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蓝光光驱价格为什么一直不下降,以及蓝光光源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都到了2022年,光驱和光盘怎么又“复活”了?
大家不妨先来设想这样的一个场景,此时你已有了一大笔充足的预算,用于购置一台全新的台式电脑时,那么会考虑哪些硬件配置呢?
16核甚至更多核心的旗舰CPU、64GB甚至更大的DDR5内存、顶级的3090显卡来上两张、2TB的旗舰SSD直接装个3、4块。对了,当然还有多颗HDD组成的“仓库盘”,给力的360或420水冷、超高功率的白金版电源、一个炫酷的全塔或是超塔机箱,再加上顶级的显示器、音箱,以及键鼠和摄像头?
这样一套电脑配下来,想必绝大多数朋友都会感到心满意足,想着无论在日常工作还是游戏中,肯定都能“无往而不利”了。然而,如果我们告诉你,还缺一个重要的部件没有安装,会不会感到很意外?
没错,这个“重要部件”的名字叫做光驱。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它,在2022年也再次引起了部分用户的重视。
光盘好用吗?其实它有很多缺点
说实在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存储介质,光盘、哪怕是最新型的多层蓝光光盘(BD-XL),缺点都是非常多的。
论容量,目前最大的光盘可以做到单盘128GB,这不仅远小于如今机械硬盘动辄数十TB的水准,甚至已经连绝大多数的U盘都不如了。
论速度,目前最新的16倍速蓝光光驱可以做到约144MB/s的读写水平,比大多数中低端U盘和存储卡还是要快一些,但与普通机械硬盘相比差距并不大。
但是这样的速度,在当今主流的SSD面前就显得完全不够看了。且不说最新的PCIE 5.0 SSD读写可以轻松破万兆,就是主流的PCIE 4.0 SSD,7000-7500MB/s的读取速度也已经是光盘极速的50多倍了。
不仅如此,光驱与光盘还有很多特殊的缺点。例如它们使用时都必须要注重防尘,一旦稍有尘埃就可能会导致脆弱的盘片被划伤,或是昂贵的光头受损。除此之外,光驱的工作噪音仅次于机械硬盘,而且还必须在机箱里占据一个硕大的5.25英寸扩展位。
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的主流机箱都已不再带有光驱安装位置。从这一点来也不难看出光驱与光盘,其实已经很长时间都不再是主流用户必须考虑的配置了。
超长的寿命,是光盘最大的底气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在前文中说到,光驱在2022年再次引起了部分用户的重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光盘本身还是有着其他主流存储介质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超长寿命是光盘最大的优势,这一点无论闪存还是硬盘都比不了
首先,光盘的存储原理是在盘片金属层用激光“刻”下的物理痕迹,并且这种痕迹本身几乎不会老化,很难因为环境的温度而发生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光盘一旦刻录完成,信息的存储寿命就几乎是永久性的。相比之下,无论靠磁信号存储的机械硬盘、还是靠电信号存储的闪存,它们都需要定期通电才能维持较长的数据存储寿命。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如果你刻录了一片光盘,然后就丢在一边不管了。那么理论上1000年后,光盘里的数据还能被读出来。而相比之下,传统机械硬盘的寿命不到十年,而闪存在不通电的时候,数据甚至只能安全地保存几个月。对于需要将数据进行低功耗、长久保存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光盘保存数据的寿命优势是巨大且不可忽视的。
其次从设备形态上来说,光盘尽管本身很脆弱,但只要用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那么它的数据密度其实可以做到极大,毕竟薄薄的光盘只需要一个防尘盒,就能用于大容量冷数据的稳妥备份。相比之下,无论硬盘还是闪存,它们本身的体积和厚度都决定了所占用的空间,其实要比光盘大得多。
不仅如此,光盘还有一些难以忽视的特性
比如由于光盘拥有绝对的防磁和防辐射特性,就算是核战争爆发,光盘也不会因为辐射而导致数据丢失,但硬盘和闪存就做不到这一点。
比如所有的光盘理论上都是“完全防水”的,无论你将它们泡在水里多久,只要仔细地擦干就能继续使用。
除此之外,光盘只能使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写入。这就意味着哪怕必须在一台可能带有木马、病毒的电脑上读取重要数据,使用光盘就可以100%地避免存储介质本身被感染
先锋BDP-S13J-X,这可能是市面仅存的超高端光驱,但它确实又是刚刚发布的新品
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PC行业(特别是企业用户)对于光驱和光盘的需求,其实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反弹。甚至就在前不久,知名光驱品牌先锋(Pionner)还在日本市场推出最新一代的高速蓝光光驱产品,显示这种看似“古老”的存储技术,如今又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顺带一提,其实许多“古老”的PC技术,如今也并不像许多朋友想象的那样被完全淘汰了,它们往往只是以更加专业的形态在企业级、专业级市场继续生存而已。例如滚轮式鼠标(轨迹球)、存储磁带、又或者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光盘和光驱,其实都是这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防蓝光眼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专家解答
老李新配了一副眼镜,在朋友面前一脸傲娇地表示:这是防蓝光的,高科技!友人嗤之以鼻:呵,又是一个智商税的产品!
防蓝光眼镜,真是智商税吗?防蓝光眼镜是否有必要配戴?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一病区主治医师、博士胡蓉对此进行了解答。
自然光线中能够被人眼识别的视为可见光。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不一样,其中蓝光波长400-500nm,属于短波长,具有能量高,穿透力强的特点。
在可见光范围之外,存在许多我们肉眼无法辨识的光线,比如更短波长的紫外线和更长波长的红外线。
淘宝蓝光无处不在。
太阳光中25%-30%是蓝光,而我们生活中无法“断离舍”的手机、平板、电脑屏幕、LED灯等电子设备发出的光线中都含有蓝光。
蓝光都是有害的吗?
蓝光并不都是有害的。蓝光可以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这是因为新生儿黄疸时体内沉积的胆红素的吸收波段和蓝光波段一致,通过光-氧作用,可以将脂溶性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从而经由大便排除。
此外,蓝光具有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以480-500nm之间蓝光为主,可以调节褪黑素水平,与睡眠、情绪和记忆力等有关。
复旦大学开展的一项单色光对豚鼠屈光发育的动物实验发现,430纳米的蓝光对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的生成具有阻止作用,这意味着蓝光可能具有近视保护作用。
而且近年很多研究证实当前儿童近视的高发与户外活动缺乏有关,室内的光线与自然光相比蓝光有所欠缺,蓝光的缺乏也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的一个因素。
因此儿童采用一定蓝光比例的光源可能对近视发展有一定保护作用。不过,目前关于蓝光具有近视保护作用的结论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因此,蓝光都是有害的这一说法并不准确。让人畏之如虎的,与其说是蓝光,不如说是短波蓝光。
短波蓝光有什么危害?
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该波长内的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
最常见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睡眠障碍。短波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分泌减少影响睡眠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抱怨睡前玩手机或平板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2、眩光和视疲劳。高能量的短波蓝光,遇到空气中细小粒子时散射几率较高,容易引发眩光,使得本来正好聚焦于视网膜的成像聚焦于视网膜前,造成色觉偏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屏幕的人群,看久了会出现视物模糊,眼部酸胀等不适。
3、晶状体浑浊。除了紫外线导致晶体混浊出现白内障以外,人的晶状体也会吸收部分蓝光,从而进一步加重白内障程度。
4、黄斑病变。400-450nm之间的短波蓝光会导致黄斑区毒素量增加,导致眼底出现黄斑病变。
5、视网膜光损伤。400-450nm之间的短波蓝光具有强穿透力,会穿透晶体到达视网膜,因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以及光感细胞的损伤和萎缩,进而导致视力不可逆的下降甚至丧失。
但“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蓝光对视网膜的损伤与光照程度和时间有关。2014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做了一次蓝光视网膜损伤研究,得出结论:
——当蓝光峰值广谱460-500nm,照度超过1500lx,直接照射视网膜细胞持续3小时以上,会出现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和凋亡。
实际上,日常室内的照度一般不会超过600lx,同时很多LED灯都是结构封装,采用背光或者侧发光模式,蓝光的强度远达不到引起损伤的程度。而且经过多年的演化,我们人类的眼睛也没有这般脆弱,我们人眼具有自动调节入眼光线的能力,而且晶状体本身也可以过滤部分蓝光,因此只要不是直视特别强烈的光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蓝光的危害远达不到“谈虎色变”的程度。
不过对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而言,存在由于蓝光造成的视疲劳。
防蓝光眼镜有用吗?
防蓝光眼镜是通过镜片表面镀膜(即防蓝光贴膜)将有害蓝光进行反射,或者通过镜片基材加入防蓝光因子,将有害蓝光进行吸收,从而实现了对多数蓝光的阻隔作用,从而能效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持续伤害。
此外,防蓝光眼镜可以提升人眼的视力对比敏感度,提高视功能。
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成年人在配戴一段时间的防蓝光镜片后,可以提升不同距离、明暗与眩光环境设定下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对于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者而言,防蓝光眼镜可以改善视网膜光凝术后的视觉质量。而干眼症人群,尤其长期使用电脑或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人群容易出现眩光和视疲劳,佩戴防蓝光眼镜后,最佳视敏度和对比敏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从这个角度而言,防蓝光眼镜不失为一个保护眼睛的得力干将。
防蓝光眼镜既然有用,那么人人都需要佩戴吗?
并不是。
正常的工作学习,对于蓝光危害不要过于敏感,也无需天天佩戴防蓝光眼镜。
但是对于已有视网膜病变,或者已行白内障手术人群,对蓝光过滤作用比较低,需要比正常人更加注意对蓝光的保护,可以选择佩戴防蓝光眼镜。此外,长期对着电子屏幕的人群,一副合格的防蓝光眼镜可以帮助减轻眩光和视疲劳症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损伤。
鉴于前文提及蓝光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近视保护作用,因此不建议青少年儿童日常佩戴防蓝光眼镜。
相比佩戴防蓝光眼镜,注意用眼习惯可能更重要。
毕竟伤害眼睛的习惯有很多种,总不能都让蓝光来背锅。
好的用眼习惯:20-20-20原则。即:用眼20分钟,盯着20米以外之处,让眼睛休息至少20秒。
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则需要“走出去”。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白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散步,户外发呆都可以),可以帮助控制近视进展。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通讯员胡蓉 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