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等离子电视为什么淘汰(等离子电视报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等离子电视为什么淘汰,以及等离子电视报价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为啥现在的电视总会乱收费?

大家还记得,距离上次你“打开电视”,时间已经过去多久了么?

偶然打开了已经落灰的电视,毫不夸张地说,直接被“收费”这事儿整的无语至极

具体发生了什么呢?

打开电视看广告,20s教你理财年入百万;

进入首页了,看《XXXX》需要是“酷喵”平台会员

ok,是会员了,想看一些“电影”,需要单独收费??

隔天,首页推送《XXXX》,点开看,不好意思有90s广告教你下载理财app?

终于忍受看了8集,第9集时,不好意思,您不是“尊贵的会员”

哦,《XXXX》是腾讯的,转头去某宝买了会员···

登不上,“不好意思,我们不支持电视播放,您购买的不支持退订,想观看可以购买‘极光云视听的会员哦’··

以上这情况,短时间内,身为普通人的你我,几乎只能“忍着”,大概率无法解决。

更准确的说,这种局面是中国电视行业进化了20年后,市场和商业博弈后的结果;

普通人,自始至终都只有被动掏钱的份儿,只是这几年,愈发没有收费的底线而已。

所以这20年,都发生了什么?

抱着满足好奇心的态度,咱开始这个“明知无能为力却想做点什么”的话题探索~

电视,提供的是情绪价值

电视厂商们,要转达给大众的第一句是:电视,真的就是一块屏幕。

业内人看来,不论是20年前的大背投、等离子电视,还是后来的LCD电视、液晶屏幕的LED电视、OLED/QLED电视,现在的MiniLED电视,核心都是通过技术的不断更迭进步解决“视听问题”。

比如买电视会关注的画质是多少?亮度怎么样?优先关注看的效果,近两年开始卷听的效果,比如某某品牌可以实现“杜比特”音效,xx品牌和音箱中的劳斯莱斯xx合作达到“影院级效果”。

21世纪初,2013年左右的51寸长虹背投电视 (上),同时代出现的液晶屏电视(中),后等离子电视因价格过高(一台据说可以卖到当时的20w)、电费过高等原因逐渐被市场淘汰~ 图:来源网络

当下流行的MiniLED电视,因前几年流行的OLED技术存在“烧屏”现象,miniLED基于传统LCD的发光原理上,拥有更小分子的“感光原件”,亮度、层次更加清晰,尤其是在看暗部电视内容时。

图:受访厂商TCL供图

即使是现在,你冲到淘宝详情页,跑到苏宁线下店,导购和你说的依旧是这些话术,只是加了更智能、更便捷操作之类的互动的解释。

好似这20年,电视的卖点就没离开过“视听”这一趴,不过是随着技术进步在智能交互上做了些加法而已,本质就是一块屏幕。

北京某宁线下店里,同样品牌液晶屏售价为7000元与16000元的电视屏幕差异,核心还是因为屏幕的电子发光元件差异,直接影响画面的亮度观感

同样线下店里,依旧主打的是“大屏幕、或者8K、4K+杜比特音效”卖点,是行业共性

果真如此吗?我认为不是。

围绕在电视旁的童年、从电视画面里启发的记者梦、甚至后来持续爱唱歌的习惯,于一些人而言,都是从电视画面里走出来的。

在技术、厂商人员看来,电视或许只是一块屏幕;

但对于最早从电视里认识世界、从画面里启发人生理想、甚至充满童年回忆的人来说,电视不仅是块屏幕,更多提供的是情绪价值,包括看电视时沉浸其中的享受感。

电视带给人的:情绪价值>在观看的享受价值>一块黑漆漆的电子屏幕。

对电视有“情怀”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就是当前在热搜上“吐槽电视乱收费”的那波人,因为喜欢,不得不骂,因爱生恨~

图 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个成熟的电子消费品,电视就是由“屏幕+画面内容”组成,这毋庸置疑,“电视乱收费”被骂,没必要喊冤。

从没免费的“电视内容”

都谁在喊冤?

电视生产厂商觉得自己委屈,生产画面内容的平台制作方全都集体闭麦了。

电视收费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机广告”,一般15~30s左右,有的电视可以按“退出”选择关闭,有的只能坐等播完;

另一种是“画面内容”平台方的收费,比如咱们常见的三大平台爱优腾,按照月、季度、年收费,在35~399元/平台。

图 住范儿自摄

各个平台画面内容互不相通,想三个都看可以分别按月或者按季度缴费,还有一种选择299套餐,“三平台”内容都能看的套餐,主打应季、划算。

提个醒,爱优腾的PC端会员和电视会员收费不互通,电视上是单独的“应用平台”。

爱奇艺电视版叫“奇异果app”;腾讯电视版叫“极光云视听”app;优酷电视版叫“酷喵”app;咪咕app;

从现有的片源丰富度来看,极光云视听>酷喵>奇异果>咪咕(以体育转播为长);

上图为三大“内容制作提供方”,下图为对应的电视版本app,通常在电视“我的应用里下载”,不同品牌、型号的电视,会优先选择与某内容制作方合作,以获取分成

这也侧面印证了一个点,在现有的“内容制作方”来看,腾讯(俗称鹅厂)掌握着最丰富的电影、电视资源;另外两个平台其次。

为什么说到了“爱优腾咪”四大平台?因为它们代替了传统的各大卫士,掌握着现有电视行业最大的“画面内容资源”。

用厂商的话说“现在人家是甲方”,电视厂商能赚多少钱?还得看平台方给不给播放资源?

另外,内容平台的制作方每年还对“电视厂商有着严格的考核”,比如有多少人是从电视上看到了爱奇艺、腾讯下载了app或者开通了会员?

造成这样的局面,从电视发展行业的角度来看,只能说是电视厂商和内容制作方如今的地位发生了质的改变。

2010年前,电视厂商的内容大多由各大卫士提供占据主流,比如芒果台、浙江卫士、东方卫士、包括广电总局下的CCTV等;

以前的黑匣子路由器、闭路电视也收取费用

2010年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批视频平台,就是如今的爱优腾。

在当时“家家都有液晶电视”的情况下,电视生产厂商有着相对较高的话语权,爱优腾为了铺市场获得“互联网电视”时代下的市场占有率,采取典型的资本套路,联合厂商先送再少花钱再一步步都花钱,培养用户的掏钱习惯。

你仔细想,是不是大约11~13年,看网络电视的首页打开就看,都是免费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付费看内容,看画面”这事儿爱优腾也不是始作俑者,不过早先是闭路电视的网费收、机顶盒子的厂商收、现在换成了爱优腾收而已。

但过分的是,现在是电视厂商变相收、爱优腾还得单独收,收了也不一定能看痛快,这才是大家愤怒的点,收钱不干人事儿!

比如最为大家诟病的,手机端视频会员与电视版会员不互通;甚至还出现了有会员,有些大爆剧也出现了“提前点映、单集付费···”的现象

各大会员收费,针对苹果机型、安卓机型的收费也不一样,苹果的普遍比安卓会员费更贵

有人算过一笔账,以爱优腾为平台的电视会员收费制,想看的爽,每年会员费需花掉700~800元,还不包括现在各大平台特别推出的“儿童课程费用”等。

表面看是“内容乱收费”,本质其实涉及到电视内容制作行业的不规范行为。甚至是内容制作播放渠道“垄断”下的效果,电视厂商对这种收费方式几乎没有发言权。

其实,电视厂商也做过挣扎。2012年左右,在内容平台与厂商博弈中,乐视曾提出“超级电视”的概念,整合了内容与电视终端的模式,这一战略曾帮助乐视一举冲上销量榜首。

可惜后来贾老板跑路,乐视撑不住,这套整合后的“与平台合作内购模式”便得到业内认同。

在电视行业的技术几乎已经是卷到了头,增量到顶,销量下滑的整体趋势下,厂商为了稳住利润,才开始与内容制作方合作,增加利益分成。

只是增加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这就是目前为止,所说的针对收费这一现象,普通人“无能为力”的点了。

低端机多有“开机广告” 可取消

至于“开机广告”,不过是电视厂商为了增加利润的又一途径而已,就像手机端“新浪微博”有开app广告一样,帮助xx品牌做推广,充分发挥“屏幕”功能收取“推广费用”。

这种“有开机广告”的通常存在于线上机型。业内称为“打点机、爆款机”,其实就是品牌方为了充销量而放出的机型,这类电视通常在3000元以下,极具“性价比”,但开机都默认有“开机广告”。

当然,这类开机广告可以通过拨打品牌方客服电话得到解决,或者要求品牌方发货前主动解决。

有些品牌高端机型也有,解决方式一样。

比如海信电视设置里的“快速开关机”就没有开机广告;TCL部分机型没有开机广告,但默认看“芯片”,这两个芯片对应的机型,几乎都没有。

三星、索尼的所有机型默认没有广告,当然,单价也都在20000左右;

海信电视上的“快速开关机”按钮,就是取消开机广告的按钮

图,来自住范儿采访截图,不过TCL 的芯片型号在电视设置里并不显示,可咨询销售人员~

歪个楼,提一句,TCL在住范儿有团,计划买电视的朋友可以蹲一波!

20年确实翻天覆地,商业竞争弱肉强食,只是苦了消费者,交钱能看的好剧也不多。唯有寄希望于内容制作层面,多点好剧,当然这是影视行业的问题了,我们不便多言。

你家用的啥品牌的电视,有广告么?评论区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