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垂直风道机箱是风冷王道(垂直风道机箱缺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垂直风道机箱是风冷王道,以及垂直风道机箱缺点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电脑风冷散热推荐,超频三东海风冷散热了解一下?

电脑攒机,散热器的选择,应该是很多玩家最不容易上心的一个配件。盒装处理器自带的、买大件赠送的、随便凑合的比比皆是,当然也有很多玩家为了追求颜值或者更好的散热性能而选择分体水冷。不过今儿小子要说的,是一款售价不到200块,但是号称轻松镇压9900K的风冷散热器–超频三 东海风云GI-R66U,单塔镀镍6热管,标称可以压制240W TDP的CPU,究竟实力如何,咱们接着往下瞧。

【产品开箱】

很遗憾,遇到暴力快递,散热器外包装有一定破损。GI-R66U的包装盒一览,其中外包装的背面是多语言的产品介绍,顶部是一些参数的介绍。

打开外包装,看下本体。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一个散热器、一个风扇、一盒包装扣具。

散热器包装:LED风扇、热管散热器、金属弹性夹、螺丝螺母、扳手、散热硅脂等等。扣具可支持Intel LGA 2066、115X、1366、775和AMD AM4、AM3等平台,不支持TR4平台,预留的风扇扣具最大支持扩展至双风扇。

经过黑化处理的顶盖,质感非常不错,至少看上去就硬朗不少。

散热器尺寸为:133mm长x85mm宽x160mm高,鳍片宽度为60mm,在有限的空间内,超频三塞下了六根热管。

鳍片采用超频三扣FIN工艺,让散热片保持相等间距,增强散热片的牢固程度。同时也让散热更均匀,也会更加美观。

底座的工艺为回流焊镜面镀镍纯铜,45*45mm的大面积回流,使导热时效更快,散热性能更好。

底座的花纹像树木年轮,估计花纹的底座相对来说导热效率会更高,热管表面也经过了镀镍处理,颜值更高也更抗氧化。

标配的12CM风扇背面,智能调速,叶片有导流槽设计,有效提升风量,风扇前后均有减震垫,风扇供电线为4Pin,同时支持PWM调速,单色不支持RGB调节。

风扇需要拉伸才能勾住12CM风扇孔位,风扇扣具扣到鳍片的相应位置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正确步骤要先固定好散热器本体,再安装风扇。

【平台介绍】

既然是要测测散热器的效果,平台肯定少不了。

平台配置:Intel i9-9900K 处理器,华硕ROG M11H主板,影驰RTX2070super HOF显卡,星曜DDR4-3600 8G*2 内存,HOF PRO 1T M.2固态硬盘,安钛克冰钻P120机箱,骨伽750金牌全模组电源,TTRGB 风扇*4…

既然是要测试散热器性能,那么一个适合它发挥的平台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散热器的外观/灯效,所以选择了安钛克P冰钻P120机箱这个RGB硬件展示柜,两面侧透钢化玻璃设计,最大支持双360水冷排。机箱自带显卡支架,可以有效支撑起RTX系列大显卡,同时3个垂直PCI-E插槽的设计,也给了显卡展示更多的选择。P120机箱的内部空间也非常富余,最大可兼容E-ATX主板,这也让配件安装也更加方便。机箱正面钢化玻璃支持180°侧开,也方便拆装配件。直接亮机,看看今儿的主角。

【开始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26℃左右。 CPU默频的条件下,待机温度为34℃。

CPU锁4.5G,烤机温度最高84℃。

CPU锁4.6G,烤机温度最高88℃。

CPU锁4.7G,烤机温度最高93℃。

当上到4.8G的时候,撞了温度墙,所以就不折腾了,对于一个风冷,而且是200元以下的风冷,扛得住4.7G的9900k已经很满意了。

【测试小结】

1,平常折腾多了一体水冷散热器,突然回到风冷,感觉还是风冷折腾起来方便,颜值也不差。189元的售价,配合非常不错的散热效果,对于预算有限或者担心一体水漏液风险大的玩家可以放心购买。

2,在网上看了不少这款散热器的测评,才发现以前这款散热器在AMD平台居然是垂直风道,表示真心有点接受不了,不过我入手的这款,AMD平台扣具也已经修正过了,现在也是正常风道了,如果你想要上AMD平台,也可以放心购买了;

3,金属质感、六热管镀镍、类镜面铜底、金属扣具等都能看到超频三满满的诚意,从99K烤机的效果来讲,对普通玩家来讲肯定是完全够用。但是如果,你动不动就要上个5G,这款散热可能还是略有不足,综合售价考虑,这款风冷散热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毕竟用99k的玩家也并没有那么多,94F、96KF才是主流,降服它们那是没半点问题的;

4,当然,安装过程中也还是感觉到一些不足,扣具螺丝不是很好扣,希望能在易用性上再花点功夫…

国产机箱到底欠缺什么?

 

说真的,DIY发展至今,核心硬件领域几乎每年都会有新产品上线,而人们一直认为“落寞”的机箱市场却也年年不简单,一些个性化机箱产品已经脱离“容器”的原本范畴,它更像一座工艺品一样,摆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起到点缀的作用。

不,我们今天不聊“奢侈品”,而是以“国产机箱”的范畴而下手,聊聊这些高性价比的产品到底和进口货差在哪。

有关机箱的变革,看似一成不变,实则不然;机箱一直在慢慢转变,而我们都讲“活在当下”,机箱的探讨自然也要讲在当下,这个ATX仍然占据主流的时代,我们自然要从ATX的角度进行分析。硬件的发展让已经相当老旧的ATX结构越来越吃力,很多厂商都对原本的ATX做出了改变来应对硬件的提升,这些提升或多或少都让ATX结构更加适合现在的平台。

机箱在功能上如何提升,我们只能说每位玩家的要求都不同,不过还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这些功能在有些机箱上已经实现,有些还需要玩家们自己购买一些附件实现。看看近几年的国产机电市场,无论是外观、用料以及架构都有着突破性的提升,那么相同或近似价格为何玩家们仍然选择台系等进口货?疑惑很多问题也很多,如果有想法还请在文章下方给我们留言。

“冗余功能”已然跟不上时代

“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前面已经说到过ATX已经被各种提升,开发出了很多本就没有的功能,有些功能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却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拿一个没用的功能去让消费者买单,不得不说是很不明智。

时代的变迁 新旧交替的架构时代 硬盘架等冗余设计仍然存在

其实硬盘架这个东西算是ATX留下来的一个传统。以前我们往往需要几台光驱,因为拿刻录机读盘会导致整个刻录机过早报废。不过近年来,整个领域已经越来越少看见光驱这个设备。有关于光驱位和这些多余硬盘笼,我们是不是应该减少它的个数,一来为了美观,二来也可以为其他功能提供位置。

现在 这个水冷孔到底还用不用“标配”?

这些“冗余功能”究竟应不应保留?我想更多的DIY玩家们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些设计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消费者们也不想因为这些无用的设计而去买账。工厂的老模具多久没有更新?各大厂的产品负责人多久没有了解市场?我想类似问题都需要解决解决再解决,产品能够更加完善的同时,一些无用设计的剥离又能够降低产品本身的售价,何乐而不为呢?

“低价高配”的幌子还要骗多久

“低价高配”,没错。这是国内商人们惯用的伎俩,每个领域都一样。你进口货有0.7mm镀锌钢板,我们也有,殊不知这是加上漆面的厚度,实际板材厚度只有0.5mm;你能支持背部走线,我们也有,但又有多少国货的背部空间练个手指头都捅不进去,线还怎么走?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低价高配”的幌子又骗了多少人!

进口与国产的差距 都支持背线 但这空间相差甚远

背部走线充分利用了机箱另一侧的空间,解决了正面走线困难的问题。与下至电源相同,背线方式甚至只需要在特定位置开孔开槽即可,成本不会高太多,但是收益却是很大;可有些国产机箱的设计简直是遭骂。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明明开了240mm的孔位却不能兼容相同尺寸的水冷排;都用了全铝的用料却又不是阳极铝,在此就不多说了。

并不是每一个风扇孔都能支持同尺寸冷排

原本这些设计都是要引入国内改进甚至普及的,但最后却被国产厂商给玩坏了,这些优秀的设计都非常的人性化,这一点无需置疑,很多的消费者们也都看中某一点优秀设计从而选择这一款产品,这些优质的设计也理应延续下去,国产厂商“浅尝辄止”的设计理念终究还是让很多DIY玩家们心寒,甚至痛恨。

“不思进取”的内部架构何时改善

文章说到了这,我们该那机箱的架构说事儿了,而谈到机箱架构的演变,不得不先从38度机箱开始,为满足当时CPU发热的需求,INTER提出了38度机箱的概念,在当时那环境中CPU的热量最高,这一标准可以说是为CPU量身打造的,所谓38℃机箱就是指可以将CPU散热器上方2cm处温度控制在38℃的机箱。

有多少市售机箱还用着老旧的架构 仅仅是因为便宜?

从当年提出的“倒置38度架构”,再到乌鸦系列机箱的“垂直风道”,直至近几年一直高热的“卧式”以及“ATX-II”架构,新架构给了消费者们更多的选择性,每个内部架构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然而这样的巨变也是根据“散热”二字而衍生,那么同为消费者,我们还是希望国内市场在今后能够出现更多新奇架构的机箱产品,不增添成本的情况下运用到更新潮且实用的技术,或许是DIYer更多所追寻的。

“附加功能”还需再用心

最后一点,我们想说说机箱的附带功能,也就是机箱的一些附件。而说到机箱的附件,往往我们的印象都是一袋各种各样的螺丝。即使是现在,有些国产机箱机箱仍然是这样,附件的缺陷让机箱仿佛成为一个半完全体;提升机箱的附件,会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机箱I/O区域的功能越来越多 但如果有 就请认真做!

不知消费者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很多的国产机箱I/O功能区的配置不仅仅有标配的USB2.0和3.0以及开机、重启和音频接口,还用户标配了风扇调速器、读卡器、灯光调节器等更多的配置。

当然,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旦有这些配置,厂商们就请认证做。风扇调速器线材短路、读卡器烧毁SD卡等情况也频频出现在国内的DIY市场。这类问题在国内产品中比较普遍,当然进口产品也不是没有,不要“好事”变“坏事”,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国产将死还是欣欣向荣?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花小钱办大事这似乎在哪个领域都不太行。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机箱则会有成套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增值套件来达到一些预想中的功能,我们也可以暂且叫它“智能化”机箱时代;静观时下的DIY市场,有多少国产机箱产品的成本不足售价的50%,又有多少劣质产品扰乱着整个市场,国产将死也不过是这些烂货,欣欣向荣只能留给那些凭良心挣钱的大厂。

全世界钢铁产量最高的中国 一个机箱却“做不好”

时代在发展,机箱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一直贴合于时代。现在机箱看似五花八门,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国产机箱产品的本质与几年前没什么提升。中国有全世界最高的钢铁生产量,一个机箱却“做不好”,想想不心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