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现在喝三分糖奶茶、0糖0卡气泡水、脱脂牛奶的年轻人来说,吃一颗费列罗简直是在“犯罪”。
海关总署提醒消费者不要食用相关产品
最后还是希望国产巧克力可以越做越好,争取能在这一行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不知道大家在购买巧克力的时候,喜欢买哪个牌子的巧克力吗?赶紧来评论区留言分享给我吧。
来自意大利。这款巧克力定位相对来说比前两个要高端,巧克力都是用镀金的糖纸包装的,一颗就要三块起步,里边不是纯的巧克力,还放有一些坚果碎,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味道虽好,但很多普通人都很难接受那样的价格,所以就只能选择德芙了,性价比高一些。费列罗虽然不怎么爱做营销,也常年不更换包装,但它巧克力的口感深得人心,这一点比任何营销方式都管用。
广东地区把费列罗叫做“金莎”
今年侦破侵权售假案740余起
说来毫不夸张,广东人买金莎都是成捆成捆的买。据网友统计,按照人均一颗的金莎保有量,广东人民过年期间囤的金莎可达上亿颗。
每一粒费列罗的顶端,都有一个椭圆形的标签,印着产品名和“源自意大利”的字样;
以这些疑似售假的网店作为切入点,警方迅速查明网店所售礼盒装巧克力商品均来自上海的一家批发贸易公司。专案组遂第一时间锁定了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某,并循线发现该公司有大量采购该品牌散装巧克力的交易记录。通过进一步追查交易网络,警方发现刘某曾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购入大量假冒该品牌巧克力商品的礼盒装包材,存在极大制售假犯罪嫌疑。
另一方面,费列罗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与屈臣氏达成合作,把后者作为橱窗展示。
来自中国。金帝这个老牌子,以前非常火,在还没知道德芙之前,我都是买金帝来吃的。不过金帝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不行了,跟其他国外的巧克力都没法比。据说是因为内部转手给他人,老板换了又换,才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可惜了,金帝已经没办法再回到当年的辉煌时刻了,现在看到金帝,也只能被摆在不起眼的货架上。
微博@凤凰周刊
1984年,费列罗进驻香港,注册商标“金莎”。
有人喜欢一口咬下去,感受多重口感和材料在口腔里的融合。
屡屡“翻车”的巧克力不止费列罗,同行们也在接二连三地“拉低行业天花板”。
2012年时,就有媒体报道过,一位女生在男朋友七夕送的费列罗中吃出了虫子——其中9颗里7颗都有虫,最多的1颗里有4条虫。
加上这些年,巧克力赛道上的一些“异军突起”,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情人节送礼物的选择也变多了,恋人间未必要用巧克力表达爱意……
1.暂不通过任何渠道购买费列罗集团比利时阿尔隆(Arlon)工厂生产的上述产品。
2.如有任何方式(包括各种渠道购买、赠予)获得费列罗集团比利时阿尔隆(Arlon)工厂生产的上述产品,立即停止食用,与原获得渠道联系退货事宜或与费列罗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联系。
作为坐拥金莎、健达及丹麦蓝罐曲奇的意大利家族企业,费列罗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下仍有所增长,但增幅数据出现放缓,根据该公司2020/2021财报显示,截至去年8月31日营业总额127亿欧元,较上一财年增长3.4%,而在2019/2020财年,该公司营业额增长率为7.8%。
究其原因,跟这些年费列罗频频出现的“翻车事件”不无关系。
当地时间4月8日,费列罗集团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已扩大召回比利时阿尔隆工厂的健达产品,并决定暂停该工厂的生产活动。在比利时阿尔隆生产的健达产品包括Kinder Surprise T6“Pulcini”、Kinder Surprise Maxi 100g “Smurfs”和”Miraculous”,以及 Kinder Schoko-Bons。
4月15日,海关总署发布消息,费列罗召回在比利时阿尔隆工厂生产的巧克力存沙门氏菌污染风险,提醒消费者暂不通过任何渠道,购买费列罗集团召回的比利时阿尔隆工厂生产的部分巧克力产品。
在前述声明中,费列罗承认,内部效率低下导致召回和信息共享延迟,影响了调查的速度和有效性。一旦获得当局认证,关停工厂将重新开放。费列罗还在声明中“对所发生的事情深感遗憾,向所有消费者和商业伙伴真诚道歉”。
图源:微博@白鹿视频
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庄莉强警官介绍,上海警方全力深挖细查犯罪网络,并通过国际警务合作和跨省公安协作,对制假、运假、囤假、销假进行全环节、全链条打击。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先后派出270余个工作组,奔赴全国26个省市,侦破近300起跨省制售假案件,成功斩断了200余条完整的制售假犯罪链条。
1、德芙巧克力
实不相瞒,这是我第一个知道的巧克力牌子,毕竟这几年德芙在国内的知名度很高,一说到巧克力,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基本上是德芙这个牌子的巧克力。德芙会火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德芙舍得在广告上花钱,每年都会请国内当红的明星来拍摄德芙巧克力广告,以至于我到现在对它那句“德芙,众享丝滑”的广告语都印象深刻。
2、好时巧克力
3、费列罗巧克力
4、金帝巧克力
而其充满设计感的包装下,丰富的层次和用料,也能让它的消费者品尝到“多重口感”。
“是我姐姐收到的情人节礼物。”
品牌上线一年后,成交额破亿元,迅速打响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