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湖南大米产量(湖南大米品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湖南大米产量,以及湖南大米品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湘约非洲|湖南杂交水稻扎根非洲岛国

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29日至7月2日在长沙举行。多年来,湖南与非洲在经贸、文化、医疗等方面,湘非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5月,正是杂交水稻丰收的时节。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一片忙碌,金黄的水稻正在被收割。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印度洋西部,是非洲第一大岛。打开世界地图,湖南与马达加斯加相隔足足有近万公里,时区相隔5个小时。

说起湖南与马达加斯加的渊源,就不得不提杂交水稻。

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优质的水稻种子和成熟的种植技术,马达加斯加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大米。如今,马达加斯加是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而实现这样一个农业“逆袭”传奇,正是从2007年中国援助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开始的。

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在3年时间内,为非洲援建10个有特色的农业示范中心。湖南省农科院凭借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世界领先的科技优势,2007年8月,获批承担“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作为援非十大农业示范中心之一率先启动。

作为首批援非工作人员,初到马达加斯加的时候,张立军和胡月舫等人一起跑遍了这个非洲岛国。不仅考察了杂交水稻种植的环境,更感受到了当地居民对杂交水稻的热切期待。

袁氏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军介绍,“我们是第一批、第一个援助马达加斯加的专业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专业进行杂交水稻援助的。团队十多年十几个人在马达加斯加,很受当地人的尊重,我们的成果特别能够体现中国元素。”

张立军和团队一待就是十几年。在马达加斯加的田间地头,经常会见到他们与当地农民在一起,顶着骄阳用当地语言教大家种植杂交水稻。从2008年开始预种,当时做试验的杂交水稻品种有三百多个,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品种选育,团队选育出5个马达加斯加本土水稻品种,表现了高产、耐旱、耐淹、抗倒伏、抗病虫等特性。同时,为了解决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袁氏马达采取 “农业企业+小额信贷公司+农户”的组织生产方式,既解决了非洲农户投入能力有限的问题,又有效地打通了杂交水稻产业链,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

2019年,该公司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共同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继续研发新的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和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试种大获成功,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7吨,而当地水稻原本的产量仅为每公顷2.5吨。截至2022年底,湖南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推广71000公顷。杂交水稻也被印上了马达加斯加面额最大的20000元纸钞,并被列入发展国策。

如今,在中国的支持下,马达加斯加还是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的非洲国家。

为了让更多普通农民能买得起、用得上高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袁氏种业计划在马达加斯加选址建设更大的育种基地。据了解,新基地规划2000公顷,可年产优质种子5000吨。5000吨种子能种植20万公顷,按每公顷增产3吨算,一年能增产60万吨,将弥补马达加斯加粮食缺口。同样,在尼日利亚Jigawa州袁氏种业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区里,40公顷水稻正在被收收割。“平均产量达7吨/公顷,是当地水稻品种的2倍。”袁氏种业副总经理万觉鸣介绍,为大规模推广,还计划建设2万公顷的杂交水稻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条杂交水稻全产业链体系。

“从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始,每届我们都有项目签约。”万觉鸣说,今年该公司不仅有与几内亚在杂交水稻规模化推广项目的签约,还将首届签约的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项目进行了延伸,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发展出羊肉项目,并将在本届中非贸易博览会期间进行签约。

种植杂交水稻,受益的不仅是马达加斯加,更是整个非洲。据省商务厅介绍,目前湖南支持种业企业在非洲16国成功试种杂交水稻,并在11国开展育种、高产示范、规模化种植和技术转让合作,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低镉稻种引领市场!湖南金健种业高规格布局

 

 

人间七月花开半夏,沃野千里稻花飘香。7月12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政府、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主办,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早稻产量形势分析会暨低镉早稻现场观摩会在常德市鼎城区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张毅,常德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振宇、原副市长龚德汉,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昕,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正华,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龙,国家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专家,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湘赣两省岗位专家与试验站长,湖南相关市州和县区农业农村局单位领导,以及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中化现代农业、中储粮湖南分公司、湖南农业集团等企业代表和种子经销商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振宇在致辞上说,常德是湖南乃至全国水稻的主要产地。稻米镉含量超标是困扰湖南粮食产品质量安全及稻米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培育低镉水稻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最经济有效的举措。今天有幸参观了位于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白洋湖村的低镉早稻千亩示范展示片,很感谢中国工程院万建民、胡培松、柏连阳三位院士的辛勤付出,还有国家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以及鼎城区农业农村局和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实施单位的成功合作。

 

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振宇。 

 

周振宇说,低镉品种的成功选育属于开创性、突破性的重大成果,是湖南省解决稻米镉超标问题迫切需求的关键技术,该系列品种的应用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专家们要加大科研力度,培育高产、优质、高抗的低镉水稻新品种;加强产业协同,打造稻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品种推广,全面根除稻米镉污染问题。期待水稻行业著名院士专家以及中粮集团、中化现代农业、益海嘉里、中储粮公司企业代表聚集一堂,围绕低镉水稻发展开展真诚交流,共谋稻米产业新未来。进一步强化产学研更深层次的合作,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效解决湖南乃至全国稻田镉污染难题,提高稻米安全水平和促进湖南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前,与会代表考察了位于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白洋湖村的低镉早稻千亩连片示范,重点展示了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中安早7号、中安2号两个低镉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中早39、湘早籼45为对照品种。该基地土壤全镉含量0.300-0.409mg/kg,pH值5.1-5.8,属于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区。 

 

 

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白洋湖村低镉早稻千亩连片示范基地。 

 

本次示范除实施单位统一供种外,无任何特殊栽培要求,田间管理由70余农户根据各自种植习惯独立完成,能真实地反映当地早稻生产实际情况。 

该示范片通过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的现场评议。评议专家组组长、原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青先国研究员对现场评议结果进行了宣读。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安早7号”“中安2号”这两个品种稻谷低镉特性显著,群体整齐稳定一致,熟期适宜,丰产性好,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解决湖南稻谷镉超标难题。专家们在示范片现场随机抽取3块田实割测产,稻谷平均亩产563.4公斤。示范现场采集的13个送检稻谷样品结果显示,“中安早7号”“中安2号”两个品种均具有显著的低镉特性。常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龚德汉,现场取样、现场快检,“中安早7号” 稻谷的镉含量是每公斤0.059毫克,远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每公斤0.2毫克)。 

 

国家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的现场评议意见。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张毅说,全国有1/5耕地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影响,尽管采取了很多有效预防措施,如阻隔剂、土壤pH值改良、稻米加工技术改进等,但就目前成效来看,低镉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非常幸运的是在以胡培松院士、柏连阳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科研院所以及种子企业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突破,培育了一系列稳定、高效的低镉水稻新品种。2021年开通了低镉水稻品种审定特殊渠道,经过连续三年的试验,已经有9个低镉品种进入长江中下游低镉审定生产试验,9个品种进入了湖南省低镉审定生产试验,即将完成审定,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期待不久将有效解决我国稻米生产镉污染卡脖子问题,进一步提升水稻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以及适应性,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张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昕介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聚力发展优质稻,推进粮食生产稳定、高质量发展。然而,受“镉大米”风波影响,湘米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稻米镉含量超标已成为困扰我省粮食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稻米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既要确保数量安全,又要确保质量安全。近年来,以胡培松院士、柏连阳院士等领衔的育种专家团队,以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金健种业等为代表的研发单位,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在低镉水稻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早、中、晚配套。2022年,在全省34个县市区开展了2万余亩试验示范,镉低积累特性、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今年,一批低镉新品种已进入试验审定程序,有望明年大面积推广应用。观摩会现场也与大家一同在田间现场见证,降镉效果十分明显。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昕。 

 

龚昕建议,水稻育种专家与科企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培育更加高产、优质、高抗的低镉水稻新品种,满足广大种植主体的需求;粮食产业上中下游各节点能够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在种业科技、品种推广、品牌开发、金融服务、订单收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打造稻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综合提升稻米生产效益;农业推广部门、企业、种植主体等单位能够加强联动,切实加快低镉品种推广进度,扩大种植范围,全面根除稻米镉污染问题。 

 

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华说,湖南是产粮大省,常年水稻播种面积6000万亩以上。然而,稻米镉污染已成为湖南粮食安全生产及种业发展最大“卡脖子”问题。作为湖南省属唯一一家大型综合性农业国企,湖南农业集团始终心系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立足粮油肉收储加工主业,全力打造绿色粮食产业链“链主”企业和种业“卡脖子”原创技术策源地,近年来依托胡培松院士工作站、金健种业公司,以及其他科研平台,在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低镉品种培育、稻米质量监控、稻米品牌打造、稻米产业全产业链开发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在低镉水稻研发方面,创制低镉种质资源100余份,“安1S”“华安2S”“洁S”等3个低镉两系不育系通过省级鉴定;先后培育低镉水稻新品种50余个,已实现早中晚全熟期配套;根据2022年国家低镉区试验报告,预计2024年金健种业与中国水稻所联合选育的7个低镉品种将通过国家审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在会上做了《水稻种业发展与分子育种》的专题报告,向参会者分享了自己对中国种业发展的理解,介绍了种业科技前沿技术与研究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龙说,当前湖南水稻部分地区出现的镉超标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制约稻米产业发展,省内水稻研究专家团队在柏连阳院士带领下,努力攻关水稻镉超标难题。金健种业与中国水稻所强强合作,采取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低镉早稻新品种“中安早7号”“中安2号”,连续3年在全省多点试验示范,单产均超过500公斤,稻谷镉含量始终低于国家标准。 

 

 

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龙。 

 

王建龙在会上做了《低镉水稻新品种研究进展》专题报告,阐述低镉水稻品种技术基础“lcd1”的创制与作用机理,分别介绍低镉早稻品种中安早7号、中安2号、中安早35和低镉中稻品种清莲丝占、安优2号以及低镉晚稻品种清莲丝苗、安两优2号,高档优质晚稻清莲香占、华两优M5、后续低镉杂交稻新品种“镜两优”“旗两优”“洁两优”“威两优”等,并对当前低镉水稻的审定进展和推广思路与参会代表们进行了分享。 

 

会上,为进一步加快低镉水稻品种推广进度,湖南金健种业与中化现代农业、益海嘉里、湖南农业集团分别进行了低镉水稻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双方将围绕低镉水稻品种推广、稻米品牌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现场。 

 

签约代表、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MAP与数字农业粮作事业部总经理秦李龙表示,MAP强大的服务能力和湖南金健种业优良的低镉稻品种相结合,将迅速在低镉稻领域开创新的局面,也为MAP水稻业务种植安全产品提供新保障,收获从田间到舌尖的信任。 

 

 

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MAP与数字农业粮作事业部总经理秦李龙。 

 

 

 

 

 

 

 

作者 揭育聪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