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京东物流发一箱啤酒多少钱,以及崂山一箱啤酒多少钱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青岛啤酒为何把赌注押给了京东?
2015年6月青岛啤酒做了一个决定,青岛啤酒携手京东物流部署全国仓储物流供应模式。而6月-8月正是啤酒的销售旺季,在这期间青岛啤酒订单量会达到成百倍增长,这对承接它仓储配送业务的京东物流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
一见钟情的故事
青岛啤酒和京东物流之间上演的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今年3月,京东仓储物流部和青岛啤酒首次就入仓意向进行沟通;4月,青岛啤酒到访京东,在参观北京仓库后,双方一见倾心,当即就入仓达成合作;一个月后,首批青岛啤酒产品入了京东的仓库。
于是,就有了京东物流在6月这个大促季全面支持青岛啤酒的故事。据了解,目前青岛啤酒除了青岛和上海仓之外,其他都是使用京东仓库。京东物流支持了青岛啤酒整个夏季促销活动,而京东物流的发货量也占到了青岛啤酒6月大促的总货量的70%。看来,虽然双方从接触到合作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但合作却是全方位的。
青岛啤酒为什么选择京东物流?
青岛啤酒初步沟通就认准了京东物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仔细探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京东的分仓布局与青岛啤酒的销售布局非常吻合。啤酒行业具有非常强的地域特点,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和销售布局是通过在不同地区建造灌装厂来实现的,这种产地分散的模式非常适合京东现有的分仓布局。因为京东目前在全国有7大物流中心,在44座城市运营166个大型仓库,这样的话,啤酒厂商通过将不同产地的产品入京东不同地区的仓库,就可以和原有的经销商布局对应,从而迅速扩充自己的销售网络,在激烈的产地布局竞争中杀出血路。
更重要的是,京东物流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仓储解决方案提供商,而是一个具有成熟电商运营和供应链服务的公司。这决定了京东物流解决方案的差异化优势,即可针对商家在预售、热销、滞销等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又因为京东自己是全品类的电商,所以针对不同的品类都可以提供定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以啤酒这样的食品酒水行业为例,这样的产品有着严格的产品保质期,京东物流对此实行严格管理,出入库均进行保质期校验,并支持临期商品预警。在仓库存储部分,京东提供独立食品库及严格的温度监控等专业措施。而且,食品酒水订单往往为一单多件,需要库内组套包装,且要满足线上线下多渠道的订单。京东物流在库内操作环节可实现个性化包装,有效满足商家各种需求。
对于青岛啤酒在6月大促这样的支持,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大促期间对物流的要求更高,需要有成熟的大促筹备能力和弹性的仓储生产能力。对于经历了多年618和双11考验的京东来说,这些自然不在话下,能够做到在大促高峰阶段也能实现发货的时效性。这或许是青岛啤酒在这么短的时间选择京东物流的原因所在。
京东物流开放的大棋局
事实上,不仅仅是食品酒水行业,京东物流正在全面布局更多行业。如上所言,京东在今年8月推出了针对服饰鞋帽、通信数码、食品酒水和美妆护理四大行业的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全面走向开放。
淘宝京东为了塑造用户体验,建构了前端资源(用户和供应商等)和后端资源(物流、技术等)。其中,京东赖以为豪的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当然不会只限于满足支持自营订单,更将通过开放式经营满足更多第三方商家的需求,让商品更快、更好的送到用户手中,最终提升的还是用户体验。
京东的成功不仅仅是前端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和供应商资源,更在于积累了一套完善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按照京东二季度的数据,截至2015年6月30日,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7大物流中心,在44座城市运营了166个大型仓库,拥有4142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043个区县,这堪称是全国电商行业中最大的仓储设施。一旦开放,将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
从青岛啤酒与京东物流的合作成果看,青岛啤酒的赌注是压对了。京东物流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帮助商家在兼顾最优运营和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而这一点对于任何企业都是无法抵挡的诱惑。
南冥一鲨(微信公众号:southsharker,个人微信号:southshark2002):解读行业发展的大势,揭示新闻背后的真相,总结互联网化的经验教训。关注南冥一鲨,在这里读懂互联网,因为知大势,方能赢未来。
事关崂山啤酒节!关于澄清网络不实言论的声明!
关于澄清网络不实言论的声明
尊敬的各位消费者和关注者:
我们注意到近日网络上出现一则对崂山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花园相关产品的虚假不实言论。作者利用其特殊身份,使用“我从前没喝过,因此不敢说是不是真的”、“当我吃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卖的不是羊肉”、“可能这是鸡肉或鸭肉”、“又贵又假”、“我旁边的人告诉我,……就是赚外地人的钱,青岛人不会来”等没有事实依据的臆断言论误导网络舆论。在此,我们郑重声明:
作为一家具有良好声誉和正直经营理念的企业,我们一直以来坚守诚信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然而,这则背离事实的网络谣言严重影响了企业声誉,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困扰和疑虑,对啤酒节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已自觉接受相关部门调查取证,按要求配合对经营的所有啤酒、相关肉类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承诺对检测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我们保留追究虚假不实言论法律责任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诉讼和刑事告诫。
我们呼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单位、个人所发表的任何言论应有事实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底线。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消费者一直以来对慕尼黑啤酒花园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将继续加强和消费者的沟通,共同维护健康、公正、透明的网络环境。
谢谢!
崂山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花园参节团队
日期:2023年7月26日
【整理自国资委青岛培训中心】
京东即时零售差点意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科技谷说
目前,即时零售主要消费品类,还只有生鲜、食品、酒饮和医药4大类,并且当网友产生即时消费需求时,第一选项可能是饿了么、或者是美团,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叮咚买菜、盒马、叮当快药等一众专业购买渠道可以备选。买生鲜上京东,差点意思;买药上京东,还是差点意思,这可能是京东想要称霸即时零售赛道的最大障碍。
不可否认,在即时零售这个新风口新赛道,电商巨人京东在商品流和物流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见优势,但对比美团、饿了么则还差那么点意思。
京东不是海王
可以发现,即时零售,本质上满足的就是刚需高频商品的即时消费,所见即所得。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殊时刻的特殊需求。譬如想吃水果,下班之后不想绕路再跑实体店,费力提回家,那就只需要下班前5分钟打开盒马,或者叮咚买菜下单就好了,人到家水果同时也送到家了;再譬如家里小孩突然感冒发烧,测完体温才发现家里备用的美林非处方药过期了,直接打开叮当快药30分钟就送到了。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即时消费要求商家必须具备海王属性,对待每一个用户都需要像对待情人一样随时听候召唤,并且还要做到随叫随到。
可以说,这一类需求没有规律可循,平台拥有再多的大数据也没有用,大数据根本无法预判每个人什么时候需要买龙虾,买蔬菜,买板蓝根、买保健品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京东原有的大数据就没有任何优势了。相比之下,在即时零售赛道的起步阶段,京东已经远远落后了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一大截。
正因为即时消费的即时行、随机性,所以就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消费商品的范畴。除了前文提到的生鲜、食品、酒饮和医药4大类之外,京东优势品类3c、家电、图书等在这里就发挥不出价值来。虽然京东宣称,在iPhone14系列发售当天爆卖了2个亿,但这个数据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因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不存在天天即时消费个手机、电脑和电视、洗衣机,即使有也只会是譬如苹果新产品发售当天这种屈指可数的特定时间。
所以说,单单从消费品类角度来看的话,京东显然就不是即时消费的最佳人选。
京东也不够长情
京东是不是即时零售的最佳选择,用户最有话语权。
从行业角度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品零售渠道的细分化,让一店卖天下越来越难,京东的专业品类象限早已经定格在了3c和家电,买3c上京东,是那么回事;买家电上京东,有点谱,京东就是3c、家电、图书等消费群体的专属。在这样的固定市场认知下,京东称霸即时零售的第二大难题就是,如何培养用户上京东购买西瓜、啤酒、医药等商品的购物习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就是教育市场,但需要烧钱。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套路,就是价格战、营销战。譬如2012年8月,为了让消费者来京东买电器,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发微博向苏宁、国美公开宣战,“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苏宁、国美便宜10%以上”,最终吸引了一大波网友的围观。又譬如2012年7月,为了让消费者来京东买生鲜,京东小家电采销总监庄佳和刘强东相隔11分钟通过微博发布了一张同角度西红柿照片,老板与员工的这一公开互动事件,瞬即引爆了网友的八卦欲,最后成功被网友送上了话题热搜榜。虽然西红柿门结束之后,京东上线了生鲜频道,但这个品类目前也还未真正打开市场。
最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培养用户来京东买非3c品类的习惯,京东光在2012-2013年期间就累计拿了风投7亿美元。不得不说培养用户的习惯很费钱。
没有上市之前公司补贴用户的烧钱行为,可以理解为情怀,长期主义,但是公司上市后,再烧钱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毕竟风投的钱是别人的钱,但是股东的钱则是每个投资人自己的钱。股东亏不起,京东也亏不起。根据其近两年的财报显示,在2021年Q3、2021年Q4及2022年Q1,京东仍然还在亏损,分别净亏损达到28亿元、52亿元和30亿元。可以说,京东不仅亏不起,也不敢放肆亏。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京东要想完成即时消费用户的收割,着实有点困难。尽管京东早已经把超市、食品饮料和生鲜三大品类放在了官网、APP和小程序的一级频道,但要让习惯了去美团、饿了么、盒马和叮咚买菜的外卖用户,直接在京东上下单,这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理论上说,京东是即时零售的最早玩家,但可惜了不够长情。用户的心智早已经被饿了么、美团、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几大平台收割和抢占,现在要想在即时零售赛道里面站稳脚跟,就必须面临要与这几家平台的贴身肉搏。
京东即时零售的现象空间
虽然巨头林立,但到底有没有机会呢?以京东现在用户规模来看,如果与上述各大玩家一对一PK的话,京东赢的概率相当的大。毕竟截至目前,京东年活跃用户数达到了5.8亿,其中京东到家年活跃消费者为6790万,而美团年活用户为6.93亿,两者的差距还算不太大。
正因为手上有数亿级的巨量用户支撑,所以这可能是京东布局即时零售的最大底气之一。
除此之外,在商品供给侧,截至目前,京东小时购已覆盖超8.7万家商超类实体门店,超2.9万个商超快消品牌,可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消费者提供即时消费服务,这里面就包含自有的七鲜、花冠,以及京东系的沃尔玛和华润等超市。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涵盖超市生鲜、手机家电、医药健康、美妆护肤、居家、服饰、运动户外、鲜花、烘焙、母婴等众多品类即时消费服务。
表面上看,看似用户即时消费可选择商品较多,但除了生鲜、医药健康、鲜花、烘培和母婴这几大品类之外,剩下的品类目前即时消费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再进一步来看,即时零售强调的是随时响应配货+配送,由于京东属于平台型即时零售,就是说京东只提供前端商品展示营销,后端的商品调度、订单处理、商品打包、物流配送,都需要入驻的各大商家自行管理,这里面就会存在巨大的协同效率问题。
也就是说京东商家后台接到了用户的订单,但是商家配货和快递配送效率存在跟不上的可能。譬如说一位消费者在京东上的沃尔玛官方旗舰店下了一笔生鲜订单,收到订单信息之后,京东后台将订单信息同步给沃尔玛仓库中心后台,沃尔玛仓库中心后台需要即时响应,基于lbs完成相应的配货站选定,然后再将包裹快递信息发送给京东达达后台,再等待入驻京东达达平台的兼职快递员接单,然后快递员接单取货,配送。
再看看自营型的即时零售,如盒马,叮咚买菜,当用户下单之后,他们的仓库配货和快递配送都是自己的员工,整个响应的时效性更快,整个链条的衔接效率要顺畅的多。
更严重的是,在几大平台的骑手人数方面,根据浙商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美团和京东到家的骑手数量分别是400万和63万,此外,饿了么的骑手数量也达到了114万,京东的骑手数量与两家的差距悬殊不是一般的大。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饿了么、美团都是注册骑手,而京东的骑手都是兼职型骑手,所以尽管京东即时服务可以覆盖400多个城市,但是终端的履约效率显然是个巨大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