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纺织工具图标(纺织工具的历史)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纺织工具图标,以及纺织工具的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九上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①了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②识记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主要标志,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应用的意义。

③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重点】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前知识储备】

1、一个英国人,他想要开办一个手工工场,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

2、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工业革命。

知识点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1.政治前提:英国君主立宪制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材料二: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大国崛起》

2.市场需求: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成为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3.资本条件: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材料四: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足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4.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小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1.政治前提:英国君主立宪制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2.市场需求: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成为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3.资本条件: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4.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5.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分工与技术条件

6.直接因素:社会需求、

二、过程:

A、最早的国家:英国;

B、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机械师凯伊

飞梭(1733年取得专利)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哈格里夫斯与珍妮机

C、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D、主要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

E、结束: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F、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以前人们在进行生产时采用的主要动力是水力、风力、人力等,这些动力都存在明显缺陷,如风力,它不稳定,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有、有时没有。这种状况终于在200多年前被一个叫瓦特的人改变了。原因是他改良了蒸汽机。

知识点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B、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C、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知识点三:火车与铁路

1、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25年,斯蒂芬森制造的火车机车

2、铁路时代的到来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1830年、英国掀起了投资铁路的狂潮

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它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材料四:

(3)缩短了人和人、地区和地区、国家和国家间的距离,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材料五: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4)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

材料六:

(5)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也造成交通、住房、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4、工业革命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等。

【课堂小结】

【自我测试】

1.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A、莱特兄弟

B、卡尔·本茨

C、史蒂芬孙

D、瓦特

2.“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3.某国“在1825年建成世界上地一条铁路,1850年基本形成全国干线铁路网”,率先进入“铁路时代”。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4.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运输能力

C.促进了城市发展

D.加剧了环境污染

5.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的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纺织机器的发明

C.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耐用电灯泡的发明

6.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19世纪中期的是

A.在电灯下学习

B.用电脑发邮件

C.坐火车去旅行

D.坐汽车去上班

7.导致下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8.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

A.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B.人们陶醉于工业革命成就

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D.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

9.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览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是

A.通过《权利法案》

B.开始工业革命

C.完成工业革命

D.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10.如下列两图所示,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耕地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导致耕作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世纪耕地景象 蒸汽机犁地演示,约1851年

A.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开始出现

B.海外贸易发展使农产品出口增加

C.工业革命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D.纺织业发展使棉花种植技术改进

DDCBC CD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