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红双喜乒乓球拍胶皮(乒乓球拍胶皮成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红双喜乒乓球拍胶皮,以及乒乓球拍胶皮成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红双喜最火的套胶-狂飙系列

说起狂飙三,哪怕刚入门的球友都知道,这是目前市场保有量最大的一个套胶型号,国内一直就有“十人九狂”的说法。对于狂飙三的性能我在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球友们都知道都是实践者,个人感觉最准确。我今天着重介绍一下狂飙系列各种型号的区别和特点。

狂飙三,速度,旋转、控制之集大成者

狂飙三的来历可以说是G777的改进版,在G777面世比狂三晚,但是研发却在狂三之前,国家队试打也比较早。狂三的研制主要是应对大球的改革,桌子解决40毫米大球所产生是技术影响是同时,特别针对以控制球为主或发力相对较小的运动员而研制。可减少发力时的沉重感,并获得较长的弧线,在近台即能发挥快攻和弧旋威力。

狂飙二,力量的弧旋首选

狂飙二可以说是G888的升级版,特点非常相似,因为颗粒粗短,所以胶皮非常硬,出球速度快,对发力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所以业余选手很少能驾驭的来的,业余市场卖的一般。但是,如果发力好,这款胶皮可以作为快攻选手的正手,速度快,旋转也不错,打透以后但单板质量比狂三高,但是容错性差,所以即使是专业选手用的也不多。

狂飙8,无机套胶,免灌的选择

为了适应国际乒联的改革,禁止使用有机胶水,而狂三和狂二不灌都不好用,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了狂飙8。官方介绍:韧性和弹性平衡的胶皮配方,中小力量下也有高速度;”新型致密性海绵”➕”高弹粒子渗透技术”,比传统海绵增加15%弹性。这款套胶既保留了狂飙系独有的旋转性能和诡异弧线,又显著增加了出球速度,发力通透性令人耳目一新。狂飙8,专为增强40+新材料的旋转和速度而佘设计。

就手感而言,狂飙8脆弹,狂三是韧弹,狂飙8中等力量下就那我能打透,同样度数的套胶,狂飙8更容易透板。但是脆弹的手感跟灌胶的狂三环是不一样,这对于习惯了狂三手感的人,对狂八不太适应,加之产量低,市场保有量少,价格高,导致这款套胶一直没像狂三一样火起来。

总结:狂飙二手感硬,对发力要求高,出球速度快,力量足,适合发力好的快攻为主是打法;狂飙三,胶皮比狂飙二柔软,抓球感更好,容错性好,发力要求比狂飙2低,更适合业余选手弧圈为主的打法;狂飙8,手感脆弹,类似内能海绵的粘套,发力门槛低,免灌,,不想灌胶有又想用粘套可以选择,适合弧圈为主的打法。

阿达西爱乒乓

2020/914

乒乓装备:有机胶水的“灌胶”到底是什么鬼?

 

当年国球汇君还是新司机的时候,一次约高手打乒乓球,他说道“你等会儿,我粘个球拍。”

国球汇君以为对方的球拍开胶了,还兴冲冲的跟他说你看我的成品拍,多牢固!

只见他一声呵呵:“哥要开始灌胶了,你靠边儿站”。

灌胶?什么鬼?年少的国球汇君一脸懵B。后来国球汇君潜心研究终成秋名山老司机,搞明白了有机胶水原来是一种“游戏中的游戏”。

那“灌胶”到底是什么鬼呢?实际上,有机胶水多采用挥发性有机溶剂(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小伙伴们常说的“灌胶”,便是借助有机溶剂对橡胶的“溶胀”作用,使胶皮产生更柔和饱满的手感与更好的蓄能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威力。

所以,很多对击球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小伙伴,每回打球之前都要刷一刷,甚至有些人还总结了一些“刷胶宝典”:朝哪边刷、用什么力道刷、刷几遍、晾多久等等,老司机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闲话不多说,国球汇君这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市面上常见的有机胶水,以及刷法大全吧!

粘合型:

海夫 海豚 250ML装

海豚是较为常见的粘合型有机胶水,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粘稠、速干,并且粘合强度高,不易开胶,虽然主打粘合作用,海豚若是反复涂抹的次数较多也会有一定的膨胀作用,但是内能感消退的时间较快。

所以,国球汇君推荐海豚专门用于粘合,即涂抹次数控制在3遍以内,粘好即可。

力度 幻彩 300ML装

力度幻彩系列也是较为流行的粘合型胶水,粘合牢固程度不及海豚,但是膨胀效果要比海豚出色一些,但也仅仅是一些,还是更推荐用于粘合。

另外幻彩的胶水瓶所配备的刷子很大,基本上蘸一遍胶水就可以把一支乒乓球板的正反面都刷啦。

膨胀型:

力度1# 250ML装

其实力度1#的膨胀效果并非特别出众,但是力度1#却是将“粘合”与“膨胀”做到了均衡结合的一款胶水。

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刷板用粘合型刷胶、再用膨胀型太麻烦,那么一瓶力度1#就可以搞定,刷板灌胶两不误,虽然灌胶之后的力量不够猛,但是增弹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力度2# 250ML装

有机胶水的短板在于很快就会失效(有机溶质易挥发),但是力度2#胶水则针对这一点进行了优化,刷一遍轻松顶一天,配合力度无机胶水使用效果甚好:先用无机胶水打底2-3遍,干透之后刷有机胶水2-3遍,DIY的内能效果维持一周没问题。

典驰 280ML装

短胖的瓶+大刷子,典驰这款胶水涂抹起来十分舒心,只需蘸一下便可完成海绵的单次涂抹,胶水内含部分典驰神油成分,因此膨胀效果非常优秀。

如果你的胶皮缩的特别小了,别担心,用这款胶水直接3-4遍一定能给它撑开了,充分膨胀之后,击球声音响,出球力量大,追求“灌胶”效果球友的首选。但是,典驰会一定程度将你的套胶刷软且不可逆,嗜胶成瘾的小伙伴们要注意啊。

海夫 蓝鲸2 250ML装

蓝鲸2是国内常见的膨胀型胶水中的标杆作品,其最大的特征便是灌胶之后的力量感,灌完之后的国产粘套都能打出外套般的金属声,甚是美妙。

当然,力量足也是要付出代价滴,蓝鲸2的短板在于它的持效时间并不长,最多让你爽一天、甚至几个小时,第二天就基本恢复成原样啦,当然,配合无机打底再刷胶的方法可以稍微延缓下灌胶之后的内能感。

最后,肯定有小伙伴要问了:

1、有机胶水到底有没有害?

答案肯定是有的,就像是你手中的王者农药能让你爽也同样伤害眼睛。有机胶水的挥发溶质对人体的伤害是可以人为降低的,例如你打开窗户带上PM2.5的口罩。

2、比赛到底允不允许使用有机胶水?

看是什么级别的比赛了吧,或者是主办方对于器材的要求,不过检查VOC的那套设备可不便宜,所以基本上业余比赛大伙儿还是刷有机胶水偏多,毕竟效果来得快来得猛。

3、文中提到的“配合打底灌胶”到底是什么鬼?

通俗点说,就是有机无机一起刷,但是要分先后顺序,国球汇君一贯的套路是先给海绵刷无机(就是所谓的“打底”),成膜之后的打底层不仅能用于粘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住海绵的内能效果,之后在灌胶,次数就看自己平时的习惯了,待有机胶水干透再粘合,能让蜜月期更持久,不信试试?

 

小球大乾坤|张德英:一块胶皮都化了的红双喜

如果问:有一个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集天赋、勤奋、自信、执着于一身,是谁?大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邓亚萍。但其实早于邓亚萍很多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同样配得上这八个大字,她叫张德英。

张德英自己却说:“我比邓亚萍还刻苦。因为我‘扔掉’了乒乓球六年,再捡起来,太难了。”

图说:张德英 资料图

远离了六年不甘心

1966年,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女团冠军队的主力成员张德英离开了上海,去黑龙江建设兵团“接受再教育”。“和其他十几个小姑娘,在去的火车上哭了一路。人家是舍不得父母、怕吃苦受累,我担心的是,以后再也不能打乒乓球了。”张德英从小酷爱乒乓球,在静安区常德路小学读书时候,就经常为了打球而逃学;进了少体校,她把偶像徐寅生、李富荣的海报贴在宿舍床头;星期日休息乒乓房上锁,她就和小伙伴从窗户爬进去练球。离开上海的时候,张德英把自己心爱的红双喜乒乓球拍偷偷塞在了衣服里,没想到,这一放就是六年。

在军垦农场种地之外,张德英还当过装卸工、司炉工、食堂炊事员、小卖部营业员和照相馆的摄影员,唯独再没机会打球。直到1971年3月,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开战,阔别世界乒坛六年之久的中国乒乓球队重新站在世乒赛赛场上。“当时连队在广场上放映了31届世乒赛纪录片,我坐在小板凳上,冰天雪地的,边看边流泪。回到自己的房间,我找出来那块红双喜651,胶皮都化掉了,我捧着乒乓板,放声大哭了一场,我不甘心啊。”

图说:张德英(右一)参加2007年7月“冠生园之夜”中日乒坛群英会 新民晚报记者 周国强 摄

一次次等待不放弃

不甘心的张德英,点了蜡烛,拿出信纸,大胆地给徐寅生写了一封信。可惜这信石沉大海,她又给黑龙江省队写信,“还是那几句话,‘我叫张德英,是上海知青,1966年、14岁时候就拿过全国少年冠军,周恩来同志给我们发的奖,现在还想打球’,可是也没有回音。”然后,便是渺茫的等待和漫长的磋磨,是“逃回”上海5个月等待召唤却落空,是每天一个人在零下几十度的刺骨寒风中烧完七个大锅炉却捧着一颗火热的心等待奇迹。是将就着这块化掉胶皮的红双喜球拍,在黑河地区横扫对手,“连男的都全部赢了”。

一年多过去,她终于等来了黑龙江省队的调令。生怕兵团领导后悔放走她,办完手续,张德英提着两个箱子,没跟任何人告别,偷跑似的上了吉普车,就这样“狼狈”的,六年没有系统训练的张德英终于进入了省队,但她并不满足于“黑龙江队张德英”的称谓,“没劲,我要做中国队的张德英。那时候每天下午训练完,我就跑上训练场的一个小台子上,喊几声,‘中国队张德英,中国队张德英’,就喊几声,也开心的。”47年过去,张德英如今振臂高呼学着自己当年的样子,让人仿佛又看见她的壮志豪情。

图说:张德英为粉丝签名 图IC

28场比赛没输过

为了“中国队的张德英”这个目标,每周日其他队员都回家探亲、休整,她自己加练两个小时发球,“所以我高抛发球好”;和女队员一起跑跳,她在小腿上绑上沙袋,把自己勒出了血,“还在黄沙上练步伐”;和男队员比长跑,“跑不过很正常,我就是把他们当成国家队,奋力去追赶”。终于,在一次次错过后,三年后的秋天国家乒乓球队递来了橄榄枝,要调她去参加1975年的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要去集训一个星期,然后出国比赛,我走的时候,背着一个很大的行李,我跟队友们说,我肯定不会回来了。”

但没想到,老天再一次考验了她。比赛还没开打,她穿着高跟鞋在访问期间崴了脚,脚肿得连球鞋都穿不下。“就那么散着鞋带,咬着牙坚持。真的是咬牙,每天打完比赛,嘴都咬破了,大腿掐得全是淤青。但28场比赛,我一场没输。”经受住考验,她终于成为了“中国队的张德英”。

图说:张德英(左一)参加公益活动 彭幼龙 摄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后来的六年,这个中国队的张德英,还掐青过自己的大腿很多次,因为她连续三次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赛,并夺得冠军;因为她第35届、36届世乒赛分别与张立、曹燕华搭档,获得了女双冠军,“比赛总归紧张的嘛,尤其团体赛,上场前我躲在厕所,反复念叨‘人生能有几回搏’,拼了”。再后来,1981年她如愿回到上海,出任市队教练。五年后,张德英又辞职赴美,端盘子、读书、当教练,后来在当地开了一家乒乓球俱乐部。1998年她回到家乡,在卢湾区体育馆内创办了张德英乒乓球培训中心,一开便是20年。这些年,张德英还给老知青们办起规模盛大的业余球赛,为福利院的孩子成立了一个爱心乒乓球队……

一辈子,都在跟乒乓球打交道。当被问“如果不干乒乓,会干什么?”张德英愣住了,她半晌说不出话来:“不干乒乓球啊……”显然,她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说自己就是一个专一的人,专一地爱乒乓,甚至专一于打法和胶皮,“就是红双喜651,到哪里都是红双喜,红双喜的球鞋,红双喜的板,红双喜的台子。”哪怕在自己的俱乐部,张德英都要把最好的位置,留给红双喜,放展架卖器材,“大概是因为,我带去黑龙江的,就是一块红双喜。”(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图说:张德英给新民晚报的题词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