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跑车轮胎,以及跑车轮胎外倾角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换胎等于换车!跑车胎一定宽?SUV胎一定大?
“换胎等于换车!”
这是改装界常识,合适的好轮胎,可以让爱车的舒适水平(更静音)、操控极限(提升抓地能力)或油耗表现(降低滚动阻力)大幅提升。甚至会出现换上更高等级、更合适的轮胎之后,车辆前后表现“宛若俩车”的情况。
1参数怎么读
家用车轮胎尺寸,一般是用一串数字来表示,例如大众朗逸的“195/65 R15”。R15就是15寸轮胎,195mm是断面宽度,65%是扁平比。
扁平比等于断面高度比上断面宽度,再乘以100%。一般来讲,扁平比越大,轮胎舒适性等级就越高。扁平比高意味着断面高度大,缓冲能力就强。断面宽度小,轮胎和地面接触面积小,摩擦小,噪音也小。
而扁平比越小,意味着断面宽度越宽,轮胎和地面接触面积大,抓地力更好,操控性能就更好,刹车距离也会变短。当然,此时较小的断面高度,缓冲能力较差,舒适性也较差。
195/65 R15,这也是紧凑型轿车常用尺寸。同时,我们注意到朗逸高中低配车型配备了不同型号轮胎,从低到高分别是,195/65 R15、205/55 R16、225/45 R17,不考虑轮胎品牌性能,显然是高配车型的轮胎操控性能更好,这也是匹配高配车型更强的动力。
2跑车轮胎、轿车轮胎和SUV轮胎的区别
拥有更强动力和对操控更有要求的车型,自然是扁平比相比家用轿车更小、尺寸来得更大。例如同为中型轿车,迈腾R16、R17、R18三种轮径选择,大众CC更强调操控,只有R17和R18两种选择。
迈腾的R18轮胎全部参数是235/45 R18,CC的R18轮胎全部参数是245/45 R18。虽然扁平比相同,可是CC的轮胎断面宽度更宽,理论抓地力更强,迈腾相对舒适性会好一些。
SUV的扁平比普遍较高,例如本田CR-V是235/65 R17,断面高度相当高,这是为了满足SUV越野通过性和耐用性需求。2018款牧马人就使用了245/75 R17的全地形轮胎。很多时候,一些城市SUV的四驱系统,还不如一套靠谱的轮胎对通过性提升大。
这里还要简单讲下,家用车轮胎一般分成高性能轮胎、AT胎和雪地胎,前者多用在豪华车、性能车身上,AT胎多用在SUV、越野车身上,雪地胎则是用在冬季多冰雪天气的地区,更强调防滑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轮胎一般情况下是越大越高级,但还是要和用途、车型相匹配。例如,越野性能强的车,20寸以上AT胎很难匹配。跑车轮胎也不一定都很宽,丰田86只是205/55 R16,一方面丰田86绝对动力不高,只有200马力,另一方面,漂移是丰田86的一大乐趣,更窄的轮胎更容易漂移。(by大鹏)
大尾翼、合金轮圈、跑车方向盘!十大改装误区你中几招?
改装是玩车一族不得不提起的话题,商场地库就是他们交流改装心得的最佳场所。对于一个改装车玩家来说,改装最大的魅力除了买买买外,还有对于车辆性能的提升。可是在提升性能这件事上,并非所有改装件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改装车上的“假把势”!
大轮圈+宽胎
对于一个改装车玩家来说,更换大号轮圈和宽胎似乎只是入门操作,其目的不仅能让整个车看起来气质非凡,同时还会带来更为出色的路面抓地力。但殊不知,这样的改装只会让你的车看起来性能很强罢了。
对于100到200多匹马力的家用车来说,大尺寸的轮圈除了会增加油耗外,也会对性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更大的轮圈一定会带来更重的簧下质量,同时还会增加车轮滚动惯量,从而影响车辆加速和减速性能!
过宽的轮胎同样会影响性能。虽然宽胎会带来更强的弯道抓地力,但整体的重量和滚动阻力也会随之上升,甚至还会让你的赛道圈速不降反增!
夸张的外倾角
为了不让轮胎出现过渡偏磨的现象,家用车通常都会将悬挂倾角和束角调教的非常保守。但对于追求性能的改装车主来说,倾角过小显然是政治错误,所以大部分人在改装悬挂时或多或少都会调整一下整车的外倾角,从而让车辆在弯中的抓地力更强!
车辆的外倾角就跟喝红酒一样,虽然可以软化血管,但不是越多就越好。过大角度的外倾角不仅不能提高车辆的过弯极限,反而还会降低整车的操控,同时由于轮胎接地面积过小,刹车距离也会比原厂状态差了不少。
比如在马路上我就见过不少通过鱼眼塔顶、甚至偏心螺丝来获取夸张外倾角的车型,不仅不好看,同时性能还弱鸡。这样的操作与其说是改装,还不如说毁车来的更为准确些。
加大节气门
无论是加大节气门还是抛光节气门,我想在座玩过改装车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这项改装毫无技术难度可言,抛光、打磨一气呵成。
其实商家说的原理并没有错,无非就是通过增加进气道容积的方式来增加进气压力。可是在缸径、冲程和空燃比都不变的情况下,多吸入的那么点空气并不会起多大作用。何况节气门翻转片的直径还没变!
节气门垫片
说到节气门,就不得不提节气门垫片。实际上节气门垫片在近几年才开始流行,大概原理是通过在进气软管后端,也就是节气门前端安装厚度大约3cm左右的金属垫片来提高的进气压力。更有甚者在垫片内铣出内齿形状来改变空气流向!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样真的可以提升进气压力,为何各大厂商造发动机时不使用这种方案呢?首先增加进气道那点长度并不会对车辆进气压力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其次,从家用车发动机吸气压力来看,极为简单的内部风涡造型也不足以让空气产生旋转涡流。就算最后产生了涡流,对于正常驾驶时那点节气门开度,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而更主要的是,动辄小1000元的售价也太“智商税”了吧!
涡轮进气
除了加装节气门垫片外,涡轮进气也是如此。甚至不少卖家还将其称之为涡轮增压,想想都觉得可笑。这个改装件安装方式非常简单,将涡流增压进气安装在进气软管内便可以达到效果。不过靠发动机自身吸气时所产生的力量推动风扇叶轮,我觉得还不如在发动机进气管内装一个USB风扇来的靠谱!总之这玩意也是个“智商税”!
全车加强套件
全车加强套件是非常能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改装件。尤其是两厢车在安装C柱拉杆或者“X棍”之后,从后窗玻璃都能透出满满杀气。可是不少人在安装加强件时都会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一锅端!
车辆加强件的确有提高车身局部刚性的功能,但并非全车一股脑配齐就是最为正确的改装方案。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是怎样的驾驶习惯,找出车辆哪里刚性不够,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安装加强件。这样才能做到治标治本,让车辆达到你所预期的状态!而要满足上述的所有要求,首先就是要在原厂素车的情况下先试明白车辆的弱点!
油门加速器
油门加速器其实早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它通过改变实际油门信号来获得更强的动力感受。也就是说,你只踩35%的油门,但加速器让ECU认为你已经踩了70%的油门,因此车辆就输出70%的动力罢了。除了自己骗自己以外,油门加速器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缺点:它会让油门变得很不线性!不仅影响日常驾驶时的舒适度,同时在赛道驾驶时也会影响驾驶员控制油门的细腻度。
外挂电脑
相比于油门加速器来说,外挂电脑更高端一些。它同样会欺骗ECU当前车辆的真实状态。只不过它会处理得更为细腻一些,比如让涡轮更早或更晚的进入工作状态。不过由于外挂电脑并不能“覆盖”车辆原先的ECU设置,所以在绝对动力上,外挂电脑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千万不要把外挂电脑和罐装程序弄混,无论“罐装”还是人工编制,但凡需要重新写电脑的操作,多多少少都会对动力产生一定影响。
尾翼和风刀
相较于上述那些看起来能够提升内在性能的改装件不同,尾翼和风刀不仅可以让爱车看起来足够快,还可以实实在在地提高车辆下压力。那么为什么尾翼和风刀会在这篇文章中出现呢?
首先大部分车友改装的尾翼或风刀都没有经过1:1的风洞试验。了解流体动力学的朋友一定知道,无论是下压力还是升力都不与阻力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阻力大不见得下压力就大。
由于后期改装的尾翼并没有经过风洞试验,这些改装件安装在车上后产生的空气阻力要远大于下压力!不要小看这些空气阻力,它们轻则影响高速巡航油耗,重则减慢整车加速成绩。至于下压力嘛,你先开到200km/h以上再说吧……不过国内除了“上赛”以外,其它赛道都很难实现200km/h的尾速!
全段直通排气
与尾翼和风刀一样,全段直通排气也是弊大于利的改装。首先,如果你不改装进气的话,很难发挥出全段直通排气的所有效果,并且只有当转速达到车辆红线80%左右,全段直通排气才会带来转速上升更快的效果。可副作用就是车辆在低转速下动力极差,同时还会有排气共振!
其实改装车的学问非常多,很有可能会出现花小钱办大事或花大钱不办事的情况。因此,要想在改装车的道路上不误入歧途,就必须自己多钻研汽车知识。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你入坑改装车,就已经算“误入歧途”了!最后还是祝大家能够花最少的钱,能把爱车改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