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21日电(记者李思远)在货舱中安装可收缩的吸砂设备,一艘普通货船就摇身一变成了“隐身”吸砂船。长江航运公安近日在湖北枝江段查获一起“隐身”吸砂船案件,现场缴获涉案船舶3艘,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
随着长江砂石价格持续走高,沿线非法采砂行为逐渐增多。18日晚,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联合地方水政执法部门在优质江砂产区长江枝江段开展专项行动。19日凌晨3点,在巡逻至长江马洋洲头水域时,民警发现疑似有2艘船舶正在进行盗采江砂作业,立即与水政执法人员驾驶巡逻艇向嫌疑船舶靠近。
发现有船只靠近,正在进行装砂作业的自卸式运输船“湘XX”号迅速向下游水域逃窜。执法民警只得兵分两路,一路登上尚在进行吸砂作业的一“三无”采砂船,一路驾驶巡逻艇向下游水域追缉。克服重重困难,追缉民警在长江马洋洲尾水域将逃窜的“湘XX”号和准备装载运砂的川籍货船“海XX”号抓获,现场查获盗采的江砂2500余吨。
警方调查后发现,被当场查获的“三无”吸砂船内藏“乾坤”。原来,这本是一艘普通的平板式货运船舶,在暴利驱使下,船主对货舱进行了改造,安装上了可收缩的吸砂设备。靠泊时盖上货舱雨棚,从外观看就是一艘极其普通的货船;作业时只需打开货舱雨棚,升起吸砂设施就可以进行采砂作业。
长航公安民警表示,改装后的“隐身”采砂船尚属罕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各地执法部门要提高警惕,加大清查力度,以更加凌厉的攻势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3月2日上午11时08分,首趟“中央援港·同心抗疫”铁路援港班列,满载防疫物资,从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开出,驶向香港罗湖编组站,这标志着中央铁路援港班列正式开通发车。首趟班列装载的防疫物资包括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110.656万人份、防护服20000件以及其他医疗用品,该批货物到港后于当天送往抗疫前线。
班列单程用时约35分钟,主要运送防疫物资和生鲜产品,前期以每天1列的发运频率稳定运行,每列装载18个集装箱,后续将根据实际需求加密班次和货柜数量。3月1日下午,一列供港跨境铁路货运测试车辆成功开展了空车试运行。
中央铁路援港班列的正式开通,标志着沉寂10多年的供港跨境铁路货运列车正式恢复运营。
优化粤港跨境公路运输模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援港物资保障,广东交通运输部门还进一步优化粤港跨境公路运输模式,加快推进跨境货物陆路运输综合接驳。
2月4日以来,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组织粤港公司、威盛公司等国有企业,组建跨境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专用队伍。合计组织专用跨境客运保障运力160台,驾驶员180余名,可提供最大客座数约7000个;专用跨境货运应急运力186台,跨境驾驶员135名、接驳司机50多名,运能2880吨。启用省内常备道路货运应急运力1068台,运能约12000吨,并指导督促各地深入动员挖潜,在广州等重点地市再次筹备应急运力240台。
为了降低跨境货运疫情感染风险,深圳市严格落实“集中接驳、定线进出、精准管控、限时返回”的管控要求,在口岸区域或高速公路出口附近设置了13个综合接驳站,站内配备司机驿站、电子围栏、视频监控等设施。
自3月1日起,综合接驳站全面开始运作,实施“三区两通道”管理,跨境司机驾驶货运车辆严格按入境前申报的往返时间、口岸出(入)境,入境后按申报信息定线定点全流程封闭运行。
同时,对跨境司机实行入境口岸与综合接驳站之间的定线行驶、限时返港,对综合接驳站司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实行全名单管理、一人一档、集中居住、闭环管理,确保最大限度降低跨境货物陆路运输疫情的风险。
目前,深圳市第一批共500名应急接驳司机运力已准备就绪。省交通运输厅将督促其余珠三角地市按要求制定集中作业方案,采用定点装卸货的方式,减少更换司机接驳运输方式。
水运增设定点定班供港快线
2月18日,广州至香港的水上应急保障通道开通;2月23日,深圳港大铲湾、妈湾和盐田集装箱港区全面开通供港物资水路运输快速通道;同日,清远港开通至香港水上快运专线……
考虑到水上运输承运力强、成本较低的特点,充分发挥水路运输运量大、人员易管控的优势,挖掘水路运输潜能。
目前,全省可提供供港货物运输的港澳航线备案货运船舶约810艘,其中集装箱船约450艘,70000总载箱量;多用途船(集散两用)、自卸沙船、散货船等船舶约360艘,运力130万吨,运力充足。能提供供港物资船舶靠泊装卸服务的公共码头约69个,有关港口将优先为援港船舶提供靠泊和装卸服务。
同时,交通专班还协调增设定点定班供港快线。自2月19日起,已陆续开通深圳、广州、珠海、中山至香港的6条定点定时航线,合计可提供20000吨船舶运力,码头具备80000吨通过能力。
目前,通过水路运输的供港物资上升迅速,每日货运量已占到总物资供应量的90%。其中,通过港航集团走水路运输供港救援物资35个航次、165条柜、共4648.41吨。自“海上供港快线”的盐田、大铲湾、妈湾3个码头开航累计运输供港物资2417标箱、15684吨。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李妍 通讯员:蔡震、明绮清、李致远、粤交综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