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爱立信历代手机(索尼爱立信k900)

(一)艰难开局

索尼手机被称为手机届的一股“清流”,即使是现在也因为其超前的理念,专业的黑科技,独特的设计等被手机发烧友所津津乐道。但是之前索尼手机也曾一时风光无两,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索尼手机发展历程中的那些经典的手机吧!

2005年,随着K750的推出,索爱的手机事业将迎来高光时刻,因为后面的索爱“影音大厦”将构建在这款机型的基础上。

 

索尼爱立信Xperia SX

2005年七月份,索爱Walkman系列的开山之作——W800正式推出,这款手机完美融合了索尼的Walkman音乐元素和K750的顶级拍照素质,一经问世便惊艳了无数人!

那段时间,手机行业日子过的挺惨的。

说来也是巧合,1997年,正是爱立信在中国手机市场登顶的重要年份。也就是说,在爱立信手机最辉煌的时候,索尼手机才刚开始“冒泡”。

随着iPhone4的影响力在2010年至2011年逐步发酵,饱受流畅度诟病的Android厂商开始在硬件中寻求突破口,于是在2011年的MWC上,双核手机取代了以往单核心产品成为了主流,Nvidia甚至带来了首款四核处理器,LG以及Moto也在3D和指纹识别玩出了花样。

拓展阅读:

C8

如果要为N95写一个结语,我认为它是最能代表键盘式S60智能手机的产品,在造型和功能上都无可挑剔,为诺基亚打下了高端智能机的大片江山,也是我用了很久的一款机型。虽然N95已远去,但当年用它听《夜曲》、玩3D贪食蛇、和她发QQ信息的日子,始终刻在记忆里。

Xperia XZ Permium是索尼在2017年MWC上发布的新款旗舰手机。该机最大的亮点在于采用了4K HDR屏幕,以及搭载了“MOTION EYE”后置相机系统。

之后的芯片采用的仍然是四核架构,在宣传中更为不断强调GPU的重要性。借此,它希望将用户和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概念与对比空间中。

反而是“多核”概念的始作俑者英伟达,及时调整了方向。

一聊到索尼,可能有很多朋友会评价它是黑科技集于一身的日本企业。索尼旗下有很多业务,其中消费电子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例如索尼相机、PlayStation游戏主机、电视等。

英伟达之外,高通、华为海思、联发科都相继在2012年推出了四核解决方案,它们都想在“多核”上一较高下。

小米拉低了手机行业的定价标准,就像汪国真拉低了诗歌的门槛标准,汪国真火了一个时代,因为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从而风靡青春校园,小米已然火遍硬件时代的互联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比同行的厂家降低了一个价格标准,商业竞争价格战总是会搅乱整个市场,从而鹤立鸡群,促销的时候价格永远最闪耀,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粒米成箩,总利润额总是不可想象,小米的流行,恩惠了大街小巷的农民工、小商贩,普及广大边疆村野,大中小学生主流群体,市场和口碑瘟疫一样风行整个中国,妇孺皆知。似乎在中国消费水平普遍水涨船高、两极分化无限放大的扭曲经济下,低廉的商品似乎会永远盛行,如汪国真的几岁学童即可赋出来的诗,毕业留言的时候恰恰派上用场,而且在中国,学童的话最有说服力,爷爷奶奶都会信,成年人会说这是欺骗,但是孩子喜欢也束手无策,小米手机和汪国真的诗歌俨然异曲同工,更会一如既往,高歌猛进。

 

迟到的价值回归

 

这或许与英特尔的傲慢有直接关系。在它的理念中,计算是未来,性能是利剑,全系列产品均以强化计算能力为信条。至于如何让用户理解“性能强大”,理解它的X86架构和复杂指令集,英特尔则没有花太多心思。

 

5G将至。站在又一个通信网络革命的路口,回望3G、4G时代,在手机行业发生巨变的同时,上游芯片厂商也各有各的命运:成功的各有不同,失败的却极为相似。最大的赢家非高通莫属,在3G、4G时代风光无限的同时,它也是5G时代最活跃的参与者——甚至是当前唯一的参与者。崛起的有华为、三星,它们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基带芯片,不过未能公布商用时间表;顽强奋发的联发科,在传出研发信息后销声匿迹。上述厂商之外,其它厂商齐喑,在手机、运营商乃至用户在为5G欢欣鼓舞的同时,它们似乎已被时代遗忘。遗忘不是一天发生的。智能机快速取代功能机,4G终端大行其道,对芯片来说利好重重。然而从2012年开始,大量厂商慢慢凋零,最后纷纷退场。这是一段黑暗的过去。在功能机的卖方时代,早已习惯被下游厂商催货的芯片厂商,到了纷繁变幻的智能机时代,仍然在按照传统2B业务的发展模式,向手机厂商输出产能,对用户实际需求却置若罔闻,冷却了对市场、用户以及判断产品演进方向的敏感度。它们懂产品、懂技术、懂参数,就是越来越不懂这个时代:小米等多家手机厂商的成功,客观营造了“性能至上”的采购诉求,促使芯片厂商们调整技术路线;不过对于用户的主观诉求,它们却缺少有效诊断。千帆过尽,当它们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时,市场却并没有给它们回头的机会,等待它们的只有悲剧式的结尾。

智能时代的芯片“改命”之机

 

这是索爱全球在内地最大的生产基地,拥有员工11000余人。到了2006年底,该公司销售额高达270亿元,产品直接出口113个国家和地区。

全平衡设计的到来,Z系列:

汽车业这块蛋糕,除了手机巨头波导,还有家电巨头春兰、美的、新飞,甚至连白酒世家的五粮液,也在默默准备着汽车模具。

索尼Xperia Z5

在半年后,诺基亚还为旗下的经典N系列手机推出了黑化版,系列机型通体黑色,材质升级,配置升级,又赢得一波喝彩,对应N95的是N95 8GB,针对性地优化了外形和系统、大幅提升内存和储存、屏幕变大,让N95更趋完美,我自己手上也有一部收藏级别的N95 8GB,在一位热爱经典手机的朋友协助下,它变成了这样——

当然,下大功夫的还是手机丝滑流畅的操作体验,而实现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处理器。

N95与今天的iPhone拍照是否可以一战?这是想多了。十几年的硬件科技发展,加上HDR、人工智能、AI算法、神经网络等软件科技加持,差距比想象中大。

当然,对于芯片厂商们对“多核”执念式的追求,也有人保持清醒。

此前,诺基亚和三星仍然是手机市场的行业霸主,两家企业以超过7亿部的全球销量傲视群雄。不过它们的根基并不稳——只有iPhone一个产品序列的苹果,在一年之内,销量同比增长96%,以接近1亿部的销量,从行业第五蹿升至第三。

为抢占一席之地,英特尔率先发难,在2012年与联想合作,推出了面向高端用户的联想K800——这是第一款搭载英特尔芯片的X86架构手机。可惜,英特尔出师不利。

第三方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联想最畅销的单品出货量达到100万部,然而K800的销量只有2万部;6家公司推出搭载英特尔芯片的产品,不过整体市场占有率仅有0.2%。

小米高喊着“为发烧而生”,需要更强大的处理器供用户炫耀;nubia开发了无边框设计的Z9,需要更强大的处理器优化交互操作体验;HTC急于挽回颓势,需要更强大的处理器证明实力。

比如,三星曾推出八核处理器,联发科推出了“真八核”,英特尔则推出了第二代凌动处理器Z2580。它们都有占领高端产品市场的野心,也重新梳理了各自对多核的主张,但是效果非常有限。

“老大哥”高通,则在5G来临之际让“多核”有了不同的含义。不久前,它推出了支持5G网络的骁龙855,内核采用“1+3+4”的架构,即1个“大核”、3个“中核”、 4个“小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