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茵茶,由一种分布于凤凰山脉的野生茶树所产,其嫩梢新叶有浅红色斑斓,老人们叫它”红茵”。红茵茶是鸟嘴茶(即后来的凤凰水仙)的前身,最早,红茵茶生长于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之中,它”喜阳光而怕潮湿,喜云雾而怕阴雨”。红茵茶树,作为一种古老的野生茶树,它的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寒耐旱,既可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又能发芽于砂砾土壤之中。较之现代的单丛茶树,红茵茶的生命力不可谓不顽强。
历史上,凤凰山民采制野生红茵茶较为普遍,多数销往潮汕附近的沿海渔民地区,如饶平、汕头、东山一带。改革开放以后,因生产体制改革,特别是统购统销制度的放开,凤凰山的大量山林被开荒种植茶树,加之当时红茵茶的经济效益较低,采摘难度又大,从此逐渐退出市场。十年前,我们曾经在凤凰山里做过调查,当时已经几乎无人采制红茵茶,今天,质量上佳的红茵茶更是难寻。
白茶由藤婆茶树之叶精制而成。连州素有“连万山为一山,连众水为一水”之谓。万山丛中,白云缭绕,瀑泉众胜,林木葱茏。珍稀野生高山茶——藤婆茶便在这山高林密,水源洁净的环境里生长。
重产地,轻品牌;消费者对凤凰单丛茶品牌认知较为模糊……目前,凤凰单丛茶产业在消费环境仍存在一些痛点。作为小众茶,凤凰单丛茶如何扩大消费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芦居
尽管当前旅游市场低迷,但廖奕铭仍旧对茶旅市场呈乐观态度。他认为,茶叶生产已形成一个种植、采摘、制作、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整个过程可以通过“茶叶+文化+体验”的方式,将旅游与之相结合,延伸出更多价值。“其中,游客不仅可体验结合了茶文化的民宿客栈,还可在核心的凤凰山,去到生产加工的茶厂,制作一罐属于自己的茶叶。”
是有性繁殖的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因树龄大,茶香气高,口感好,可与八仙单枞茶相媲美,故而得名老仙翁。此树生长在海拔1150米的乌岽山,已有400年的树龄。
“等明年朋友收茶了我去弄点给你们试试。”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在今年7月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农村改厕率超过一半,其中六成以上改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神奇的凤凰山》记载凤凰山历史文化、茶叶发展、凤凰地论注释、凤凰茶故事等内容,出版于2000年。
“我也有,是老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凤凰水仙或凤凰单丛,原名鸟嘴茶,属乌龙类。由于品种和制作精细不同,可分为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这本浓汤厚味的潮茶著述,更大的价值是它着力于丰富和发展了潮茶文化的内涵。作为一名潮汕茶人,在为潮茶文化的传承有继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作者甘于为茶的精神所打动。我以为,潮茶从来都不缺‘内香’,缺的只是文化的‘复焙’。而这本书的力道,恰是在于它‘焙’出了潮茶文化的底蕴。”郑惠丰说。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早在30年前,各地已经着手对农村厕所进行改造,但收效甚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农民不愿意在这项“看不到直接收益”的建设上花钱,认为这是浪费钱财。
这片土地越美好,爱这片土地越深,动荡时期捍卫这片土地的决心就越强,而像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爱这片土地越深,就越想着安居乐业,喝一杯苞谷烧,沏一杯古丈毛尖或黄金茶,好好享受着眼前的山水风光。
据《潮州凤凰茶树资源志》介绍,凤凰单丛具有自然花香型79种、天然果味香型12种、其他清香型16种。
——“天大的小事”曾是城市民生短板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00:00
凤凰单丛黄枝花香又称黄栀香、栀子香型,香味持久且高昂,具有天然栀子的香味。它是单丛茶中香气比较强烈、明显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