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实拓展脱贫功效 完全推动村庄复兴淘宝网

2022年以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在获评省考“六连好”的基础上接续发力,坚持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为抓手,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三个关键”,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成效逐步彰显。

突出监测帮扶防返贫。苍溪县制定《苍溪县防返贫致贫救助帮扶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紧盯“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风险点”,通过全面排查和常态监管,今年累计识别监测对象551户1710人,累计消除风险303户909人,全县无一例返贫致贫。

突出精准施策稳增收。苍溪县坚持把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突出抓好抓实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紧紧围绕红心猕猴桃、苍溪梨、健康养殖等特色产业,高标准推进红心猕猴桃核心产区、金垭有机粮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建村级示范园112个、户办产业园4100个。积极应对疫情旱情叠加影响,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种植损失养殖补”思路,扎实开展“百日增收”行动,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6亿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8.7%。通过创新“直播带岗”招聘会、创设社区工厂等方式,切实畅通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帮扶,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2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4325个,4.37万有外出务工需求脱贫人口实现全部就业。强化项目资产管理,通过租赁、参股、联营等方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持续增收。

突出民生保障抓兜底。苍溪县持续完善“1+36”有效衔接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医疗、教育、低保等惠民政策。建立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团队381个,监测对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一并纳入“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服务,开展大病专项救治621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212万元。全面做好脱贫户、监测户等12类特殊群体中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资助学生16.76万人次,发放(含减免)各类资助资金4595万元。切实强化兜底保障,监测户纳入农村低保478户1061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6户17人,代缴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62万人、262万元,防返贫致贫救助帮扶基金救助对象67户、61.79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实施基础补短行动。苍溪县统筹推进农村路水田电气讯“六网”建设,大力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406公里,全县农村道路硬化率100%、组道路硬化率75%、入户连通路硬化率60%。优化完善农村水网体系,升级改造白山、月山等6个场镇供水站和供水管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34个,改造村级小型供水工程20处。有序推进农村地区电网、通信网络和乡村电气化改造。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完成陵江元坝、歧坪2个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五龙、龙山文昌2个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基础更加坚实。

实施环境提升行动。苍溪县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建设乡镇片区垃圾转运站6个,配置转运车41辆,累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1.5万余吨、畜禽粪650余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3吨。完成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建设项目和20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被纳入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和全国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推广。改造农村户厕9195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

实施乡村治理行动。苍溪县全面推行乡村治理和振兴互嵌式发展,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驻村帮扶工作队“三位一体”治理体系,规范设置“超大党支部”23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0个,全县1511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达标率达98%。探索“三建三治”模式深化22个现代农业园区治理,“一核四治”模式提升20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后续治理实效。成立疫情防控、驻外招商等功能型党组织38个,经验做法被《中国县域经济报》刊载,“红色刀儿客”支部服务产业发展经验被《四川日报》报道。成功举办全省群众广场舞总结展演比赛、2022中国·苍溪红心猕猴桃季暨嘉陵江畔音乐节等大型文化活动,选树道德模范、苍溪好人等先进典型128名,开展文化铸魂、感恩教育等活动200余场次。

强化项目支撑。苍溪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牛鼻子”,开工建设中小微企业孵化园(三期)等重点项目166个,总投资183.62亿元。充分发挥“1镇10村”全省先进乡镇、示范村引领效应,推动五龙镇三会村、黄猫垭镇高台村、浙水乡山水村等乡村试点先行。高标准完成高台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四川首条红色乡村示范路建成通车,省委于立军部长给予“满分答卷”的高度肯定。总投资7000万元的船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面建成,一期投资4050万元的浙水乡山水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推进。

强化驻村帮扶。苍溪县按照“力量不减、选优配强”要求,统筹211个中央、省、市、县帮扶部门力量,向166个脱贫村、42个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帮扶干部584人(其中190人、驻村工作队员394人),调整因工作调动、身体健康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职的驻村干部65名。强化驻村干部日常管理,优先落实工作保障,完成两轮次全覆盖培训,锻造了一支靠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驻村工作队伍。

强化对口协作。苍溪县立足“苍溪所需、余杭所能”,持续推动余苍深度协作。投入资金3800万元,共同谋划实施6大类10个项目。建成四川首个数字政务平台“苍政钉”,实现全县146个单位6387名党政干部全覆盖。变“浙里办”为“苍通办”,开辟智慧政务公开专区32个,263项民生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建成川东北首家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和阿里巴巴淘宝教育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基地,“浙数西送”协作赋能数字苍溪建设案例入选全国东西部协作培训班典型案例。开展党政干部交流培训班11期810人次,培训教育、农业等各类技术人才28期1373人次。深化学校、医院、镇乡、企村结对活动,接受余杭社会各界捐资捐物928万元。

紧抓组织领导不放松。苍溪县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五级书记”抓落实,健全县委政府统筹、部门主责、乡镇主体、村组落实的责任机制,建立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12次、县政府常务会18次、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工作推进会13次,专题研究安排巩固脱贫成果相关工作。实行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包行业、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帮扶干部包户“四包”制度,四方责任压紧靠实。

紧抓改革创新不停步。苍溪县抢抓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机遇,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聘请直接服务乡村振兴的院士博士26名、创新创业团队7个,组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新型智库11个,回引苍溪籍在外优秀人才1000余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实体502个,获评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加大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力度,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1家,荣获“2022投资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称号。持续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累计整合资金3.6亿元。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清产核资、股份量化、确权到户工作,获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紧抓督查考核不手软。苍溪县强化目标导向,抽调能力过硬、经验丰富、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21名,组建1个督导总组和10个督导小组,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常态开展专项督导,印发督导通报4期。坚持问题导向,精心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检视”工作,发现问题45个,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强化结果运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占7分,考核结果直接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等挂钩运用,得分排名后10%的乡镇和县级部门当年不得被考评为先进单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对标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切实把工作责任扛起来、把工作措施落下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倾力打造秦巴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样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苍溪新篇章。”中共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表示。

据了解,苍溪县辖31个乡镇454个村(社区),是国家首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村214个(村建制调整后为16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7万户9.2万人,2019年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期间,苍溪县先后高质量通过4次国务院第三方评估、1次国家普查、5次省级成效考核、4次省级第三方评估,连续5年取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的等次,连续4年高标准承办全国全省现场会。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扶贫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典型范例”,“远山结亲·以购代捐”社会扶贫模式被纳入全国“三年扶贫行动计划”。产业扶贫、党建扶贫、社会扶贫、精神扶贫、金融扶贫、交通扶贫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冯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