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有消费者向《消费者报道》反映,自己既没有拿到花钱购买的优惠面膜,还要被门店诬蔑抢东西。
过去两天,屈臣氏主播在直播间辱骂消费者像疯狗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优惠面膜库存不足却能下单“这起糟心事也让消费者对屈臣氏的宣传套路、销售模式、运营管理产生了巨大的质疑。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森田药妆和我的美丽日志等面膜品牌身上,在我的美丽日志借助淘宝屈臣氏渠道打开大陆市场后,屈臣氏的面膜品类也实现了二次腾飞。
连续推出一大堆产品却都铩羽而归后,佘雨原2003年南下广东,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的一家小工厂内创办了面膜品牌“美即”。重新出发并不容易,当时的面膜市场已有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强生等国际巨头涉足,国内品牌可采、八杯水等也在发力。佘雨原采用了“单张卖”和“快消化”的错位营销策略,迅速帮美即打开局面。
短短45天之后,欧莱雅又收购了美籍华人靳羽西创办的化妆品品牌羽西。以此在中国打造欧莱雅品牌的塔基部分。不过,十几年过去,两个品牌非但没有进一步发展,反而越发衰弱。
屈臣氏大家都很熟悉吧,平时买些化妆小工具,或者洗护用品我还是很信赖它的,而且屈臣氏还经常搞活动,优惠力度都比较大,算下来还是很划算的。
反观可采,收回佘雨原的代理权之后,被上海家化收购51%股权,欧莱雅宣布收购美即当月,上海家化放弃可采品牌。纳入欧莱雅麾下的美即,搬迁到了广州南沙新区。
“这款保湿面膜只是补水无刺激的,具有水润保湿、补水修护、保湿清透的功效”店里的导购当时向她推荐说。
此外,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分钱抢面膜事件”,屈臣氏在2022年初曾发生过主播在直播间辱骂消费者的事情 ,“为了一分钱,薅不到就像疯狗一样咬人。”
同时,胡女士也看到了平南派出所民警的短信,内容大致为,向胡女士了解汇港城屈臣氏面膜的事情。也就是说,在胡女士看到这两条短信的时候,该门店已经报警。
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曝光“东洋之花美白水润面贴膜”等18种化妆品含超标禁用或限用的有毒物质汞、苯酚、氢醌等。
皮肤对人体来说就是一个吸收器官,通过角质层和细胞之间的缝隙及汗腺孔、毛囊吸收外来物质,但皮肤中毒往往表现为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重金属中毒又属较常见现象,特别是汞、铅中毒最为常见。
吸盘般卸妆,毛孔级净澈,清爽保湿无残留,敏感肌亦使用。最重要的是量大。
参考价:156元/4盒
“屈臣氏燕窝泌润虫草紧颜面膜6片”原价49.00,现价¥44.00。
据其交易数据显示,促销活动开始前,两款面膜的价格为均为44.1元/件,与促销价签标识的49元/件不一致。
如“屈臣氏燕皙白泌润面膜6片装”,于2022年3月3日成交了2件成交价为44.10元/件;2022年3月5日成交了3件,另赠送顾客1件(卖2送1)成交价为44.10元/件……
“屈臣氏燕窝泌润虫草紧颜面膜6片”于2022年3月4日成交了2件,另赠送顾客1件(卖2送1)成交价为44.10元/件;2022年3月13日成交了2件,另赠送顾客1件(卖2送1)成交价为44.10元/件……
5月10日,该门店因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被北京市延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
经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该门店促销的两款6片装面膜在促销前成交价格均为44.10元每件,与促销价签标识的49元每件,相差约5元。对此,北京市延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北京屈臣氏个人用品连锁商店有限公司延庆妫水北街分店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十一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的规定,现责令其改正上述违法行为,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事实上,屈臣氏因为类似事件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罚款已不是偶然。本月初,北京屈臣氏个人用品连锁商店有限公司延庆第二分店因涉嫌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被罚款5万元。
此外,广州云浮市监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2021年11月,广州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通过美团销售的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涉嫌违反了《广告法》第四及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并因无法提供上述产品有关临床试验结果的证明文件被处以2万元罚款。
2022年3月,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年财报。期内,屈臣氏中国区零售额达227.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创7年来最大增幅。但利润却在下滑,2021年屈臣氏中国区息税前利润为18.0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低于该公司2020年低谷时期的19.5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7.36亿元)。息税前利润率也从2015年的20%逐年降低至8%。
Ogx是美国的一个头发洗护品牌,摩洛哥坚果油是最受欢迎的系列,温和的氨基酸和滋润的坚果油,洗完头发软软香香的。
屈臣氏方面表示,事件发生后立刻将该产品在全国店铺暂时下架,并联系供应商对有关产品作进一步检测。目前,正在采取积极行动与顾客家属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
就像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屈臣氏和之前相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似乎有所不同了。
这款梳子大小适中,很容易的把头发梳顺,还可以按摩头皮,缓解脱发。
深层提高肌肤的水润与白暂度,并提升肌肤锁水功能和提升肌肤弹性与活力。活动的时候会买一送一的。
7月24日下午,记者打电话到步行街的屈臣氏店,一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里有明确规定,顾客只有拿着购物小票和医院开的过敏证明,才能给她退货,没有的话,没法办理。
屈臣氏的好物真心不少,这期就先分享这4款啦,你还用过什么屈臣氏的好物?欢迎评论区分享给大家啊~
比如这两款面膜
19款有毒面膜中就有15款面膜添加了氯倍他索丙酸酯,那么氯倍他索丙酸酯究竟是什么呢?
7
这款面膜是被强制安利的!!用着一点都不保湿,膜布比较厚重,面膜感觉没多少精华液,都没有浸干。
这款身体乳清爽好吸收,味道很好闻,性价比高。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故事起于法国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对美即的收购。2013年,美即控股与欧莱雅签订协议,欧莱雅出资65.38亿港元收购美即控股全部已发行股份,交易完成后,美即从港交所退市。2014年1月,双方交易获商务部反垄断法批准。
交易发生时,美即堪称中国的“面膜大王”。根据AC尼尔森报告,2012年,美即面膜在中国市场份额达26.4%,位于面膜行业第一。根据美即控股发布的业绩数据,公司2012年营收15.4亿港元,净利润达2.2亿港元。在上万家销售终端的助推下,美即面膜从2009年到2011年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在屈臣氏的面膜排行榜中,美即面膜也一度排名第一位。美即无疑会促进欧莱雅在中国区的渠道拓宽。
时任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首席执行官贝瀚青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欧莱雅来说,收购美即是一个很棒的举措,美即的加入使欧莱雅在中国的大众品牌组合拥有了市场第一的面膜品牌,与市场第一的美妆品牌巴黎欧莱雅、彩妆第一品牌美宝莲形成很好的互补。
此次交易对于佘雨原来说,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约合51.5亿的收购价格超越了欧莱雅2012年中国区的四成比例。佘雨原和妻子共持有美即11.7%股权,交易完成后,两人套现7.7亿港元,佘雨原出任美即首席执行官和欧莱雅全资附属公司美即控股董事,转身职业经理人,年薪300万元人民币。
佘雨原曾说,“我最大的梦想,是把面膜这个品类输送出去。假如能达到这个目标,是可以写到世界美容发展史上的。”但是故事的发展走向并不像当初的设想那般顺意。仅仅过去半年,美即的高增长率就在联姻后戛然而止,净利润下滑80%。根据欧莱雅2016年度财报,集团2016年整体销售额增长4.7%,而美即面膜上半财年共计亏损15.8亿元。
销售团队不得已从数百人裁撤到四十人,依然有人笃定跟着他,即使不开工资,也要跟他干。佘雨原带出的队伍,曾在可采创下年销售额超5亿元营收的纪录。自信的佘雨原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可能我们不是第一个发明面膜的人,但我们肯定是中国真正创建面膜价值的人。”
不到十年时间,他们开创了一个面膜奇迹。2010年,美即作为面膜第一家上市公司登陆港交所时,成为这里的“股王”,欧莱雅收购美即之前的2012年,美即成为当之无愧的“面膜大王”,宝洁旗下的玉兰油、李医生、相宜本草均位居其后。
美即并不是欧莱雅收购的第一个中国品牌。
2003年12月,欧莱雅收购中国第一个本土品牌小护士,除了创始人李志达之外的所有管理团队、销售网点以及位于宜昌的生产基地,欧莱雅全资拿下了这一中国护肤品第二大品牌。
在此之前已有失败先例。1989年联合利华租赁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美加净”,直到5年后品牌由上海家化收回后再次焕发生机,与之类似命运的还有被美国宝洁租用的品牌“熊猫”洗衣粉,市面已难以见到它。也许这些,足以让李志达引以为戒,却没能阻止交易发生。
美即与欧莱雅交易之初,业内不乏担忧之声,担心美即步入小护士后尘。不过,对于美即,欧莱雅并非没有努力。成立面膜实验室、拿下第一网红papi酱的第一只广告,提出面膜哲学概念进行营销,但在膜法世家、御泥坊等众多新品牌的夹击中,品牌影响力模糊的美即已无力扭转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