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已经最大的敌手彻底凉了?淘宝网

同时,将在8月12前,关闭网站内的所有商品、商铺的交易功能,同时关闭易趣网用户注册、登录、充值功能,关闭网站服务器。

要知道的事,易趣是国内电商平台的开山鼻祖,成立于1999年的易趣网已有23年的历史,其诞生比淘宝网还要早,是国内第一家C2C网站。

在那个需要通过拨号上网的年代里,很多人正是通过易趣网完成人生中的第一次网购体验。

用过易趣网的人大部分都是70、80后,他们是国内最早的互联网一代,易趣的落幕也勾起了一波回忆杀。

有网友称,“人生第一次网购移动硬盘是在易趣买的,20年前那会儿大几百挺大一笔钱,要跑邮局寄钱,遇到问题退货也很麻烦,就怕遇到问题,也怕遇到骗子;第一代电子商务网站,老古董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然而,缅怀之余,另一部分网友却表示完全不知道易趣网的存在。微博的一项“你用过易趣网吗”的问卷调查,2795名参与投票者中,有1819人都表示没听说过这个网站,占比超过50%以上。线%。

现在打开易趣网,古早的画风总让人产生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而这落伍的排版也正暗示着它的萧条,关停似乎成了必然结局。

那一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邵亦波和谭海音回国,创立了易趣网。通过模仿当时国际最大的电子商贸平台eBay而生,易趣网也被称作中国版 eBay。

刚刚成立2个月,网站的注册用户就增加到4万人,网上交易额突破1000万,并在1个月后就获得三家风投公司的650美元投资。

成立仅一年后,易趣就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电商网站,各项指标长期排名榜首。天眼查显示,IDG资本、嘉丰资本、启峰资本、兰馨亚洲等机构在两年内陆续为易趣注入了三轮投资。

之后,eBay給易趣注资3000万美元,并于2003年以1.5亿美元收购了易趣,易趣网也自此改名为“易趣eBay”。

同年,马云和软银掌门人孙正义促膝长谈,拿得了软银的一笔投资,双方似乎建立起了以eBay为敌的联盟。

在软银的鼎力支持下,趁着易趣被收购转型之际,熟悉中国市场的阿里迅速抢占了市场。而易趣的决策中心已经转接到美国,根本无法对实时变化的中国市场做出最及时、准确的指令。

阿里开始毫不客气地蚕食易趣原本占有的市场。马云曾表示,“eBay 是想买中国市场,⽽我们是想创造⼀个中国的互联⽹交易市场。”

最初的时候,阿里采取免费模式。淘宝网对买家和卖家都是免费的,而易趣还在坚守其美式的收费模式,两者在竞争中高下立判,最终的结果是阿里取得了成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eBay易趣网仍是我国第一大电商,占据国内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但2006年eBay易趣网市场份额下滑至29%,同年淘宝已经拥有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

其实,国内市场的价格敏感度向来比较高,免费模式自然比收费模式要受欢迎,毕竟“白嫖”才是最香的。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成功占据了中国用户的心智。

直到2006年,易趣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开始免除所有服务费用,并选择与PayPal合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然而,此时的大部分市场已经被阿里抢占,易趣的反击对它来说,毫无压制力。

之后,eBay再次尝试将易趣与中国本土上市公司TOM在线组建合资公司“TOM易趣”,但依然没能扭转颓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每一招都出得慢必然会被淘汰。转眼间,中国电商平台的头把交椅已经易主了。

易趣的落寞再次证明了那句古话:“人生就像长跑,跑得快不是赢家,跑得远才是”。

在业内人士看来,昔日国内第一大电商平台落幕,是因为没有跟上中国电商发展的步伐,“完全照搬带来了水土不服”。

尽管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环境相似,但消费者对收费服务的接受度差别很大,生硬地将外国模式套在中国使用,不对其进行“本土化”自然是不合适。

表面上,中国的电子商务是商品的交易。实际上,在背后做支撑的是平台为商户提供的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比如搭建交易、物流仓储、供应链金融等。

这些方式不断优化平台的数据服务能力,使得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可信,营销效果变得可视化、可量化,同时物流数据能全程可追溯,买卖双方的用户体验度大大提升。

简单来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付款、运输、用户习惯和诚信。谁能率先突破这些“瓶颈”,谁就可能成为业界的领导者。

而在与淘宝的较量中,eBay易趣早已丢失了关键的一局——“付款”,在将易趣卖给eBay后,eBay撤销了此前的“易付通”服务,阿里在此时推出支付宝,用户再度倾斜至淘宝。

其实,从完全照搬,到引进再消化、创立自有模式,如今在全球领跑,是中国电商的演化历程。作为中国C2C模式的首创者,最初模仿eBay起家,是当年中国电商的现实,也没有什么大过错。

但是,没有“本土化”以及持续优化商品交易环节,才是其在中国市场落败的原因所在。

曾经的电商“老大哥”,在经历短暂辉煌后逐渐泯然众人矣,最终成了时代的眼泪。