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打碟机图片及功能介绍图解(先锋打碟机图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打碟机图片及功能介绍图解,以及先锋打碟机图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初烧HIFI入门耳机,选贵不如选对

 

初级发烧友选择HIFI入门耳机时,面对国产、国外大牌众多选择,往往容易眼花迷乱。不需要太高档,但太低端效果又不行,考虑到耳机品牌、素质、价格等,小蟹在此共盘点了几款适合初烧的入耳或头戴耳机!

不同品牌甚至是同一品牌下的耳机,每个都有专属调音风格,人人也都有偏爱的音乐类型。选择耳机,不要简单认为贵的一定是好的,最重要是适合自己,合个人口味。希望小蟹下面的盘点能给到大家点参考或启发。

1、拜亚动力DT235

在监听圈和古典音乐圈有着极高口碑的拜亚动力,很多古典演奏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经典入门款DT235,是喜爱纯音乐的初烧首选!耳机的较好声场分离度配上临场感的高解析,很适合演绎古典史诗类纯音乐。

忽略掉耳机的整体设计和做工,声音表现方面是完完全全的HIFI走向,高解析的代表。声场饱满,声音富有细节,乐器分离出色,泛音丰富,同价位中的解析王者。

2、爱科技k450

曾获得过红点外观与音质设计大奖的AKG k450,尽管如今看来颜值没那般高了,但其音质和超便携性始终如一。作为一款多年前的出街高端耳机,它带来的现场震撼力和气势非常值得回味,对于流行和摇滚也具有较好把握。

耳机整体小巧圆润,重量轻盈,佩戴轻松,易于携带。用手机可轻松推动并表现非凡声音素质。整体听感温暖、宽松、舒适宜人,除了出色的人声乐器表现,人声也很突出,演绎出极佳的音乐感染力。

3、威索尼克GR07

常常被发烧友推荐的国产耳机品牌威索尼克,研发实力强大,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知名度。威索尼克口碑极佳的入耳式耳机GR07,强大解析力加上旗舰调音,和许多千元级耳机相比也不逊色。

解析力强,声音饱满,易推动。采用更圆润方正的设计,黑色主色调更高尚奢华有逼格。佩戴时,耳机外壳和外耳有紧密舒适感觉,如果配上VSONIC独特的可旋转导声管更能保证佩戴舒适性。

4、先锋 CL751

先锋是全球著名的打碟机、混音台生产商,在电音领域经验丰厚,入耳式先锋CL751以低音闻名,号称行走的小钢炮,酷炫外形和澎湃低音共同演绎原汁原味的声音表现力,用来听电音,是非常不错的入门之选。

张扬个性的时尚外观,金属潮流范挡都挡不住,耳机对金属摇滚等音乐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结合重低音增强效果器设计,更能营造出丰厚的低频表现,聆听更加澎拜动人的声音。

5、飞利浦shp9500

飞利浦这款头戴耳机主打的就是给消费者提供纯正的声音享受,音质不尖不闷,流畅得恰到好处,小于百分之一的失真度,发出的深广音域和浑厚带劲声音给你无限的音乐震撼力。

耳机shp9500整个声场表现十分自然宽松。三频平衡,声音风格较直白、略带一丝音染,层次感很明显,总体给人感觉是比较愉悦的。耳机对前端不挑剔,在手机与国砖中均能产生相当不错的声音。

6、创新live2

经常和飞利浦shp9500放在一起比较的创新live2,是广受赞誉的创新Live的继承者,声音真实自然低音紧凑,如临现场的音频真实度给你的耳朵带来极致享受,也是初烧入门HiFi头戴的不错选择。

耳机采用顶尖的生物纤维,能和铝或钛合金振膜一样提供相同的声音,且发声单元技术经过缜密校声,表现出的声音温暖细腻,自然真实。精心打造的耳罩,不仅抵抗外界干扰,而且长时间使用也佩戴舒适,毫无压力。

7、森海塞尔木馒头

森海塞尔入耳式耳机木馒头,小巧玲珑的设计下,清晰明亮动人音质,强而有力的低音,响应着经典传曼妙旋律,诠释着时尚和简约的风格。

外转耳机线设计,带来聆听时的悬浮轻松感和舒适感,让你舒适享受纯净音质。森海工程技术的运用,无论是明亮清晰高音,或强劲有力低音,以及广阔立体声场,它都能实现清晰的原音重现,为你开启愉悦的音乐之旅。

 

富裕的DJ们可以更便利地打碟了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国内错把某些“电子音乐”、“电子舞曲”错误地称为“DJ”、“DJ舞曲”的乐迷或非乐迷大有人在(比如笔者笔名Taylor即网名“简单粗暴的美男”曾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同时,也有一群人还犯着同样低级的认知错误,他们误认为电子音乐是由DJ制作(分不清DJ与制作人),甚至认为DJ在台上演出的那短短数十分钟至几个小时就是在制作或Remix音乐的过程(笔者表示又曾中枪过)。

 

图片来自西瓜视频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事实上,我们知道被简称为DJ的“唱片骑师(Disc Jockey)”是一种负责播放音乐、进行打碟表演的职业,而非制作音乐的职业(更非音乐风格),无论是在夜店、酒吧或者电音节等其它场地,他们台上的并非是制作音乐的设备(音乐制作的“助攻”设备)、而是以DJ设备为主的多个设备器材(打碟的设备)。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具体而言,DJ使用的设备包括且不限于打碟机(数字唱机)(CDJ)、混音台(Mixer)或者是二者合并的一体机设备——DJ控制器(DJ Controller),此外,DJ的工作台上还可能会有监听耳机、电脑、MIDI控制器(MIDI Controller)以及效果器等其它各种配件、硬件等等。

 

 

图片来自The Wire Real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而上述设备、器材中的“重头戏”便非打碟机(CDJ)莫属了。常见的先锋(Pioneer)品牌旗下的打碟机(打碟唱机)包括CDJ 2000、CDJ 1000、CDJ 900和XDJ 700等等。

 

图片来自CDJ 3000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事实上,先锋DJ设备的最新型号是去年推出发售的、有着9英寸大触摸屏的CDJ 3000。与以往型号的CDJ不同的是,CDJ-3000并没有CD驱动器,同时因为费用昂贵和许多地区断货等原因,先锋品牌垄断下的DJ设备市场还是以其它的型号为主;而另一方面,CDJ 3000也常常因为无法兼容某些USB-HID功能下的程序及数据、MIDI的兼容性和某些冲突性问题被用户吐槽。
 

 

图片来自Mobiledjbasics.co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不过,在两天前,Pioneer DJ品牌在官方平台发布了一则好消息,其表示“我们的旗舰款DJ设备CDJ 3000已经可以正式兼容Serato DJ应用程序的USB-HID控制功能”。

 

图片来自CDJ 3000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Serato DJ (Pro)是最著名的打碟软件之一(二),DJ们通过Serato DJ可以实现打碟机的Beat Jump、Loop Move、Looping、Hot Cue以及搜索曲目等功能;而除了Serato DJ,常用的DJ软件还有先锋公司自家的Rekordbox DJ,比如,在CDJ 2000内部就自带Rekordbox DJ,这也是为什么部分DJ打碟无须携带电脑的原因。

 

图片来自CDJ 3000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USB-HID”的兼容意味着CDJ 3000如今能够基于Serato DJ Pro分析曲目、提取信息,从而读取U盘(U盘打碟时需要)的曲目列表、查看波形和BPM、加载和应用Cue点等;至于Rekordbox DJ,毕竟是自己的软件,CDJ 3000此前就兼容,此后也同样可以通过Rekordbox DJ于U盘里直接读参数(即更新和变化是相对Serato DJ Pro开发的,之前CDJ 3000只支持自家的DJ软件,如今终于支持其它DJ软件、可经由其它软件连接U盘而便捷地打碟了)。 

 

图片来自CDJ 3000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对于该品牌公司经过整整一年开发、调试之后的成果,(非富人)DJ们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其价格如此昂贵的设备就不是大多数DJ愿意负担、能负担得起的(当前官方售价2399美元、约15500人民币,那么四台CDJ便是62000元,而这还没算上混音台、音频硬件、U盘等费用),而如若标价如此昂贵,CDJ 3000早在最初发售之前就应该具备这一“基本功能”。

 

图片来自Sweetwater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此外,除了前文提到的使用U盘和电脑(分别)打碟,还有使用实体的黑胶唱片进行打碟者(如今CDJ 3000不兼容实体老CD,但不能排除9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曾以老CD、黑胶唱片甚至是DVD作为重要的音频、视频媒介),尤其是在国内。但目前绝大部分的DJ都属于前两者——数码打碟方(当然这也并不够原始、最原始的方式是磁带打碟,配上单耳式、电话机式的监听耳机),只有零星少数人依然践行着传统DJ文化的原始DJing方式。两类人各有所追求,不该(被)相互攀比与对立起来。
 

 

 

图片来自CDJ 3000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软件Serato DJ Pro的最新版本 2.5.7已经发布,如果想将CDJ 3000、DJM-900NXS2(混音台)与Serato DJ Pro软件在USB-HID模式下一同使用、即通过Serato DJ Pro的分析使CDJ 3000进行U盘(U盘打碟本来就一直都是支持的)打碟以及享受Anti-Drift(防漂移)等新功能,我们务必更新CDJ的相关新固件(固件相当于是装在硬件、CDJ或混音台乃至打碟控制器里面的驱动),拥有CDJ 3000的读者们可点击跳转进行下载和安装,然后以官方方式将它再次安装到设备中即可(更新固件是DJ必备技能之一,否则换个场合说不定就没法正常打碟了,这与你的U盘“硬件”、DJ分析软件有关)。 

 

图片来自CDJ 3000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上属运营公司品牌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