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屈臣氏肌司研面膜是真的吗,以及屈臣氏肌研水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打折价竟高于原价?屈臣氏再曝虚假促销
1月17日,“屈臣氏因虚假价格诱骗交易被罚”上了热搜。起因为北京屈臣氏个人用品连锁商店有限公司延庆第二分店(下称“屈臣氏延庆第二分店”)因涉嫌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被北京市延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这是继1月13日“主播骂顾客疯狗”事件后,屈臣氏近期又一“翻车”事件。
屡屡“翻车”的直播与促销行为的背后,是屈臣氏遮掩不住的业绩焦虑。
“销售压力太大了,我春节后就辞职。”1月17日,宋岚(化名)对记者说道。2021年下半年至今,宋岚在苏北地区一家屈臣氏担任第三方品牌导购,“我所在的门店,第三方销售前三个月无责底薪为2000元左右,三个月后更少,收入的主要构成就是销售提成。”
“收入全靠卖力推销,我干不来。”宋岚表示。
事实上,屈臣氏短短一周内接连“翻车”,也都是促销惹的祸。
连续“翻车”
此次屈臣氏受罚原因为“虚构原价”。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的处罚决定书显示,屈臣氏延庆第二分店的违规行为主要是涉事产品从未以标注的原价成交过,以及宣称的促销活动价格信息等于或高于日常售价。
相关报道显示,屈臣氏延庆第二分店发布的促销商品“雪花秀滋盈肌本护肤礼盒”的原价是890.00元/件,促销价是449.00元/件,但自屈臣氏延庆第二分店从2020年9月30日营业以来至2021年12月3日,上述雪花秀滋盈肌本护肤礼盒从未以标注的原价成交过。
此外,该店销售的肌司研水滋养水盈补水面膜(黑臻版)35ml×10片,原价是99元/件,活动价是59元/件,然而该商品在促销活动前7日内并无成交记录,且在此前曾以55元/件的价格达成交易,低于其标识的活动价格。
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若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示的原价并不存在或者从未有过交易记录,则属于“虚构原价”。
在此次受罚之前,更令消费者愤怒的还有屈臣氏主播骂顾客为“疯狗”一事。
1月11日,屈臣氏在美团平台推出“1分钱抢面膜”优惠活动,但活动结束后,不少消费者表示无法在线下门店提货,而屈臣氏总部给出的解决方法是提议消费者退款。
消费者对这一提议无法接受。1月13日,部分消费者在屈臣氏直播间表达不满,并询问面膜的具体发货时间,被后台工作人员拉黑及屈臣氏主播辱骂“就为了一分钱的东西,像疯狗一样咬人”“踢了你就高兴”。
这显然引起了众怒。黑猫投诉投诉显示,截至1月18日,关于此事的集体投诉已超1600条。
舆论持续发酵,屈臣氏在1月14日晚间紧急道歉。就上述无法提货情况,屈臣氏表示将采取补货形式,继续履行上述订单,同时称上述主播属于第三方合作机构,以后会加强与第三方合作人员的培训与监管。
超负荷的KPI
惹来这两次争议的,都是屈臣氏的促销手段。
近年来,为拉动门店销量,屈臣氏相当卖力:门店装潢潮流化升级、增加会员美妆与肤质测试服务、请蔡徐坤当代言人、启用虚拟偶像代言人、大力发展电子商城以及1小时闪电送货等。
门店一线员工也十分“努力”。在网络上,屈臣氏经常被消费者诟病的便是门店员工的贴身卖力推销。
“公司每天有销售任务,对客单率,自有品牌销售量,会员卡开卡数量、甚至小程序结账金额都有要求。”宋岚向记者表示,屈臣氏对门店员工有不少的业绩要求。
而宋岚甚至连屈臣氏正式员工都算不上。她是入驻屈臣氏品牌外聘的第三方导购,不属于屈臣氏公司内部编制,收入以自己负责的品牌销量提成为主,但平时也会参与屈臣氏门店日常工作,在消费者看来,和门店员工无异。
“第三方品牌导购底薪都很低。”宋岚表示,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努力推销,根本保障不了收入。
宋岚告诉记者,屈臣氏店员虽然工资、待遇更有保证,但KPI压力比第三方导购更大。“熬得出头的,都是狠人。”宋岚表示。
采访中,数名屈臣氏门店员工向记者印证了宋岚的说法。
尽管做出了种种尝试、设置了各项业绩指标,但屈臣氏近年来的业绩不容乐观。
2016—2021年,屈臣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持续增加。2021年半年报显示,目前,屈臣氏中国门店总数已达4134间。
但在持续扩大门店规模的同时,公司销售额却未能有效增长。梳理2016—2020年半年报,屈臣氏中国门店的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8.5%、-6.2%、-1.4%、5.4%与-27.4%。
直到2021年半年报,这一数字才回升至20.7%。但这是基于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而实现,实为“触底反弹”。
龙头光环渐弱
屈臣氏曾经是初代美妆销售龙头,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屈臣氏“老大哥”地位不保。
新型美妆集合店成为屈臣氏的一大竞争对手。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B+油罐、HARMAY话梅、东点西点、WOW COLOUR、ONLY WRITE独写等新型美妆集合店都获得了资本支持。其中,诗与万花镜、KNOWIN潮流实验室、HAYDON黑洞、THE COLORIST调色师均获得上亿元融资。
新型美妆集合店聚合了大量中低价位的国内外潮流美妆品牌,且门店空间大,装潢时尚颜值高,适合消费者“打卡”拍照。
与屈臣氏形成更鲜明对比的是,新型美妆集合店注重提供试色体验却不设置贴身导购,主张自由购物给足消费者选择采购的空间。同时,新型美妆集合店还会售卖名牌护肤品小样,为负担不起正装护肤品的消费者提供“平价高配”选择。
据《中国美妆集合店行业报告》数据,73.5%的消费者前往新型美妆集合店购物是因为可以买到传统美妆集合店没有的品牌和产品,66.3%和49.5%的消费者会为了现场试用和购买小样而前往新型美妆集合店消费。
与此同时,屈臣氏所经销的品牌也纷纷在电商平台上开设自营店铺,甚至提供更为优惠的价格,消费者走进屈臣氏线下店铺的理由愈发减少。
独家 _ 专访车大益:美迪惠尔的中国决心
立足中国,剑指全球。
文|晓晓
“今年是美迪惠尔成立10周年,虽然过去在中国市场存在价格混乱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下半年将继续加强中国法人的力量,加大市场规范力度,希望明年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面貌。”10月16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探访美迪惠尔韩国总部,美迪惠尔品牌创始人、L&P董事长权五燮一语点破了中国市场对韩妆的普遍顾虑。
作为韩国头部面膜品牌,美迪惠尔年销售额达20亿元,中国市场占比55%。自2015年设立中国法人玲肤(上海)化妆品有限公司以来,美迪惠尔的品牌化、本地化战略从未止步。
年销售额20亿元,累计卖出面膜16亿片
据介绍,美迪惠尔成立于2009年,位居韩国美妆品牌top10,面膜品牌前三,目前,在韩国最大化妆品集合店Olive young的面膜品类销售中排名第一,有着“国民面膜”的称号。
“美迪惠尔能有今天的成绩,中国市场功不可没。”L&P集团社长车大益在接受青眼独家专访时称。截至目前,美迪惠尔年销售额达20亿元,累计销售面膜16亿片,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
2012年,美迪惠尔成为韩国首个入驻乐天免税店的面膜品牌。因其良好的产品口碑,随后通过代购渠道在中国走红。2015年美迪惠尔正式设立中国法人,2017年在中国实现了本土化生产。2019年其中国代理商累计增至99个,网点遍布18000家,包括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考拉等跨境电商以及屈臣氏、商超、CS渠道。
尽管如此,近两年韩妆整体在中国呈明显的下滑趋势,美迪惠尔也未能幸免。除了政治等客观原因,车大益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本土化妆品品质的显著提升,挤占了一部分韩妆的市场份额;另一大原因是,跨国沟通信息不对称,导致韩国总部对中国市场的误判,而错失了一些发展机会。典型如对价格、水货等管理不到位,让中国代理商失去信心。
▍L&P集团社长车大益(中)、青眼创始人蔡朝阳(左)、本文作者(右)
先成为中国第一,才能成为全球第一
事实上,过去几年为了更好地进行产品流通,美迪惠尔通过加强中国法人力量,统一经销商授权;在中国设立Smart代理商体系加强渠道秩序;通过创新研发出印有品牌LOGO的膜布来管控假货等问题。接下来,美迪惠尔还将加强与中国代理商、渠道之间的合作,推出渠道定制款产品,来满足不同渠道的需求。
在韩国首尔,明洞是最为繁华的步行街之一,十步一家化妆品店,竞争异常激烈。美迪惠尔的两家门店就开设在这里。据韩国化妆品行业媒体富体美丽介绍,在韩国市场第一梯队的面膜品牌有美迪惠尔、捷俊(JAYJUN)、肌司研(JM),第二梯队的有CNP、蒂佳婷(Dr.Jart+)、SNP。
▍美迪惠尔明洞旗舰店
这些头部面膜品牌,几乎在2015年前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火爆一时。但由于市场差异,它们在中国市场的乱价、水货等渠道管控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与代理商、渠道之间的信任危机。而美迪惠尔是这些品牌中最早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品牌化运作的,以建立健康完善的经销体系,打造品牌价值。
据车大益介绍,未来,美迪惠尔将以打造品牌价值为战略导向,而不是价格的竞争。一方面加强品牌的营销投入,例如今年9月其签约了中国首个形象代言人侯明昊,同时在韩国签约了当红人气偶像防弹少年团。另一方面,加强产品研发创新。据了解,美迪惠尔在2017年建立了R&D研发中心,每年至少推出20多个创新产品,目前累计创新产品300多个。
“韩妆的特点就是快。”车大益称,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挑战,接下来将加强与本地客户的合作,推出渠道定制产品。同时加强本地创新,例如前段时间洞察到泡泡面膜在中国市场火爆,美迪惠尔便快速响应,推出了功效性更强的同款产品。在车大益看来,先成为中国第一,才能成为世界第一。
首个进行全球化战略的面膜品牌
目前,美迪惠尔已出口至中国、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全球3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市场占比55%,本土市场占比20%,其余是国际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一的面膜品牌是美迪惠尔的最大愿景。
因此,除了最重要的中国市场之外,美迪惠尔一直在加强其他海外市场的拓展。2017年其成立了日本分公司,从日本最大的电商平台开始进入了4300家卖场;2018年11月在纽约设立美国法人,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正式进军美国大型流通渠道。
除了构建全球化的市场经销体系,美迪惠尔母公司L&P也正在通过推出更多子品牌,打造多品牌多品类的集团化公司。诚然,作为知名面膜品牌,美迪惠尔早于2017年开拓了护肤产品线,但车大益也坦诚“做得并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在消费者的认知里,美迪惠尔的面膜属性太过强大。也正基于这种考虑,以更多子品牌的策略拓展更多品类,成为L&P的目前的主要战略。
▍L&P旗下彩妆品牌美刻绘儿
近两年间,L&P集团陆续推出了贴近生活方式的化妆品品牌T.P.O;以养肤为理念的品牌LABOCARE;结合西方美的品牌Mediental以及自然主义品牌Meience等。值得一提的是,于2018年推出的彩妆品牌美刻绘儿(Makeheal)也即将在中国市场进行全面推广,该品牌创新点在于在彩妆中融入了医学美容的概念,目前已在天猫国际开设了品牌旗舰店,明年将从屈臣氏开始正式以一般贸易的形式进入中国。
(注:本文发自韩国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