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陈允斌的书值得看吗,以及陈允斌的书先买哪一本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每位父母都应该读的一本书:让亲子沟通更高效,关系更亲密
《从前慢》中曾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以前我们联系全靠书信。书信来得越慢,拆信的人越激动,拆开信还会将其中的每个字都仔细品味,反复咀嚼。
而现在,别说书信,就是一张明信片都太过奢侈。电子产品代替了手写,不会写的字越来越多,甚至连怎么买邮票怎么寄信都不知道了。
科技发达,让我们的沟通更便捷,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看到画面。但我想,这是不是少了些许等待的煎熬和收获的愉悦呢?
九月读完陈允斌与父亲陈德勤联合编著的《外公家书》后,深受启发。果断借用了外公每天给外孙写信的方式,断断续续也给Niki和Nick写了有十几封。
目前是写在Niki的一个笔记本上,她每次读完都会写上两句给我的回复, 小本子成了我们之间言语之外的第二种交流方式。
喜欢的漂亮本子,无论是写还是读都更心情愉悦
假期Niki不在身边,所以是写了发到她电话手表上,后来才打印下来贴本子上的
Nick的本本是可爱的小老虎
识字量更少的Nick,内容当然要少一点,字大一点
后面我计划定期采用信纸和信封给她写,比如一周一次。这样会显得更正式,让她感受传统书信的深意和文字的魅力,前提是我能写出包含深意的文字哈哈,加油
同时也计划教Niki给Nick写信,再贴上邮票邮寄给Nick。让仪式感和文字来加深姐弟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姐姐写作。
好了,回到主题,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外公家书》。
书是外公在陪伴、教育外孙煊煊的过程中,从煊煊三岁一直到上小学,写下的一千来封书信合集。
一封封信传递了外公对孩子浓浓的爱,也在信中教导孩子学习方法,还教孩子亲近自然、珍惜亲情、懂得孝道,认识自我价值。
每天的信中,外公对孙子煊煊的称呼都会加上不同的前缀,或鼓励、或赞扬、或期许。看似没有意义,却暗含了外公想要传达给孙子的话语。
比如“已经认识很多字的张奕煊小先生”,“爱看书的小朋友张奕煊”,“好奇心很强的小朋友大煊”等……
这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上叫做贴标签(暗示)。当孩子每天都处于一个好的暗示中,他就不太可能变得糟糕,反而是更有可能成为你暗示的样子,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棒!
外公是师范大学的教授,非常懂教育、也非常了解儿童心理学。所以,在给孙子写的信中,外公从来不讲大道理,总是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把自己摆在跟孩子同等的位置来交流。
外公也不会一开始就灌输理念,而总是循循善诱、就事论事,在一字一句中逐渐渗透,让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
整个过程孩子还觉得特别快乐,以为都是自己的成果呢。
单独看外公每天的信,可能会觉得无关紧要,但只要连贯地看,就会发现随着几年信件的层层跟进,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识、甚至一些学科知识都一一贯穿了进去。
外公每日随信件附上的诗词,也是他经过精挑细选,符合那一天或者那段时间情景的。
我还是在读了外公配的诗后,才知道了回文诗和宝塔诗的存在。特别有意思,原来诗歌除了五言七言,还能这么玩儿
书籍的排版也特别简洁明了,每一页就是一封信,“时间—孩子年龄—书信目的—书信内容—妈妈(陈允斌)的补充”。
每封信最后都是妈妈(陈允斌)对当日事件或信件的补充,更详细地描述了外公写信的缘由和目的,有时也会对诗歌的选择作出解释。
这样的排版对于我们仿照写信,尤其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的时候特别方便。直接翻看页头找相同的时间、孩子年龄或写信目的,然后参考着写就可以了。
现在我给Niki写信,也会尽量配一首诗。如果自己实在想不起来,就翻《外公家书》,看相同日期或类似事件外公配的什么诗,直接搬运。然后带着Niki一起读一读,背诵下来。因为这本来也是班主任要求的每天背诗任务。
有时候,我也会在信中穿插几个英语单词,或简短的英语句子。内容都是和当下时间/情形相关的,顺便帮助Niki浅学一下英语,毕竟自己这方面最在行嘛
手写的信件,不仅仅是一封信,还包含着写信人的爱。
我想,这就是信的意义。
希望,爱,能伴随着他们度过属于他们的独特一生。
读一封封家书,看父子间互动,品教子之智慧——果妈阅读10月主题
8月份,我带着社群读《林徽因传》,每每读到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信,都会感受到他对子女的那种豁达和智慧。基于这样的体验,我萌发了带着会员一起读家书系列的想法。
通过读家书,可以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这些信件里饱含着一颗颗爱的心,以及家书中透出的教子智慧,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所以,10月份果妈阅读带着大家读家书系列。让我们一起共读《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外公家书》,从东方到西方,从近代到当代,从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度的父母身上去感受教子的智慧!
第1本书《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他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身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成就,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
在一封封家书中展现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当代父母学习的宝贵财富,这里透露出的爱也是能真切的体会到。
读这样的书,并不如工具书般逻辑严谨,但是阅读体验感非常好,真诚地推荐给每个父母细细品读。
第2本书《傅雷家书》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家书》是他性情中的文字,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世界的认知、看法,他对每个孩子独特的爱。
《傅雷家书》有很多的版本,选择这本推荐,是因为这本以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经纬度,由傅敏先生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由子及父、由傅聪读傅雷、由傅聪成长轨迹领略家书精神。
金庸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第3本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作为世界经济史上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他创办了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了地球上的首个亿万富翁。
这本书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家书。他白手起家,成为历史上超级富有的人绝不是偶然,而他对于如何获得成功,如何在磨难中发展自己等,所思所想,句句精辟。
本书的动人之处在于洛克菲勒不仅仅在教导儿子如何赚钱,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活,怎样活得有尊严且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第4本书《外公家书》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煊煊外公陈德勤是大学教授。在陪伴、教育外孙煊煊的过程中,用写信这一方式传递给孩子浓浓的爱。煊煊妈妈是陈允斌,知名饮食养生作家,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致力推广中华传统的健康饮食方式,是生活食疗养生的倡导者。
选择这本书,我是想将名人家书这个点去突破,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不是这个家,那个家,觉得不敢给孩子写信,其实,孩子更看重的是你对他的爱,具体的呈现形式不是那么重要。
这本书就给我们示范了落地的当代家书该如何写,而且外公的视角也让我们对隔代教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外公的家书让教育变得如此简单。
家书系列也是果妈阅读一次全新的尝试和突破,这样的文体解读不容易,但我愿意用我的方式呈现,在一封封书信中感受教子智慧,通过字里行间映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我是果妈阅读创始人果妈李璇,喜欢我欢迎点击上方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