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杉杉西装价格一览表(杉杉西装和金利来哪个好)

文/每日资本论

 

 

因为它的设计风格比较有高级感,即使是商务型的款式,也带有一定的设计感,也能展现个人气质,就是贵气感强一些,款式也不会觉得单一。

2020年排名全球出货量第八的日本负极企业日立化成,在2012年时,曾是全球第一,拿下全球35%的份额;另一家日企三菱化学也是全球前5,现在却面临掉出前10的风险。

彼时,全球负极材料市场上只有2家中国企业,深圳贝特瑞和上海杉杉,分别排名第4和第6,合计市场份额不超过16%。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国,2020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36.5万吨(来自高工锂电数据据,ICC鑫椤统计为44.56万吨),占全球产量比重达7-8成。

在总出货量里,人造石墨出货量占比84.1%,共30.7万吨,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 40%。

不过,人造石墨只是十余种负极材料之一,主流的材料还包括天然石墨、复合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等,还有些代表未来趋势的材料:硅基负极。

我国拥有两家全球第一企业:天然石墨全球第一——贝特瑞和人造石墨全球第一——江西紫宸。据ICC鑫椤资讯统计,2020年贝特瑞占全球石墨市场份额达14%;江西紫宸占全球人造石墨市场份额达17%。

贝特瑞创立于2000年,在石墨领域拥有丰富的经营经验和技术积累,自2006年成为天然石墨国内第一后,就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而江西紫宸则是一家创立于2012年的公司,2016年前国内人造石墨第一位置并不属于它,而是上海杉杉,但紫宸很快就反超杉杉,在2020年又拿下全球第一,成为一匹惊人的黑马。

但要知道,上海杉杉也不是一家简单的公司,这家于1999年就成立的负极材料企业,不仅是国内第一个量产中间相碳微球负极的企业,且并于2005年创新性研发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FSN-1,连续畅销12年,为行业不断抄袭、模仿的对象。

在2012年全球负极材料竞争格局上,上海杉杉排名第6,拿下全球4%的市场份额,据当时高工锂电新闻记载,天然石墨看贝特瑞,人造石墨要看杉杉成为行业普遍认知。

至2000年,日本锂离子电池总体销售额占据全球销售总额的93%,年产量4亿只。三洋、松下、索尼三家企业占据全球市场的24%、21%和19%,在全球排名前三,同时期的韩国企业市场占有率总和只有3%,而中国则尚未出现一家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

据母公司杉杉股份年报,上海杉杉科技在投产当年即实现收入超过 5000 万元,第二年收入 1.7 亿元,成为国内该产品排名第一的供应商。

当时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为代表的手机巨头配备嵌入式可更换方形锂电池,成为手机电池主流。三星 SDI 凭借深度绑定的集团公司三星电子在手机市场的突出表现,2011 年手机电池的市占率达到 23.9% ;LG 化学供货诺基亚,2011 年手机电池市占率为达19.9%。

进入贝特瑞后,很快带领研发团队成功将鳞片状天然石墨成功改性为球状石墨并实现产业化,并在随后几年陆续推出高容量、高性价比的天然石墨复合负极材料 818、168、HSG-1。

但此时,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还是日企的天下,把贝特瑞送上全球天然石墨市占第一宝座的还是韩企三星SDI和LGC。

2010年,苹果发布iPhone4,开启智能手机时代,同时拉开软包电池之幕。

软包电池是一种用较软的铝塑膜封装的电池,密封性不足,如果使用天然石墨,第一膨胀会比较大,第二与电解液的相容性不好,容易产气,导致铝塑膜破裂。

据母公司杉杉股份历年财报,上海杉杉的业绩在2009年触底反弹,营收增长非常迅猛,第二年(2010年)实现翻番,同比增长超100%。随后三年,在行业竞争加剧,石墨价格下行的背景下,上海杉杉负极营收保持正增长。

不仅是苹果,华米OV等主要手机厂商都成了ATL消费电池的客户,外加各种消费电子产品,如超薄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表、TWS耳机等等,ATL在全球消费锂电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赶上三星SDI,后者在201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问鼎第一。

ATL成立之初走了一条差异化路线,以聚合物软包电池为主打产品,到2012年,ATL锂电池电芯累积出货量超过10亿颗,跃居全球聚合物锂电池出货量第一,此后一直保持这一地位。随着下游新兴市场崛起,ATL还成为大疆无人机的电池供应商。

据B3,2011年ATL的负极材料中天然石墨占4成,人造占6成,上海杉杉是唯一人造石墨供应商。2017年ATL的负极材料结构已转化为天然石墨占1成,人造石墨占9成。

但奇怪的是,上海杉杉并没有水涨船高,国内人造石墨第一的地位还被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反超,2012年成立的江西紫宸,也是一家以人造石墨为主营产品的负极材料公司。

据杉杉股份2014年年报,上海杉杉的人造石墨负极在国内产销量第一;但仅仅两年后,第一的位置就易主了。

据璞泰来(江西紫宸母公司)招股书,2016年公司负极材料市占率为12.84%,排名国内第三、全球第四,仅次于贝特瑞、杉杉。但细看人造石墨负极领域,江西紫宸已经成功反超上海杉杉,相关产品市占率达到22%,而上海杉杉的人造石墨为20%,落后2%。

此后,江西紫宸就一直是人造石墨第一,从国内延伸至国外。

江西紫宸研发的高端人造石墨 G1 系列,在各项性能表现上超越 FSN-1,自iPhone4 开始就成为了苹果手机的电池材料供应商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据璞泰来招股书,2014年-2017年Q1对ATL的负极材料销售额不断上涨。

贝特瑞的产量从7100吨(2011年)扩产至3.1万吨(2015年),同期,杉杉产量也从5300吨提升至15000吨,其他以人造石墨为主营产品的公司也加入扩产大潮,深圳斯诺在2016年产量也突破1.5万吨,江西紫宸从2013年2000吨迅速上升至2015年1万吨,还有湖南创亚、长沙星城、翔丰华等等。

从2011年起,动力电池的价格就驶入下滑通道,从1160美元/KWh一路降至135美元/KWh(2020年),动力电池厂商向上游材料商传导成本压力在所难免,人造石墨均价从2011年每吨均价8.5万元下降到2015年5.4万元/每吨,据高工锂电数据,2020年人造石墨负极已降至每吨4.1万元。

与此同时,作为人造石墨负极上游原材料的针状焦却在2017年开启上涨,价格一度暴涨到4.2-4.3万元/吨的历史最高位,最高价格涨幅726%。

2016年,湖南创亚在人造石墨市场份额达4.12%,合并后,两家在2017年市场份额达到22.89%。

可就算如此,杉杉还是没能重回第一,而且两家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2017年江西紫宸的营收规模达到15亿元,跟杉杉不相上下,但净利润却是上海杉杉的5倍(3.8 亿元对 7000 余万元),人造石墨负极第一的地位可谓十分稳固。

我国占有全球7成石墨资源,也培育出天然石墨负极全球第一——贝特瑞,贝特瑞的产品远销海外,成为三星SDI和LG化学消费锂电的主供,而这两家韩企借助手机锂电业务扩大赶超日本企业。

而当2010年苹果带来iPhone4,智能手机时代开启时,主打聚合物软包电池的ATL异军突起,拿下来一众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池订单,而其负极原料人造石墨也从幕后来到台前。

ATL先是选杉杉作为主供,但很快就把订单转给紫宸,而紫宸凭借优势技术,仅用数年,就成为人造石墨全球第一。

目前主流动力电池负极还是人造石墨,其中石墨化是负极厂商控制成本的关键,分为自建和外协,前者占到总成本40%,后者能达到60%。据兴业电新团队测算,如果企业能实现80%自产石墨化,那成本比全部外协低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