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梦舒雅女裤怎么样(梦舒雅女裤总部地址)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梦舒雅女裤怎么样,以及梦舒雅女裤总部地址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迎来90后海归“企二代” 河南男装“大哥大”能否重回巅峰

90后侯倩文受访者供图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

渡森自救已经全面开启。

一开始,关于如何自救的话题让渡森掌舵者惆怅得彻夜难眠——既不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形而上调整,又不能是邯郸学步式的全盘照搬。

渡森的“根”在哪里?二代磨炼多久才能扛起重担?错过了互联网上半场风口,渡森还能否踩准下半场的鼓点?没有同行者陪伴的郑州男裤崛起路走起来会不会分外孤独?

【“企二代”加入】

1994年出生的她留学归来后

成了董事长助理

无论如何,渡森已经到了一个急需调整甚至做“大手术”的时刻。

“侯总一直很低调,但是低调得可怕。他只愿做,不愿意说。”渡森一个高管称,渡森遇到了危机,需要调整,但对于往哪里转这个话题显得迷茫,“使不上劲。”

事实上,渡森已经认识到问题,并且展开了积极自救。这个自救始于2018年。当时,留学归国的侯建超之女侯倩文正式进入公司,任职董事长助理,截至今天,入职接近200个工作日。

侯倩文的加入被视为为渡森输血的一剂良药。她出生于1994年。对于1970年出生的侯建超来说,现在谈接班人问题,为时尚早,毕竟48岁仍属壮年。不过,早日布局接班人计划,并无不妥。

有留洋背景,再加上年轻人大胆的创新思维,这个90后在公司展现的惊人能力和吃苦精神令同事惊叹不已。她周日加班到晚上11点,每天早晚两次写工作计划和日志。

知情者介绍,侯倩文从小就是学霸,因为年幼时父母忙于工作,养成了她强悍的自理能力和进取精神,并非纨绔子弟。

中学时代,年级1000多人她保持在前200名,并以年级第三的成绩毕业。研究生她考上了世界顶尖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个学院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

侯倩文从初中就意识到总有一天要回来为公司排忧解难。她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从小跟着父母在工厂、批发市场长大,体味到父母把渡森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太不容易,看到他们为企业付出了多少,这个事情真的不容自己多想什么。”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于公司现状认识清醒,且不讳疾忌医。

【重拾电商】

渡森曾在电商领域受挫

比从零开始更艰难

也正是在侯倩文加入后,渡森开始了战略性调整。最先发力的是工厂店重装以及重拾曾丢弃的电商。

工厂店是渡森要开辟的一个全新店铺运营模式。这个店铺里,只有20%~30%的货品与线下其他店铺重合,其余的货品均是“特供”。此外,在店铺陈列方式和管理思路上,工厂店也与其他终端店区别开来。

工厂店的思路是侯倩文与侯建超一起敲定的。目前,这样的店铺只有两家,一家为老店,一家为新开,目前均在装修中。

渡森内部人士称,一家老工厂店抵得上5家普通店的业绩。

在不断拓展直营及联营店铺的计划上,侯氏父女意见一致,不过,对于大规模扩店表现得较为审慎。

一份未公开的2018~2028年发展规划中提及,渡森2028年前要在全国成立1500家加盟店、连锁店、联营店,代理商遍布全国各个省份。

多年前,渡森已经涉水电商,可惜征战多日黯然离场。渡森离开电商的这几年里,河南本土服装品牌逸阳一骑绝尘,早在2014年“双11”当天就斩获了5500万元的网络销售额。

如今,渡森重拾曾丢弃的电商,由侯倩文负责,可见公司对此战略寄予厚望。

“(渡森)电商基础太差了,跟没有没区别。现在这种局面比从零开始更难。”侯倩文背负了较大压力,其中一方面表现为团队人才稀缺。

年前,渡森电商团队只有4人,其中客服为员工兼职;如今,增加至8人,但是人员缺口依然较大。

有人质疑渡森电商计划,称电商风口已过,如今互联网早已转入下半场厮杀,电商领域恐再难挤进新人。

对此,侯倩文有自己的节奏,“连上半场都没经历过,怎么进入下半场?我现在要走起来,之后再学习如何跑。任何事物都要有积累,我们要保证走得很扎实。”

【找准方向】

从男裤到男装再到男裤

“一直没丢掉的是裤子”

渡森的全面战略重启还包括产品的再定位。

以往,渡森服装偏重于商务。如今,曾经的顾客群逐渐变老,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体。为迎合这部分人群,渡森提出新的产品定位——开发“轻商务、简时尚、慢休闲”系列三大产品主力线。

在产品线上的调整则是,渡森再次强调裤装。一直以来,渡森依靠裤子发家,侯建超在公司各种场合一再强调裤子这一生命线。渡森全公司上下已经形成“裤子是渡森的根”这一概念。

23年发展中,渡森曾经淡化过裤子这一主线:2006年以前,为渡森男裤品牌化运作阶段;从2006年开始,渡森产品阵容壮大,开始“以男裤为龙头,带动系列产品,全面进行品牌升级”,由原来的单品男裤向系列化男装转变,产品线涵盖了男士夹克、西服、衬衫、T恤等20余个品类。

这中间,想必侯建超也有过走男裤专业化之路还是走全面化、系列化道路的犹疑、徘徊。这也是郑州多数裤业领军企业在裤子单品壮大后都要面临的抉择——有的提出“100年只做女裤”,比如梦舒雅就定位为“女裤领导者和女裤专家”。

但是,侯建超选择了做男装全品类的路,因为“单品做大难,男装做大易”。

不过,如今重回男裤,侯建超该庆幸的是“一直没丢掉的是裤子”。

90后“企二代”的思考

接触公司不到200个工作日,侯倩文专注于学习、重组、梳理和消化,并非输出。24岁的侯倩文,以与这个年龄不相符的冷静来审视这个有着23年历史的公司,“我所要做的就是彻底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我还没有清晰的解决方案时,不会急于去改变它。”

不同于郑州女裤行业的百花齐放,郑州男裤行业寡头寥寥,这让渡森显得分外寂寞。

侯倩文认为这是造成如今现状的一个原因——缺乏业内竞争对手,让渡森没有危机感、不能时刻神经紧绷,丢掉了向上的动力,“没有陪伴,走起路来会更孤独。”

昔日王者还要多久才能再创辉煌?侯倩文认真地说:“请给我们时间。”

92岁第一代服装人领衔,新老两代服装人相聚郑州要做件大事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文 记者 王访贤/图

郑州服装圈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9月20日这一天,平时难得一见的娅丽达赵孙立、逸阳刘涛、梦舒雅陈勇斌、省服协李刚,以及来自服装专业市场的锦荣系王建勋、银基广场苗俊雅,齐聚一堂。此外到场的还有丛剑、马三毛、卫哲等独立设计师,个个鲜衣华服,发型梳成达人模样。

现场一下子来了70人,且均是郑州服装行业耳熟能详的领军人物。他们要干啥?

【郑州服装大佬齐聚,致敬行业70年】

以郑州之名谋求中原服装产业蝶变。

继去年9月第一届成功举办盛会后,第二届郑州国际时装周再度起航,定档10月18日,为期五天。今年恰逢建国70周年,9月20日,郑州本土70名服装行业精英,齐聚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门前广场,拍摄“70年·70人·70瞬”大片,致敬郑州服装风云跌宕70载的同时,也预示着第二届郑州国际时装周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

这次拍摄由郑州市服装协会发起,河南商报全程参与、鼎力支持。现场可谓星光熠熠,行业大咖云集。这70名服装精英,均为行业协会领导、院校知名专家、领军企业家、顶级设计师、服装市场掌舵人以及长期关注报道服装业的媒体人。

比如,参加拍摄的知名企业家,包括有梦舒雅董事长陈勇斌、娅丽达董事长赵孙立、逸阳董事长刘涛、渡森董事长侯建超、烟花烫创始人陈黎明、千盛纺织董事长晋福新等。

来自行业协会领导以及院校的专家,比如原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孙根禄、原郑州市服装协会会长秦自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郑州大学教授孙学敏、中原工学院教授李晓鲁、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院长张巧玲、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孙洪萍、郑州旗帜设计公司总经理宋瑞萍、郑州轻工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王建伟等。

还有来自服装专业市场的掌舵人,比如豫发集团董事长王建勋、银基广场总经理苗俊雅等;以及来自本土的一线设计师,比如丛剑、李孟杨、马三毛、蔡英华、白玉、卫哲、孟希、吴玉婵等。能同一时间聚集齐这么多行业大佬,实属不易。

这次拍摄既是时尚行业欢聚的大派对,又是向建国70年来服装行业变迁的致敬,更是郑州服装产业向世界展示时尚与创意的一次集体发声。

92岁老人李元才,是现场年龄最大的服装人,也是郑州服装行业变迁的见证者。从建国后50年代位于德化街的立群缝纫社,到郑州市第四服装厂第一任厂长,李元才完成从缝纫工到服装厂厂长的身份转换背后,是郑州从服装穷县城到时尚之都的蜕变之路。

从凭票买布到夫妻档去广州进货批发,从品牌服装崛起再到郑州女裤叫响中国,从散货批发到娅丽达、梦舒雅、逸阳扛起郑州服装品牌的大旗,从模仿型消费再到如今追求个性多元的原创设计之风,郑州服装业在行业不断迭代和消费者口味升级中,走过了轰轰烈烈的风云70年。

【服装二代接班】

有历史回顾,也有接班传承。这次拍摄,专门设置了青年服装企业家组别,主人公就是“服装二代”,这也是本次拍摄的亮点。

比如,到场亮相的二代企业家有渡森服饰的侯倩文,纽伦服饰的杨文昊,兴依璐服饰的管羽,浩洋国际服饰的司马浩,千盛纺织的晋嘉怿,名实服饰杨媛媛,新丝路服饰的杨旭,黛玛诗服饰的郑卉媛,芝仪服饰的尤鹏飞,成哲纺织的程帅,曼宝莱服饰的雷芳芳,杜鹃鸟服饰的陈鸿等等。

企业家接班问题是不少企业的老大难,服装企业也不例外。老一代企业家终归会老去,知名公司接班问题终归要摆到台面上。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都要面对传亲属还是聘专家的抉择,平稳接班过渡是老大难问题。远的如玻璃大王、福耀集团掌舵人曹德旺,长子曹晖曾不愿接班,为了迫使儿子接班烦恼不已;近的如建业集团胡葆森,外界虽然时有传出其女李桦消息,但至今接班人计划云遮雾绕。

相比,郑州服装名企的二代,不少已经接班或者在接班路上。这些青年企业家一开始进入公司,也大多在设计师助理、销售、行政职员甚至司机等最基层岗位历练。这些一路成长起来的经历将为他们日后的决策提供底气。

现场,在河南商报记者问及如何在父辈基础上创新问题时,不少青年企业家给出“不敢谈创新,我们首先是坚守”的回答,令人对这批青年服装人顿生好感。

郑州国际时装周今年已是第二届。在郑州市服装协会会长陈勇斌看来,举办服装周的初衷是推动郑州的服装产业,提升郑州在国际上的时尚话语权,改变郑州时尚产业的生态和土壤,增强郑州的软实力。

今年服装周以“设计趋动,产业振兴”为主题。通过70年来几代服装人的抱团努力,借助服装周的平台,未来郑州打造中西部时尚产业中心的愿望指日可待。

(见习编辑 熊子文 实习生 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