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破釜沉舟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破釜沉舟成语故事,以及破釜沉舟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

 

历史朝代趣事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

本期主要讲述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破釜沉舟与约法三章

破釜沉舟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釜”,饭锅。意思是讲把饭锅打碎了,把渡船凿沉了。比喻不顾一切,一定要取得成功。

该成语最初出自《孙子兵法·九地》,其原文如下:

“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后成语主要形容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这一壮举,主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原文如下: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淘宝破釜沉舟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典故是讲,在楚汉争霸初期,当时的秦朝还未灭亡,秦朝的大将章邯带领四十万大军打败了起义军的头领项梁,随后挥师北上攻赵。

就在赵国危难之际,楚怀王以宋义为正将,以项羽为副将,带领四万大军北上救赵。

此时的赵国王室与大军都被章邯的四十万大军困在巨鹿这个地方。

然而,就在楚军到达距离巨鹿最近的安阳时,正将宋义却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并在此地安营扎寨起来。项羽见赵国危急,多次请求宋义速速起兵救赵,宋义就是不同意。

 

破釜沉舟

 

没过几天,其他各路来救赵的诸侯见楚军驻扎在安阳,便也都纷纷效仿,谁都不愿第一个救赵,也都驻扎在此地,只等坐收渔利。

半月后,项羽见形势越来越危急,便再次请求宋义发兵救赵,但是仍然遭到了主将宋义的拒绝,无奈之下,项羽拔出宝剑就把宋义给斩了。

杀了主将的项羽自己则由副将坐上了主将,随机,他就开始准备发兵救赵一事。

当时章邯的秦军有四十万之众,而项羽的楚军只有四万,考虑到双方力量悬殊,其他诸侯又不愿率先进兵,项羽便先让自己的部下领两万兵马渡河先把对岸的秦兵打败,以坐稳根基。

 

破釜沉舟

 

而后,项羽亲自领着余下的两万士兵,令他们每人只随身携带三日的粮食,然后砸掉饭锅,丢弃一切辎重轻装渡河。

等到士兵都渡过河去了之后,项羽又让士兵把渡船全部凿沉,以表示不胜不归的决心。

在项羽这一系列的举动之后,楚军士气大涨,先是截断了章邯大军运粮的甬道,随后又趁其军乱大败四十万秦军。

而此时正在河对岸的各路诸侯见项羽的楚军一个个这么神勇,随后也都加入到了掩杀秦军的队伍当中。并且,他们惧怕项羽的勇猛,纷纷拥戴他为大军的统帅。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约法三章。泛指事先约定好的事情或者规定好的事情。

该成语最初出自汉朝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其原文如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意思是说,(刘邦)对着父老乡亲约定,制定了三条法令,如果有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约法三章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约法三章。这个成语典故可以直接接上边的“破釜沉舟”。当时项羽被楚怀王派出救赵,因此就发生了破釜沉舟这一战事。

而刘邦则是在同一时刻被楚怀王派去攻打秦都咸阳,因为当时秦军主力在北边的赵地巨鹿,怀王派刘邦攻咸阳,一是因为防守咸阳的大军不多,二是因为这样可以吸引秦军的注意力,减少项羽北上援赵的军事压力。

谁知刘邦这方却轻轻松松的很快就攻进了咸阳城内。

 

约法三章

 

刘邦是一个农民出身,本身就非常贪财好色,攻进了咸阳城后,见咸阳王宫内有非常多的财宝金银以及众多的妃嫔宫女,不由得心花怒放想在王宫里居住下来。

这时,张良与樊哙都劝谏他道:现在项羽大军刚破章邯大军,其兵势也达到四十万,而我们只有十万,大王如果想得天下就不应该这么做。

刘邦见自己手下的文武大将都这么说,便放弃了入住咸阳王宫的想法,随便还军霸上。

 

约法三章

 

为了争取民心与项羽斗争,随后他又召集了关中各地的百姓并对他们说道:秦朝的刑罚太过严苛,大家都深受其害。现在我废除这些刑罚,并只与大家制定三条法令:

凡杀人者要处死。

凡伤人者要抵罪。

凡盗窃者也要判罪。

这三条法令一出,关中的人民都表示拥护刘邦的约法三章。刘邦也因此在关中的人民当中留下了非常仁义的印象。

 

约法三章

 


成语破釜沉舟与约法三章点评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约法三章点评。通过对以上两个成语典故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敌强我弱的时候,一定不要硬拼,应该找方法去战胜他。

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要你坚定必胜的决心,你就能取胜。

一个成功者,必定要有能够克制住自己一些行为的决心。

想要成功,就必需要有更多的人来支持你。

 

破釜沉舟与约法三章点评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成语破釜沉舟与约法三章的故事。

下期为你讲解——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之十面埋伏。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我的上方进行关注,也可以随时与朋友一起分享。


【 相关阅读(点击即可查看↓↓↓)】

 

大战遇险,司令员破釜沉舟,死战到底,反而打败强敌

1946年11月15日,宿北之敌、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和69师企图攻占华野占据的沭阳、新安镇,切断山东和苏北两大根据地的联系。陈毅决心集中一纵、二纵、九纵和7师、8师共24个团,求歼宿北之敌,拟各部隐蔽展开于12月15日夜发起总攻。

12月9日,叶飞率领一纵由鲁南隐蔽南下。15日进至新店子附近,查明无敌踪。随后,他接到华野司令部参谋处电话,说宿迁北犯之敌已向南全线溃退,命令一纵迅速向井儿头、曹家集追击。叶飞立即下令一纵快速追击。

3旅冒着敌机轰炸,急跑猛进20余公里,夜间接近曹家集时,查明曹家集之敌是整11师师部的驻地。9团马上发起进攻,歼敌工兵营、骑兵营大部,俘敌600余人,并继续向曹家集进攻。

整11师遭突然袭击,混乱不堪。

可是,一纵司令员叶飞根据各部反映的情况研究,判定敌人并非撤退,而是调整部署,收缩兵力,这样一纵反而有被敌重兵包围、歼灭的危险。他当机立断,于午夜3时许,下令各旅迅速撤回。

7团是3旅后卫,走到半路上,按到华野司令部陈参谋长的命令:7团从晓店子以北的峰山间隙插入敌之纵深,攻占三台山,切断敌之联系。凌晨4时,7团冒着敌三面火力直插敌之纵深,3营攻占许庄,1营沿着晓店子以东向南攻占三台山高地及其张林、蔡林。2营拿下沈庄、奄庄,并包围了高家洼。经过两次突击,7团歼敌五个排,占领高家洼。至此,7团已楔入敌纵深心脏区,夺取了十几个庄子,占领了一块完成了对敌整11师和69师的战役分割,切断了69师的退路。同时亦完成了对敌预3旅与6旅、41旅的战术分割,于敌以严重威胁。

但是,他们也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受到敌人的三面攻击,处境十分严峻。

17日上午8时,敌整11师118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沿公路向7团三台山、蔡林、龟庄进攻,晓店子之敌预3旅也向三台山和许庄阵地反扑。在敌南北夹击下,7团顽强抵抗,击退敌多次进攻,阵地屹立未动。

下午1时,敌整编11师的118旅,加上18旅一个团,分路向7团的蔡林、奄庄阵地猛攻,经过激烈战斗后,蔡林、奄庄被敌攻占。蔡林、奄庄失守后,7团最后阵地高家洼和沈庄也处于敌直接攻击之下。如果高家洼、沈庄再失守,就有切断一纵的后路并撼动全局的危险。这时,野司陈参谋长来电话,下令要7团撤退。但是,叶飞司令员考虑白天撤退伤亡太大,且撤退后对战役全局将会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照顾大局,他临危不惧地说:“下定拼到底的决心,坚决不撤,抵抗到底。”

为此,他亲自写手令给7团,由警卫员送给团长,团长找不到,便找政治部主任徐放。徐放一看手令,上面写着:

“7团能否坚守阵地,是全局的关键,必须与敌人作殊死战斗,决不能让敌人再占一寸土地,如高家洼、沈庄阵地失守,全体干部要军法从事。”

徐放明白首长下了死守的决心,对送信的警卫员说:“请首长放心。7团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人在阵地在!”

徐放又把叶司令的手令送交在7团的旅参谋长谢仲良,并迅速传告至各营。

谢仲良也下定了决心,当即指定徐放去高家洼,并把特务连两个排加强高家洼;又指定团参谋长周毅去沈庄,调2营7连两个排和8连一个排防守沈庄。

敌118旅占领蔡林、奄庄后,继续以两个团向张林、高家洼发动猛攻。敌18旅进占叶庄、上洞治,也转向高家洼进攻。高家洼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开始了一场恶战。敌人以12架飞机狂轰乱炸,榴弹炮不断急袭,张林、高家洼多处起火。7团坚守高家洼的2营6连和特务连两个排伤亡重大,工事遭敌炸毁,但是战士们还是浴血苦战,连续击敌人5次进攻。

战至15时,6连只剩下四个班,特务连只剩下3人。

这时,叶飞派来了2旅6团团参谋长王详率1营(缺一个连)前来增援高家洼。于是,6团防守大路以东,7团防守大路以西。敌人猛攻张林、高家洼,并以一个营兵力向高家洼和张林两村的间隙楔入,猛攻解放军的沈庄阵地,妄图打通与晓店子的联系。坚守沈庄的7连两个排和8连一个排在没有工事的情况下,利用庄子前面的一堤埂,以火力顽强打退5倍之敌的6次集团冲击。但是,他们自己也伤亡惨重,至16时,7连只剩下11人,8连3排只剩下3人。7连政治指导员菊陶把他们编成—个班,退至沈庄村子扼守。

敌人第7次向庄子发起集团冲击时,菊陶高喊:“共产党员站出来,誓死守住阵地!”大家向攻进的敌人猛扑过去,又把敌人打退了。团参谋长周毅获悉沈庄危急,立即把团直的干部勤杂人员10多人带领到沈庄增援。

敌人的飞机不断轰炸,整11师118旅、18旅增补兵力弹药,发起新的攻击。这时敌69旅一个团也自罗庄出击。正当战斗进入生死存亡之际,叶飞当机立断,毅然决定破釜沉舟,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按预定反击计划提前—小时,于16时10分向敌人反击。他下令1旅率第1团、2团各两个营,自傅家湖向西猛攻敌右翼;命令3旅谢仲良率7团许庄两个连,直扑张林,反击敌左翼,张林、高家洼、沈庄守备部队也同时出击当面之敌。

顿时,一纵出击部队个个像猛虎扑羊,锐不可当,杀向敌人。整11师两个旅正在进攻之际,突然遭到两翼攻击,敌师长胡琏猝不及防。在一纵的猛烈反击下,敌整11师全线溃退。一纵乘胜夺回奄庄、蔡林、叶庄、七涧沼等地,1旅乘胜追击直至唐家湖,歼敌400余人。胡琏赶紧命令全师退守六塘河自保。

敌整11师的败退,为华野主力歼灭敌69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叶飞在敌情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不计自己的得失,克敌制胜。战后,陈毅司令员特地来电祝贺。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记述了叶飞大战胡琏的苏北之战,该书为读者喜爱的军事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