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如能实现,能源输送、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突破,也因此世界对其满怀期待。新京报资料图
震动世界科技圈,甚至迅猛搅动全球资本市场的“室温超导”神话,在一番“病毒式传播”后,其破灭似乎也来得“超快”——
7月26日,韩国研究团队宣称发现“室温超导”,引发大量关注,相关争议也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各国迅速展开重复实验,包括部分中国高校以及美国相关公司、实验室的“复现”结果却并不一致。
8月2日,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宣布成立“LK-99验证委员会”,负责对此进行验证。8月3日,该专家委员会即公开表示,“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
据环球网援引韩联社8月3日报道,自韩国量子能源研究所研究团队公开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造超导物质“LK-99”的论文后,韩国超导低温学会经过科学研判,认为“LK-99”并非室温超导体,因为实验材料没有完全表现出“迈斯纳现象”,且该韩国研究团队成员拒绝提交样本进行测试。
众所周知,室温超导如能实现,能源输送、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突破。因此,尽管室温超导研究已屡次上演“狼来了”,但仍然值得更多期待与不懈努力,全球科学家也必然为之前赴后继。
韩国科研团队一直有“内讧”
此次被戏称为“病毒式传播”的“室温超导热”,始于韩国研究团队发布的一篇论文。该论文论证了一种名为“LK-99”、由普通硅铜矿和磷化铜用简单方法合成的物质,具备常温、常压条件下超导性能。
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科学家李硕培、金智勋和KU-KIST 融合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的权永万,是该论文的联合署名作者,其中李硕培为首席署名者。
事实上,同日发表的同题材论文共有两篇,另一篇和4月份发表在《韩国晶体生长和晶体技术杂志》上、以较为正规格式接受同行评审的论文内容更接近。
而其署名者,除李硕培和金智勋外,还有美国韩裔专家金铉德和同属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林成妍、安秀敏、欧根浩三人,却没有了原属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已在4月被解雇的权永万。
而4月发表的那篇文章,署名同样为6人,却有权永万而无欧根浩。这种宛如玩魔方般的排列组合署名,着实与需要严谨学风的科学论文格格不入。而今,韩国研究团队又开始了“内讧”。
7月28日,被剔除在“网红版”即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三人署名版论文作者之外的金铉德就表示,两篇论文均系未经许可发表,且存在许多缺陷,但并未引起过多关注。
但8月刚刚开了个头,“网红版”首席署名者李硕培便突然通过韩联社这样的权威媒体证实,该论文的发表“未经其他作者许可”,系被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开除的权永万“擅自发表”。
由于李硕培不仅是各版相关论文的首席署名者,更是早在24年前就“意外生成”的“LK-99”材料的命名人,他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论文作者撤稿”等传闻甚嚣尘上。
其实,这恐怕是对韩国研究团队此次“内讧”的误会。李硕培既未撤稿更未改口,仍一口咬定自己的“伟大发现”和“科学结论”。因此,其声明既有从“抢功群体”中剔除权永万的意思,也有为招致专业领域普遍质疑的室温超导发现“危机公关”的作用。
希望研究不再只有“狼来了”
李硕培为什么要进行“危机公关”?因为,正如质疑者所纷纷指出的,这一“病毒式传播”存在太多“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同日在同一非正统平台发表内容相近的两篇非同行评审论文,并将其论点当作“科学结论”广为传播,“不像科学家的手段”。
而其论文立论的两大论据,也都“不合规”——论证超导现象存在的依据之一“无电阻”,只能在纯样品测试中完成才有效,而研究团队实际上迄今根本未合成“LK-99”的纯样品,就更不用说拿来进行无电阻测试了。
至于依据之二的“迈斯纳现象”,即超导体在磁铁上可以悬浮的效应,不仅上传的视频模糊不清且充满疑点。
而且,正如牛津大学化学教授克拉克所言,即便悬浮完全成立也只能证明该材料具有抗磁性,这仅仅是超导材料的必要条件,远非充要条件。因为,自然界有许多材料并非超导体,却同样具备抗磁性。
实际上,自该论文发表至今,由于其“病毒式传播”的影响力,全球许多大大小小的实验室和团队争先恐后投入重复性测试,但迄今为止均无明确结果。
很显然,不论哪一种测试结果,目前都无法完全论证“LK-99”是合乎“立论”标准的常温、常压、廉价低成本超导材料——而此次“病毒式传播”的依据,正是这所谓的“三常”。甚至,论文本身也被指出有许多“致命硬伤”。
为此,李硕培才试图进行“危机公关”,踢出已经被开除的署名者,同时强调“正走流程寻求同行评审”,试图补上“程序不合规”这一硬伤。
此事最有意思的是,“病毒式传播”的最直接效应——全球超导概念股的疯狂,却仍在不管不顾地延续。
在韩国,部分超导概念股6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分别达到260%和170%,并连续3天上碰涨停板;在美国,美股超导盘前涨幅也超100%。尽管许多证券分析师连声警告,但杠杆的疯狂仍在持续。
8月2日,美国方面报告称,“2022年全球超导市场规模为677209万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736731万美元,2023年至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97%”。这显然折射出投资杠杆界对此次“超导热”的趋附和急迫。
就投资杠杆界而言,他们不会等待“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常温常压超导”的结论,他们只需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八个字,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对室温超导概念的疯狂追捧,实际也表明了人们对这一困难重重但可能会改变世界的科学研究充满了期待。我们也希望,在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室温超导研究领域不再只有“狼来了”,能真正尽早造福人类社会。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信一电暖器是一个来自韩国品牌,生产的电暖器标准远超国内的同类产品。它目前有大中小三个型号,我收到的是大号的SEH-KD9900,它和其他两个相比除了适用面积更大以外还多了显示屏,触摸板,智能恒温,儿童锁等功能。
信一电暖器的包装看似挺大的,但是一点都不重,妹子都可以一个人轻松抬起。产品包装外还有一个运输纸箱加以保护。里面有一张取暖器的安全使用说明书,上面介绍使用它需要注意的事项。看过提示后可以把内包装箱拿出来了,拿出时是有点费劲,因为空间小阻尼大,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弄出来。当然这样的设计才能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安然无恙。
打开包装箱,发现信一电暖器SEH-KD9900有一层透明胶纸包裹着,底部还有两个泡沫海绵加以保护。
信一电暖器SEH-KD9900的包装箱里除了电暖器,还附送了一对半圆形的烘干铁架,产品使用说明书,还有一个小的遥控器。
信一电暖器SEH-KD9900电暖器的遥控器非常小巧而且轻便,上面只有几个按键,从上部的左边开始是电源键(童锁键),右边的是挡位键,下一个是定时键,再下面两个是温度调节的加减键。开始使用时要取下电池槽位置的阻隔条才可以使用。遥控器采用的是纽扣电池,测试了下它的使用范围大概为3米内左右可以操作,这个距离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
取出电暖器,可以看到橘色的圆柱型底座,中间有个条形的显示屏和控制区。上部是发热体,外层有一层防护网。它的整个身高为690毫米,机身直径230毫米,底座直径350毫米。机身净重5.7千克,可以说是非常轻。
信一电暖器SEH-KD9900防护网上有个吊牌,上面也全部是韩文,大概意思是:在长时间加热后把手会发烫,谨防烫伤。信一电暖器SEH-KD9900有两条弧形的加热管,单个是22伏特/1200瓦,两个加起来是2400瓦。
信一电暖器采用了新型的节能环保制热材料,加热速度超快,可以1秒瞬时加热。在使用时可以智能自动变频恒温,到达设定温度时自动降低功率运行。当空间温度性合适后,可以降至自身40%功率维持空间温度,节能50%的电能消耗。
信一电暖器SEH-KD9900的加热管采用了进口的韩国石墨化纳米加热体技术,热转换率更高,加热不耗氧不干燥。
信一电暖器SEH-KD9900发热体防护防护网背面还有一块防护板,它可以抵挡高温对家具、墙壁壁纸的灼伤,这面可以放在角落里摆放,安全可靠。
信一电暖器的把手放下来到后面的防护板处,可以放一些小物品来烘干,比如袜子儿童小围巾之类的。有防护板挡着不用担心会烤到。
装上烘干衣架可以拿来烘干一些婴幼儿童的衣服和袜子,毛巾也基本可以,但是成人的衣物就不行了,因为太大件,而且电暖器的高度又不够。
我看了产品介绍说信一电暖器除了可以取暖外还可以用来烤番薯,板栗和花生等功能。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尝试下,但是我仔细看了很久都没有发现开启电暖器防烫板的卡口?只发现有几个螺丝,难道要螺丝刀扭开?晕,这设计不太合理啊!很麻烦。
信一电暖器的防烫板一共有3个螺丝固定着,而且里面还夹着防滑垫片,所以,拆卸容易安装起来难。把防烫板拆掉后就可以拿来烤东西了。信一电暖器的顶部烤盘可以保温牛奶,汤水饭菜什么的,而内部烤盘可以烤番薯、玉米、花生板栗等食物。注意一定要在电暖器关闭的情况下拆卸使用,不要在开机取暖时进行,因为这时温度非常高,有一定的危险性。
电暖器倾斜30度断电保护功能: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这个操作是错误和危险的,在使用电暖器的过程中不可以将毛巾等衣物放在上面盖着烘干,这样会容易引起火灾。在开箱说明里就有提示了,这是我测验的结果,确实会有危险,看毛巾已经快烤焦了。
尾巴:
这几天一直使用信一的电暖器,感觉非常好用,它采用了韩国石墨化纳米加热体技术,1秒瞬间加热,热转换率更高,加热不耗氧不干燥。液晶显示屏让你对温度一目了然,还可以使用遥控器远距离遥控。在南方遇到潮湿天气,衣服几天都不会干,这时可以用信一电暖器来烘干衣物。
优点:
1.加热速度快。
2.自动变频,智能恒温。
3.重量轻,有把手,单手就可以轻松移动。
4. 安全保护,倾斜30度会自动断电保护。
不足:
1.顶部的防烫板不易拆下,使用内部的烤盘会比较麻烦。
2.防护网的横向网条太低,建议在顶部多加一条。
如果以后可以在产品上加入温度传感器智能芯片,可以和手机连接,通过手机控制,有什么特殊情况可以推送到手机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