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触摸屏笔记本推荐(触摸屏笔记本怎么关闭触摸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触摸屏笔记本推荐,以及触摸屏笔记本怎么关闭触摸屏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好饭不怕晚 英特尔八代酷睿荣耀MagicBook触屏版体验

 

说实话,在接触MagicBook之前我对荣耀知之甚少。印象中就是一个跟华为有关的手机品牌,但二者之间具体什么关系并没有深入了解过。4月份荣耀MagicBook首次开卖时,因为身边不少朋友第一时间买到了机器,才突然发现,这家互联网手机品牌做的第一款笔记本电脑,竟然是如此的物美价廉。

昨天,荣耀发布了MagicBook触屏版,依旧搭载英特尔第八代酷睿处理器。至此,该系列产品得到更进一步完善。

流畅触控的实现,除了触控技术本身在进化,以及操作系统、操控设备的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底层硬件的支持。没有高性能硬件支持,电脑就会变得卡顿,触控操作自然也不会流畅。

·八代酷睿+PCIe SSD带来流畅体验

现阶段选购笔记本电脑,八代酷睿配一块靠谱的固态硬盘是保证系统流畅运行的王道。前者提供过硬的计算能力,能够在应对高负载应用时提供足够的性能支持;后者则是系统、软件流畅运行的基础,同时稳定可靠的固态硬盘也是数据存储的保障。

荣耀MagicBook触屏版以性能可靠的英特尔第八代酷睿i5 8250U为基础打造,这颗处理器采用四核八线程设计,主频1.6GHz,睿频3.4GHz,三级缓存6MB,性能相比上一代同级的酷睿i5 7200U提升不少,而且多了两个核心之后,在多线程任务的执行效率上也提升一大截,配合256GB PCIe SSD使系统和软件运行更流畅。

英特尔酷睿i5 8250U处理器R15跑分

我买笔记本电脑主要为了出差办公用,这也是看好MagicBook触屏版的原因。有时候出差会忘带鼠标,如果有触屏的话不带鼠标的影响就会降至最小。另外既然只是出差用,那么我在选择笔记本电脑时就不需要一定上i7,而且第八代酷睿i5升级四核心之后,运行常用的PS、FireWorks、PPT等办公软件没有任何卡顿。

·触屏版MagicBook体验出众

可以看到,荣耀MagicBook产品线在不疾不徐的扩张过程中,一步步夯实了自身根基,稳扎稳打之下将产品欠缺的部分一点点完善起来,MagicBook触屏版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何这么说?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荣耀MagicBook触控屏的参数特性。

荣耀MagicBook触屏版依旧使用14英寸IPS高清显示屏,微边框设计保留,屏占比81%。过滤蓝光,预防视疲劳等人性化功能无一缺席。

在此基础之上,MagicBook配备了10点全贴合触控屏,增加了操控途径。可能有不少人跟我一样,认为笔记本配备触控屏绝对是画蛇添足。不过在我使用过MagicBook触屏版之后发现,这种想法有一些偏激。诚然,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操作依旧不如平板电脑和手机,而且鼠标+键盘就可以完成全部操控,但有时候鼠标键盘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切换成触控操作会有更为舒适和方便的感觉。

10点触控全贴合屏幕

比如当你完成一些需要输入或精细化操作的工作之后,在浏览电商网站、内容网站的时候,就可以抛开鼠标键盘完全通过触控来进行操作,让手腕得到有效的放松。

此外,触控还可以作为鼠标和键盘的辅助操作方式来使用,触控+鼠标、触控+键盘的方式在不少情况下其实效率更高。因此对触控笔记本有偏见的用户,不妨静下心来仔细体验一下触控在笔记本上的应用,可能就会和我一样发现新的天地。

其实以往笔记本上的触控屏不好用,多半是因为Windows系统的原因,毕竟Windows不像安卓或iOS是专为触控设备设计的操作系统。但是在升级到Windows 10系统之后,如今笔记本电脑的触控精确度以及便利性已经有了极大提升,触控精确性和流畅性已经不成问题。而荣耀MagicBook触屏版还支持4096级压感触控笔,不论是点选勾画,还是快速书写都没有任何问题。

·荣耀MagicBook产品布局稳准狠

回顾这三个多月以来荣耀的脚步可以发现,作为一家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虽是初登PC行业,但却显现出了极为老到的一面,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以低价格快速赢得开门红。与一般品牌不同,荣耀本身其实并不需要去针对品牌传播力和认知度来煞费苦心做文章,只需要告诉用户“荣耀也做笔记本了”这个信息即可,而合理的定价策略就是最好的敲门砖。荣耀MagicBook首发18小时售卖9000台,起步价4999元的机器首发再让利200块,加之产品本身设计过硬,通过电商活动以及媒体传播,非常迅速的让用户了解到三个信息:荣耀做笔记本了;荣耀笔记本外观、配置还不错;荣耀笔记本性价比高。

其二,控制节奏,合理规划产品线布局。这虽然可能与试水、与产能有关,但不得不说的是荣耀MagicBook在推进产品线布局过程中,整体的节奏把控非常稳。高性价比英特尔第八代酷睿平台产品打响第一枪,之后结合电商活动延续这一势头,直至昨日推出触屏版产品,荣耀对MagicBook系列的布局思路非常清晰,且节奏紧凑,同时抓住了不同预算、不同需求的用户。

荣耀MagicBook触控板不仅采用性能强劲的英特尔第八代酷睿处理器打造出流畅的系统环境,同时还搭载了独立显卡以满足对游戏有一定需求的用户。

·满血版MX150让表现更全能

满血版MX150详情

Fire Strike模式测试数据

满血版MX 150是荣耀MagicBook系列的标配,这也是我比较在意的一点。稍微懂显卡的朋友都知道,MX 150显卡根据不同功耗有不同性能表现,MagicBook触屏版配置了25W功耗满血版MX 150。我平常用笔记本玩游戏基本就是Steam上的一些独立游戏和LOL这样的网游,对显卡性能要求都不高,满血版MX 150足够了。

·智慧互联提升便利性

虽然我不是荣耀手机的用户,但是MagicBook系列有一个功能还是比较独特的,就是Magic-Link智慧互联功能。就是通过电脑管家进行设置之后,在荣耀MagicBook与荣耀手机靠近时二者会自动连接,一键传输上千张照片仅需要3分钟。而且这个功能支持无网络状态下的照片传输,比微信、QQ传输适用于更多场景。

·结语

其实触屏之于笔记本电脑的意义不在于完全取代鼠标和键盘的作用,而是作为辅助键盘和鼠标的功能来使用,这样就会发现笔记本上的触控屏并非鸡肋,而是提升体验、提升效率、以及救急的重要途径。

此外,英特尔第八代酷睿处理器也是系统、软件流畅运行,以及触控屏流畅体验的根基。通过制程工艺升级、以及增加核心数量,第八代酷睿在保持原有功耗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性能上的大幅度提升。使用荣耀MagicBook触屏版这些天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顺畅。

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特性之外,荣耀MagicBook触屏版给我留下的其它印象也非常深刻。包括散热体验、包括音频效果等等。总体来说,MagicBook系列给我的感觉并不像是一个第一次做笔记本产品的厂商推出的产品,能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完善产品线,可以说荣耀已经很好的迈出了第一步。

 

唯一不同就是处处不同 ROG幻14首测

“唯一的不同,是处处不同”,我引用苹果宣传iPhone 6s时的广告语,因为我觉得这句话形容ROG幻14更贴切。自从ROG幻14于CES2020上公布之后,很多朋友都惦记着这款出色的产品,如今这款产品终于来了。

我手上这款ROG幻14的硬件规格为:锐龙9 4900HS、GeForce RTX 2060搭载Max-Q设计、16GB DDR4-3200MHz(8GB×2双通道)、1TB PCIe 3.0×4 SSD(英特尔660P)、14英寸2K IPS屏幕(支持AdaptiveSync,PANTONE专业色彩认证)、AniMe Matrix光显矩阵屏、76Wh电池、重1.7kg、厚19.9mm。

ROG幻14

ROG幻14独特之处在于,将锐龙9+RTX塞进厚度不超20mm、屏幕尺寸只有14英寸的机身中,这正是ROG幻14令人疯狂的原因,也让ROG幻14所能发挥的舞台要比传统大屏性能级产品大很多。需要说明的是,ROG幻14并非一款游戏本,它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能本,便携、强悍性能、个性十足。

将锐龙9+RTX塞进14英寸机身

此外ROG幻14还有无光显矩阵屏版本,也就是A面没有LED灯。其采用锐龙7 4800HS+RTX 2060 Max-Q/GTX 1660Ti Max-Q,机身更轻更薄(1.6kg、17.9mm,光显矩阵屏版本为1.7kg、19.9mm),有经典黑和经典白两种配色,也就是配置稍低的版本,售价也更亲民。没有光显矩阵屏之后,ROG幻14更加中性一些,相比而言更为沉稳,适合商务及创作环境。

奥创控制中心

提前说明一点,除续航测试外,以下所有测试均在增强模式下进行,该模式可在奥创控制中心打开。

01AniMe Matrix光显矩阵屏

我们先把核心硬件放一放。一款产品的个性基本从产品定型之后就不会有变化,ROG幻14不是这样。如何让ROG幻14变得更为独特,最大的限制可能是我们的想象力,因为ROG幻14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个性和创造力的舞台——光显矩阵屏。

光显矩阵屏

这是一块非常特殊的“屏幕”。ROG幻14整个A面是ROG家族比较经典的斜二分之一设计,其中右上部暗藏玄机。整个右上部有6536个精确穿孔,穿孔下方则是1215个白色miniLED,其可提供256级亮度控制,通过控制这些白色miniLED,则可以让整个右上部成为一块有着8-bit像素风格的屏幕。

ROG幻14提供了足够自由的定制空间。除了内置多个动画效果,比如会闪的ROG“大眼睛”,用户还可以上传自制图片、GIF动图、自定义文字(双排)。这时候就是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了,你可以让A面显示“弹幕护体”、“广告位招租”这种比较搞笑的文字,或者胆子再大一点,用来表白也比较有创意。

可自定义文字

可自定义文字

显示时间

此外ROG幻14还提供了显示时间、邮件、随音乐跳动等显示效果,并且能够微调显示位置、大小等,功能性方面还是比较丰富的。说实话我拿到这款产品的时候,单纯这项功能我玩了一下午,非常欢乐。

显示时间

随音乐跳动

在“前无古人”的情况下,ROG幻14的光显矩阵屏所提供的体验相当完整,难能可贵。同时光显矩阵屏所提供的独特个性,在不同用户手中会呈现出不同精彩,这才是光显矩阵屏最大的意义。

02锐龙9 4900HS性能如何

除了光显矩阵屏,备受关注的还有ROG幻14搭载的这颗锐龙9 4900HS。看到锐龙9,大家就知道这颗处理器龙头不小。这是一颗TDP为35W的处理器,基于Zen 2架构,采用台积电7nm FinFET工艺,有着8核心16线程的规格,基准频率3.0GHz,单核最大加速频率4.3GHz,三级缓存8MB,PCI Express版本为PCIe 3.0。支持DDR4-3200MHz和LPDDR4-4266MHz内存,Radeon显卡核心数为8组,频率1750MHz。一台14英寸笔记本内部塞着一颗8核心16线程的高性能处理器,在以往想都不敢想。

锐龙9 4900HS

实测Cinebench R15测试,多核得分1818cb、单核得分187cb;Cinebench R20测试,多核得分4159pts、单核得分483pts。从结果来看,锐龙9 4900HS的成绩与华硕天选的锐龙7 4800H差不多(综合Cinebench、3DMark等成绩,ROG幻14的锐龙9 4900HS强于华硕天选的锐龙7 4800H),与i7-10875H(8核16线程)相比,多核成绩领先,单核成绩落后,英特尔压力山大。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单纯从理论成绩来看,锐龙9 4900HS的性能表现已经很惊艳了,但与锐龙7 4800H相比,似乎没啥明显优势,通过压力测试我们能找到原因。我使用AIDA64对CPU进行单烤测试,勾选Stress FPU,10分钟之后,处理器频率稳定在全核3GHz,功耗为35W,核心温度只有75°。可以看出,ROG幻14的CPU性能释放还是偏保守一些。锐龙9 4900HS是一颗TDP为35W的CPU,虽然官方给出的频率规格稍高于锐龙7 4800H,但锐龙7 4800H可调校的空间更大。此外产品定位也决定了ROG幻14并不需要特别强悍的性能释放,毕竟ROG幻14并非一款游戏本,它是全能本,需要考虑能耗比及发热情况,所以性能稍微保守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CPU压力测试

从理论测试成绩来看,凭借8核心16线程的规格,锐龙9 4900HS能够提供相当不错的性能,可以轻松达到官方给出的TDP数值,在14英寸产品中可谓难逢对手。

03GeForce RTX 2060 Max-Q理论性能及双烤测试

关于GeForce RTX 2060 Max-Q,相信很多朋友已经比较熟悉。RTX 2060 Max-Q基于图灵架构,拥有1920个CUDA、6GB GDDR6显存、显存位宽192bit,基础频率975MHz、Boost频率1185MHz,显存频率为1375MHz(11Gbps)。需要注意一点,处理器与显卡直连总线为PCIe 3.0×8,不过对于这个级别的显卡来说并没有影响。

GeForce RTX 2060 Max-Q

3DMark Time Spy模式下,总分6207、显卡分5883;Fire Strike模式下,总分14388、显卡分15379。从理论测试成绩来看,RTX 2060 Max-Q的性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准。

Time Spy模式

Fire Strike模式

接下来是压力更强的双拷测试。ROG幻14采用了双风扇五热管四出风口的散热设计,官方称之为冰川散热架构。其中两个风扇采用绝尘设计,每个风扇有81个扇叶。同时采用209片0.15mm散热鳍片,有效将热管传导过来的热量散发出去。

双拷测试

测试方面,CPU部分采用与单拷测试一致的设置,GPU部分则选择FurMark,设置为1080P、8×MSAA。30分钟之后,锐龙9 4900HS的全核频率稳定在2.88GHz左右,功耗稳定在35W左右,核心温度保持92°;RTX 2060 Max-Q的核心频率保持在1395MHz、显存频率1375MHz、功耗65W、核心温度77°。双拷下,CPU+GPU实现了35W+65W的性能释放,还是很给力的。

手动模式下双烤测试

此外我在手动模式下重复了该项测试,将风扇转速设置为100%,GPU基频和显存频率拉满,此时两个风扇转速达到7000转。同样设置进行烤机,30分钟后,锐龙9 4900HS的全核频率稳定在3.0GHz左右,功耗稳定在35W左右,核心温度保持80°;RTX 2060 Max-Q的核心频率保持在1500MHz、显存频率1426MHz、功耗65W、核心温度70°。手动模式全拉满下,CPU+GPU同样为35W+65W的性能释放,不过相比增强模式,CPU和GPU的核心温度降低很多,而且频率更高,理论性能更强。当然整个过程的风扇噪音也非常大,属于极限测试了。

04何为Max-Q

RROG幻14之所以能将RTX级别独显塞进14英寸机身中,与Max-Q技术有一定关系。Max-Q技术的实质是实现显卡的最佳能耗比,而非追求极致性能。频率与功耗的关系并非一条直线,当频率达到一定数值时,稍微提升一点频率,功耗是猛增的。对于ROG幻14这样的产品而言,能耗比更重要。

05游戏测试

接下来是游戏测试,测试游戏选取了《我的世界》Beta版、《控制》和《绝地求生:大逃杀》,其中《我的世界》Beta版重点查看RTX(实时光线追踪)的效果,《控制》则重点查看RTX以及DLSS2.0的效果。《绝地求生:大逃杀》则体现ROG幻14在面对主流大型网游时的表现。

锐龙9+RTX

作为一台搭载RTX显卡的笔记本,肯定要体验实时光线追踪。实时光线追踪是NVIDIA RTX显卡的一大亮点,如今已有超过30款游戏宣布支持实时光线追踪,此前《我的世界》宣布将支持实时光线追踪,如今beta版终于来了。下面重点看一下实时光线追踪的效果。

从对比可以看出,开启实时光线追踪之后,《我的世界》仿佛成为另一款游戏一样,实际画面相当给力。

开启RTX

关闭RTX

开启RTX

关闭RTX

开启RTX

关闭RTX

DLSS2.0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的原理是渲染较低分辨率的画面,然后通过AI提升画面质量,由Tensor Core实现。从实际体验来看,画质不减的情况下,帧数提升非常可观。开启实时光线追踪之后,游戏帧数下降明显,DLSS2.0则可以提升帧数,其保证了用户体验实时光线追踪时的游戏体验。当然不开启实时光线追踪,DLSS2.0同样可用。

《控制》支持DLSS2.0和实时光线追踪。测试画质为:1080P、关闭垂直同步,画质选择最高。对比在关闭光线追踪的情况下,开/关DLSS2.0对帧数和画面的影响。同时开启光线追踪,大家可以看一下光线追踪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展现效果,我录制了一段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在关闭实时光线追踪下,开启DLSS之后,游戏帧数由45-50帧提升至67-75帧,提升效果相当明显;开启实时光线追踪后,可以看到地板上的倒影、玻璃墙上的人物影子,场景更接近现实,关闭光线追踪之后则看不到。

最后是《绝地求生:大逃杀》,这款网游对于硬件要求较高,能够体现ROG幻14的游戏性能。画质设置为:1080P、不限制帧数、关闭垂直同步、整体图像质量为高。最终得到整体帧率在70-130帧之间,平均帧率90帧。从帧数曲线上能看出,游戏过程中的帧率集中在80-100帧之间,画面流畅度非常不错。

画质设置

帧数曲线

跳伞时的帧数

室外时帧数

室内时帧数

062K屏幕、出色续航

ROG幻14的这块屏幕也是一大亮点,其采用了一块分辨率为2K(QHD)的14英寸IPS屏幕,支持Adaptive Sync技术,这在14英寸产品中非常少见,显示会更加清晰。此外还采用三面窄边框设计,边框宽度只有6.9mm。官方表示,这块屏幕经过了PANTONE专业色彩认证,也就是提前校准了,满足内容创作者需求。需要提前说明一下,我使用Spyder 5 Elite进行测试,不过Spyder 5 Elite测得的色域值会偏低一些,而使用Spyder X Elite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尴尬的是Spyder X Elite还在路上,所以此次使用Spyder 5 Elite测试,色域数值会偏低一些。

2K(QHD)、14英寸IPS屏幕

最终测得色域覆盖96% sRGB、73% AdobeRGB、74% P3、68% NTSC,最高亮度314.5cd/m2,平均ΔE=1.2,最大ΔE=6.53,最小ΔE=0.3。从测试结果来看,这块屏幕的综合素质还是非常不错的,色域、亮度、色准都有不错表现。不过最大ΔE稍微高了一点,可能不太适合对颜色非常苛刻的部分内容创作者。

色域

亮度

色准

此外ROG幻14还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显示模式,通过ROG GAME VISUAL软件可以在默认、赛车、风景、RPG、射击、影院、护眼、鲜艳等模式下切换,满足日常娱乐。

多种模式

续航同样是ROG幻14比较亮眼的一点,一般情况下,同配置游戏本的续航能力非常差,而ROG幻14的续航表现却出乎意料的好。ROG幻14内置了76Wh电池,容量在14英寸产品中偏大,在游戏本产品中偏中等。实测PCMark 10现代办公模式,在屏幕亮度设置为150cd/m2、电源模式为更长的续航、连接Wi-Fi的情况下,续航成绩为6小时。同等设置下游戏本的续航大约只有3-4小时左右,ROG幻14的优势相当明显。当然PCMark 10现代办公模式下6小时的成绩并不算特别突出,但相似规格下能够达到这个成绩的产品,少之又少。

续航测试

07外观设计还有亮点

除去光显矩阵屏,ROG幻14在外观设计方面依旧有亮点。首先机身采用镁铝合金,重1.7kg、厚19.9mm,在性能级产品,ROG幻14实在是太轻便了。星空白和星空黑两种配色配合光显矩阵屏,个性十足、潮流之选。此外A面左下角还有ROG金属铭牌,信仰满满。

A面设计

ROG铭牌

ROG幻14很罕见的用上了小翘跟转轴设计,这也是第一款采用该设计的ROG产品。小翘跟转轴的优势在于,能够让机身与桌面呈现一定倾角,打字的时候手腕更舒服;此外也有利于底部进风,提高散热效率。

小翘跟转轴设计

键盘方面,ROG幻14的键帽偏大微曲,键程为1.5mm,按键偏软,手感出色。上方有四个独立按键,分别为音量-/+、禁用麦克风和开启奥创智控中心。触控板面积一般,表面比较顺滑,触控灵敏,体验也不错。

键盘和触控板

4个独立按键

接口方面,机身左侧分别为电源接口、HDMI、全功能Type-C、3.5mm耳麦;机身右侧接口分别为2×USB3.2 Gen 1和Type-C(USB3.2 Gen 2),接口数量还可以,满足日常使用无压力。而且ROG幻14支持65W Type-C充电器,出差会更方便一些。

左侧接口

右侧接口

顺便说一下硬盘及整机性能测试数据。硬盘方面,ROG幻14采用了1TB PCIe 3.0×4 SSD(英特尔660P),容量足。实测在队列数为8、线程为1时,持续读取为1683MB/s、持续写入为1762MB/s;在队列数为1、线程为1时,4K随机读取为61.8MB/s、4K随机写入为184.11MB/s。成绩一般,属于正常水平,4K随机读写略有优势。

硬盘测试

整机性能方面,使用PCMARK 10 Extended模式进行测试,得到总分6967,其中常用基本功能为9603分、生产力为8287分、数位内容创作为6841分、游戏为11699分。处理器和显卡都有不错表现,应对高强度内容创作和主流游戏绰绰有余。

整机性能测试

08适用人群及总结

我们再回顾一下ROG幻14的特点,光显矩阵屏、14英寸、重1.7kg,厚19.9mm、锐龙9+RTX、2K屏,一句话总结就是:一款史无前例的轻便且性能强大的个性潮本。最直接的适用人群就是潮流人士,比如DJ、极客等用户群体,当然也适合看重轻便和个性的玩家。

此外,配合NVIDIA Studio驱动,ROG幻14还可以应对很多创作内容,比如创意音视频剪辑、三维设计等,毕竟ROG幻14在屏幕素质、续航和存储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如果觉得光显矩阵屏太过于个性,还可以选择无光显矩阵屏版本。

(743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