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陈畅
编辑 / 阳一
成人和儿童基础护理类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口腔护理零售额在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5.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22亿元。
1、未来增长动力在哪?
2、高毛利现状能否持续?
2、代工模式是否会限制其发展?
薇美姿作为只有十多年历史的本土企业,能在口腔护理行业排第四,最主要的原因是赶上了牙膏的消费升级浪潮。
过去二十年口腔护理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给了新进入者机会。消费需求开始升级,在防蛀外又形成了美白、抗敏和中草药的细分需求,差异化和高端化的浪潮也推高了牙膏价格,120克牙膏均价从2013年的8.1元,涨到2020年的10.8元。
招股书显示,薇美姿在国内电动护理品类份额排第四,儿童基础护理排名第二,貌似成绩不错,细看就发现颓势已现。
和定位高端的牙膏不同,在电动品类舒客定位于中低端,主要因为这是一个成长型品类,大众市场增长更快,从低端切入有助于抢占份额。但电动牙刷的低端市场竞争激烈,薇美姿的产品差异化不足,反映在毛利上也不高,仅44.5%,守住第四名难度很大。
2019年、2020年及2021前三季度,薇美姿毛利率分别为53.8%、58.1%和62.8%,节节攀升。
首先,按快消品的渠道分成比例,下游分销商和零售商大约要分走售价三分之一的收入。
其次,薇美姿负责研发和营销,也有60%的超高毛利。其他中游制造伙伴,如做牙刷贴牌的倍加洁也有40%的毛利,高于同类加工厂商平均水平。
最后,上游原材料厂商的毛利也不低。全国专业做牙膏摩擦剂二氧化硅的厂商屈指可数,其中金三江是前五大牙膏品牌的共同供应商,其毛利率超50%,远高于行业30%的均值。
供应商的毛利率高,恰恰是质量的保障,为什么?首先,有技术壁垒才能支撑加工制造业的高毛利。其次,这些代工厂都是大厂商,比小厂商更有能力投入先进生产线,优化质量管控体系。
薇美姿大部分产品定位高端,制造成本占比低。以其优势品类牙膏为例,终端售价24.8元的牙膏,薇美姿出厂价在8.8元左右,成本为3.5元,其中加工成本只占0.25元,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反而占了1.15元。
而作为牙刷的最佳搭档“牙膏”,薇美姿舒客也在同步关注各类功效成分的创新应用。
不上不下的“夹心饼”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在这份优秀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薇美姿对消费者的前瞻性洞察与“一站式口腔护理”差异化市场定位。
不过,当时的中国消费者对漱口水、牙线等产品接受度有限,舒客虽然铺开了全品类,可市场反响有限。反观云南白药,2010年单牙膏收入已突破10亿。
营销打法薇美姿和传统巨头略有差异,传统日化品巨头依赖明星代言、广告投放和渠道渗透的标准打法,而薇美姿选择了清晰高效的“标签化”定位。凭借“一站式口腔美护”的品牌理念,薇美姿树立了自己的差异化定位。
当年的云南白药凭借国家保密配方,开辟了牙膏高端市场,在高露洁、佳洁士、中华及黑人盘踞的天下挤出一席之地。而作为后来者的舒客,从入局开始就打出了高端、低端两手抓的组合拳。更为关键的是,舒客对外宣传提倡的全方位口腔护理生活方式。
为了扩大品牌影响范围,提高竞争力,薇美姿也在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目前,薇美姿有61款新产品及升级产品正在研发中,包括11款牙膏、9款漱口水、2款口腔喷雾剂、16款电动口腔护理产品、18款手动牙刷及5款其他新产品类别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与国内其他五大口腔护理公司相比,薇美姿拥有的子产品类别数目最多。
丁真与舒客及青苗讲师为学生讲解牙齿组成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颜值消费盛行,人们对健康和美的追求,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一口健康、美观的好牙,既暗戳戳彰显了“富有”,又可以像妆容、衣着一样,在社交时给足你排面。
网友4:老公用了22年,想换!!!!
与新锐品牌竞争,利用“流量”红利,从通过新兴的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再到开辟更多贴近新用户的销售渠道,都是不可或缺的。
口腔新战争,牙膏新战场。港股“国货牙膏第一股”来啦!
近日,舒克母公司、薇美姿实业(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薇美姿”),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冲刺港股“国货牙膏第一股”。
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0年及2021前三季度,其净利润分别为0.50亿元、2.11亿元和-4.94亿元,累计亏损2.33亿元,于近期出现较大波动。
在「不二研究」看来,即使薇美姿成功冲刺“国货牙膏第一股”,这也仅仅只是个开始。
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0年及2021前三季度,薇美姿收益分别为16.62亿元、16.16亿元和12.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0亿元、2.11亿元和-4.94亿元。
同期,薇美姿毛利分别为8.94亿元、9.39亿元和7.7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3.8%、58.1%和62.8%。
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0年及2021前三季度,基础口腔护理产品收益分别为11.75亿元、12.01亿元和9.1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0.7%、74.3%和74.7%;电动口腔护理产品的收益分别为4.11亿元、2.95亿元和1.8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4.7%、18.3%和14.9%;专业口腔护理产品的收益分别为0.69亿元、1.13亿元和1.2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2%、7.0%和9.8%。
同期,成人基础口腔护理产品收益分别为9.88亿元、9.82亿元和7.4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9.4%、60.7%和60.9%。
其中又以牙膏收益为主,2019-2020年及2021前三季度,牙膏收益分别为7.95亿元、7.84亿元和6.0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7.8%、48.5%和48.9%。
儿童基础口腔护理产品收益分别为1.88亿元、2.20亿元和1.6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1.3%、13.6%和13.8%。
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0年及2021前三季度,线上渠道收益分别为6.30亿元、6.74亿元和5.3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7.9%、41.7%和43.3%;线下经销商的收益分别为6.01亿元、4.69亿元和4.0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6.2%、29.0%和33.2%;直接销售予大客户的收益分别为4.31亿元、4.73亿元和2.8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5.9%、29.3%和23.5%。
从研发收入上看,2019-2020年及2021前三季度,薇美姿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460万元、3540万元和1940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1%、2.2%和1.6%。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口腔市场于2016年至2020年稳定发展,其零售总额由496亿元增至8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5%。未来,随着多元化口腔护理产品渗透率的提高及消费升级,中国口腔护理市场的零售额预计于2025年达至1522亿元,自2020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11.5%。
口腔市场的巨大潜力引得各大品牌纷纷入局,单从牙膏品牌上来讲就有佳洁士、同仁堂、黑人、爱兰歌娜等在市场上活跃。其次,薇美姿侧重的线上渠道,在天猫淘宝按照综合排序,舒克也并未出现在榜首。
薇美姿招股书数据显示,约有52.2%的舒客消费者年龄在30岁或以下,构成舒客的主要消费者群体。其中约有65.6%的舒客消费者为女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