顺手方便对各种写法做了简单的对比。其实每种方法在项目里用都是没什么问题的,性能方面基本上可以忽略,对于美观性和顺手比较主观,所以总体来说就是看大家的偏好咯,如果硬要推荐的话,我还是比较推荐第四种写法,美观而且不影响性能。
为什么要 setState,而不是直接 this.state.xx = oo
这个问题是我们公司后端写 React 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为啥不能直接修改 state,要 setState 一下。我在想,从 vue 转到 React 可能也会有这种疑问,因为 vue 修改状态都是直接改的。
如果我们了解 setState 的原理的话,可能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setState 做的事情不仅仅只是修改了 this.state 的值,另外最重要的是它会触发 React 的更新机制,会进行 diff ,然后将 patch 部分更新到真实 dom 里。
如果你直接 this.state.xx == oo 的话,state 的值确实会改,但是改了不会触发 UI 的更新,那就不是数据驱动了。
那为什么 Vue 直接修改 data 可以触发 UI 的更新呢?因为 Vue 在创建 UI 的时候会把这些 data 给收集起来,并且在这些 data 的访问器属性 setter 进行了重写,在这个重写的方法里会去触发 UI 的更新。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 vue 的原理,可以去购买染陌大佬的
https://juejin.im/book/5a36661851882538e2259c0f。
不明白访问器属性的可以看这篇文章:
https://rainzhaojy.github.io/2015/js_object.html
setState 是同步还是异步相关问题
1. setState 是同步还是异步?
我的回答是执行过程代码同步的,只是合成事件和钩子函数的调用顺序在更新之前,导致在合成事件和钩子函数中没法立马拿到更新后的值,形式了所谓的“异步”,所以表现出来有时是同步,有时是“异步”。
2. 何时是同步,何时是异步呢?
只在合成事件和钩子函数中是“异步”的,在原生事件和 setTimeout/setInterval等原生 API 中都是同步的。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被 React 控制的函数里面就会表现出“异步”,反之表现为同步。
3. 那为什么会出现异步的情况呢?
为了做性能优化,将 state 的更新延缓到最后批量合并再去渲染对于应用的性能优化是有极大好处的,如果每次的状态改变都去重新渲染真实 dom,那么它将带来巨大的性能消耗。
4. 那如何在表现出异步的函数里可以准确拿到更新后的 state 呢?
通过第二个参数 setState(partialState, callback) 中的 callback 拿到更新后的结果。
或者可以通过给 setState 传递函数来表现出同步的情况:
this.setState((state) => { return { val: newVal } })
5. 那表现出异步的原理是怎么样的呢?
直接讲源码肯定篇幅不够,可以看这篇文章:
https://juejin.im/post/5b45c57c51882519790c7441#heading-0。
我这里还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让你理解:在 React 的 setState 函数实现中,会根据 isBatchingUpdates(默认是 false) 变量判断是否直接更新 this.state 还是放到队列中稍后更新。然后有一个 batchedUpdate 函数,可以修改 isBatchingUpdates 为 true,当 React 调用事件处理函数之前,或者生命周期函数之前就会调用 batchedUpdate 函数,这样的话,setState 就不会同步更新 this.state,而是放到更新队列里面后续更新。
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原生事件和 setTimeout/setinterval 里面调用 this.state 会同步更新了吧,因为通过这些函数调用的 React 没办法去调用 batchedUpdate 函数将 isBatchingUpdates 设置为 true,那么这个时候 setState 的时候默认就是 false,那么就会同步更新。
最后
setState 是 React 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值得大家好好去研究一下他的原理。
后记
上一篇发出之后,有很多小伙伴留言说想看关于 hooks 相关的问题,毕竟 hooks 出来没多久,有很多疑问很正常,下一篇估计就专门写 hooks 相关的吧。
参考文章
https://www.cnblogs.com/eret9616/p/9944224.html
《React 状态管理与同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