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同论坛邀请码获得,以及中同论坛 永远的家园 个人资料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突发!65个国家收到“邀请函”,却唯独不邀请中国,中方正式表态
由欧盟主导的欧盟“印太”部长级论坛在瑞典召开,本次论坛共邀请了65个国家,却唯独没有邀请印太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国。欧盟是在孤立中国吗?
欧盟不再掩饰自己的立场
当今全球局势复杂,不仅是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愈发紧张,中美作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关系也逐渐降至冰点。
似乎全球已经逐渐分裂为两大阵营,在中美博弈中,无论站在哪方都或多或少会遭受一些损失。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跟着有大国风范的中国才会获益。
虽然瑞典等一众欧盟国家都曾表示在中美的贸易战中不站边,就连美国也表示不会与中国脱钩。
但不论是之前俄乌冲突中欧盟成员国对俄罗斯进行的制裁,还是这次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二届部长会议中没有邀请中国,都表示欧盟已经软站边在美国的阵营中。
甚至有欧盟高级代表,对为什么2023欧盟印太部长级论坛不邀请中国表态称,这不是排华,可以在没有中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对该地区的问题讨论。
此次论坛讨论的主要是安全、贸易、全球价值链、绿色化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很明显,中国在这方面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像我国已经在数字人民币行业位居世界前列,在绿色转型方面做的也很好。
并且这次会议是一个全球性会议,商议的也是国际大事,不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印太地区”的安全都和中国有关联,在其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这任谁看应该都会邀请中国。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联盟之一,主要是为了促进欧洲发展所成立的。但现在或许已经忘记初心。
欧盟归根结底还是和美国同出一源,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大多数都会选择跟随美国的脚步,只有在欧盟之间出现利益分歧时,才会和美国的步调不一致。
就像之前法国领导人马克龙来访中国,中国和法国空客达成了一项大订单,欧盟曾要求法国放弃订单,但是法国还是坚持和中国合作。
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积极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往来。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证明,都是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的经济互动贸易往来。
欧盟各国也在一带一路等国际项目中获利了不少,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多个欧洲国家公开表示不想和我国在贸易上“脱钩”。
欧盟或许担心的是中国实力太过强盛,超越美国成为新的全球最大经济体?最终现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
欧盟各国或许已经在当前的经济格局中获了不少利,作为既得利益者,为了防止自己的利益受损,选择和美国一起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限制。所以欧盟所站的立场或许还是受美国的影响比较多。
欧盟的对华态度是因为美国的干扰吗
自美苏冷战,苏联解体,美国变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美国却没有肩负起作为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不仅用美元霸权收割全球,更是利用自己在科技领域的顶尖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打压和限制,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美国霸权的日子过得太“舒坦”,自然不会容忍中国的崛起。为了防止中国的科技、经济发展太快,实力太强,美国从2018年开始对中国发起贸易战。
之后更是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阻止中芯国际获取美国阿斯麦公司提供的EUV光刻机,对华为和中兴展开封锁,阻碍华为在5G领域的发展。
美国在开始进行这些打压行为时,还给了一个“影响国家安全”的理由。现在已经不再遮掩,直接亮出目的,就是怕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到他的霸权地位。
美国还在不断向外宣传“中方威胁论”,意图将我国渲染成一个对世界发展造成威胁的国家,这是在抹黑中国。并趁机打压我国企业,插手中国台湾问题。
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遏制我国的发展,美国还拉上其盟友一起,在有关我国核心利益方面指手画脚。一些国家虽然向外表示自己保持中立立场,但还是在美国霸权下选择站队美国。
中方的态度
对于欧盟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我国在之前就已经进行过正式表态。中欧应该坚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加强战略沟通与交流,共同携手共进,要有包容的世界观,对各国的发展道路表示支持和尊重,一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欧盟在跟随美国脚步的过程中,其实利益也遭受过损失。跟随美国对俄罗斯进行的制裁,让欧盟在去年冬天面临天然气紧缺的困境。
失去与我国之间的合作,对于欧盟来说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市场体量在那摆着,贸然与我国脱钩只会拖累自己的经济。
当我们也能从欧盟对华态度中,明显的看出,欧盟或许只是披着所谓公平、公正的外衣,在中美博弈中偏向美国。
在中美博弈上,选择立场的确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无论站在哪个方面都会遭受损失,但是欧盟毕竟也是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应当由自己的独立立场。
或许是西方的固有思维,不愿改变现在的固有世界格局,所以才会和美国一起对中国的发展围追堵截,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
结语:欧盟或许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示好美国,想要在印太地区像美国一样延申自己的地位,但是事情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还真不好说。
归根结底,欧盟的行为还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同美国一样恐惧中国实力的发展。但是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总会有国家站在正义的一方,中国也终将战胜霸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开启中国同阿拉伯世界关系新时代——记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开启中国同阿拉伯世界关系新时代——记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
新华社记者刘华 郝薇薇
转入温和的冬季,沙漠绿洲利雅得迎来期盼已久的喜雨,也迎来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刻。
12月7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飞越高山碧海、大漠长河,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历经10个多小时,当地时间7日下午飞抵阿拉伯半岛。沙特空军战机护航,“沙特之鹰”礼宾护卫机伴飞,机场鸣放21响礼炮,礼宾护卫机在空中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两色彩带……最高礼遇,致敬最尊贵的客人。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哈立德国王机场时,沙特利雅得省省长费萨尔亲王、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中国事务大臣鲁梅延等王室重要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沿途迎风飘扬的中国国旗,道路两侧电子屏上“热烈欢迎习主席访问沙特!”的标语,连日来当地新闻媒体持续的大篇幅报道,无不表达着阿拉伯国家对习近平主席前来与会的热切期盼,对加强中阿合作的强烈愿望。
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外交行动,是党的二十大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又一成功实践。
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规划路径,为中阿关系未来发展擘画蓝图,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信心和动力。习近平主席利雅得之行,树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交往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千年友好的传承: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9日下午4时15分许,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会议中心。峰会背景板前,习近平主席在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右侧站定,同与会的20多位阿盟成员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并肩而立,国际媒体定格下这历史性的瞬间。
会场外,喷泉涌动,绿意盎然,中阿峰会与会各国国旗交相辉映,和平鸽在天空飞翔,划出一道道美丽弧线。
会议中心大范围会谈厅,灯火璀璨,习近平主席同与会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围桌而坐,气氛友好而热烈。
“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讲话,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首次概括提炼出“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
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两大文明位居亚洲大陆两端,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书写下不同文明友好往来、互学互鉴的不朽佳话。
跨越千年,历久弥坚。
1955年,万隆会议开启中阿建交的大门;1971年,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两阿提案”在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包括13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76国投了赞成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中阿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典范……国际关系史上一个个永恒经典瞬间,成为中阿命运与共的生动写照。
“这是一次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开创之旅”,访问前,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宗明义。
同阿拉伯国家集体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同1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同21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过去10年间,中阿各领域合作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成就。
当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加强团结协作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的战略抉择。
“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共同利益”“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安全”“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四大路径,得到与会阿方领导人广泛认同。
在习近平主席推动下,峰会发表三份重磅成果文件——
《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就双方在政治、经贸、投资、金融等18个领域合作作出规划;
《深化面向和平与发展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文件》,涉及双方同意深化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倡导多边主义、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合作、加强中阿合作论坛建设等重要内容。
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共同意愿、共同目标、共同行动。
“中阿峰会的举办,是中阿传统友谊与高度互信达到新高度的明证。”阿盟秘书长阿布·盖特指出。
会谈厅内外,由分别代表中国的红色图案和代表阿拉伯国家的绿色图案构成的峰会会标随处可见:宛如左右对称、微微开启两扇大门,一束亮光从门缝中间透射进来,寓意中阿合作光明未来,令人向往。
复兴梦想的交汇:在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世界杯赛程已经过半,现在是八强,今天晚上就有一场比赛。”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一段轻松的开场白,让会见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世界杯第一次走进阿拉伯世界,习近平主席向东道国卡塔尔道贺:“卡方成功主办世界杯,展示了卡塔尔的能力,为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新鲜、积极能量。”
塔米姆埃米尔感谢习近平主席的祝福,特别提到了世界杯的“中国贡献”:“中国企业承建了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两只大熊猫抵卡为世界杯增添了喜庆气氛。”
利用多边峰会场合,见缝插针举行双边会见,是元首外交一大特色。
这是一份白天连着夜晚的双边活动日程表:
8日下午,会见埃及总统塞西、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科威特王储米沙勒;
9日上午,会见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伊拉克总理苏达尼、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吉布提总统盖莱、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科摩罗总统阿扎利;下午,会见索马里总统马哈茂德、巴林国王哈马德、阿曼内阁副首相法赫德亲王、也门总统领导委员会主席阿里米;晚间,会见黎巴嫩总理米卡提、阿尔及利亚总理阿卜杜拉赫曼。
8日上午是访问沙特的国事活动,在随后近30个小时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接连会见16位前来出席中阿峰会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
“很高兴能够再次见到老朋友塞西总统”“很高兴时隔多年再次同马哈茂德总统见面”“很高兴结识苏达尼总理先生,请转达我对拉希德总统的问候”……会老友、见新朋,在习近平主席下榻酒店,一层双边会见厅的厚重木门开开合合,活动一场接着一场。现场一名工作人员感慨:“中国的习主席真是太忙了!”
为了在两天三夜的访问时间里满足双方一对一会面的愿望,习近平主席在峰会间隙安排了一系列双边会见。
“尊敬的主席阁下,感谢您同我会见,我知道您的日程非常满……”见到习近平主席时,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首先讲的就是“感谢”。
“祝贺中共二十大成功召开,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相信在习近平主席英明领导下,中国将持续发展并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会见中,多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不约而同谈到中共二十大,谈到中国的发展与未来。
以中国之确定性应对世界之不确定性。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所呈现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机遇,所展现的内外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坚定了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战略抉择。
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告诉习近平主席,越来越多的突尼斯青年开始学习中文,因为他们相信中国将在国际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巴林国王哈马德说,巴林年轻人喜爱中国、向往中国,相信中国就是未来。这些不禁让人想起近来公布的国际民调结果:78%的阿拉伯青年认为中国是自己国家的伙伴,中国已成为“最受阿拉伯世界欢迎的国家”。
一些西方政客从大国博弈、“中东权力真空论”的狭隘视角解读中阿的彼此走近。约旦学者萨米尔·艾哈迈德道出了阿拉伯世界的清醒思考:阿拉伯复兴事业应积极借鉴中国发展经验,通过追随中国的复兴之路,实现自身文明的推进。
是发展机遇的共享,更是复兴梦想的交汇。此次中阿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进一步充实完善了中阿务实合作的四梁八柱,得到阿拉伯世界的积极响应和强烈支持。
“中方将同阿方探讨实施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合作援助项目,将30个具备条件的阿国项目纳入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同阿方共建5个现代农业联合实验室,开展50个农业技术合作示范项目,向阿方派遣500名农业技术专家”“在阿国实施5个中医药合作项目”“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阿国参与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一项项重磅倡议、一个个务实举措,切中阿拉伯国家实现国家稳定、发展和转型的迫切需求,展现中阿推进全方位合作、携手实现民族振兴的广阔前景。峰会当天,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用中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写道:“阿拉伯人正再次为进步和复兴而奋斗。”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表示,完全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八大共同行动”,这将全面提升阿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疾驰的轻轨、繁忙的炼厂、蓄能的电站、飞天的卫星……一个个中阿合作项目如珍珠般镶嵌在沙漠绿洲、海洋星空。从构建“1+2+3”合作格局,到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四大行动计划,再到此次中阿峰会提出“八大共同行动”,在习近平主席亲自引领推动下,新时代中阿合作焕发多姿多彩、生机勃发的新貌,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不断迈进。
——这是越来越深入的战略对接。从沙特“2030愿景”到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从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建设到科摩罗“2030新兴国家”战略……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蓝图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倡议同频共振。此访期间,中沙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中方同阿方以及阿盟秘书处、海合会下属机构在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签署和达成多项合作文件。
——这是越来越广阔的合作领域。从农产品进口到疫苗联合生产,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投融资合作,从能源转型到低碳技术,从航空航天到数字经济……一方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致力于探索经济多元化,走出一条经济、民本、绿色的工业化新路,中阿发展理念相通,发展利益相连,发展目标契合,合作大有可为。
同习近平主席会见时,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讲了一句话:“卡方不会对深化卡中合作设限。”这,也是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心声。
两大文明的携手:共建美美与共的地球家园
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连接中阿两大民族的,是情谊与梦想,亦是使命与担当。
百年变局跌宕起伏,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创造了绚烂多彩的古代文明,也曾历经时代变迁的坎坷曲折,作为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世界政治舞台上重要力量,中阿将在世界格局新一轮调整中作出怎样的应对,又将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正义事业作出怎样的贡献?
中沙双边、中海“小多边”、中阿“大多边”,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以“三环峰会”的重大创举向世界传递出加强团结合作的强烈信号,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制度、不同文明相向而行、携手发展的典范。
沙特,中国在中东地区重要战略伙伴。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萨勒曼国王亲自签署《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中沙合作掀开崭新篇章。同习近平主席会见时,萨勒曼国王一席话意味深长:“沙中双方在诸多问题上都拥有重要共识,中方的利益也就是沙方的利益。”
海合会,中东海湾最具活力的地区组织。此次中海峰会决定建立并加强中海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了《中海战略对话2023年至2027年行动计划》。秉持重和平、尚和谐、求真知的“东方智慧”,中海合作天宽地阔。
阿拉伯世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高度密集的地区。首届中阿峰会的召开,具有超越双边和地区范畴的重大国际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充分说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相互包容借鉴、共同发展繁荣。
在世界发展进步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在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前进。从双边交往到多边峰会,3个关键词在中阿领导人讲话发言、会谈会见中反复出现,彰显中阿合作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第一个关键词“坚定支持”,立足维护彼此核心利益。
“中方支持苏丹各方继续通过对话协商平稳推进政治过渡,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苏丹内政”“埃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方在涉港、涉疆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我们坚定地站在中国身后,就像中国坚定站在我们身后一样”……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阿守护公平正义,坚定支持彼此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坚定支持对方根据自身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
利雅得之行期间,习近平再次重申对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正义事业的坚定支持,表示将继续向巴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担当。《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写下这样一段话:“赞赏习近平主席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的‘四点主张’”“赞赏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主持公道正义”。“巴勒斯坦人民对同中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深感自豪。”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说。
第二个关键词“团结协作”,立足加强发展中国家合作。
“中方祝贺埃及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沙姆沙伊赫大会”“感谢中方支持沙特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愿同中方加强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沟通协调”“中方始终站在国际公平正义一方,您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充满人文关怀和先进理念”……从完善全球治理到推动区域合作,从积极参与对方举办的重要会议到全力支持对方提出的重大倡议,中阿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携手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第三个关键词“美美与共”,立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千年历史中,中阿两大文明书写了互通有无、互鉴包容的文明佳话。21世纪的今天,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中阿守正不移,展现出相互欣赏、相互成就的胸襟气度。
此次启程赴利雅得前,习近平主席复信沙特中文学习者代表。信中一句话,深深印刻在沙特年轻人心里:“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最新数据显示,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13个阿拉伯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
推动发掘文化文明力量,夯实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一以贯之。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以首届中阿峰会为新起点,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事业,踏上新程,前途远大。(参与记者:吴中敏、胡冠)
海报设计:潘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