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识字闪卡对幼儿好处,以及程冠希闪卡43码价格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分享|杜曼闪卡就是迎合家长功利心理的伟哥
作者:咪蒙,文学硕士
原文刊登《妈妈宝宝》2015.09
我知道杜曼闪卡对于家长有强大的诱惑力。几套卡片,每天闪几分钟,就可以让孩子有神童般的记忆力……网上曾有家长发帖炫耀自己的孩子6个月大就能认识几百个汉字天才婴儿啊,万千家长被激励了煽动了情绪沸腾了下一秒就开始网购闪卡…
我建议家长们在投入闪卡狂潮之前,先看看台湾脑科专家、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洪兰教授以及国内家庭教育专家萧愚对右脑教育(这是杜曼闪卡和七田真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的批评和质疑,阅读相关专业文章之后再来理性判断你是否真的需要给孩子用闪卡。我反对杜曼闪卡有很多理由:
1.杜曼闪卡是针对智障儿童开发的,你的孩子不是智障你用它干嘛?
杜曼闪卡的诞生源自杜曼博士对脑损儿童的治疗,由于他们的左脑受损,所以强化右脑,开发右脑潜能……杜曼闪卡不是没用,就如同伟哥是针对ed患者,正常人受伟哥的广告词蛊惑,当然可以吃,吃了也可能有效,但是,你做好了承受副作用的准备吗?洪兰教授认为“右脑革命”本身就是个谎言,因为左右脑是相连的,没有任何实验可以充分证明右脑可以独立发育,脑需要均衡的发展,刻意而偏颇地开发某一边,会使整个脑的发展失去平衡。“大力开发右脑以培育智力天才”在很多有良知的脑科专家们看来就是一个缺乏常识的笑话。杜曼闪卡对孩子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是死记硬背的传统教育理念的放大化呈现,针对智障儿童这是可行的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不足但正常儿童也用这套方法,并不妥当。
2.杜曼人如果真那么牛,为什么欧美人压根不理?
我专门咨询过几位欧美教育者,他们要么表示从来没听过有杜曼闪卡的存在,要么表示,这是早就被欧美主流教育界所抛弃的理论,多数用于智障儿童教学。儿童教育专家周合也说:“5年来在北美最大婴幼儿学习用品展会全美幼教年会,我从没发现过‘杜曼闪卡’踪影;多次在德国荷兰、瑞士的幼教机构考察,也没有看到这种‘视觉训练’项目,估计在国外对婴幼儿这样做会遭投诉!”在韩国杜曼闪卡也曾经红过,那是十几年前,但是儿科医生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小时候以杜曼闪卡训练的小孩长大后没有表现出任何智商上的过人之处。
3.杜曼闪卡之所以红是迎合了中国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
在中国早教产品赚钱的要点就是“效果吹嘘”,家长们才不管“教育必须循序渐进没有捷径可走”那套,人家拼了老命要的就是捷径。杜曼闪卡常常鼓吹的“3岁认识两千字、会100以内加减法”精准戳中了中国家长的死穴,跟伟哥广告所暗示的“30分钟不射”就是一路货色。
4.究其本质,杜曼闪卡就是一种马戏团式的表演性教育。
萧愚就说,“在儿童教育中,表演性的能力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比如珠心算的孩子,计算如飞,就像神童一样;有些练过七田真的孩子也是,翻书如飞还能告诉你书上的内容;有些孩子靠记忆表演,还频频上电视,比如春晚就有孩子背百家姓,”但是这些表演性教育,跟马戏团训练小狗数数、猴子认字没有太大区别。我们记住一些知识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理解。杜曼闪卡的问题在于它往往割裂了记忆和理解的有机联系。有—次深圳宝宝比赛,一位家长号称他利用杜曼闪卡的原理,自制了英文闪卡,从孩子3个月开始就开始训练,到孩子6岁,已经熟记5000个英文单词,约等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词汇量了。听上去很牛吧?但是,这个孩子在海选的提问环节;连“what’s your name?”“do you like English?”这样最简单的英文提问都回答不了,他全程目光呆滞,完全没有显示任何对英文的兴趣和享受,这太可怕了。萧愚也提到过,在一次杜曼闪卡现场演示会上,一位4岁女孩能死记硬背数字加减,但稍作变化,无论老师如何耐心讲解,她都一脸茫然。
5.杜曼的副作用诸如:孩子浮躁没耐心、记住字词却无法理解。
很多家长提到,孩子靠闪卡记住的是字的形状,却很难自然联想到字词所指的事物和意义。比如孩子知道“湖水”,但单独看“湖”和“水”,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孩子能快速读出“床前明月光”,却不能单独认识其中每个字……习惯了快速浏览式的“闪卡”,孩子面对绘本时会格外心急,一本书往往一分钟就翻完,囫囵吞枣,这对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深度理解都是相当不利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培养的是静得下心去吸取知识的小孩,小孩一旦浮躁,很难弥补。
6.有玩杜曼闪卡的时间、不如陪孩子玩一次游戏,读一本绘本。
早期教育确实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但不应该是孤立地提高记忆力,而应该启发孩子的求知欲、探索与、想象力、思辨力、创造力,这些才是决定孩子一生的。事实上,只要每天坚持跟小孩进行亲子阅读,到孩子五六岁,识字量和知识量绝对不会低于长期用杜曼闪卡的小孩,而且靠长期阅读的积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这是更为可贵的。
陶陶妈的看法:
当家长的在实施任何形式的早期教育前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切莫进行盲目跟风。现在的市场环境确实很浮躁,今天是炒作“杜曼闪卡”,明天又会推崇其他形式的拔苗助长,商家们会绞尽脑汁把产品打上各种各样极具吸引力的标签带你进沟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独立思考,用科学的思维来辨别真伪、筛选良莠,而这一点又基于我们平时的知识储备。
推荐各位阅读一本关于儿童心智发展的家教读物《读懂孩子》,是我们学校的边玉芳教授带领她的研究团队历时5年专心为家长们编写完成的科普类书籍,全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视野开阔,又贴近生活。爱的基础是了解,希望有心的爸爸妈妈们能从这本书中学会如何正确的陪伴孩子成长!
边玉芳教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研究,致力于用科学、量化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研究方向主要有心理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区域教育与管理政策研究、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孩子识字,这些小秘诀你知道吗?
作者:石榴蔷薇(爸妈精读主笔)
每年高考,数学考140分以上的尖子生很多,130分的比比皆是。而语文考140分以上的考生凤毛麟角,130分的也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语文考高分那么难?那考140分的考生有什么语文学习的秘诀?其实能考140分的考生全基于他阅读理解能力强,思维能力强。这是多数高中生所欠缺的能力。
而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不是一年的高三复习可以给予的,它来源长期的阅读。
阅读习惯,中国大部分孩子没有。过几年,高考又有新改革,语文分数也许会增加到180分。
要考好高考语文,必须要让孩子有强的阅读能力。而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习惯,是要长期养成的。这个念头的产生源于一次聊天。
那天有同事说到如何让孩子认字的问题。她不知道是先让孩子掌握拼音后再识字好呢,还是用什么方法先教他们识字好?
一个同事说他儿子没上小学前大概三四岁的时候就认识很多字,阅读没有问题了。
我知道那个孩子,他很聪明。他们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让孩子认识这么多字的呢?没来得及讨教。我想到了我的乐乐。
乐乐今年六岁。
他也认识很多字了。但他的识字并不是上了小学才开始的。我没给他统计过识字量。
但他已经能畅通无阻地阅读有图的无图的、有拼音的无拼音的各类书籍了,如《大灰狼的故事》、《环球儿童文学》、《安徒生故事》、儿童阅读版《福尔摩斯》等,他也能无阻碍地阅读报纸新闻。
他是先认字,上小学后才识拼音的。记得他上幼儿园中班时,一天去接他,他的老师拉着我问:“乐乐认识很多字了,好厉害,你是怎么教的?”老师问了这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要反思一下。
对了,我是怎么教的呢?我有教过他吗?有什么方法吗?要不,他怎么能凭空认识这么多字呢?在此之前,我还真没想过。
因为我觉得那是件很自然的事。
其实回顾下,我还真是做了些功夫的。但不知是不是这些功夫在起作用。与大家分享。
在乐乐四个月大时,我在网上看了个牛逼的视频。说有个小孩六个月大,已经认识三千多字。我一看,觉得吹。
不会说话的小婴儿,怎么检测得了呢?细看后,才发现他们用一个叫“闪卡认字”法去教识字。
具体做法就是在卡纸上写上字,十张或十张以上为一叠,看情况需要。
每天就在婴儿眼前闪读,一遍读过,然后再从头闪读,可以重复几遍。
但不要在某个字上作停留并重复地读某字。
第二天再以同样的方式,依此类推。
一天里,可以分时段闪。不要考查,不要检测,就机械重要闪卡,读字。
一个星期后再检测。检测方法是同时拿出两张卡,如“木”和“米”,问小baby“哪个是“木”?指出来。”能正确指出,为之有效。
当然,为了确认他正确指出不是偶然的,可以打乱,以其他的字作衬,多次测试,在这种情况下,他都能正确指认那个字,这就是有效的。我看完视频后,我信了。
于是满城找这读字闪卡。好不容易在一家店看到类似的,一问价钱,贵得惊人。好几百大元一叠卡。俺不是有钱人。
后来一想,卡不是重要的,方法才是重点,于是买了不同颜色的卡纸,自己制作。
第一次做了十张写着阿拉数字的卡,就是“1、2、3、4”。
然后,每天饶有兴趣地在四个月的乐乐面前闪读,他似乎很有兴趣,认真地看。
我观察他的反应,他之所以有兴趣,是那闪来闪去的卡,动态的流程吸引了他的注意。
三天后,我迫不及待地检测,十次检测有六次准确指出。虽然没百分百准确,但我相信这个方法有效。准备贯彻下去。
可是,乐乐他奶奶看见我们居然教一个四个月的baby识字,真是欠揍的节奏,她以她过来人的身份说教,认为识字那是上学读书时才干的事,那么小,什么都还不懂,瞎教。
我们是年轻人,坚决不理会老人的“真理”。可是,每当我们给乐乐闪卡时,她总来打击一下,搞得我们都不太敢干,就是干也得偷偷摸摸的。
逐渐,兴头也没那么足了。看来,做父母的,孩子在干事业时,一定要充分理解并信任,切记打击。孩子的自信来自父母的信任。
兴头虽不浓了,但我依然把这件事进行下去。不记得什么时候了,应该还没到一岁,八九个月大他认识了那十个数字。
于是,我又制作了十张文字的卡,是一些人物称呼。如“爸爸”、“妈妈”等。
因为第一阶段有效了,第二阶段我不再犹豫,很快他就认识了卡上的字,还能读出来了。后来还制了三、四阶段的,再后来刚好碰他姑妈从幼儿园那找了一叠小小的文字卡。
我又以这种方法让他记,没多久,他也把卡上字记住了。
他喜欢圆形的东西,我们便买了象棋给他玩,象棋上有字,他很有兴趣,于是我便给他读,两三遍他就记住了。
我们发现,他对文字非常感兴趣了,于是从网上又下载一些识字的视频他看,他看得津津有味。很快,视频上的字他也认识了。
我们又买了那种认字的挂表,上面一百多个字他很快又记下来了。后来,我们发现这小子认字还懂迁移。如他认识了“体”,他看见了“休”,也读“体”。
每当他碰到形近的字,我就给他指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于是他又认识了长相差不多但不同的另一个字。
再后来,我就放任了。因为他对文字感兴趣了,他就会去记认,电视上,电脑上,广告上,报纸上,这些都是他认字的渠道。识字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现在他拿到一本书,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了。有次,我陪他一起一本书,发现他已经认识很深奥的字。
这些字,我们没教过他。至于他是怎么认识的,也不得知。基础有了,方法有了,就懂得融会贯通。
他平时说话,会有很多金句,四字的成语张口就来。
现在,他陪我读完这篇文章。所以,家长必须有长远的意识,想在十年后收获好的果应在十年前就种下因。阅读习惯应从娃娃抓起。
作者简介:石榴蔷薇,富书专栏作者,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有着敏感而又细腻的心,喜欢写生活感受,常常在生活中发现美与丑,却坚信美好长存人间。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