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阿里形成1+6+N架构之前,阿里电商最核心的淘宝和天猫两大业务在2022年宣布后台实现全面融合,当时阿里在坚持淘宝、天猫双品牌运营的基础上,设立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平台策略中心、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而在去年这次调整之前,淘宝和天猫两个业务虽共用淘宝这一个App,但是有两套不同的平台机制。淘宝以中小商家和多元化长尾供给为主,天猫则以服务品牌商家为主。
而据今年2月的相关报道,阿里巴巴的管理层们确定了淘宝今年的五大战略,分别是直播、私域、内容化、本地零售和价格力。
行业发展二部由刘鹏负责,融合平台作为海内外品牌主阵地优势,包括消电、天猫服饰、家装家居、美妆、运动户外等行业,天猫国际、天猫奢品等业务,以品牌喜爱度为消费者决策主因。
在内容建设方面,淘宝天猫也计划做加法,整个平台从交易向前走向消费,加大对逛逛、直播、点淘的投资力度。戴珊表示,“逛逛和直播这两个独立的中心内容场将承担更大的责任。淘宝天猫做逛逛、直播等内容化建设,绝不是平台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方式。”平台会投入更大资源,支持品牌商在平台上获得店播持续和高速的增长。把店铺设计权交给商家,帮助商家建设多元化服务好用户的能力。
在张勇宣布阿里巴巴成立2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后,淘宝天猫率先拿出动作,成为阿里巨变后第一个调整的业务集团。
第一,行业发展1部,由原淘特、1688负责人汪海负责,花名七公,包括淘宝服饰、1688、淘特等业务,以丰富度驱动;
第二,行业发展2部,由原B2C零售事业群总裁刘鹏负责,花名奥文,包括天猫服饰、快速消费品、消费电子、手机天猫、天猫国际等业务,以品牌驱动;
第三,行业发展3部,由天猫超市负责人刘一曼负责,花名一漫,包括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食品生鲜等业务,主要整合大淘系的本地零售板块。
首先,先来明确一个前提条件,目前阿里电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市场份额被侵蚀、收入增速下滑。
从目前淘宝拿出的举措来看,已经在“价格力”上频繁发力。手淘已经在灰度测试99特卖频道,单价以1元至9.9元区间为主,首批招商面向的是有M2C经验的“淘工厂”商家。
目前我们已知的信息是,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人民币10000元的消费者有1.24亿人,并有98%的留存率。
频繁的组织调整是阿里面对竞争和变化时的习惯性反应。过去,组织调整代表着新的领导、新的策略和新的想象空间。
但本地零售业务慢且重,从阿里的探索历史来看,天猫超市诞生于2011年,淘鲜达在 2017年上线,淘菜菜开始于2021年,十余年的探索,却始终没有形成合力,已经证明了整合的难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