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年女士背包,以及女士背包单肩包时尚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春运妈妈”手上抱娃背上背包走红网络,13年过去,现状如何?
2010年的深冬,江西南昌火车站,拥挤的春运大军中,一位中年妇女的照片被刷爆了网络。
照片中她一手抱着小奶娃,一手提着大背包,年轻的脊背上还绑着一人多高的行李,前后的沉重,压得她弯了腰。寒风中,她虽步履蹒跚,但眼神里是满满的坚毅。
那是对回家的渴望,是救孩子的决心。
可照片走红后,这个令人忍不住眼眶微热的“春运妈妈”再无消息,直到十多年后。
那这十多年,这个“肩上背着生活,怀里抱着未来”的“春运妈妈”巴木玉布木,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拥挤是常态,可在乌泱泱的人口大军中有很多精彩瞬间值得记录。
2010年1月30日,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就捕捉到令他终生难忘的镜头。
那天周科为了任务,去了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可火车站无外乎是背着行囊回家的旅人,想要捕捉到单看着就有故事,值得记录的画面是少之又少。
就在周科觉得当天的素材平平无奇时,一对母女闯入他的视线,他忍着震撼按下快门,之后看着画面里那个被巨大行囊压弯腰,还一手提着大包,一手揽着奶娃年轻母亲的满眼坚毅,他心头微热,知道这个照片肯定会爆。
果然,照片一经发布,快速火遍网络,网友们被这位坚毅的妈妈打动,称赞她眼神明亮而坚定,赞叹她不屈的模样,纷纷动容不已,甚至网友们还亲切地给她取了个“春运妈妈”的称呼。
主人公火了,周科却满心遗憾。因为他当时忙于工作,没有来得及留下联络方式,没成想匆匆一别后再难相遇。
然而,随着照片的热度不断攀升,看着女人的沉重,他越来越想知道这个背上背着生活,怀里揽着希望的“春运妈妈”的故事,可没想到在网络发达的现代,这一找,竟找了11年。
直到2021年,周科才在四川省大凉山越西县的桃园村找到了“春运妈妈”巴木玉布木。
十多年岁月,这个当初眼神坚毅的“春运妈妈”,此时依旧明亮开朗,可她的故事更加令人动容,当初怀中那个孩子也早已不再人世。
1989年,巴木玉布木出生在四川省桃园村,一个交通崎岖,贫穷落后的村子。
生活在贫穷是底色、劳苦是日常的大凉山,巴木玉布木的生活也是相当清贫,像山区的其他女孩一样,巴木玉布木早早就结了婚,被迫成了“大人”,离开了年少的家。
可家也只是从半山腰的娘家,嫁到了山脚下的婆家,变的是海拔,不变的依然是四处漏水的土房。
在18岁的年纪,城里的孩子才高中毕业时,巴木玉布木已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孩子还是在家由婆婆接生的。在2007年,很难想象,接生孩子居然不是在医院。由此可见,大凉山的巴木玉布木家是多么的贫穷。
孩子的出生给巴木玉布木小夫妻带来了很多的欢乐,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彼此相扶相伴的日子还是很有盼头的。
直到2009年,巴木玉布木二女儿的出生,不管巴木玉布如何精打细算,她们家依旧过得紧紧巴巴,吃的依然是土豆、玉米等。
人的认知会在苦难中成长,原本巴木玉布木对他们小夫妻的生活还得过且过,可多出的二女儿,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了,看着孩子因吃荞麦、玉米等粗粮,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巴木玉布木沉默了,她为孩子么心疼极了。
她想给孩子们提供好的吃食,想让孩子们住上不漏雨的房子,不想继续在雨天里和无孔不入的雨躲猫猫,不想她的女儿们像她一样小小年纪便结婚生子,一辈子被困在大山里。
也许是为母则刚,这些想法一出现就疯狂生长,巴木玉布木想去看看大山外的世界,于是她把大女儿交给老公,收拾起行囊,背上二女儿去了南昌打工。
想象总是很美好的,可现实是很残酷的,巴木玉布木一没文化,二不会讲普通话,还带了一个孩子,想找份像样的工作那是难于上青天。她找了好久,最终只能在砖厂出苦力搬砖。
可就是这样一份工作也给她带来了小小的安全感,白天她带着女儿去工作,女儿醒着时她就背着,睡着了就放在一边。
虽然很辛苦,可每个月五六百块钱的收入,巴木玉布木也很满意,她觉得这比守在老家种地强太多了。
就在她鼓足了劲儿好好干,争取回家过个肥年时,频繁生病的女儿,感冒好像更严重了,巴木玉布木知道二女儿本就孱弱,砖厂糟糕的空气对幼小的她也很不好,可她没有没办法啊。
她一个人带着经常生病的娃,加上每日苦累的工作,在南昌的5个月,巴木玉布木变得心力憔瘁。
可她没有三头六臂的神通,她只是个识不得几个字,不会讲普通话,又搞不明白怎么去城里医院就医的普通中年妇女,加上赶上年关,巴木玉布木决定带上女儿回四川老家看病。
正是因为这一次返程看病,才有了开头那一幕。春节的车站人来人往,记者周科用独到的视角记录下巴木玉布木的样子,才有了走红网络的神照。
三天两夜熬人的旅途结束后,巴木玉布木抱着被病痛折磨的女儿赶往了老家医院就诊,她满怀期待医生能药到病除。
可没想到的是医生诊断后却满脸惋惜,“要是早点带她来就好了”,犹如晴天霹雳劈在了巴木玉布木心上。
半年后,二女儿去世,巴木玉布木心痛得无以复加,她责怪自己的无知,暗恨自己的没文化,在无尽的自责和愧疚中想一了百了,亲朋好友劝慰也无济于事,直到大女儿的懂事和眼泪叫醒了她,她才重新振作起来。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才最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商量暂时不外出打工了,先在家种地。
日子在艰难中继续前行,巴木玉布木在照顾好大女儿,和丈夫种好田地的同时,常常会盯着村口通向外边的大路发呆,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2011年,巴木玉布木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这给经历了丧女之痛的她带来了极大安慰,可命运总是那么爱开玩笑,这个小婴儿只来世上十天就夭折了。
孕育孩子本不易,加之两个孩子的接连去世,巴木玉布木的小家庭陷入了沉重的悲伤中。
有些人会在经历过一些沉重的事情后,变得心境阔达,巴木玉布木就是如此。接连遭此厄运,巴木玉布木也低落到极致,但她还是劝慰自己和丈夫,人既然活着就要朝前看。
就这样到了2014年,巴木玉布木本不富裕的家里又新添了一个小生命,虽然她一直鼓舞自己,可住着矮小漏水过风的房子,啃着没营养的荞麦土豆,巴木玉布木是灰心的。
这一年,巴木玉布木一家被列为贫困户。同时,她也再次和丈夫商量外出打工。
上天会奖励每个用心活着的人,也许这个孩子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福气,就在她们打算外出时,村长找到了她们夫妻两,进而改变了巴木玉布木一家的命运。
巴木玉布木家是有名的贫困户,当时政府精准扶贫政策一下来,村长及干部就主动来了巴木玉布家。
虽然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并不明白什么是精准扶贫,可不用外出又能赚钱的名头吸引了她们,外面再好那也不是家。
烤烟的种植,巴木玉布木和丈夫虽是第一次听说,但知道这是政府项目,实行“订单生产”风险小不说,收益稳,于是就把家里的六亩地都种植了烤烟,并且很认真地跟着专业种植人员学习。
可能是经验不足,尽管巴木玉布木夫妻很用心做笔记、记录,学习如何种植烤烟技术,但烤烟种植的第一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想的收益。不过,一年五千多的收入,巴木玉布木也觉得挺好。
毕竟比种植土豆玉米强多了,有了盼头,巴木玉布木更加用心地打理他们的烤烟,第二年,巴木玉布木家的烤烟年收入破万。
这令巴木玉布木激动不已。
可烤烟种植,是像玉米一样的季节性种植,清完烤烟后,他们又有了大片的时间,可她们再也闲不住了,因为种植烤烟的收益,令他们渴望挣更多的钱,进而脱掉贫困的帽子,造福孩子。
于是闲暇时,夫妻二人跟随朋友去了福建霞浦县,给海产大户进行海产养殖。夫妻二人肯学肯干,每天尽职尽责地捞海参、撒鱼料。
虽然白天干一天活下来,累得精疲力尽,但每人每月四五千的工资,两人合计一万块的收入,令他们累也开心,毕竟这是他们之前想都不敢的事情。
随着外出见识的增长,手里有了余钱,加之几年烤烟种植的孰能生巧,巴木玉布木家的烤烟种植,从最初的6亩地增加到24亩,年收入也从几千块增长到7万多块。
到2020年,巴木玉布木家已达到10多万元的年收入了,真正实现了脱贫,她们一家终于从穷困的日子翻身出来了。
老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是轮流转的,只要肯干,就没有永远的穷人。
巴木玉布木家,在政策的支持下,于2018年盖起了窗明几净的大房子。新家乔迁宴时,巴木玉布木家杀了两头牛待客,穿梭在宾客间,巴木玉布木笑得喜气洋洋,高兴她和家人们终于不再矮身在黑暗漏水的土房子里,开心家里终于用上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并挺起了被贫困压弯的腰。
2021年,记者周科找到巴木玉布木时,她已是4个孩子的母亲,虽然有点腼腆,但眼神依然明亮,对于十年前的“走红”,她感觉到不可思议,但又觉得很幸运。
她说当年真是太苦了,如今回想起来都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但那些艰难困苦也促使她变得坚强,那是她人生完整的一部分。
她兴奋地说,如今的好日子之前想都不敢想,她们贫穷落后的村子也焕了新貌,通了水泥路,还盖了学校和医院,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
说起家里的四个孩子,巴木玉布木也是止不住的笑意,她说大女儿上初中,二女儿和儿子老三上小学,最小的小女儿也快上幼儿园。
也许是吃过没文化的苦,在说起老大老二的学习成绩很好,是班里的优秀班干部时,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而且她和丈夫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不但日常言语鼓励,还会给她们买中外名著,支持她们学习,她说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去见识外面美好的生活。
没有谁的生活会一帆风顺,有的人会经历千百磨难,万般不顺,但只要心强大向上,踏过那些泥泞坎坷,生活最终会报之以歌。
祝福“春运妈妈”,感谢她的励志提供的温暖,感谢她的不屈令人们懂得坚强的模样,感谢她的故事鼓励出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