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蕉下官方自营店可靠吗(淘宝蕉下的店哪儿个是真的)

近期,全国各地纷纷开启“热热热”的“烤炉”模式。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各类防晒装备齐齐上阵,掀起夏日“防晒消费热”。户外防晒品牌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蕉下”)也乘着这股热风,于4月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但是4个月过去了,蕉下的赴港上市没了下文,却深陷各方质疑。根据多家媒体报道,蕉下存在“产品均为代工贴牌品控存忧”、“过分依赖线上渠道”、“重营销、轻研发”等诸多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悉,蕉下针对不同品类开设的销售渠道也会不同,例如“家居旗舰店”“运动户外旗舰店”“奥莱旗舰店”等均独立运营。蕉下官方对于产品类型向记者解释称,从公司层面的划分领域来看,目前蕉下官方渠道包括官方自营及经销商渠道,主营商品包括伞、服饰、鞋、帽、内物、配饰六大品类及其他日化产品。

蕉下衣服线头多、走线、错位等品控问题也被消费者屡屡诟病。尽管蕉下声称其防晒衣紫外线阻隔率大于等于99.9%,但消费者并不买账,“穿了跟没穿一个样,还不如穿衬衫。”“让我有点失望,果然是广告做得太好了。”

防晒服饰品牌蕉下历来倚重线上渠道。据招股书,2019-2021年,其线上店铺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0.6%、66%、68.3%。但最近,却有网友反映其线上店铺存在同款服饰实付款不一致问题。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同一平台同款服饰,蕉下两家线上官方店铺实付款不一样。具体看来,淘宝上,蕉下官方旗舰店的工商资质信息显示为深圳市兜满科技有限公司,beneunder旗舰店的工商资质信息同样显示为深圳市兜满科技有限公司。而一款名为“蕉下防晒衣”在蕉下官方旗舰店实付款为149元,而在beneunder旗舰店实付款却为123.64元,而且还赠送蕉下护眼角口罩,两者价差达25元。

消费者王女士告诉红星资本局,7月6日,她在昆明一家蕉下线下门店花254元购买了一件防晒衣,7月16日才第一次穿,因在户外活动时沾上泥土,就先用水冲了冲,随后却发现衣服掉胶了。后来王女士就此事询问了该店店长,“她说这不在公司质保范围内。我还没有洗过,只是用冷水冲了一下,就成那样了。意思是洗都不能洗,一次性的?”

蕉下官方旗舰店页面显示,一款披肩防晒衣经国家级测试UPF(紫外线防护系数)为50+,而且紫外线阻隔率大于等于99.9%。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纺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只有当纺织品的UPF大于40,并且透射比小于5%时,才可称之为防紫外线产品。根据蕉下的官方页面,蕉下是符合防紫外线产品规定的,但仍有消费者认为其防晒效果并不好。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蕉下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人民币1.25亿元、3.23亿元、11亿元,分别占收入的32.4%、40.7%、45.9%;其中,广告及营销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9.6%、15.0%、24.4%。据悉,2021年,蕉下通过与600多名关键意见领袖合作来推广产品,为在线门店带来流量。蕉下坦言,能否通过关键意见领袖及名人代言营销产品对业务的成功而言十分重要。

招股书显示,蕉下2019-2021营收3.8亿、7.9亿、24.1亿,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2321万、7.7万、54.7亿。

张毅认为:“如若团队的营销人才,一旦出现另立门户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对于品牌来说会是巨大的损伤。不管是消费品还是其他类型的产品,总体来说,只有掌握比较高的技术门槛,或者是产品壁垒,未来才有可能抵消掉,在出现营销判断失误,甚至人才变更所带来的这种短期影响。”

蕉下引以为傲的研发能力,更多的是为了营销定位服务,其实科技含量不高。

推荐工厂一:绍兴旅行者家居用品(29元起/一件起批)蕉下代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主打户外的品牌,疫情给蕉下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蕉下表示:“在COVID-19爆发期间,鞋服产品的销售业绩受到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消费者的流动性受限、若干实体门店关闭及在线销售渠道的分销能力受到限制。”

在蕉下的成本结构里,相当一部分都是营销支出。不论是头部主播还是腰部主播,乃至于脚部的KOC,都纳入了蕉下的营销版图里。

八年诚信以及带有牛头标的商家,这种商家基本上就可以闭眼入,基本上不会被坑,店里很多风格的雨伞都很独特,和大家平时见到的配色都不太一样,自己去店里寻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